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解围兖州(一) ...

  •   大概又过了几日,李遇君等人终于是到了接近建安的兖州。
      此时陈铭元正在兖州担任丰宁县的县令,一听说陈铭元在那边做官,李遇君便想着过去看一眼,毕竟有一年没见面了,她对这二哥还是非常想念的。
      大概是快要接近南靖的政治中心,路上越来越多的百姓对着李遇君出使的队伍指指点点。
      其实也可以理解,北元那边的政令多少会吸引走南靖挨着北元边境的一部分百姓,越靠近北元,越能知道北元的政治清明。
      所以越是看到李遇君出使的队伍,他们心里反而没有对李遇君感到非常厌恶,而是期望这一次两国的互使能够给双方百姓带来好的环境。
      当他们听说李遇君曾经生活在南靖的时候,其实心底生出来的并不是厌恶的情绪,相反他们会感到一些欣喜和骄傲。
      毕竟在他们看来,北元第一位、也是如今唯一一位女官竟然是南靖人,在心理上他们是战胜了北元的。
      但兖州这个地方就不一样了,它更加的靠近南靖的中心地带,这里的百姓对于南靖政权的认可度非常之高,他们并不清楚北元是怎样的,甚至是说被南靖的统治者思想上进行了一种固化和教育。
      他们对李遇君的态度与边境的人们对于李遇君的态度是截然相反,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天差地别。
      所以,一进入兖州地带,甚至会有人对着出使队伍扔烂菜叶,直接把他们对于李遇君的厌恶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李遇君也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
      她下令让护卫不能伤害百姓,虽然说按照南靖人这样侮辱使者的队伍其实可以进行反击,或者是说直接取消对南靖的出使访问,更严重一点,使者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南靖的百姓对他们的队伍无礼的话等同于宣战。
      李遇君为了两国免动干戈,也就对这些事多有忍让。
      很快就到丰宁县的衙门,衙门前面围了一群百姓,而门却紧闭,任凭这群百姓怎样叫唤,衙役们都不开门。
      李遇君掀开帘子,转头又看向对面的刘辰。
      “你别看我呀,我也不知道他在这里做官做了些什么,这里可离益州远的很呢!”
      刘辰看着李遇君有些责备的目光,赶紧转移和李遇君对视的眼神,有些尴尬的吹了吹口哨。
      “遇君、清辉,要不我们去看一看?”
      此时正在外面骑马的顾思祁拉开帷帘跟李遇君她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也好,看一下二哥遇到什么问题了。”
      三人下车后向人群那边挤去,可是很快,三人就被挤开,最后只能亮明身份。
      旁边的侍卫拿出腰牌,大声说着。
      “北元使臣李遇君大人出使南靖,兖州丰宁县县令,还不快快开门接待使臣!”
      这时,不断朝里拥挤的人群在听到是北元来的人之后,慢慢安静下来,给李遇君等人让开了一条小道,但却在窃窃私语着。
      终于衙役开了一道小缝,左右看了看,证实是李遇君之后才出来,把小缝拉大一点使那条缝只能一个人一个人的通行,并由另外几名衙役顶着门,防止外面的百姓夺门而入。
      还没等李遇君一行人走到官堂,陈铭元便穿了他的绿袍官服,火急火燎的赶来。
      “清辉、遇君,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再不过来,你这个县怎么治?你这个县令可怎么当下去啊?”
      李遇君用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着,陈铭元也有些尴尬的挠挠头,便请着李遇君等人先去后堂坐。
      “你们不知道啊,这一年县里面出了很多事情,我当然是知道县令作为地方官要保护一方百姓,所以一开始对于百姓们的要求我也是言听计从,也是尽量的整顿吏治。
      可到后面,百姓们的要求越来越过分,本来依着前几年连年天灾,庄稼欠收,于是给他们开粮仓救济灾民、减免征税。眼见的今年风调雨顺,就想着让他们按照农时照常劳作,可他们却不肯了。
      甚至眼见的都要初夏,有的种子还没播,这样下去,这一年又将是人为的欠收了。没有办法,我只能够先抓了一些人,以儆效尤,没想到却弄巧成拙,反而让他们变本加厉,如今便一直堵在官府门口,我这里外不是人了被闹得,就只能这样子堵着。”
      陈铭元手背在身后,不停踱着步,烦闷的很,这一年时间,他的头上都已经熬得冒出了几根白发了。
      “作初啊,可是你这也不是一个办法呀。”
      刘辰把玩着自己随身带的折扇,也对陈铭元这番操作表示无奈。
      “作初”是陈铭元当年来兖州做官前,卢玉娘给他起的字,同样的叫顺口了陈铭元的名,李遇君也懒得叫他这个字。
      顾思祁在一旁也紧皱着眉头。
      “如此这般下去,一年复一年,年年如此,难怪兖州中就这个县最为贫困了,想来不只是天灾的事。”
      “这样我去帮你解决这件事情,但是如果你经过此事还没有一点长进的话,就不要作官了。”
      李遇君难得这么严肃的对陈铭元说这些话。当然,这是源于她内心自己的想法,做官要体贴百姓、更要有官威,二者相辅相成、恩威并施,才能够抓住人心,才能够整治好政务。
      一味的顺从百姓们的想法,只会让人觉得你这个官软弱可欺,就算心地善良的百姓也会是认为为官的官官相护,本来很早之前就可以答应的事情却拖了这么久才同意,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亏了。
      所以理所应当的认为做官的就应该这样,理所应当的认为他们不用劳作也可以获得一些既得的好处。
      原本整顿吏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这是历任县令官员这贪一点、那拖一点造成的,这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假如你想要短时间给它处理好的话,一定会适得其反。
      现在陈铭元算是运气好,假如他得罪的是他上面的官员,尤其他还这么大刀阔斧的去改变这个县的政治,得罪了上面的权威人士,不要说他这个官了,头顶乌纱帽丢了算是幸运,要是项上人头也掉了,哭都来不及。
      好在现在只是百姓闹事,李遇君只好想想办法要赶紧解决这些事情,否则等过了夏天,再种任何东西,今年都很难有收成了,只会浪费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还有金钱,而这时,陈铭元也站在一旁,不敢说些什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