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

  •   第八章

      春秋左传记载,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鲁,公将战,曹刿请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刿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遂败齐师于长勺。
      要战,必有可以依靠的原由,这是古理,而今也是一样。
      郑建国已是五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岁月中,郑王一统江山,各周遍附属小国伏首称臣,不敢稍有不臣之心。不过,当历史成为了传说,当繁华成为云烟,这些只留在一些往昔的记忆和历代文人传世的文字中了。
      郑王子蹊元年。
      这年并不太平,首先在年初的时候,先王驾崩,虽然先郑王只有四岁,可他一出生就被注定好的血统决定了他的尊荣。不次于历代先王的葬礼,丰厚的陪葬,还有举国三个月的孝期。他没有儿子,所以,随后是他的堂兄,十九岁的轩辕子蹊即位,改元。
      新州位于郑朝万里江山的南北之间,其间的桃花渡口,北接京城,南到江南,最是重要繁华之地。新州南边就是封国。原是郑的附庸国的封国,毅然扬言为天下计,讨伐郑的暴政,所以自立为王,以号令天下。也许是新改元的喜庆,也许是历代先王的庇佑,也许是什么人的阴谋,也许,也许仅仅是一个必然,在这年秋天的时候,一直吃紧的新州战况出了戏剧性的转折,新州巡抚陆风毅俘虏封国太子龙沂,一举挫败封的进攻。那时,举朝欢庆,并处龙沂凌迟极刑,以正□□威名。
      正当大家都处于胜利的虚浮中的时候,朝中重臣,左督御史张慈和他的儿子张初阳被刺客杀死在风华楼,这是郑最负盛名的风月场所。其家产被刺客散给了贫苦的百姓,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一向以刚正清廉著称的左督御史其实不像他表现的那样。这些本已经足够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消息灵通的人们发现了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那个如传说中英雄一样的刺客已经找到了下个行刺的目标了,就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相周离。
      而我,就是周离。
      今年的雪下的早,也比往年厚重了许多。才深秋不过,就下起了漫天的雪。
      俗语都说,“瑞雪召丰年”,所以,人们看见这雪都很欣喜,并祈祷上苍,明年会是丰年。但是这样的雪却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新州只“听说”兵变,因为两天前子夜,子蹊接到奏折,说,新州已经一天没有打开城门,并且,断了往来的消息,和临近的周府完全失去了联系。现在的新州就像一座死城一样,没有人知道到底里面发生了什么,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应该是兵变。
      新州是郑和封的交界,也是战争的最前沿。如此敏感的时候,如此敏感的地方,出了如此敏感的事情,对朝廷的震动可想而知。郑王子蹊在一接到折子的子夜,就叫了整个内阁大臣来禁宫议事,独独漏了作为内阁首相的我。
      也许,他是顾念我连日来的确操劳过重,也许他顾及我和陆风毅系出同门,也许,他根本不想我介入,可,我已经没的选择了,旋涡早已存在。
      六年前,我以状元大魁天下,我的座师正是内阁大学士徐肃,而陆风毅是徐肃的得意门生。虽说君子朋而不党,可朝中同科,同师的官员很多,彼此互为一党,壮大势力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如果一味清高,跳出这个圈子,反而是不食时务,再说,旁人也不会把你择出来的。就像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就算你全副蓑衣,可雨水依然会打湿衣服,这样的环境下,雨水无孔不入。
      正想着,一双冰冷手拂过我的额,我抬起头,看见了子蹊的眼睛,两天了,我们已经等在御书房整整两天了。我知道了新州的后,那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雪,掩盖了禁宫的烦躁,可外面一直没有平静,一直没有停止的递上折子,一直没有停止的递出批阅后的折子,就这样,在毫无头绪的忙乱中度过了两天。
      子蹊原本晶亮的眼睛满是红丝,疲惫从他的眼底真实的表示了出来。
      “有些烫,……,你睡一会吧。”
      轻柔的声音这个时候听起来让我感动,我摇了摇头。
      “睡不着,合上眼睛就看见,……,不想睡。”
      我没有说,我看见了什么。这几天我也实在累极了,也想睡一会,可一闭上眼睛看见的是新州陷落海上,然后就是风毅满身是血的站在那里,我想抓,可我什么也无法抓住,……
      那样的空落,那样的恐惧和绝望,只在我闭眼的瞬间就可呈现,所以,我极力想保持清醒,直到新州的消息传来。
      看了他一眼,他也是累极了的人,于是我说。
      “子蹊,你睡一会吧,不能熬坏了身子。那些折子也不是什么着急用的。”
      他拿开了手,转身到几子旁,端起一杯茶,一饮而进,有些烦躁,听的出来他的呼吸很是急促,好象在压抑什么。两天来,我们一直在等消息,可,一无所获。发出去的命令要快马送出,新州远隔千里,即使再着急也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做好并传过来消息的。不经意想起了苏袖的话,那一句一句好象都在说他自己,但,又好象不是。
      这样一想,头又疼了起来。
      看着子蹊还在几子那边,虽然知道自己开口也无法解决什么,但还是问了一句,“怎么了?”
