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 34 章 ...
-
张灵的父亲张思远,一位温文尔雅的中文系副教授,与母亲林敏,一位在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医生,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桌上摊开着一本泛黄的日历,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慎重。
“思远,你看,按照老黄历,下个月初八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林敏边说边用手指轻轻点了点那一页,眼神里满是对儿子婚姻大事的重视,“而且,现在张灵和崔莹也都稳定下来了,是时候给他们一个正式的名分。”
张思远点头赞同,他的嘴角挂着一抹欣慰的微笑:“确实,这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经历了那么多,感情深厚。尤其是崔莹,她对张灵的那份情深意重,真是让人感动。我们应该为他们筹划一场特别的婚礼,不仅是庆祝他们的结合,也是也是对他们这段感情的肯定。”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崔莹的家中,同样的话题也在进行。崔文斌,一位有着坚毅面容的警察,和妻子苏雯,一位高中历史老师,正在讨论着如何与张家提出婚期的事情。苏雯的语气里满是自豪:“我们家崔莹,性子虽然烈了些,但对张灵的心却是实打实的。两次挺身而出保护张灵,这份情谊,我这个做母亲的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是时候让他们有个好归宿了。”
崔文斌点头,目光坚定:“是啊,我们两家都是书香门第,应该给孩子们一个传统的婚礼。我听说张灵家也有意按照明制来办,这正合我意。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让他们的婚礼既体面又不失文化底蕴。”
两家人很快便约定好了会面的日子,地点选在了苏州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在那里,张思远夫妇与崔文斌夫妇坐在一起,围绕着婚期的选择、婚礼的筹备展开了细致的讨论。他们决定,既然要办一场明制婚礼,就要做到尽善尽美,从婚礼服饰、礼仪程序,到婚宴菜单、场地布置,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既要体现对传统的尊重,也要符合现代的审美。
张灵和崔莹也被邀请加入到婚礼的筹备中来,他们对于能够亲自参与策划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感到异常兴奋。张灵提议,婚礼上除了传统的仪式外,还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比如播放两人共同经历的照片视频,让宾客们感受到他们的故事。崔莹则坚持要在婚礼上穿插一段讲述他们故事的话剧,以此向黄周星笔下的《张灵崔莹合传》致敬,同时也为他们的爱情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张灵与崔莹的明制婚礼逐渐成形,这场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情感与文化的婚礼,不仅是对两位年轻人爱情的庆祝,也是对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美好诠释。在苏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里,张灵与崔莹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曲调,跨越时空,回响在每个人的心中,成就了一段新的传奇。
正式的明制婚礼婚礼之日,苏州城内一片喜庆。晨光初破晓,张家与崔家的宅邸内外已是一片忙碌,红色的灯笼高挂,喜庆的对联贴满了门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和花香,预示着这一天的不凡。
张灵身着明制新郎礼服,头戴乌纱帽,身披红锦,胸前佩玉,显得英姿飒爽,风流倜傥。而崔莹则是一袭华丽的凤冠霞帔,金线绣花的红裙曳地,头上的珠翠随着她的步履轻轻摇曳,映衬着她明艳动人的脸庞,如同画中走出的仙子。
按照传统,张灵需先由自家出发,乘坐装饰一新的花轿,前往崔家迎亲。一路上,鞭炮声声,乐声悠悠,热闹非凡。到达崔家门前,经过一系列传统的迎亲仪式,包括过门坎、敬茶等,张灵终于接到了自己的新娘,两人携手踏上回程的花轿,沿途撒下糖果和红包,寓意将幸福甜蜜传递给每一位见证者。
