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天体观测 ...


  •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天体观测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成就显著的领域。以下是一些关键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天体观测的成就和特点:

      观测传统与机构: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观测天象的传统,自殷商时代起,朝廷就设有专门观天的机构和官员,负责观测天象,为帝王占卜吉凶以及为制定历法和天文学研究积累资料。例如,《旧唐书·天文志下》记载了唐代设立的司天台,有官员66人,观生、历生726人,负责观测天文。

      天象记录:

      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非常丰富,二十四史中所载天象记录在明代以前共计15292条。这些记录通过候簿、日历、奏本、起居注、实录等路径,最终进入正史,集中载于诸史天文等志,并在本纪中摘要记录。

      天象观测的应用:

      中国古代的天象观测多应用于农业,因为农艺耕种、繁殖牲畜等需要掌握季节的变化。通过对动物蛰伏、候鸟迁徙、植物枯荣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季节的变化规律,并开始注意对天体星象的观察。

      天象记事: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中国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天文观测者。中国古人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日食、客星(新星或超新星)的记录。

      天文仪器:

      中国古代发明了许多精密的天文仪器,如浑仪、简仪等。汉武帝时期出现了浑仪,元代又有了更加先进的简仪。此外,还有二十八宿圆盘,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赤道式天体测量仪器,领先西方1700多年。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被用来划分天空,用于观测和记录日、月、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古代观测二十八宿出没的方法有四种:昏见、昏中、晨见或朝觌、旦中。

      宇宙观: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包括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这些观点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并指导了天体观测的实践。

      天文数据的实测与检核:

      在元代,郭守敬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观测工作,包括在全国27个地方设立观测所,测量地理纬度,并测量夏至日影的长度和当天昼夜的长短。他还对一系列天文数据进行实测,并对旧的数据进行检核,选用其中精密的数据。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天体观测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显著,对后世的天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