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资料之一 ...

  •   (以下资料均来自baidu搜索的网页,许多原作者已不可考。贴在此间仅作参考,方便读者了解本文背景,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我会马上撤文。)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
      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
      《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
      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
      《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
      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其出生地有山西右玉、河南商丘、安徽毫县等说法,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地(不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与史籍相符,最为可信。元统二年(公元l334年)在河南虞城建起花木兰祠,立有《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论》碑,明代徐渭编出杂剧《雌木兰》,虽未说明花木兰的祖籍何处,但都没有否认花木兰在阴山与柔然征战的史实。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
      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部流传了千百年的北朝民歌。这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早已肯定,这首诗内容是\"真实的\"。1982年曹熙先生发表《木兰辞新考》,明确花木兰确有其人,\"花\"是后人加的性,木兰本名穆兰,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在公元412年的河南地,属今日的伊盟(包头人习称\"河西\"。1926年曾隶属包头县)。鲜卑人是在圣武皇帝时从今日内蒙古东北部迁到阴山(大青山)一带的。鲜卑人南迁后,“散诸部落,始同编民”,(《魏书•官氏志》卷113),花木兰的父亲亦为编民居河南地。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参加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根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自周、秦、汉、魏,前后出师北伐,唯有三道。\"其东道是从今河北定县出喜峰口,西道是从陇西出甘肃安西。中道出黑山,正与《木兰诗》中“旦辞爷踉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相符。黑山即今日包头昆都仑河谷北之阴山。从今伊盟的\"河西\"到黄河边是一天的路程,从黄河边到昆都仑河谷之北阴山正好也是一天路程,再确切点讲是到当年中道的咽喉怀朔镇(今固阳县城一带)。
      花木兰的父亲是列入编户的鲜卑人,因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鲜卑人迁居的河南地,早在秦汉时期已开垦,称之为“新秦”“新秦中”(意为宝贵之地),农业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样,花木兰的父亲才可能“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按怀朔镇出生的北齐皇帝高欢当年有了马才当了队主、函使推断,花木兰带上骏马参军,在军中亦是一名函使,因为诗中所述“万里赴戌机,关山度若飞。”正好是花木兰作为函使的深切体验。作为函使不必与其他男卒吃住一起,她的女儿身份才没有暴露。神麚二年(429年),“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赐王公将士各有差。”(《魏书•世祖纪》卷4上)。这时“可汗大点兵”,花木兰替父从军。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军一直将柔然赶到漠北,“北度燕然山”(《北史•蠕蠕传》卷86),燕然山即燕山,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远离故土,从而发出\"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的感慨。
      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拓跋焘完成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大业,从此北魏皇帝称\"天子\"。太平真君3年(公元442年)“行幸阴山之北”(《魏书•世祖纪》卷4下),花木兰从军12年“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接见花木兰,封她为五品尚书郎,她怕女儿身份暴露,犯下欺君之罪,提出“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天子命花木兰做尚书郎说明她是有文化的鲜卑人,因为尚郎历来是文人担任,负责掌管文书奏章。这样花木兰回到故里,脱下战袍思绪万千,写成《木兰诗》是顺理成章的事。公元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禁止使用鲜卑语,大量鲜卑人内迁山东、河南一带,花木兰和弟弟的后裔也必然内迁。《木兰诗》也逐渐译成汉语广泛流传。

      附:《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下面浅谈下此诗的背景。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
      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符坚在淝水
      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
      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
      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
      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
      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
      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
      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
      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
      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
      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
      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
      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
      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
      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
      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
      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
      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
      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
      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