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转机 ...
-
明如月赶忙收回思绪,往后退了好几步,在对方打过来的时候闪避开。
男子好像还没有使出全力,明如月在接连接他的几招之后,乏力得很,但对方却是很轻松,没有丝毫费劲的感觉。
两人在几记招式之后各自闪退到一边,明如月喘着粗气,她看见对方以气化成一柄长剑,然后说道:“姑娘,能在我的手底下坚持这么久,我承认你很强,但这场比试也是时候结束了。”
说完,男子便手握长剑向明如月直奔而去,势如破竹。
明如月丝毫没有反抗之力,在抵挡不住往后再次退了好几步,身后便是台下,身前是手握长剑气宇轩昂的男子,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明如月自知自己不能输,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她的杀手锏。
胜败乃兵家常事,输赢只在一时。
但是明如月不是兵家的,这一时的输赢,她只能赢,也只有赢。
明如月将头上的唯一发簪拔了下来,头发因此散落,倒也多了几分凌乱之美。
她将发簪放置手心,下一秒,发簪变成了一把青绿色的带着流苏的扇子,拿在手上你就会发现,这把扇子与普通的扇子不同,它很有重量,展开后,据说削铁如泥。
明如月在这之前并没有使用过它,当时她父皇将此杉赠予她时,便告诉她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它,它是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用。
明如月用法力驱动手中的扇子,扇子立马飞了出去,它如一把利剑,对着男子就是一顿乱砍。
男子被击退了好几步,继续与之交锋。
明如月本想在使用扇子的同时用冰雪之谣将男子打个措手不及,正准备蓄力出手时,她发现根本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而且操纵扇子的力量也在慢慢变小。
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她父皇让她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了,这是一个需要极大精神力来支撑的法器,虽然伤害高,但代价也同样大。现在的她的精神力还是最底端的,根本不足以进行长时间的战斗。
眼看男子也被连连击退,明如月怕他越战越勇,到时候反将一军,那自己便没有获胜的机会了,所以她决定速战速决。
明如月将扇子收了回来,在男子喘气准备进攻时,找准时机,以自己现在能发挥出来的最大力量操纵着那把扇子,对着男子打了出去。
男子在接到明如月扇子的攻击时并没有倒下,反而抵挡住了,明如月只好强撑着发力,不愿倒下。
就这样僵持着,明如月的力气快耗尽了。
我真的……没力气了……
明如月在快要败下阵来的上一秒,扇子的进攻突然变强,男子终于抵挡不住,被击倒在地。
明如月停下施法,将扇子收回后,强撑着单膝跪地,随即吐出一口鲜血,面纱也飘至腿边。
看来在精神力增强之前,这扇子还得谨慎使用,明如月擦了擦嘴角,在心里暗暗想着。
扇子重新被变回发簪,明如月将头发再次扎好。
敲锣声响起,最终为明如月胜利,获得去往藏兵营取剑的资格。
比试结束后,人们纷纷散去,明如月捡起旁边的面纱,站了起来,准备跟着带路的人去往藏兵营。
这时,明如月看见跟自己比试的男子朝这边走了过来,走近身前后,听见男子说道:“姑娘好身手,在下心服口服,还未请教姑娘姓名?”
明如月淡淡回应道:“无名小卒,不足挂齿。”
男子依然锲而不舍,接着说道:“在下姓温名良,既然姑娘不愿告知姓名,那便期待下次再见。”
明如月瞥了他一眼,而后说道:“随意。”
……
明如月跟着带路的人来到了藏兵营,进去后,看到了满目琳琅的兵器,各种款式的刀和剑等等。她四下寻找天残剑的踪影,在众多短剑之中注意到了一柄断剑。
明如月走近,看到剑柄上面刻着“天残”二字,玄黑的剑身,明如月将天残剑拿起来,还有些重量,忽然发现它并没有剑鞘,这可能也是她一眼就注意到此剑的原因之一。
将剑取走,明如月走到藏兵营门口,跟着站在门口等待的人离开了此地。
带路的人看到明如月手中拿着的天残剑先是一愣,想开口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选择闭口不言。
明如月回到原来的小院,先稍作休息一日,明日再离开松饶山。
明如月盘腿而坐,将天残剑放在一旁,在院子里面边等着那女子的到来边恢复自己的伤势。
夜幕如期而至,明如月等的人并没有来。伤势已经暂时压制住了,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所以明如月决定先回房间里面休息,等着取剑的女子的到来。
刚拿剑起身,周围便感觉有一股无形的气流在靠近。
明如月猜,是那个女子来了。
果然,下一秒,昨晚的白衣女子便出现在了明如月面前。
白衣女子将右手伸出,嘴里吐出一个字:“剑。”
明如月将天残剑放在白衣女子的手中,然后说道:“剑已经给你取来了,所以我可以走了对吗?”
白衣女子收回剑,一连三问,说道:“难道你不好奇我为什么要你取剑吗?你难道不想知道这把剑为什么是残缺的吗?还有,它为什么没有剑鞘吗?”
明如月坦白说道:“不好奇,也不想知道。”
“那如果我偏要说呢?”白衣女子问道。
“你的境界和实力都在我之上,你想做什么我自然无法阻止,包括,取我性命。”明如月如实回答道。
“你很有自知之明,我很喜欢。这把剑是我的一个故友所铸,当年跟地界的人对战时被折断了,后来,我的那位故友死在了那场大战之中,这把剑也被放入松饶山的藏兵营中,现在的我拿到此剑,也算是睹物思人吧。”白衣女子慢慢地说道。
明如月注意到,眼前的女子在诉说那位故人死去的时候,脸上闪过一丝悲伤,但转瞬即逝,并未停留太久。如若不是离得近,明如月想必也不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