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犹豫 ...

  •   从刘公公带领叫喊万岁开始,依次是两人,四人,八人,十六人……这样一直传递下去,只是一会儿,声音便已是震动天地。

      朱元璋登基的时候朱棣还是很小,所以对那时候的情形记忆不是很深,现在,轮到朱元璋的孙子登基了,看着眼前东至青龙门西至白虎门南至朱雀门北至玄武门满满又整整齐齐地站着按官位穿着青棕土紫颜色的大小官员们,忽然觉得这帮家伙都是和他对着干的。然而当他们齐声吼着皇帝万岁万万岁时,朱棣却不得不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因为如果他不这么干的话,就算朱允炆本无心杀他,这些士大夫也不会放过他。

      以前,朱棣曾经轻视士大夫的力量,但自从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把他志在必得的一切从他手中抢走后,虽然他恨他们入骨,却不得不正视他们的力量了。

      朱允炆登基后,真真正正地成了这国家的老大,而他朱棣什么都不是,于是就只好收拾包袱回去履行皇帝们给他的任务,老老实实地守边疆去了。然而现在天下已定,北元已经成了游击队,英雄也没了用武之地,除了在封地里啥也不干地等死,朱棣知道他还有别的出路,却不敢也不想那么干。

      朱棣向朱允炆辞行的时候,朱允炆没有留他,朱棣知道朱允炆不愿意留他,却没想到那家伙居然连送也没送他,于是他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一回封地,不出所料道衍就立刻跑来找他,这回那家伙可就没跟他绕弯子,打开天窗说亮话地建议不如反了吧?

      反?对,反了可以当皇帝,当了皇帝就可以得到这世间的一切,可以让那些死书呆子们统统闭嘴……然而,并不是说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反不是个问题,赢才是大问题。首先,朱允炆是朱元璋立遗诏说要让他当皇帝的,造他的反在道理上说不过去;其次是实力问题,虽然朱棣负责镇守边疆,他的三个护卫的人数比起其他藩王是大大的多,但问题是,比起他们,中()央的兵也是大大的多。造反不是开玩笑的。

      虽然心里不平衡,但是综合众多原因,朱棣还是不得不把那口郁闷气起吞下去。

      然而,道衍说以您的智力怎么就没瞻前顾后的以至于现在如此不堪的时候,他对道衍说了实话:皇帝已经几次三番地放过老子,老子怎么还能想着要造他的反,对新皇帝下手这样的事情老子绝对做不出。然而道衍却说,你知道朱允炆他放过你的原因什么吗?就是他现在还没有坐稳江山还不敢轻举妄动,为了坐稳江山,拿你脑袋去祭旗是迟早的事情。

      朱棣不能说道衍分析得不对,但是他不能光想着自己,他有老婆有小的,总不能拿全家性命去玩一场没什么胜算的赌博吧?他不傻,暂时还不至于那么做。

      朱棣的内心备受折腾,但是和神州大地遭受的磨难相比却不过小事。新皇帝登基,上天送来的大礼是连续六次的黄河泛滥,朱允炆拿着一封又一封的黄河告急的奏折头疼得要命的时候,齐泰急急忙忙地拿着一封奏折跑去御书房禀报皇帝说平阳灾情告急了。

      “开仓放粮吧。”朱允炆说。

      “但平阳已经开仓放粮了呀。”齐泰说。

      一经提醒,朱允炆才想起了有那么回事儿。“就这样吧。”他说。

      “是晋王不愿意开仓放粮……”齐泰跪下了,一脸快要哭的样子,“现在,平阳病死饿死的已经有上万人了。”

      “岂有此理!”朱允炆震怒,他一拍桌子站起来,“……”

      “左军都督府事徐大人求见!”刘公公的通传让朱允炆没有马上发怒。

      “传。”

      “皇上吉祥。”徐辉祖行礼后说,“微臣斗胆,刚才在外面听见了皇上和齐大人的对话。依微臣愚见,各路藩王一心只顾自己的利益,有的甚至跟中央对着干。”

      “辉祖何出此言?”虽然刚刚晋王才被齐泰告了一状,但在朱允炆的眼里,各路藩王不是叔伯就是兄弟,如果没有真凭实据,他还是不愿意相信他们居然让他和皇爷爷都失望了。

      “前些时候,陛下不是已经下令说因为徐州受灾,免除徐州一年赋税吗?但代王没有执行命令。”徐辉祖递给朱允炆一封信,“这是在代国锦衣卫查探到的情形,代王非但没免税,而且还把征收的那些税金全部放入自己口袋了。”

      朱允炆接过信看了看,抿了抿嘴。

      “陛下,这些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那些藩王几次三番地这么做,完全没有把皇上您放在眼里。”齐泰说,“翰林学士方大人和翰林学士黄大人的意见跟微臣的一致。”

      “陛下,如果您认为藩王对您的不敬仍然不足责怪,请您见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徐辉祖说,“如果中央不能镇住他们,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关系宗庙社稷的事情啊。”

      “朕知道了,你们都下去吧。”朱允炆一挥手,示意他们先走。

      “陛下……”齐泰刚想劝说,见朱允炆脸色不对就住了嘴,徐辉祖没说什么,才转身就被朱允炆叫住了,“辉祖你留下。”

      “正如刚才齐泰说的,”等到齐泰走了之后,朱允炆才说,“方孝孺和黄子澄都几次三番地建议削藩,然而朕都把这事情压下了,朕想知道你对朕这么做的看法。”

      “陛下是不愿意伤害叔侄兄弟间的亲情?”