      他没有转身,幽幽的声音传了过来,在空旷而阴寒的大殿中显出了苍凉。
      “永离,你为什么表字是永离?”
      听着他用类似庄重的口吻问我,我到感觉有些滑稽,于是轻轻笑了笑,反倒感觉好了些,不是那样的难受了。
      “是我的老师给起的,其实我原先不叫周离,后来,老师看我名字不是太好听就给改了,……,至于老师为什么要用‘离’这个字,我也不是很清楚,也许只有他才知道,也许连他也不知道。怎么想起问这个?”
      “……,没什么,只是感觉有些无聊,等待时间太长了,突然想了起来,就问了。这几天公务很繁杂,你自己不想休息,反倒说要我好好保重,可你呢?”
      说着端了一杯茶过来。这里没有那些太监,连苏袖也不在身前,所以只有我们两人。我见他端了过来,赶忙站了起来,接过杯子。毕竟君臣有别,在熟悉也不能这样。他见我接过就松了手。
      “这次的事情你怎么看?”
      他问了一句。
      这是他在这两天中唯一问我关于新州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等消息,却没有对现在的情势加以揣摩。
      怎么看?我喝光了杯子中的水,定了定心思。在私,陆风毅对我而言,不只是同僚,也是知交,在公,新州在整个战略的布局上至关重要,失去了新州等于打开了一个缺口,也增长的封的士气。虽然说,现在情势不明,未必是封所为,可新州一乱,对我们总是百害无一利,两层意义下,要说‘我对新州怎么看’这样的话,并不好说。
      “新州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如果丢了新州,就等于开了一扇门,结果必然是长了他人的气势,而我们这边气势低沉,对军心,对民心都是打击。两军对阵,勇者胜,失去了气势,已经输了一半了。”
      “哀兵必胜,做何解释?”
      “……,哀兵,是封国,不是我们。”
      有些话可以说,可有些话就不能说,就像现在,这话我也只能说到这里了。哀兵,不是散兵游勇,而指的是积压了厚重压力而想作战的士兵,他们有一种悲愤的力量和无可匹敌的魄力。这种力量就像世界上最锋利的剑,无坚不摧,即使遇到最坚固的盾牌,也不会无功而反的,最不好,是两败俱伤。
      说到底,还是气势的原因。
      封国之所以成为这样,其实都是我们造成的,因为,□□凌迟了他们的太子,他们必定把郑看成是腐朽不堪,必定认为子蹊如桀纣一样的暴虐,可这些,我怎么可以说?
      子蹊情何以堪?
      他也没有问,只是听了,想了想,继续问。
      “那新州局势你看如何?”
