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小细作的兼职 ...

  •   这日官府休沐,城郊外踏青游玩的人格外多。

      王小舟背着文房四宝,一如既往准备去遥隐寺卖些字画。

      出了城门口,海老伯的羊肉馍摊已经早早支了起来,王小舟捡了个边上的位子坐下,吆喝道:“一碗清汤馍,加二两肉!”

      海老伯见是熟人,乐呵呵道:“小官人,又出城呐!稍侯,给你切肉!”

      王小舟拈起筷子夹了片桌上的酸萝卜,睁着一双大圆眼睛乖乖点头:“嗯!”

      很快,一碗色清而香浓的羊汤端了上来,热气腾腾,激出浮在汤面上的葱碎的辛香,王小舟顿觉饥肠辘辘,都不用勺子,端起碗先喝了一大口。

      海老伯又送上切好的馍和肉:“呵呵,小官人慢些吃,不够再给你添。”

      滚烫的羊汤从口中一路高歌至腹中,慰藉了空空如也的五脏庙,王小舟忍不住发出满足的喟叹:“海老,你这羊汤还是一样的香!”

      海老骄傲地道:“那可不,祖传的老手艺,谁喝了不夸一句!”

      王小舟继续享用,将烘得香脆的馍扒到羊汤里,待它吸满汤汁,送入口中,极致美味在咀嚼中绽放开来,脸上也随之露出幸福满足的笑容——他忘我的沉浸在这碗羊肉泡馍中。

      王小舟幼年失怙,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如今他手头上的俸禄也不宽裕,每月能吃上一次这样的美味,已是平淡生活里最幸福的事了。

      打完牙祭,王小舟咂咂嘴,慢慢饮了一盏粗茶,放下饭钱,辞过海老伯,又背上书笼,继续朝遥隐寺走去。

      路上行人很多,富贵人家出行乘牛车、马车,普通老百姓大多步行,有人满脸喜色,高兴出游踏春,也有人满脸愁容,许是疾病缠身要去求佛祖保佑。

      王小舟看到各色行人各式情状,善感起来,替别人愁,也替别人欢,惆怅间,已经踏进了遥隐寺的大门。

      捐了两文功德钱,从小和尚手里接过一柱香,王小舟虔诚的拜了拜佛祖,插好香,便又退出庙中。

      在寺门口,王小舟放下书笼,在老地方支起了字画摊,借着树荫,等待顾客。

      一时间没人对字画感兴趣,王小舟索性抽出一张白纸,细细描摹起遥隐寺的大门,还有在门前打扫的小沙弥。

      香客络绎不绝,人越来越多,一幅画还没完成,有个老妇人来到摊前,面带忧愁:“小官人,你会写字吧,能否帮老身给儿子写封家书?”

      王小舟拂了拂身旁的石头,请老妇人坐下,提笔听老妇说信的内容。原来,老妇人只有一个儿子,女儿们都已出嫁,儿子戍边三年,一直未归,去年老伴儿得了病撒手人寰,老妇人近来也生了病,怕自己时日无多,想让儿子去向长官请辞归家,再让老母一见面。

      说完老妇人已泣不成声,王小舟亦湿了眼眶。将家书给老妇念了一遍,而后认真封起,交给老妇。

      老妇掏出一块碎银,王小舟不忍收遂推辞,老妇道:“小官人,你与我儿年岁看起来相仿,却比我儿瘦弱多了,想必是平时荤腥食少,收下这辛苦钱,买些好吃的去!老身因独子从军,官府贴补,不缺日常所费,收下吧!”

      王小舟微微笑,接过碎银,唇齿间残留的羊肉香味竟泛起一丝苦涩,心道:确实平日不常吃得起肉……

      送走老妇后,生意渐渐上门,有年轻女子求画一幅小像,有男子求扇面画与题词的,还有孩童拿了纸鸢要上色的……

      小半日忙活下来,王小舟的荷包鼓了起来,他悄悄掂了掂,估摸着够吃三顿海老伯的馍了,心中一阵开心。

      日照西斜,游人渐散,小沙弥又在扫门前风吹落的树叶,也没什么人了,王小舟干脆往后一仰,倚着大石头小憩起来。不一会儿,竟然睡了过去。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睡梦时,王小舟忽然听见有人在上方吟了这么一句诗,一激灵醒了过来,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已立于摊前。

      未曾谋面,王小舟却轻车熟路答出下一句:“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书生自然而然坐下,拿起王小舟之前无事时作的画仔细端详:“兄台可否上色?在下想买下这副画。”

      王小舟点点头:“当然”。

      说罢洗洗笔,摆开色料,认真上起色来。书生幽幽道:“兄台的画,变化不大,次次大同小异,上峰不甚满意。”

      王小舟面不改色,头也不抬地道:“次次都是坐在这寺门前,所见景色,自然相似。”

      书生说:“相同的画,不是每幅都有装裱的价值。”

      王小舟回道:“在下的画,重在细节,有时寺门四十九颗门钉,有时又是整数,门钉时而白、时而黑,或黑白相间,都是在下认真作画所得,还望兄台不嫌弃。”

      书生并不搭话,只是作打量风景状,实则警惕地察看着四周。

      王小舟只得继续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所见景色才能不同,若是能换个地方坐坐,在下才可作出不同的画。”

      王小舟很快上完色,略晾一晾,就交给了书生,书生递上一锭银子:“兄台想换地方坐坐的心愿,想必不日便能达成。还望兄台,下次能有别出心裁的画作。告辞!”

      王小舟接过银子,拱手道:“多谢!定不负所望。”

      这日的任务终于完成,王小舟高高兴兴收起字画摊,掂掂刚刚到手的银子——与自己在官府当差每月所入差不多,不由感叹:自己这洪国细作,也就只与这刘国文书相当。

      没错,王小舟是洪国派到刘国的细作,原名杨不繁,潜伏在淳王殿下辖内的府衙任文书。平日里从往来公文中窃取些情报,传递回洪国。

      王小舟入刘国生活十年,当文书五年,每月固定传情报一封。

      由于提供的信息似乎不甚关键,洪国的上峰对王小舟渐渐淡忘,几年来都未为其调动位置。

      王小舟依旧兢兢业业,认真搜集情报编汇成谍报,完成好任务,踏踏实实领着洪国刘国两份俸禄。

      如今,王小舟已然像是个地道的刘国人,讲刘国话,吃刘国饭,尤其近年来刘国俸禄见涨,与细作的俸禄不相上下,王小舟偶有想法:不如安安心心当个刘国人?

      不行不行!王小舟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惭愧,洪国是生他养他的故土,虽然如今国衰祚薄,无力给予为国效力之人更多的优渥报酬,但自己怎能忘本!

      他是洪国人,有责有义为国尽忠。即使刘国地大物博、产丰物饶,即使刘国的俸禄优厚,即使刘国有他爱吃的羊汤馍、活络面、鲜果煎,即使他常有刘国是他生命里的第二故土的错觉,他依然不能忘记,他是洪国人。

      洪国地少人少,国力较弱,近年刘国愈发强盛,两国紧邻,洪国国君寝食难安——被强大邻国吞并之虞犹如利剑玄于国君头顶,有贤士谏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获取刘国详细全面的情报,有利于提前防范。

      国君欣然纳谏,遂着人组建培养了数批谍报人员,渗入到刘国各个地方。

      王小舟正是其中之一,从道边几近饿死的孤儿到习得一技之长的细作,他吃饱了饭,便如野狗认了主,从此忠心耿耿为国效力卖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