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欢迎访问晋江,请[登入/注册]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终章 ...


  •   天色将明,小道上薄雾弥漫,一列人马匆匆行过。

      裴勖之拍马上前,与青罗并行,“阿罗,休息一刻钟再走。”

      青罗应了一声,慢慢勒住缰绳。

      裴勖之先行下马,旋即绕过来,将她抱下马背。

      她的腿伤只简单包扎过,稍一使力便痛得厉害。

      裴勖之解下披风,铺在地上,扶她坐了,又取来扁壶,递给她,“喝点水。”

      马不停蹄地跑了一夜,青罗虽觉疲倦,却无半分睡意。

      益州节度使荀充以勤王为名领兵攻打长安,所勤之“王”自是太上皇。荀充其人残暴嗜杀,若得入城,必是一场腥风血雨。

      亏得前次突嘞入关,加固了城墙与各处城门,禁军得以坚守不出,只不知可撑到几时。且因皇帝病危,昏迷不醒,朝中无人坐镇,难免人心浮动。

      裴国公等老臣主持大局,传令各道派兵,永兴侯得信后已率部回援,眼下正星夜兼程,赶赴长安。

      青罗心道,若非太上皇许了好处,荀充恐怕不会无故来打长安。皇帝这病也来得蹊跷,她离开长安时,尚且安好,短短几日怎就病危?

      她低头摩挲着手中明珠,想起昨夜谢治尘问她的那句话。

      “臣若是前世旧人,公主肯原谅臣么?”

      她当时见他口中吐血,胸前亦是血流如注,顾不得细想,为宽他的心,脱口而出道:“大人是阿佑的父亲!”

      这一世他待她不同于前世,性情亦稍改,且这个年岁便得身居高位,原来与她一般,同是重活一世。

      他还她明珠,她已不记得鞋上曾缀过这明珠,又在何处遗落,为他捡去。

      裴勖之见她久久不语,虽是安慰,语气却生硬,“担心他?他死不了。”

      五日后,青罗一行赶回长安。

      皇帝已至弥留之际,众臣候在万晖殿明间、廊檐下,青罗入内,见了他最后一面。

      “父皇所谋之事,朕早已察觉,怪朕……”

      皇帝咳出一口血,仰面躺在枕上,枯槁的面颊上眼窝深陷,眸光却难得清亮。

      “大周托付给小妹了。”

      青罗哽咽着叫了一声“阿兄”,再难说出一个字。

      皇帝崩逝,宫人宣旨,传位于襄国长公主。

      众臣听毕,霎时缄默,想是原以为会是六皇子即位。

      六皇子跳起来大呼荒唐,“女子怎可即位?”

      他身旁之人附和道:“自古未有公主即位的先例,恐不合礼制!”

      裴国公正欲开口,不意素来古板的王中丞瞥他一眼,先他一步道:“本朝可有律令载明公主不可即位?”

      礼部侍郎答:“这倒不曾。”

      王中丞又问:“既无禁令,公主即位有何不可?”

      高见充、骆十郎等禁军将领执刀入殿,裴勖之随后,高声道:“先帝遗诏在此,不遵者意欲何为?”

      青罗拭干泪痕,转身望着众人:“本宫即位,除身为女子外,诸位以为还有何不妥之处?”

      众臣相顾,一时无言。

      青罗一字一句道:“若只为此便罢,女子继位虽无先例,却也非不可为,本宫观历代先贤所述为君之道,多在人君德行修养,劝诫君主存百姓,行仁政,可见君道非是专为男子所设,女子亦可践行。”

      顿了顿,又坦言道,“先帝无子,本宫几位兄长或是不知所踪,或是无心朝政,若非不得已,先帝不会开此先河,选我继位,望诸位日后尽心辅佐,莫因本宫为女子而心存芥蒂。”

      六皇子惯会见风使舵,见无人再反对,不动声色地退至一旁。

      青罗在榻上坐下,心底明白女帝之路注定崎岖,可她此刻所感更多的却是安定与平静,大周在父兄手中,她时常惶恐忧虑,从今往后,便由她来做这天下之主。

      是夜,长安城外火光冲天。

      杜仲领兵为先锋,抢在永兴侯之前奔至长安。

      荀充得知消息,算定其为急行军,便是要战也需待天明。

      怎料杜仲出其不意,抵达后未扎营,不做修整,立刻杀至荀军大营,烧粮草,突袭,以雷霆之势横扫荀营,打得荀军人仰马翻,毫无还击之力。

      荀充被杀时正于营帐中寻欢作乐,未着寸缕,不堪入目,杜仲猝然闯入,一剑抹了他的脖子。

      被他欺压于身下的女子溅了满脸血,圆睁着双目,惊惶大叫。

      杜仲替她拢好衣裳,看清她的面容,不由吃了一惊。

      天明永兴侯赶至,荀军大营所在已是一片焦土。

      杜仲银甲满是血污,帽盔早不知落在何处,黑发高束于头顶,一瞧即知是女子。

      永兴侯远远见她骑在马上,一手控着缰绳,一手提着荀充首级,片刻间飞马而至。

      “义父,荀贼已伏诛!”