      “再等,探马没有回来,不能妄加揣测。如果真的是兵变,那也得找出原由,然后再商讨下一步的计策。重要的是,新州不能乱,不然,封国就更难遏止了。”
      我只能这样说,因为我不能说陆风毅是否参与了或没有,那必定是子蹊和除了我以外的部院大臣讨论的事情。在外人,也许还有子蹊的眼中,陆风毅是我的私人,他的荣辱和我有直接的关系。
      每次一想到封国和新州,我就感觉好象针扎的一样,尤其在这样的时候,原来我最熟知的两个人,一个生死不明,另一个,……,不想也罢。
      见他点了点头,我又说。
      “天晚了,子蹊传晚膳吧,不要饿着了。”
      “也对,做事情不能累跨了身子,你想吃点什么?让御膳准备一些简单可口的,比吃那些好看不好吃的要合适多了。”
      “我,……,随便什么吧,我不挑剔的。”
      他走到窗子前,打开了一扇,一下子风吹了进来,卷了一堆雪也飘了进来,可屋子里那种淡淡压抑反而立刻消失了。我不禁说了一声,好雪。然后长长出了口气,精神一振,想起了辛弃疾的一首词,然后感觉自己这样会乱了阵脚,不由的放松了心情。
      子蹊转身冲我一笑。
      “知道你喜欢这个,要是平日里,这样的雪景,咱们烫了酒,在让他们到园子里猎一只鹿回来,就在这里支上火,烤着吃,也是美事。不过那些太油腻,不适合现在,……,叫他们准备一些粥,然后拣着清淡的做一些,可好?”
      “好,当然好。”
      他是这样的细心。
      子蹊叫了许苏袖进来,然后吩咐好了,苏袖跪了一下就出去了。
      我也到窗子前来,看着外面。又下起来了,净白的雪盖满了御园,仿若天地间就只有这一种颜色。
      “看你,一看见雪心情马上好了很多。”
      “这样明显吗?”
      我伸手摸摸脸。
      他笑了。
      “我只是刚刚想起了一首词,所以不想这样。事情总是要解决,不可乱。”
      “哦,是什么?”
      “……,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正是少年时,不可如此。不然的话,到了真正经历什么后,可怎么好?不是一句‘天凉好个秋’就可以吐尽所有。”
      “永离,……”
      “呢,怎么?”
      “你原来定是个爱笑的人。”
      我微微一笑。
      “真的是这样呢,我娘说,我一生下来就笑,后来和村里的孩子玩耍的时候要是磕破了也不哭,很多时候笑笑就没事了,子蹊是如何看出来的?”
      “我,……”
      他正想说,可殿门打开了,苏袖领了一群人带了食盒进来。远远可以闻见清香,是荷叶的味道。
      “有你爱吃的荷叶蒸饺,多吃一些吧,你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子蹊告诉我,然后先走到他们那边,让他们把东西摆开了,果真见到绿色的荷叶包裹着晶莹的水晶饺,让人食指大动。
      拿起一个,放在嘴里,果真好,肉里的油已经蒸了出来,香而不腻。苏袖捧了一块巾帕递给我擦了擦手,然后他就领了那些太监退了出去。我看了一眼他的背影,纤细的身材配着锦袍,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想着那天他和我说的那些话,我有些疑惑,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这样的人,没有宦官的阴险,却带了一种难得的干净?
      正想着,手中的巾帕给人拿了去,我回头一看,才看见子蹊,一双眼睛看着我,像是问我,又像单是看着我,什么也不说。
      “味道怎么样?”
      他问。
      “很好。哦,对了子蹊,刚才你还没有回答我,为什么你会看出我原来很爱笑?很长时间了,看见我的人都说我很阴沉,不喜欢笑的。”
      “一种感觉,……,其实你应该是个开朗的人,也许没有遇到什么真正开心的事情所以笑的少了一些,这也没什么,……,还来点粥吗?”
      听了他的话,我只是没有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所以很少笑的,可我想了想,我遇到了很多,而且,几乎每天把笑挂在脸上,但是见到我的人都说我阴沉,但是我对子蹊反而笑的最少了,但他却说我是开朗的人。
      还真的奇怪,也真,不错。
      听到他最后的一句,我赶忙回答,“要,你也吃点,这些不会都是我的吧。”
      他听了一笑,然后拿起汤匙要盛一碗,我想接过来,可他没有给我,等他盛好了才递给我。这时,我也只能这样接过来了。他的手好象无意识的碰了一下我的手,我本能向后躲了一下,手也反转了一下,从他身边躲了出去,然后抬头看见的就是他有些阴郁的颜色。
      沉默,然后,他叹了口气。
      “永离,你的戒心太重了,也许,这些都是你没有意识到的。勉强自己信任旁人,可你的反应是骗不了人的。”
      我端着粥,站在那里。
      “子蹊说哪里话,我只是不想和生,……,和旁人靠的太近罢了,……”
      我想说生人,可话已经出口,相信他也知道了。
      他自失笑了笑。
      “看来有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那人伤你是如此的深重,……”
      “永离,你有想要什么吗?权力,美女,珍宝?”
