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做起小生意 ...
-
傍晚时分,火红的晚霞变幻成蓝紫色,李家人就着最后一点天光吃晚饭。
古朴老旧的方桌上摆着简单饭食,一大碗酱油炒时蔬,一小碗炒鸡蛋,一盘凉拌黄瓜,还有一盆糙米饭,李母做饭调味得当,一家子吃得津津有味。
李清努力咽下剌嗓子的糙米,咬着筷子若有所思,李爷爷把炒鸡蛋挪到她面前,问道:“小五怎么了,是病还没好吗?”
李清放下筷子,回道:“不是的爷爷,我在想,我们要是做豆腐生意的话,能否卖到外村去?”
“你会做豆腐?什么时候学的?”
“就是......晕倒时做了个梦,梦里学会的,还要先试一下。”
李清随便编了个理由,一家子停下筷子看着她,李爷爷皱眉思考片刻,回道:“行,那就先试试。”
其余几人也看向李爷爷,欲言又止,李爷爷继续说:“要卖到外村也容易,让你哥登记个货郎腰牌,他去卖。”
李暮山眨巴两下眼,转过头对着李清,道:“行,哥帮你。”
“谢谢哥!爷爷,村头那家杂货铺子里面的东西也是货郎担过来的吗?”
李爷爷道:“货郎哪有能力贩卖那些贵重物件儿,那些是走商运过来的。”
“走商?”
李父开口:“走商是一个商队,贩卖的大多是官家指定的东西,小本生意可雇不起他们,不过说起来他们好像很久没来我们村了。”
李爷爷接话道:“是好久没来了,我订的几味药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带过来。”
李清不再插话,刚刚这家人的反应有点奇怪,但又说不上来,总之以后要更小心些。
吃完饭,李母从存放黄豆的缸里舀了一瓢豆子,“妞,第一次做少做点,你看这一瓢够吗?”
“足够了,”李清接过来倒进簸箕里,一边挑拣不合格的豆子,一边说道:“对了阿娘,你再教教我做饭呗。”
“你啊,连做饭都不记得了,行,娘重新教你,还有女红,都重新学起来。”
“好,谢谢娘。”
她原本也是会做饭的,只是味道和这里的不太一样,她得贴近李清原来的样子,尽快融入这里。
第二天,母女起了个大早,趁着磨坊没人的时候先把豆子磨了,回到家过滤、煮浆、点卤,把豆花舀进李父赶制的模具里,用盐罐子压住,李清拍了拍手说道:“这样放一会儿就可以了。”
一家人将信将疑,都等在厨房不肯离开,约莫半个小时,李清揭开棉布,“当当当当~”
“哎呀,真的是豆腐,真的做出来了,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嗯,很香很软,比货郎卖的味道还好!”
“真不错,这豆腐生意可以做。”
李清问道:“阿娘,这豆腐怎么定价呀?”
“外面货郎卖十文,这样,大山担出去也是卖十文,在自己村子里卖八文,给乡亲们便宜一些,做长久生意。”
“好。”李清淡淡回话,心里却想着:妈呀,按照这里的货币换算,一文约等于一元 ,一块豆腐能卖到十元,比现代社会价格都贵,看来这生意可以做。
李爷爷又吃了一块,他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很喜欢吃这种松软的吃食,欣慰之余不免有些担忧,“小五,我看你这做豆腐的方法颇为简单,只有用醋点卤那一步复杂一些,很容易被别人学去。”
李母急得一拍手,说:“哎呀,以后不能去磨坊磨豆子了,这样,去石匠那里订个磨盘,以后在家磨,你爹和你哥力气大,让他们磨。”
父子二人点头应和,李母又道:“瞧这一大盆豆腐,看着就喜人,大山去给里正和族老家送两块,以后还要他们帮忙呢,我去村子里宣传宣传。”
李清赶紧跟上李母,“娘,我和你一起去。”
村头有棵百年山楂树,乡亲们喜欢在那边乘凉聊天,有些小物件也在那流通,是村子内部的集散中心。
李母二人端着一碗豆腐来到村头,售卖前先让大家试吃一下,对味道放心,明天才会来买。
山楂树下好不热闹,几个婶子阿婆磕着自家晒的瓜子聊天,有些怀里抱着一两岁的幼童,稍大一些的男娃娃玩着自制的小推车,上蹿下跳的,脸上身上全是灰尘,流下的汗都是灰色的,旁边的大人不时呵斥几句,小姑娘就文静很多,有些坐在台阶上翻花绳,有些在空地上踢毽子、跳皮筋。
李清笑看着这群无忧无虑的孩童,在她的世界,这些孩子都是上小学的年纪,古代农家的孩子没有读书的机会,说来,她还不知道原身是否识字呢。
“李婶子这是去哪里啊,碗里端的这是什么,豆腐?”有婆子搭话了。
李母笑容满面回道:“不去哪里,这不,我家小五琢磨出来了豆腐,以后准备在村子里卖,拿一些给婶子们尝尝味。”
李母将豆腐分成小块,夹着分给几个阿婆,乡下人也没什么讲究,用手接过来就吃了。
“嗯嗯,味道真不错呢,没想到清姑娘还有这本事。”
几个老人只咬了一小口,招呼自家孙子上前,将剩下的都给了孩子吃。
一碗豆腐很快分完,乡亲们反应很不错,李母心里有了底,领着李清回了家。
母女走后,山楂树下热闹开了,刘二家婶子酸溜溜,“瞧这李家,谁家像他家似的,把个女娃子养的这么娇贵。”
“可不是嘛,她爷爷还传授她医术,说以后当医女呢。”刘大媳妇应和。
张家婶子是个心正的,反驳道:“那不一样,我要是有个天仙似的闺女,我也愿意娇养着。”
“再是天仙也得嫁人吧,一直留在家里舍不得给出去,他们家老大都二十六了吧,硬是拖到现在没成亲。”刘大媳妇翻了个白眼。
王三家婶子也插话,“李家大郎是个好的,长得高大俊朗,干活是把好手,可惜了。”
刘二婶子哂笑,“你是看上李家的了吧,还想把你家老三嫁过去,可惜了,那家人眼光高呢,李爷爷又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大夫,恐怕是看不上你家姑娘。”
“说什么呢!”王三婶子丢过去一把瓜子,抱起小孙子愤愤走了。
可惜李清走得快,没听到乡村CBD的情报,不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下午的时候,李爷爷把李清叫去了药房,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包裹,解开来里面是一本书,李清拿起来,“药草集?”
