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萧皓瑾午间小憩后,百无聊赖的投壶自娱。
琴韵阁的婢女传话,叶清有事想和他商量,请他移步琴韵阁。
萧皓瑾来到琴韵阁坐下,叶清把写好的字条递给他,请他阅读,内容如下:
奴仆的来源:买卖,获罪,家生子,……
性别:男,女
年龄:岁数,出生年月
家庭及亲属情况:父母双亲,兄弟姐妹,是否有同在王府供职的亲属
进入王府工作时长:年长,入府年份
目前工作内容:哪里侍候,向谁汇报,仆役等级
有何特长:厨艺,茶艺,洒扫,喂马,武功等
萧皓瑾看完字条后,疑惑看着叶清,不知她为何会有这些奇怪的想法。
叶清先解释了每个字条的大致含义,然后说道,
“王爷提供的名录仅有名字,无法判断哪些是嫌疑人,
如若一一问话,空口无凭,没有人会认罪,反而打草惊蛇,让内奸有了警惕心,销毁罪证,隐藏起来,再难找出马脚。
府中仆役众多,如果派人侍卫监视每个人,耗人耗力,不可持久。
所以我们先通过收集府中仆役的信息,找出有嫌疑的仆役,然后再针对有作案动机的仆役,逐一监视,根据行动轨迹和活动范围找出证据,抓出奸细。”
叶清继续说道,
“一定要找可靠信任、熟悉府内事物的人收集仆役的这些信息,不能走漏风声,且信息尽量做到准确,如果能挖掘出来更多的信息更好。”
萧皓瑾理解叶清的意思,听完后,非常吃惊她能想到这种高效的做法。
只是心里疑惑,这些想法是一个生活在山里,十几岁的小丫头能想到吗?
叶清看得出萧皓瑾的疑惑,装作看不出,“我只想尽快找出凶手。”
萧皓瑾颔首。
“此次出京办事,没有完成父皇交待,未能按时接回皇祖母。
皇祖母的寿辰要好好准备礼物,不仅要贵重,更要彰显念亲恭谨之思,不能让父皇再失望。”
“你觉得应该准备什么寿礼,有没有好点子。”
萧皓瑾发现叶清的思路奇异,想法与众不同,说不定能想出特别的点子。
“太后,她有什么喜好,禁忌吗?”
“要说皇祖母的喜好,礼佛诵经。
许是老人家,相信因果佛缘,常有佛门大师进宫讲经。
外加近年来,父皇年岁渐长,政事忧心,身体不算康健,皇祖母常去香火鼎盛的寺庙为父皇祈福,这次去五台山礼佛,也是为父皇祈福,保佑平安。”
“至于忌讳,祖训后宫不涉政事,父皇极为孝顺皇祖母,后宫嫔妃谨遵圣明,晨昏定省;祖母膝下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未见过她有不悦。”
叶清静静听完,思考着,如果自己的奶奶过生日,会准备什么生日礼物。
肯定是要有生日蛋糕,希望她健康长寿,喜乐无忧。
太后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礼物的意义远胜价值,一定是要好彩头。
叶清在纸上画出生日蛋糕的样式。
大大的、圆圆的糕饼,糕饼的四周圆边点缀着时令水果,
中间是个大寿桃,寿桃中坐着着慈祥的南极仙翁,仙翁手上举着福字,寿桃的前面铺写着一个寿字,
寿字两侧再用小寿桃环绕,显示福寿绵延。