      这样的问,好象那天早上我问凤玉的,这个时候由他问我,好奇怪,……
      权力,我有了;美女,我也有了;珍宝,……,要是王羲之的真迹还不算,那世上当真也没有可以入目的了。
      可这些我都拥有了,我要如何回答?
      犹豫间,子蹊接着说,但是他没有看着我。
      “你都有了,这些你都不缺。以你周家世代豪富,要什么没有?你可有想过,你为什么不辞官归隐,做个闲云野鹤,也好过在这里周旋。”
      他在暗示着什么,还是仅仅是个感慨?
      “不用担心,我不是想说什么,只是有些想法,我没有退路,看来,你也一样。人最难过的是自己的心,而心中最深处又往往是你无法领会到的。遇到什么事情,也许你认为的是一样,可心中最深处认定的是另外一样,……”
      “永离,现在是危难时刻,兵凶险着,我需要上下一心。所谓道者,民与上同意,可与生死,不危也。我不想再猜测你的心思,要是我连自己的心腹大臣也要猜测,那如何做到上下同意?”
      听他这样说,我真的仔细想了想。这些年来,顺境,逆境经过不少,可我真的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为什么?为了这权倾朝野,还是为了九重威仪?
      原来我只是想着,哪里都是生活,没有不同。闲云野鹤的生活未必就是自在,隐居也许想逃避世事,可万丈红尘,哪里会有可以避开的地方,不过是自欺欺人,做个掩耳盗铃的蠢物罢了。
      于是走到子蹊面前,看着他。
      “士为知己者死,周离绝不敢说是什么贤人,可从不背弃。”
      “知己,永离还真的,……,比起王叔,子蹊不敢说是永离的知己,只是稍微了解永离的人而已。”
      子蹊此话何解?
      我问他。
      没想,他吟了一首词,那是很久以前听到,已经多年未见,可还是那样的熟悉,我怔住了。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听着子蹊慢慢说了出来,又是那种苍凉,又是那种绝望,我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忘记这些了,可,他就像刻在我的灵魂中,就像镜子中的另一个自己,永远无法磨灭的痕迹呀,……
      人在一生中可以遇到知己是福气,可遇到一位同自己一样的人,并且他把我身上隐藏的阴郁加深也加重了,到了毁灭的地步,可我却无法救他。看着他的毁灭,就像在看自己毁灭一样,这样的感觉,比看到知交好友沉沦还要痛心。因为,这是感同身受的痛苦。
      就像那天,我救不了他,而后,也仅仅是报复了那个凶手而已,……
      “这是永离作的吗?”