回到张家,婚礼的重头戏正式开始。在精心布置的庭院中,一座古朴典雅的拜堂台早已搭好,台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以及象征着后土娘娘的神像,以求庇佑新人。在司仪的引导下,张灵与崔莹行三拜大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每一下跪拜都承载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长辈的尊崇,以及对彼此深情的承诺。
随后的宴席上,菜肴丰盛,皆是苏州的传统名菜,如松鼠桂鱼、清汤蟹粉狮子头、白汁肉圆等,不仅色香味俱全,更寓意吉祥如意。宾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纷纷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宴会中,崔莹提议的那段讲述两人故事的话剧如期上演,演员们生动地再现了张灵与崔莹从青梅竹马到生死相依的点点滴滴,让在场的许多宾客为之动容,甚至泪目。特别是崔莹两次维护张灵的片段,更是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夜幕降临,张灵与崔莹在众人簇拥下,手执红烛,穿过一条由灯笼照亮的小径,进行了象征着光明未来的“照路”仪式。最后,在一片祝福声中,二人放飞了承载着愿望的孔明灯,那灯火在夜空中缓缓升起,仿佛是他们未来幸福生活的指引星。
这场明制婚礼,不仅仅是张灵与崔莹个人的庆典,它还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见证了这对新人跨越重重困难,终成眷属的美好爱情。
在苏州医院的静谧病房中,张灵从深度昏迷中苏醒,仿佛跨越了数百年时光,回到了那个风华绝代却又命途多舛的年代。他面色苍白,气息微弱,眼神中却闪烁着超越生死的光芒:“崔莹,我在迷离之际,仿佛穿越了时空,见到了我们的前生。我,张梦晋,那个因情而掷笔的才子;你,我的崔莹,边读边泣我遗作的佳人,最终在坟前悲痛欲绝,追随我而去。我们的爱,如同梁祝,被时代的枷锁深深束缚,无力挣脱。”
崔莹闻言,声音颤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在心底坚定了某种力量:“是啊,那些年,我们的命运似乎已被注定,如同梁祝,被封建礼教的重压所困。但这一次,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此刻,尽管身处现代化的医院,两人的眼神交汇之处,却仿佛有千年的星光在闪烁,那是一种经历过轮回考验后的坚韧与不屈。他们的话语,如同晨曦初照,穿透了病房的每一个角落,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不再受封建思想禁锢的时代,一个自由与爱情能够战胜一切的时代。
“这一次,我们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结局。”张灵与崔莹异口同声,誓言坚定,仿佛两颗心合二为一,发出的共鸣震颤了整个空间。这不仅仅是对彼此的承诺,更是对过往束缚的彻底告别,象征着爱与勇气的火焰足以燃烧掉所有枷锁,照亮通往未来的道路。
一日,当张灵与崔莹携手步入苏州城的剧院,观赏那出经典的越剧《梁祝》时,舞台上的剧情再次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在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哭坟的动人一幕,崔莹忍不住哽咽,她的心被黄周星笔下《张灵崔莹合传》的悲剧记忆所牵动。在苏州城古色古香的剧院内,灯光柔和地洒在舞台上,越剧《梁祝》的旋律如丝如缕,缓缓流淌在每一位观众的心田。当戏至高潮,祝英台面对梁山伯的孤坟,声泪俱下,那一幕凄美哀绝,直击人心。坐在观众席中的崔莹,目光随着台上的一举一动轻轻摇曳,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回到了黄周星笔下那部扣人心弦的《张灵崔莹合传》之中。
剧中祝英台的每一滴泪,都似乎在崔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她感同身受。她忆起书中描述的自己,那位明代的崔莹,是如何在张梦晋的坟前肝肠寸断,泪如雨下。那文字间的每一字一句,都如锋利的刀刃,切割着她的心房,令她无法自拔地沉浸在那段古老而悲伤的记忆里。崔莹感到,自己的呼吸似乎与祝英台同步,每一次抽泣都仿佛在诉说着:“为何命运要如此捉弄有情人?”