“我不擅画工,你根据这幅草图让厨娘做出这样的一个糕饼,这个糕饼有个特殊的名字,生日蛋糕。
寿辰当天送给太后,寓意福寿双全。
生日蛋糕很难一次烘烤到美观,让府中手艺好的厨娘多做几次,自然会越来越美观。
生日蛋糕配料和制作工艺有些繁琐步骤,君子远庖厨,麻烦王爷安排厨娘,到时候我教给她们详细的制作方法。”
“太后信佛,那准备一幅佛经画。”
“佛家讲佛得道是,八相成道,
一、从兜率天降;二、白象入胎;三、住胎说法;四、右胁降生;五、逾城出家;六、树下成道;七、初□□;八、入灭涅槃,这是应身佛释迦牟尼佛的传奇一生。
除了这八幅图,最重要的是第九幅,讲经普度胜会图。
这幅图除了有佛像,还需有菩萨像,明王像、护法鬼神像、诸大士像、山岳江海诸神像、儒士神仙像、阿修罗像、种种鬼像、地狱像、畜生像、众生像,
画人物面貌、手足、身体,一定要细致精工,各有特色。”
“佛画下面抄经。佛经必须由你亲手书写,佛法庄严,慈悲无我,心生敬信。”
“佛画,如果请画工绘制,注意用色内敛敬穆,不宜使用明艳、光彩照人的颜色。”
萧皓瑾听完叶清的礼物后,目瞪口呆,低声念叨,“生日蛋糕”、“佛经画”,亲手制作,见所未见,完全问不出问题,只能应承照做。
“孤王会安排管家收集仆役的消息。
佛经画作为寿礼,本王要再想想,距离皇祖母寿辰不到两月,怕时间有些匆忙,不能画出臻品。”
“生日蛋糕多劳你费心指导厨娘,本王先行谢过。”
叶清点点头,
“既然礼物需要时间准备,那王爷请回安心备礼。”
萧皓瑾看向叶清,听到这句话,只能将想问的话咽下,离开。
叶清心知肚明萧皓瑾要问的话,不想扯谎,那就结束谈话,不交谈。
萧皓瑾走后,叶清静下来才发现,自己说话太快,忘记自己现在是女扮男装,君子远庖厨,“他”也不适合去灶房教厨娘做蛋糕。
叶清又画了一幅生日蛋糕草图,并写下制作方法。
所需材料:面粉、糖粉,鸡蛋,牛奶,乳酪,食用油,时令水果(如草莓,蓝莓,樱桃等)。
制作步骤:
1、将蛋清和蛋黄分离,分别放到两个碗中。
2、蛋黄加入糖粉,少量食用油,牛奶,水,打散并搅匀。
3、用漏勺把面粉筛入蛋黄糊中,拌匀。
4、把面粉和蛋黄糊做成圆饼。
5、面团雕刻寿桃,用西瓜汁把寿桃染红;捏出南极仙翁的人形。
6、西瓜汁在圆饼上写出寿字。
7、烘烤成熟。
8、拿出糕饼,四周点缀,如草莓,蓝莓,樱桃等时令水果。
写完后折好。
萧皓瑾从琴韵阁离开,回到书房后,叫来管家。
“上次仆役名录仅有名字,把每个人的这些信息补充完整。”
萧皓瑾把誊抄了要求收集仆役信息内容的纸张递给管家。
“这件事你亲自悄悄办好,不要假手他人,更不能让旁人知悉。”
“让灶房的厨娘和帮厨听叶公子的吩咐办事。”
管家看着纸条上的文字,听到这句吩咐,抬头一脸懵逼的望着萧皓瑾,
“王爷,叶公子是不满意府上的饮食,想换换口味和吃食?
还是换厨娘?”管家小心翼翼地发问。
“不换,让厨娘学着做糕饼。”
管家心里打鼓盲猜,王爷转性了,开始关心府里的大事小情,查阅仆役的经历。
叶公子,会做糕饼?
“那方竹节罗纹歙砚,青黑色,还在吗?”萧皓瑾问道。
“在的,王爷要用这方砚台?”