      “不是。先王作的,我也仅仅是代笔而已。子蹊是如何发现的?这好象是很多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书稿什么的,都应该毁了吧,……”
      “曾经发现你在大内住过,王叔又画过很多的画,于是我就把那些都找了来,结果就发现了这个。已经很长时间了,有半年了吧,那个时候,事情多,也没顾的上看,后来我看了这词,感觉写的不错,就放在了一遍。再后来,偶然间又看见了。词已经背的很熟悉,意思也知道,可那种感觉却怎么也没有。当时我并不了解永离,只感觉你是,……”
      “权臣。”
      我接了一句,看他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对你的感觉很复杂。关于先王,关于那个孩子,还有你,……,传闻很多。心中有对你原来的感觉,也有这几年来的,……”
      他看着我,好象让我为自己辩解。
      但是刚才听他这样说,我有些犹豫。事情其实大家都知道,不过是一层窗户纸,可也真的没有必要捅破。不错,那个孩子是我毒死的,可这事情中得益最大的反而是子蹊。如果我不亲口承认,那子蹊就仅仅只是怀疑而已,他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选择不相信。但是,一旦我亲口说了出来,那,子蹊就只有相信,没有选择了。不论我有任何理由,不论这件事对帝国,对子蹊的益处有多大,我还是罪在不赦,那个孩子毕竟是先王唯一的骨血,也毕竟是帝国的主宰。现在子蹊亲近我,我相信外面肯定或多或少的有关于我和他在这件事情上的谣言,其实那个时候,我下毒手的原因只有一个,与子蹊并无瓜葛。这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一旦子蹊认定了我做了这事,他就存在了对先王的愧疚,在面对关于这件事的任何处理上都会心虚。
      所以,宁可让他犹豫,让他怀疑,也不可断了他认为我是无辜的这样的期望,但我不想骗他。于是,我面对他希望我证明自己的清白的眼睛而选择了沉默。
      他见我如此,沉吟了一下。
      “不说这些了,……,永离,陆风毅是徐肃的学生,也可以说是你的师兄,你了解他吗?他是师从徐肃,和你不同。你只是徐肃那年做考官的时候向王叔推荐的,而王叔亲自点你的状元,这样说来,徐肃也只是你的座师而已。”
      我想了想,他这样问,肯定是要问我对陆风毅的看法了。子蹊原来问过我这个,那是他刚登基之后,那时候的陆风毅第二次请旨加新州军饷的时候。子蹊想知道陆风毅是否可靠,而现在,子蹊依然不放心他。
      军饷,……
      脑中突然想起了这个,心突的跳了一下,好象预感到了什么。可却因为现在局势繁杂,牵扯的精力太多,无法理清楚眼前。感觉我已经看见了真相,可我想要抓住它的时候,它却又隐藏回去了,它周围是乱麻一样的虚幻,不能明了。
      到底是怎么了?
      “永离,永离,你怎么了,怎么脸色也变了?”
      感觉到他的手放在我的肩上,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他手心的温热的触觉一下子回了神。
      我怔了一下,轻道,“没什么,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
      “是太累了。整整两天没有合眼,铁打的都经受不了,何况你我?什么也别想了,先睡一会,等到了南边的折子上来后,我再叫你。”
      我听了,知道他为我的好,可还是摇了头。
      “还是不要了,事关重大,如此非常时期不能再有少许的疏忽,……,子蹊刚才是我问我陆风毅吧,这个人可以说是良将美才,家中也是书香门第,人品不差。我第一次听说他是在那年我考中要回去拜见座师的时候,徐相和我说起来的。徐相当时就说了他八个字,可对我的震动颇大。仕林中才子不少,可很多都是风流文章能做,一般俗事难为,他却不同,因为如此,所以印象深刻。”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是哪八个字?”
      子蹊眉一挑,好象也来了兴致。
      “不骄不躁,堪当大任。”
      “当的起徐相这几个字的人当真是少而又少,我后来凭借了状元文章也只得了个‘松风’这样的词。”
      ‘松风’,……
      子蹊听了慢慢念了一下而后想了想。
      “当真奇怪,这是什么评语?要说你是君子,应该用‘竹’来比喻才是,‘松’虽说可以说是也象征了君子的性情,但是‘松风’二字并不成意。”
      “我也想了很久,后来徐相不说,这事情也就过去了。其实徐相不用竹兰一类的雅词也是对的,……”
      还有一句,我感觉说出来过于硬了些,于是就省了,其实,我有自知之明,不配君子之称,要是当时徐肃如此说我,可真的让我羞愧了。子蹊到也没有在这上面纠缠,他只拣了关于风毅的话继续问。
      “不骄不躁,堪当大任。也真是极高的评价了。只是此次,不知他究竟如何,……,那后来呢,你没有再见他吗?”他问,并且他又盛了一碗粥,放在我的面前。
      “本来是想见的,那个时候我只是个闲散的翰林编修,而他已经为官多年,公务也多,就错过了。再到他任新州巡抚之后,因不在京城,就没有机会见了。后来,就是六年后的现在,和他第一次见面是这次他进京述职的时候,我在城外茶馆中遇见的,时间真的快,想一想,也快一年多了。默默接了过来,低头吃着。这一年,要说长,真的不长,但是却好象过了很久一样。”
      “永离,照你看,这次封国策反的可能有多大?”
