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1、第一百四十一章 ...
-
[下卷]
第一百四十一章:
胥安六年,汤国与燕国的联军将东夷整个西面吞并,东夷人狼狈出逃,一直被赶到了东山之外,他们的国都苗溪成了一座空城。
汤国再添四州,而燕国的国土面积也扩张数倍,还一并拿下了恒华以南的两个小国。
胥安八年,汤燕再次联合出兵,将离国,秦国,古兰国全部收入囊中,至此,东夷成功被踢出四大国行列,燕国成为了一个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新大国。
彼时,李铃兰已摄政四年,汤国朝堂之上最初对她的质疑声渐弱,反倒是隐约冒出一些要她代替北堂家称帝的言论。
汤王后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四年前的汤国还面临着无人可继承王位的尴尬局面,随时随地都会被他国攻破的窘境,然而王后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竟在暗中与燕国联合,仅用四个月便将东夷打得溃不成军,不得不全部退出前州城外的平原地带,连刚刚建好的王宫都被联军给拆了个精光。
这样的政绩,怕是也只有北堂婧在位时曾有过,而后汤王后再次增兵,一鼓作气拿下了大半东夷,不仅让世人看见了汤国的军事实力,也让西原和南夏闻风丧胆,紧急派来了使者示好,至此,两国再无异动。
这一切,让曾经强烈反对与燕国联合的大臣们无话可说,听闻就连白郢都曾在府中直言:王后之魄力,不亚于先国主。
要知道当年站出来反对李铃兰摄政的第一人可就是白郢啊。
那时,他们寻到了曾经与北堂虬同宗氏族,又在其中挑选了一个孩子想要李铃兰过继,哪知李铃兰直接就拒绝了,她以此族早已被北堂虬改姓为由,说什么都不承认他们的宗族身份,惹得白郢在朝上大骂李铃兰无耻。
不过元家,李家等一众武将全部支持李铃兰暂代朝政,后来连徐江都站出来为李铃兰说话,这才也冒出了几个文臣认为如今形势紧张,与其去找一个孩子来坐王位,实则背后还是王后摄政,确实太过繁杂,不如等局面稳定些再议。
这么一等,就等到了今日。
李铃兰手里有了绝对的权利,她于两年前重新启动了北堂婧定下的改革政策,各地官员分批审查,将部分积压多年的死账,烂账全部重新整理,分别派了齐夌钧和徐宁熹负责。
其中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当年澜州的水坝一事。
戴笑达等人按律法处置,徐洪和徐广也被收押,也正是从此案开始,李铃兰废除了汤国的连坐制度,整个太尉府都未受牵连,听说徐洪在牢中还大骂不服,不过以李铃兰现在的身份地位,大概也听不到他们到底是怎么骂的。
改革的确触动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他们也试图抱团逼李铃兰妥协,然而随着汤国的领土面积扩大,这些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的声音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内政,还是外政,整个汤国皆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着。
渐渐的,众人发觉,这个国家有没有大王似乎都无所谓。
只要他们的王后娘娘还在,汤国就能一直强大下去。
到了今日,汤国已经成了几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李铃兰的儿子也四岁了。
*
汤国,行宫。
小小的人儿从椅凳上爬了下来,拱着手有模有样的朝对面的男人拜了拜:“多谢先生教导,先生辛苦了。”
他的声音软软糯糯的,像个小大人那样抿着嘴,一脸的严肃,然而一个转头看见李铃兰的时候,他立刻忘记了刚才的表情,咧开嘴,张着胳膊朝她飞奔过来。
“娘亲,娘亲!”
男人也慢悠悠的起身,轻轻淡淡的唤了声,“王后娘娘。”
李铃兰抬眸望去,嘴角抿出一点浅笑,“大相。”
男人不是别人,正是今年刚刚坐上大相之位的白谨川。
白郢隐退之后,由李铃兰亲自发话,把白谨川放到了那个位置上,不仅让他参与了汤国的改革,许多个官员的案子也都是白谨川亲自审理的,后来更是连儿子的启蒙都交给了他。
这是白谨川的能力,无论是上一次还是这一次,李铃兰都是打心眼里认可的,尤其是当她真正的坐到了那张金椅之上。
爱恨情仇,于君王之心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她也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国家的命运,识人善用,才是君王该做之事。
事实也如李铃兰所想那样,几年下来,即便是大相之位由她亲点,朝堂之上也无一人置喙,众人都没有想到大相的小儿子竟有如此才能。
*
这会儿正是开春,行宫内的花花草草早已被宫人们重新打理起来,阵阵花香顺着窗户飘入屋内,李铃兰唤来阿静,让她把孩子带出去玩,自己则在榻上坐了下来。
白谨川身着便服,挺拔高大的身姿在阳光之下投出一片轮廓好看的影子,影子拉长,直至李铃兰脚边...
这几年,两人的关系仿佛回到了上一次。
他们坐在一起商议政事,有进退,也有争执,不同的大概就是两人之间达成一致的时候多了不少。
白谨川对李铃兰的态度虽然有所改观,可是这并不代表着他打算把汤国让给李铃兰。
果然,李铃兰坐下不久,白谨川便淡淡开口:“王后娘娘,四年了,您还是不打算把诏书交给我对吗?”
他的声音一如遥远的记忆中那样沉稳,眉眼间的神色也让李铃兰感到如此熟悉,她抬眸相望,嘴角抿出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来:“听闻上个月殷侯一家已经搬回了降署,是你亲自批的?”
白谨川不动声色的挑起一侧眉,“王后娘娘要重新安顿各氏族,您将此事交给了我来办,难道您忘了?”
“当然不是。”李铃兰慢悠悠的说道:“我只是奇怪,这几年中大相似乎从未提起过诏书之事,怎的今日忽然想起来了?我思来想去大约是殷侯向大相施压了罢。”
白谨川听了这话,只幽幽的勾了勾嘴。
她很厉害,做的也很好。
如今汤国的情况是白谨川从未想到的,甚至最开始的时候他也只是想要利用李铃兰和司政的关系,因为白谨川很清楚,若是立刻由他来当汤国的大王,司政不一定会愿意跟他合作,那么汤国的处境并不会有所改变,要是司政继续跟东夷和南夏联合,他即便是当了大王,也会很棘手,于是白谨川干脆把权力让给了李铃兰,并且做出一副完全支持她的姿态,无论是进攻东夷还是扩张领土,他都成了忠心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