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后记 ...

  •   原本想再写一个故事的,后来想了想,还是放弃。周离不是一个自己求死的人,他这种生存状态很恒定,不会死掉的,可是也不会很快乐。

      在这个后记中,我想随便聊聊。

      刚开始写文,是因为看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被震撼的几天都神情恍惚,无法自拔。我不是文科学生,无法从一种很正统,理论性的方面去想一偏作品的质量是否很好,我只是单纯的凭借自己的爱好来寻找一种可以给我震撼的感觉。

      我的思维很混乱,对故事的结构,情节的控制等多方面可以说根本无能为力。这是我在写了一年多的文后得出的结论,虽然刚开始也不甘心,可是最终在自己苦心构思文章后,看见写出来的文字已经失去了先让我看着过得去的感觉,我彻底放弃了。我的文字也许不值一提,可是,在我的指尖流淌下来的这些也许旁人看了无法忍受的迷乱文字的确给了我一种满足。从那以后,我写文的目的完全变了。我的文字没有任何的商业价值,也许它们根本没有价值,我却依然坚持把他们写出来,仅仅作为自己的一种日记形式的回忆。

      破城这个故事起来来源凌力的《倾国倾城》。我很喜欢凌力,但是我只看过她写的《少年天子》《暮鼓晨钟》,还有就是《倾国倾城》。在《倾国倾城》里面,她塑造了一个忠诚,果敢,博学,坚忍的主人公孙元化,他的下场和那个陆风毅一样,比较有悲剧性。但是,自从我看了这个小说至今,将近十年的时间中,我对他的印象很正面,所以不是很深刻,反而是他的后台,那个号称明末第一才子的周延儒实在让人感觉造化的奇妙。他出身江南世家,长相风流,二十岁状元,三十六岁的宰相,在崇祯年间几起几落,最后被崇祯赐死。

      那个年代不是没有英雄,反而可以说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可是再优秀的人也挡不住一种悲剧的压迫,很无奈,也很令人感动。

      关于最后的结尾,也许我最后实在太潦草了,所以完全没有展开。周离不想加速郑的灭亡,其实他想做,也是唯一能做的事情是,不惜一切的把实质上的权力抓在手中。所谓实质上的权力就是可以做成事情的权力,不是郑王给的,而是完全自己的关系和人脉。他选择的路是正确的,可是环境依然完全不允许了。文家和温家完全是他的阻碍,他必须除了他们。

      关于腐败的问题。我不认为腐败可以亡国。这个比较难说,这是一个耽美小说,不是反腐倡廉的主旋律。。

      我不喜欢历史,这个文中很多并不是历史。
      我也不喜欢权谋,这个文中权谋也很少。而且以我年龄和经历来说,这个也太可笑。
      我想纪录一种状态,和一个幻想中的故事。

      一个带了一种缥缈水汽环绕的朦胧故事。

      其实我想说的,都写在文中了。

      这个,其实我并不想说明,我感觉说明自己想写的是什么那是文章的功用,可是,汗

      首先,我并不想写一个哄骗老百姓的莫名其妙的故事,什么贪官污吏被杀,肃清吏治。如果有一点点头脑的人应该知道,世界上不是仅有几个贪官污吏,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阶层的全面贪污。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明朝末年,要不是这样,怎么可能有李自成那样规模的农民起义。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能有几个清官,但是不能代表全部。

      其次,关于军饷的问题。军饷到不了新洲那些官员为什么不查。
      我想问一句,他们为什么要查??
      也许这些是他们的职责,可是首先新洲出了事情,损失不一定赖到京城这些当官的头上,而且很大一部分人会因此而得到好处,那,他们为什么吃饱了没有事情做去惹这个麻烦??

      关于最后的结局。
      周离久经宦海,再不济也是党党内阁学士,不可能单单为了报复最后把自己陷入那样的绝境。
      他做的一切事情全是为了多的全面的控制权,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情势已经不允许了。如果在太平盛世,永离扣的那个四十万两的银子其实不算什么,可是如果到了小民可以承受的极限了,那意义完全不同。

      然后就是自我检讨,这个文章我写出了现象,可是缺少后面的故事。原本打算修改的,后来还是规定重写。我的好朋友对我说过,文章可以修改,可是感情已经无法恢复当时了。我决定保留这个文章,下面重写的故事名字是郑传--七和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后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