“你找出来,用礼盒包好送来书房。”
管家应声点头,离开。
一日后,一封请帖送到柳云舒的家中,请帖内容寥寥数字,
“本王近日思及儿时莽撞,忆起少时趣事,相邀先生过府一叙。”
柳云舒,字子安,原是读书人家,只因族中亲属犯事,被迫株连受罚,不能科举入仕。
杨太傅怜惜才华,帮他赎了罪罚,延揽在府中做了幕僚。
儿时萧皓瑾出宫来杨府玩耍,有一次,撞坏柳云舒画作,《老子西出函谷关》。
杨太傅甚是惋惜,感叹外加赞美,“此画是神来之笔,人物的层次,笔法的灵动,线条的轻重、粗细、虚实尽是无穷变化。
气韵和形神都在画上体现,画者有一种超然的领悟,笔随心动,不限于形。“
可惜因为阿瑾的莽撞破坏画作的完整性,因着外祖父的念叨,萧皓瑾这段记忆非常深刻。当叶清提到请人画佛画的时候,他当即想到柳子安。
柳云舒收到请帖的时候非常惊讶。
他一介布衣,肃王和他素无往来,仅有在杨府的数面之缘,何来叙旧的必要。
他举棋不定,不知其中机巧,便将此事告知杨太傅。
“子安,有不去的说辞吗?”杨太傅问道。
“回太傅话,学生一介布衣,同肃王无往来,不知因何受邀。
贸然拜会,恐于礼不合,故请太傅示下。”
“肃王被训在家思过,无处可去,又不能召唤官员,武将入府宴饮,恐有王爷和官员交往过密从的嫌疑。
毕竟思过,也不宜邀友入府大肆畅饮。
你跟他近无往来,远无深交,邀你入府想来就是闲谈,打发时间罢了。”
“你本就性子清冷沉静,邀你入府,如能学学你的沉稳也是好事,安心去吧。”
“谢谢太傅的指点,那学生就应约过府拜会。”
柳云舒如约而至,进门后,被请到昕雪斋。
斋内陈设简单,室内居中放置红木雕漆的画案,四周放置椅凳。
柳云舒刚在一侧落座,萧皓瑾推门而入,同行小厮把带来的锦盒放在画案上,退出屋内。
“子安拜见王爷。”柳云舒起身行礼。
“柳先生,请坐。先生,还是跟小时候一样,拘谨。”萧皓瑾笑着招呼。
“称呼先生,显得格外生分,就叫子安吧。”
“王爷随意。”
“学生未备贵礼,时间仓促,手书一幅字略表心意,请王爷笑纳。”
“宁静致远”,萧皓瑾双手接过,书卷平放画案,当即打开。
“好,好,好,子安的书法,当真是一绝,如此飘逸洒脱的行书,透着楷书才有的雅正之风。”
“看来外公跟你说了,本王闭门思过,此字应时应景。”
“本王找个好匠人把字裱好,悬挂书房,不枉费外公的一番心意和“提点”。”
“老头子还跟你说了什么,让你给我带话。”
萧皓瑾随意笑问,小心把书法重新卷好,放回盒子。
“王爷言重了,太傅大人只是告知学生,王爷赋闲在家,并无其他。”
“单单几字,王爷不嫌礼轻,学生已是感激,不敢劳烦装裱,只做字画收起,不敢高悬示人。”
“子安过谦了,子安的字,那可是一字难求,本王虽不善书法,亦知坊间求者甚众,有市无价。”
敲门声响,
“进来”,两名婢女进来,一名端着茶具,一名端着点心。
“子安,说了这一会儿,喝口茶,润润嗓子。”
“子安,觉得这茶怎样?”
“谢王爷,此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味道醇厚甘润,好茶,是祁门红茶。”
“子安说是好茶,那就是好茶。”
“再尝尝点心。”
“酸枣糕和乌梅糕,酸甜软糯,搭配这红茶,甚是适宜。想来王爷喜好饮茶。”
萧皓瑾打开礼盒,一方砚台映入眼帘。
“子安,日常习字,笔墨纸砚是必需品,这方砚台权作回礼。”
柳云舒凑近看了一眼砚台,
“青黑色罗纹歙砚,此砚名贵,学生不敢收。”
“本王不善书写,放置仅是摆设,宝剑赠英雄,名砚送书家。”
柳云舒从礼盒中拿出歙砚,慢慢摩挲,
“此砚石质坚密细腻,色黑深沈,磨墨无声,是歙砚中的上品。
纹理自然,质地平滑,坚润如玉,雕工保存了原石的形状,自然顺畅,应是出自名匠之手。
此礼太过贵重,不敢劳王爷破费,还望王爷收好,以后赠与有缘人。”
柳云舒把砚台放回盒子,关好礼盒。
萧皓瑾笑着,摇摇头,“子安,太执拗了。”
“子安,还记得孤王幼时去外公家玩闹,扯坏了你的画作,老子西出函谷关图,被外公念叨了许久,甚为可惜一幅传世之作,就这样毁了。
当时外公对子安画作评价,画者有一种超然的领悟,笔随心动,不限于形。”
柳云舒笑着摇摇头,
“太傅谬赞了,一幅偶来闲作,哪里担得起传世之名。
当时与太傅坐谈黄老之道,太傅吟诵道德经,故作了那幅画。
太傅因着道家的出世思想给了句评语。王爷莫要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