      “朕以为你会认为朕是完全为了燕王。”

      听了,徐辉祖没有说话。

      “说实话,朕也知道那些藩王气焰嚣张,但是朕现在还没有站稳脚跟,所以……”

      “陛下,微臣请您见怜百姓。”徐辉祖跪下了。

      “你这么说,也就是刚才朕说的那些是对的了。”他叹了口气,“辉祖,我让你留下来,就是想问问你有什么让朕和你都安心的建议。”

      “削藩。”徐辉祖不再兜圈子。

      “削藩啊?”虽然让徐辉祖说,然而当他真说出来的时候,朱允炆却迟疑了,“我会考虑的。”许久之后,他才又说。

      徐辉祖一出御书房就被黄子澄截了去,黄子澄单刀直入地问他皇帝对削藩的看法,一边问一边把他领到御花园中的一个亭子,到了亭子,徐辉祖才发现方孝孺和齐泰也在那儿等着他。徐辉祖就告诉他们皇帝已经答应削藩了,但需要具体部署。

      三天后,方孝孺等人在上朝时又向皇帝提起了削藩这件事情,但具体怎么做他们产生了分歧,齐泰建议从燕王、晋王、宁王这些比较强大的藩王入手,而黄子澄则认为应该先搞定代王、韩王、安王这些比较弱家伙。朱允炆说要考虑就退朝了,他又留下了徐辉祖问意见。

      “陛下会选择黄大人的建议吧?”徐辉祖没有绕弯子。

      开始的时候朱允炆沉默不语,考虑了一会儿他才问:“辉祖的意见如何?”

      “杀鸡儆猴是个方法,问题是那些猴子会不会认为自己比鸡强一些,还仍然乱来?但是,如果杀的是狮子,那么就算猴子怎么本事,量它们就算有那心也没那胆。”

      “辉祖想先对燕王下手?”

      “不一定是燕王,晋王和宁王都是好选择。”

      “如果他们一个都不反就最好不过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们的确是一个也没有反。”说着徐辉祖笑了笑,“但是陛下,就连你都认为他们当中的某些是一定会反的……”

      “大胆!”

      “陛下,就算中央的兵力不成问题,一旦打起来,受苦的可是老百姓啊。”

      朱允炆咬了咬唇,抬起头看着徐辉祖:“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现在水患弄得人心惶惶的,大动干戈不是好事,所以微臣认为,以先皇死忌为由让藩王来京,让他们乖乖地待在应天是个缓兵之计。如果藩王不在封地,就算他们想叛乱也是干不出什么事情来的。”

      “这样不是摆明了不相信他们吗?”朱允炆叹了口气,他拿起了一本奏,又把它放下了下来,“先剪去雄鹰的羽翼吧,没了羽翼,什么都飞不起来。”

      “陛下!”

      “朕意已决。”见朱允炆的态度,徐辉祖知道他是不论说什么也没有用的了,他叹了口气,看着案台上那堆黄澄澄的奏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着黄澄澄的玩意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人不止徐辉祖一人,远在北平的朱棣在收到谕旨的时候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那是被气的。

      本来已经差不多心甘情愿地在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替你守卫那个该死的边疆了,但你这家伙却要老子去应天——这是朱棣当时的心态。然而,对于守边疆朱棣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真心甘情愿,就不会一个接一个探子地往京师派,也不会几十两几十两银子地往宫里那些死太监手里塞了。他这么做,为的就是宫里的情报。所以,当他接到那封让他去应天的诏书时,很清楚那不是朱允炆想念他了,而是朱允炆想要调虎离山。

      “还敢埋怨我不相信你?你相信我了吗?”朱棣大发雷霆。

      从蛛丝马迹中马三保猜到了让朱棣如此疯狂的始作俑者是朱允炆。换作以前,马三保也没那么好想象力的,但自从他意识到自己对那个几次三番地跳到燕王府瓦上打探情报的敖笑风有感觉的时候开始,他的想象力丰富起来了。马三保把这件事情跟道衍说的时候,道衍弄翻了端在手中的那杯热茶把自己烫得跳了起来,他才知道原来这世界上还是有道衍不知道的事情的。

      道衍终于明白了朱棣一直犹豫不决的原因,却没有因此放弃说服朱棣要去造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