在舞台中央,祝英台的唱词宛如秋日细雨,凄婉缠绵,每一个音符都载满了对梁山伯不舍的呼唤:“梁兄啊,你怎忍心将我独自抛下,让这红尘再无你的足迹?”这一声声痛彻心扉的质问,穿透了时空的屏障,触动了台下的崔莹,她的心弦也随之颤动。
张灵望着崔莹眼中闪烁的泪光,他知道,她的问题跨越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触及了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平行世界,在那里,他们的命运被无情地改写。崔莹轻声问道:“张灵,你怎会舍得让我独自面对这漫长的岁月,若非我那一日的拼死相救,你是否也会如那世的张灵,被误解的恐惧与偏见所吞噬?张灵的眼眸深邃,他紧紧握住崔莹的手,以一种只有他们彼此能懂的温柔语气说:“我的崔莹,你我之所以能在此刻相依,正是因为你那日的勇敢与智慧,改写了我们的结局。在那另一个世界里,若是真的有那么一个我,未能逃脱那残酷的命运,我愿相信,即便在那冰冷的江水中,我的最后一念也是你,是对你无尽的思念与不舍。”
他继续说道:“但请记住,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我俩共同书写的传奇,一个关于勇气、爱与救赎的故事。那些平行宇宙的悲剧,只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更加坚定地携手前行。”此时,剧场内的灯光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深情,变得更加柔和而温暖,仿佛连空气都在为这对恋人见证。周围的观众或许只看到了舞台上的故事,却不知,最动人的戏剧,正悄悄在他们的生命中上演。崔莹的泪光渐渐被微笑取代,她明白了,无论是在哪个时空,真爱的力量总能超越一切阻碍,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张灵察觉到身边爱人情绪的微妙变化,他温柔地将崔莹的手握得更紧,用眼神传递着无尽的安慰与理解。他的笑容中带有几分调侃,几分深情:“看,我们的故事虽然曾与梁祝相似,但今日的我们已非彼时,不再需要泪水来祭奠爱情。因为我们,已经打破了那轮回的宿命。”
崔莹的眼角挂着未干的泪痕,却也绽放出了释然的笑容,她用那混合着家乡方言的软糯语调回应:“是嘞,是嘞,咱俩能手牵手坐在这里,看着别人的悲欢离合,想着自己的波折坎坷,再到如今的相守,这中间有多少不容易,又有多么值得珍惜。”言语间,是对过往苦难的释怀,更是对眼前幸福的感激。
周围的世界似乎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台上梁祝的旋律和台下这对恋人的呢喃,他们的眼中映着彼此的身影,还有那被时代和爱情共同见证的,不再被封建枷锁束缚的新生活。在这一刻,崔莹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在哪个朝代,何种情境,真正的爱情总是能够超越一切,照亮前行的道路。张灵见状,温柔地握紧她的手,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宿命已被改写:“瞧,我们不是在这里吗?不再是那悲剧的结局。我们的爱,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张灵轻笑中带着释然,崔莹则笑中含泪,用一种夹杂着南昌乡音与苏州软语的独特语调回应:“是嘞,是嘞,咱们俩能这样在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么不容易,却也是多么珍贵。”在他们心中,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比任何戏剧都要深刻,都要真实。崔莹轻声细语,目光温柔地落在张灵身上,带着几分关切与不解:“张灵,自打那次你驻村遇险,我费尽周折将你从生死边缘拉回,我就发现,你似乎不再是那个锋芒毕露、行事无拘无束的少年了。
那日,你被蒙眼封口,全身束缚于冰冷的铁链与粗糙的麻绳之中,脚上更负着重石,被无情地抛入江流,那场与死亡擦肩的挣扎,难道没有在你心湖中激起层层涟漪?还有那神秘莫测的村落,他们在中元之夜举行古老的献祭仪式,选取青年男子作为后土娘娘的‘鬼新郎’,将你卷入那场令人毛骨悚然的风俗之中,这一切,对你的影响,是否远比我所见的更为深刻?”
张灵听罢,眼神变得深邃,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在回忆中找到了某种答案:“那次经历,确实如同凤凰涅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与责任。在生死边缘徘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恐惧,更有对生的渴望和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那些村民们古老而古怪的习俗背后,隐藏的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未知的恐惧,虽显得愚昧,却也让我思考,我们应当如何以更理智、更文明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而你,崔莹,你的勇敢与坚持,更是我重生后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学会了内敛与沉稳,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张灵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随即轻叹一口气,缓缓说道:“崔莹,那次事件对我而言,无疑是生命中最为黑暗也是最能照亮内心深处的一课。被当作后土娘娘的鬼新郎,体验到的那种无助与绝望,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但正是那种极端的境遇,让我彻底醒悟过来,让我意识到人性中既有光明也有阴暗,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种偏见或迷信的牺牲品。”
“至于那个村落的诡异民俗,它让我深刻理解到知识和理性的重要性。无知和恐惧如何能够轻易地操控人心,让一个群体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而不自知。我在生死之间游走的经历,让我对生命、对社会、对文化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更加重视教育的力量,相信只有知识和理性才能真正照亮人心,驱散蒙昧和恐惧。”
“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真相,不再被愚昧所束缚。我变得更加沉稳,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社会问题,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哪怕只是微小的贡献,也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些无谓的牺牲,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张灵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坚定与希望。这次经历,虽然痛苦,却也成为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让他在成长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