      “不知道,但是,好像不大可能。因为新州一直是军事要地,尤其是封反了后。如此地方肯定对南来北往的人特别注意。也许有混进去想扰乱军心的,但是,要到目前这样的局面,不煽动整个新州是不可能的。我感觉应该是内讧。”
      我说话的时候一直是看着他的,而他则一边慢慢吃着东西一边听着,当我说到内讧的时候,他手停了一下,仅仅这一下,然后接着吃着点心。
      “陆风毅,……,要是他策动的,他想谋反呢?”
      这话很轻,轻到我几乎没有听到,但是字里的意思太沉重了,以至于我几乎无法承受。虽然说,主将谋反是有可能,但是,风毅决不会。
      “我,感觉,……,我相信他不会。”
      “……,我也相信他,……”
      “前方多变,不知究竟如何?”
      子蹊说话时候的语气愈加的熟悉,但是我不能再想了,于是赶紧想了回答,先笑了一下,然后说。
      “我想起原来的时候,我的老师带我到深山去进香,我们都求了签,然后找庙祝解签。我问的是前程,他问的是什么,并没有告诉我。那个庙祝看了我们的签,然后开始算。查了书,也查了八卦,可他的解说的词总是被老师被驳了回去。后来,他索性不解了,然后摇头晃脑的说了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老师这才不说了,我的签也没有解。但是我还觉得这话说的真是精妙,后来才知道,到了庙里,凡是无法解出来的签,或是遇到了什么麻烦的事情都是这样回答的。”
      子蹊咽了那口点心,喝了口茶。
      “好笑,那永离这样说,是不是就是说,你也不知道?那我已经把永离问倒了是吗?好有成就感,……,原来师傅让拿着你的文章背的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一天,我可以把你问的哑口无言,就好了。结果今天果真如愿。”
      ……
      “怎么不说话?”
      他居然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只有叹口气。他这样好象个孩子一样,怎么会这样想?
      “子蹊,这样,是不是,过于孩子气了?”
      “有吗?”他好象认真的想了想,然后一笑。
      这样的笑容,可以融化冰雪一样的绚丽,让我有些怔住了。
      “不会了,只有对永离这样想过。那些书呆的文章我感觉还不如我呢。来年的殿试可是我亲自选才哦!”
      他是那样的得意,刚才似曾相识的忧郁消失的无有踪迹。毕竟不是同样的人,毕竟,子蹊,他可以看的见希望。
      看他这样,我的心情也不有自主的欢快起来。
      就这样,我们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说话,聊了一些陈年旧事。不知觉中,饭已经吃了大半了,感觉略有饱意,我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不吃了?”
      他秀致的眉挑了一下。
      “惜福养身,不可过饱。”
      他低笑了一下。
      “永离看似随意,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规,不能越矩。……,今年的雪下的不晚,看起来也不小,明年会是个好年景。都说改元要伤元气的,看来半分不假。等过了年,一切都平稳了,也好办多了,……”
      刚才还看见他的笑,一会的工夫就如此的低沉,虽然也有些这样的感慨,可毕竟要是感慨起来是没有尽头的,世上的事谁又是尽如人意?
      “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什么改元要伤元气这样的话?子蹊不要多虑。快到年下了,今年总的来说还好,上天也还是保佑苍生的,没有什么大片的水灾旱灾的,小民百姓也有余粮过冬,就不错了。不能祈求年年风调雨顺,没有一点灾呀什么的。对神灵要求太过分了,会适得其反的。”
      希望这样吧。……
      忽然,门被打开了,苏袖从外面跑了进来,衣服上还沾了没有化开的雪,手中拿了一本蓝色的折子,脸色红晕,很是激动。就见他跪在子蹊面前,双手呈上折子,开口的时候都有些颤抖。
      “……,王,新州传来的折子,是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是新州巡抚陆风毅亲自上的折子。”
      “什么?”