      永兴侯事后对青罗感叹:“罗儿,有杜仲在,阿舅可解甲归田了。”

      杜仲带回的疯女蓬头垢面,拨开额前发丝,拭净面污,赫然是凤仪。

      青罗送她去玄麟殿,才至廊檐下,丽妃已认出她,一把将她抱住,哀声痛哭。

      凤仪由她抱着,不声不响,面容呆滞,恍似毫无生气的偶人。

      浓云掩蔽丽日,天色昏黑,冷风穿堂而过,檀木花罩下,纱幔徐徐随风鼓动。

      殿内未上灯烛,青罗背着光,裙裾拂过门槛,缓步行至殿中,见过礼,沉默地望着太上皇。

      太上皇坐在明间凉榻上,两手压在膝头,目光阴鸷地与她对视。

      榻上与他隔着几案,小皇子独自坐着,手中摇着一只拨浪鼓。

      “父皇眼里只容得下丽妃娘娘与小皇子,为他们母子,牺牲再多人也不在乎么?”

      太上皇冷声反问:“你与那逆子篡位,还敢质问于朕?”

      青罗拖着尚未痊愈的伤腿,在他嫌恶的凝视中往前走了两步,站定后,方才开口。

      “父皇听信谗言,为一己之私,频频陷百姓于水火,只因长兄不为父皇所喜,父皇便不顾大局执意废储,甚至置他于死地,父皇不分忠奸,打压陷害忠良,突嘞兵临城下,父皇不顾百姓安危,不战而逃,此番更是险些引狼入室。”

      “凡此种种,父皇算得枉为人君,长兄仁厚爱民,原就为储君,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太上皇眯起眼,呼吸渐重。

      青罗知他不服,不再多说,转而问:“父皇可知张司窈为何一心扶持丽妃母子?”

      “儿臣废了好些心思,多番寻访才得知,张司窈非其真名。”

      太上皇皱着眉,不知她为何提及张司窈,直至听说张司窈本是姓卢,才眸色微变,朝殿外看了一眼。

      “此人早年曾于番上买通校尉,假死除籍后更名返乡,原想带走家中妻子,怎知其妻已另嫁他人,连见一面也难。”

      太上皇脸色渐渐沉下来,心中似有所感,搁在膝上的五指不自觉地收拢。

      “张司窈爱妻之深,常人莫及,他苦心经营,先在太史局为吏,后有幸得父皇赏识,一步一步升任国师,与日夜思念的妻终得相见。”

      “夺妻之恨,他终究心有不甘,趁其生辰,以一方金蟾砚相赠,在金蟾口中藏下无唤木。”

      “无唤木作何用,父皇当知。”

      青罗见他脸色铁青,继续道:“张司窈身为天师,何以敢私藏衮冕,妄图大位,冒险构陷三皇子,扶小皇子为储,父皇可曾想过?”

      太上皇慢慢转过头,望着尚不知事的小皇子,试图自他脸上寻出端倪,此子既非他所出,张司窈又冒死扶持他,答案似乎昭然若揭。

      丽妃不知几时携凤仪进了殿,逆着光,仍可看出面上不似往日那般柔婉。

      太上皇自榻上起身,站在小皇子跟前,俯身打量他片刻,转过身去望向丽妃。

      丽妃神色漠然,并不出言解释。

      太上皇伸手一拂,几案并着茶盏、香炉,俱都滚落在地。

      小皇子吓了一跳,随即被一只大手掐住了脖颈,小小的面孔霎时涨得红紫。

      太上皇却不看他,充血的双眸只顾盯住丽妃。

      怎知丽妃并不阻止,只牵着凤仪的手,波澜不兴地回望他。

      王栖恩端着托盘进殿,见状吓得手一颤,将那托盘与两只碗盏哗啦抖落在地。这时也顾不得捡,忙上前去抢小皇子。

      太上皇松开手,大梦初醒般,额上一层冷汗。

      小皇子喘过气来,哇地大哭。

      王栖恩不知出了何事,想是以为太上皇正在气头上,小皇子哭闹更惹他不快,是以匆匆将他抱出殿去。

      路过丽妃母女身旁,瞥见凤仪,眉头即是一皱。

      大殿内重新安静下来,冷风穿过洞开的户牖,寒意袭人。

      太上皇哑声问丽妃:“你不怕朕杀了他?”

      丽妃冷冷望着他,抿唇不语。

      “丽妃娘娘生产那晚,张司窈入宫做法,箱箧中曾夹带一物,前左卫将军收受其好处,隐瞒未报,几日后被发现醉酒溺死于太液池。”

      青罗见皇帝拧着眉,似是未懂,又道,“父皇猜不到当日张司窈夹带了何物么?”