“还行,至少字还认识,今天开始,你把医术重新学起来吧。”李爷爷捋着胡子说道。
李清瞪大眼睛,想不到原身是个医女,还是识字的,了不起,但是从头学起的话,是不是有点难?李清抬眼看李爷爷,对方一脸认真,她也不好推辞,那就学起,技多不压身。
“这本书你拿去研习,今天先认识一些简单的草药。”李爷爷用布包好医书,郑重地交给了李清。
“好,我一定认真学习。”李清将医书小心收好,跟着李爷爷从角门来到后院。
李家是最靠近后山的一户,后院也比别人家大一些,种着些常见的果蔬,他们却没有停留,而是来到一个隐秘的角落,移开草帘钻了进去。
“爷爷,我怎么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菜园啊?”
“你以前经常来的,看看这些药材还能认出来多少。”
“这个是花椒我认识,这个是八角吗?好大一棵啊。”还有其他几种植物,她以前没见过,但是通过形状和香味差不多能认出来,都是常见的调味香料。
原来这里的香料是当药材用的,还好这家人是学医的,倒是方便了她,她脑子里已经想出了香料的一百种用法,但是不急,一点点拿出来,免得这家人接受不了。
药圃里种了很多种矮生草药,李爷爷一一给她介绍名字和药效,李清看向角落的两垄作物,眼睛一亮。
“这是红薯?”李清走过去扒开藤蔓,看到有颗红薯冒出了尖尖,她拽出来在衣服上胡乱擦了几下,迫不及待咬了一口。
“嘎嘣”,口感清脆甜蜜,是红薯没错,历史上红薯传入华国是在明代,这里居然有人种植。
“红薯,嗯,叫这个名字倒也贴切。”
“爷爷,红薯产量高又好吃,为什么没看到田里有人种植啊?”
“小五啊,这个菜园里的东西只有我们家有。”
李清不理解,药材也就罢了,红薯为什么要自己留着,一造番薯半年粮,为什么不大力推广出去。
李中远看出她的疑惑,叹了口气说:“小五,有时候好心会带来厄运,这个园子的事情,切记不要跟外人提起。”
“我知道了。”李清似懂非懂。
“这红薯也成熟了,今天就收了,晚上给你烤着吃。”
爷孙俩拿来小锄头开干,李暮山和李父李母也参与进来,这片红薯地打理得很用心,拢共收了五大筐,很是喜人。
李爷爷又用锄头翻找了一遍,颗粒归仓。
李父和李大哥把红薯搬进了地窖,地窖入口在仓房的一角,用货架挡着,外人轻易发现不了。
李清想,不知道这家人保守这个秘密多少年了,还有爷爷说的那些话,这位老人家应该遭遇过很不好的事情,又是一个谜。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一个男子一直潜伏在角落,不仅发现了这家人的秘密,还翻出一个漏网之鱼——李爷爷漏掉的一颗小红薯。
那男子将红薯珍惜地收进怀里,临走时拔了几棵草药,更可恶的是,那人觉得这家人生活殷实,准备晚上来再碰碰运气。
*
后山一处古朴小院里,一位白发老者正侍弄菜园,突然耳尖一动,立马起身走向正厅。
房门推开,一位身着奇装异服的中年男子端坐桌旁,自己斟了一杯茶细细品味。
老者上前躬身行礼,“主上来了。”
“嗯,机关城来报,七十三区近期有异动,让我来调查。”
“异动?”老者努力回想,“是有一件怪事,前些日子,李清姑娘在河边浣衣时晕倒,醒来后就失忆了......”
男子手中茶盏抖了一下,打断他的话,“李清,李大夫家的李清?”
“正是,李清姑娘这几天在村子里四处走动,还尝试翻越围墙,但是没有成功,她在围墙上遇到两个外区人,受到惊吓后没有再次尝试。”
男子轻咳一声,掩饰住慌乱,问道:“那两人是什么身份?”
“回主上,是王庭大王子萧煜昭和侍卫林小六,最近王庭有变,他们二人躲在一处山洞里,您看是否要告知那边?”老者此时还是半躬着身,微微抬头看向主位。
男子摆手,“不用搭理,李清还有其他举动吗?”
“回主上,李清姑娘做起了豆腐生意。”
“做豆腐生意,为什么?”
“应该是缺钱......”
男子沉默不再讲话,突然起身抬手,食指按住了老者眉心。
老者只感觉一小块冰凉的物体贴着自己,不太灵光的脑袋转了几转,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他眼珠移动瞟向男子,男子闭目片刻后将手收回。
“我知道了,李家人再有什么异动,及时汇报于我。”
“是,主上。”
男子负手走进里间密室,几息后,老者过去察看,屋内只有一把古琴,再无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