      子蹊一把拿了过来,赶紧打开看,一边看,一边问。
      “谁送来的,还说什么了?”
      “陆风毅的亲兵。说,新州由于一两个兵士喝了酒,然后带头闹事,引起的哗变,现在已经控制了,陆风毅抓住了那两个兵士,并且已经军法处置了,新州已经打开城门,一切安好。”
      天呀,悬了整整两天的心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骤然放松,我无力,一下子坐回了椅子。子蹊一只看着奏章,而苏袖这个时候抬头看了我一眼,赶紧又低下了头。心中早已对这个结局祈望了很久,但不敢这样想,总怕希望太高,失望太深,我甚至已经做好了新州失守,陆风毅被杀的准备。
      但,如此合心意消息,却没有真实的感觉。
      得来的太容易了吧,我还真是不知福,……
      他说一句,子蹊点一下头,然后说,“好,……,永离,你看一下这是陆风毅亲自写的折子,上面还有一件事。”
      我拿了过来,看了几眼,主要是讲述这次哗变的前因后果,说的很是详尽,只是,……,这是我的一种莫名的感觉,虽然是详尽,但,简单了些。一切都那样的天衣无缝的合理,但是又显得单薄了些。
      后面的确还写了一件事情,却让我感觉,……,有些异样。
      我正在看,子蹊说了出来。
      “南方现在也下了雪,封国暂时无动静,据说探子还探知了一个消息,但是没有经过证实,可还是很可信的。封王死了,现在由封的二王子,龙泱正式登基即位。龙泱一直在外,回国不久,民心不稳,现在是仰仗了封丞相的势力,也就是封国王后的哥哥,龙泱的舅舅,国内还算稳当。陆风毅估计,新王登基,一时半刻还无法对外用兵,稳定内政和军政要务是他们首要做的,现在的他们最是脆弱。所以,要是想灭封,这是最好的时机。”
      龙泱登基了,……,虽然他才回国不久,可一看就知道这些年他在外面也没有忘了国内势力的经营。现在终于成了正果,……,不,现在对他来说,也许才刚刚开始。
      “永离,你的意思呢?”
      “……,想起了一个典故,春秋之时,宋襄公不功过河的楚军被人讥笑。其实他也是有仁义之心的,只不过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来。后人欠缺了厚道,何苦就如此讥笑?”
      “永离是说,……”
      “当然要战。楚子宋公同朝为臣,谁不仁,谁不义无法说明,可封不一样。封原是属国,是臣下,而今封自立为王,并且要反叛□□,如此不臣之心,昭然若现。郑用兵,师出有名,自然要战。”
      说出了这样话,感觉到的是难言的涩。
      “好,苏袖,你去召内阁大臣御书房议事,永离,知道你很累了,可兵贵神速,只能如此。”
      我笑了一下,表示可以。然后苏袖赶紧退了出去。
      “看来,我们又没有安稳年要过了。这次,虽说要等到开春的时候才发兵,但也得好好在冬天计量一下。永离,要是平时,你怎么过年的?”
      我想了想,“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做些好酒菜,然后和佳人一起谈谈什么诗词歌赋之类无用之物,廖以解闷罢了。”
      “和家人?那你回乡里吗?好象听说你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回去了,你家里人过来吗?”
      我,……
      原来他听差了,可我也没有解释的必要。
      “可以看家书的。这些年事情总是很多,回去的机会也不多,……,再说,父母也老了,不能走远路,再说,还是老家住的习惯了,所以就没有叫他们到京里。”
      心想,其实是他们不想来,不愿意来,……
      “那你不是很孤独?”
      “孤独?我没有想过,在京里,周府人也不少,过个年节什么的还是很热闹的。内子心灵手巧,很会持家。”
      他听到这,有些郁闷的感觉。
      “永离,其实,你和如夫人不般配。”
      朋友一样的关系,无关什么般配,可这些都是我的私事了,于是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永离,你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知己。”
      “不,我不需要知己。自己对自己尚且不是很明了,何况对他人?我不是脆弱之人。”
      “是吗?”
      他习惯的挑了一下眉,然后转身看着外面的雪,那雪,好象大了起来。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八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