      丽妃此时终于出声,勾唇一笑,怅然道:“我与卢郎的孩子是个小娘子,可惜她福薄,生下便死了。”

      太上皇怔了半晌,忽地大笑。

      青罗平静地看着他,“长兄死于父皇之手。”

      “父皇当初派人监视三皇子,他一举一动皆逃不过父皇耳目,张司窈命人往他府中藏匿衮衣,父皇当真丝毫不知?”

      青罗转过身,最后道:“父皇君不君,父不父,长兄仁善,你却惩罚了他的善良。”

      当晚玄麟殿大火,太上皇与丽妃葬身火海。凤仪与小皇子幸免于难,迁入丽妃旧时居所。

      这日青罗自万晖殿出来,去政事堂,宫人正领着凤仪在御花园散步。

      凤仪见了她,一双美眸眨了眨,笑道:“昨夜本宫做了个梦,梦里你烧死在奉仙塔。”

      “你原本不必死,是我命天师向父皇进谏。”

      凤仪脸色忽地一暗,将一枝香桂扯得粉碎,恶狠狠地瞪着她:“你已嫁人,裴勖之却为你宁可不娶!”

      宫人惶恐地拜了拜,忙引着她告退。

      青罗望着凤仪的背影,心道她的梦亦是前世么?

      谢治尘不在政事堂,宫人回道:“谢相病了。”

      等了两日,仍不见他来,青罗亲自登门探病。

      谢治尘披衣靠在床头,脸色霜白。

      “公主愿意见臣了?”

      青罗在床沿坐下,双眸低垂,自从得知他亦是重活一世,她便有些不知如何面对他。

      “我并未怨恨大人,大人无需我原谅。”

      谢治尘咳嗽两声,又问:“若臣所求非只为公主的原谅,公主怪臣贪心么?”

      青罗听懂他的暗示,到这时已无可回避,索性直言道:“前世六年,大人未尝稍改心意,这一世为何移情?”

      谢治尘沉默片刻,血色渐渐漫上苍白的容颜。

      “臣自始至终只心悦公主一人。”

      青罗垂眸听他絮絮说着,耳根热得发烫,忽听他问:“大周初迎女帝,礼制尚待完善,公主以为后宫当如何?”

      青罗见他忽地与她议政,略一思索,如实道:“尚未想好。”

      谢治尘立时咳嗽起来,一双黑眸幽幽地望着她。

      初冬,青罗登基,成为大周史上第一个女帝。

      尚衣局召集绣娘赶制天子衮冕,特地制了女款,除保留用色、章纹外,细微之处皆有女子袍服独有的华美细致。

      一并置下的尚有女官公服,天子已为女子,再封女官不足为奇。

      先是杜仲封将,杜仲女罗刹威名在外,封将理所当然,历经突嘞、荀充两战后,长安百姓已改用女罗刹吓唬淘气的孩童。

      杜仲回府揽镜自照,对一旁春杏道:“春杏姐姐,我不丑,怎是罗刹?”

      春杏笑得前仰后合,还是秋叶宽慰她:“罗刹分男女,男极丑,女则妙丽无双。”

      再有黄珍儿以女子身份为永兴侯府幕僚官。陆续又有好些女子应文试武举,此为后话。

      数月前冯谙来信,说阿佑会说话了。青罗登基前一日,阿佑回到长安,谢治尘抱起他,冷不防听他喊了一声“叔”。

      谢治尘脸色登时不好,原来此去江南,阿佑与他阿弟颇是投缘。谢父不知阿佑身世,观其容貌便认定是谢治尘所出,时常将他抱去府上玩耍。

      两年后,青罗诞下长女。

      公主不知像了谁,极是凶顽狡黠,时常将她阿兄欺负得泪眼汪汪。阿佑性子软,见人便是笑模样,妹妹虽坏,仍肯护着她,不叫她受半点委屈。

      谢治尘亲自给阿佑开蒙,一度气得食不下咽。

      裴勖之非但不嫌阿佑愚笨,相反,对阿佑极是喜爱,几次提起将阿佑给他,日后承继裴国公府。谢治尘自是不肯。

      公主小小年纪,已极有主意,暗中将她阿兄骗去国公府,一则没了阿兄,阿爹便只抱她一人,再则她阿兄掌管国公府,于她颇多助益。

      岁末,乌戎公主招亲,有意挑选大周男子,不知怎么,偏瞧中了鳏居的六王。

      六王起初不肯,不知听了谁的劝,终是应允。王中丞请命,送他去乌戎。

      这日夜里,张妃所赠的孔雀昙开了,花瓣纤细洁白,如美人,极妍尽态。

      谢治尘自身后拥着青罗,将她一只手包裹于掌心,又牵起另一只手,在她耳畔呢喃:“这一只焐热了,陛下可许臣焐另一只?”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1章 终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请您先登入后再发言![登入/注册]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