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028 ...

  •   邹水金扶着手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托着大梁,升一步讲一句彩话,升到十八步。喝彩就喊到十八句。
      一个没有读过一天书的邹水金,今天发挥的非常好。
      大梁上拉到最高的中间大柱子的顶端时,鞭炮响个不停。
      大梁固定好后,接着把两个礼蓝拉上去,然后由木匠师傅和泥水师邹水根他们往下抛喜糖…果子…大米粽,板栗,花生等…
      篮子里红包和香烟就木匠下袋了,这本就是他们的红包,泥工这边就归邹水根了…建房他是出大力的,本该就是包给他的……
      接下来就是酒席上桌,按客家人的规矩,新房上梁第一天是朋友最大。
      第二天驾马酒才是木工第一,泥工第二位。
      今天,就贺喜的湖北坐正位了,湖北是大河滩人,是邹水金和邹水根兄弟俩的朋友,第二位就是村书记简光贵癞痢痞了,他和邹水金玩得很好,邹水金当队长的时候他们密切配合,把大队建设的非常好,他们自然就成了朋友。
      上梁酒宴整整十八桌。这个热闹啊西山历史以来是最热闹的一次。
      从晚上五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庆祝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得个个都喝大了。
      湖北和庆祝师徒都是新安江人,爱喝酒,喜欢划拳…
      第二天是驾马酒,是专为木工准备的酒席。
      不用说,木匠们喝酒划拳闹得更凶了。
      木匠庆祝干脆就喝醉借酒装疯卖傻,很讨厌很恶心…
      反正邹建民是最讨厌这样的人,希望房子早日建好,这样他也就好早点滚蛋。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之间又一个礼拜过去了,土墙也直接快封顶了。
      封尖这天,也非常热闹,客家人建新房有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泥土墙封顶的那天要打麻糍吃的。
      这天也是泥水匠最大的一天,是专门请泥水匠的酒席。更是新房建成完工的一天。
      这天,晒花早早的洗糯米打麻糍。沉洗了一大桶糯米,客家人最喜欢这麻糍的味道。邹水金也特别喜欢吃麻糍,所以就特别多备些糯米。
      中午过后土墙就封尖了,最后一个尖封结束。
      “噼里啪啦的火炮响个不停。”
      接下来木工开始架新条,泥工,杂小工帮忙抬得抬,钉得钉,背的背,拉的拉,刮的刮。
      有的帮木工削瓦铨,有的直接房顶钉瓦栓。
      到了吃点心的时候,瓦栓全钉好了。
      邹水金在和付正元两个人在打麻糍,付晒花把已经炊好的糯米倒进石臼中。
      由邹水金和付正元两个人一个人一下的往糯米使力劲捶打。
      糯米很快的就由米饭一粒粒的变模糊了,最后变成一团糯米团。
      然后邹水金把糯米团拿在手里翻啊翻,扳啊扳的,变成一个小圆球,把它摘下来扔进芝麻塘用筷子翻滚均匀。
      把拌均匀的麻糍放进脸盘里。
      芝麻塘是把芝麻炒熟碾碎拌上红沙糖或白沙糖,很香很甜。也是民间一道美食糕点。
      做好一大脸盘,又去打第二炊糯米。
      总共打了五炊糯米。
      一炊一斗米,一斗米六斤,五炊就五斗米,五斗就是三十斤糯米。
      “大家七点心了…”
      “哗…”
      齐刷刷,齐刷刷的,每桌都坐满了人,一起动筷子夹麻糍吃。
      桌中间各放一盘芝麻粉糖,提供滚麻糍吃的。
      “水晶包今交及个□□(麻糍)打得好,软又有嚼劲。”
      “水晶包打□□(麻糍)水平一流。”
      “我就没有七过这么香又甜,口感这么好的□□(麻糍)”
      “嗯,不错,打得烂又有嚼劲,不是一般人能打得出来的。”
      众人边吃边赞。
      “大家多七点,喜欢七面条的厨房里有,自己去装。”邹水金客气的招呼大家。
      点心过后,休息一会,就开始传瓦到屋顶。
      长楼梯上坐好几个人,10片五片的把泥土烧出来的青瓦传到屋顶上放好,再由邹水根带头,付正元收尾,一路一路的把瓦盖好。
      盖好新屋的正面再去盖新房后面的瓦。
      后面传瓦就省力了,后面是晒谷场,高度比房子矮一点,就直接搭木桥走过去就是,就不用楼梯这样传了。
      傍晚5点差不多就全盖好了,最后做点收尾工作就好了。
      木工也把大门后门中门全上上去了。
      电工也把电灯全装好。地面也打扫干净。
      房子里挂了两只200瓦的电灯,照得比外面还亮。
      酒宴桌也全搬进新屋。
      邹建民他们放学回家时,看见新建成的新屋,心里老高兴了,终于也能住进新屋了,不用再住破旧的旧屋。
      开心的邹建民围绕新屋逛一圈,别说有多兴奋。
      晚上是请泥工匠的酒席,所以今天是邹水根坐正桌正位,正元坐副位。
      酒过三巡,就开始划拳行酒令。
      邹水根对划拳是有一套的,不过这个他比不上他哥水晶包的划拳水平。
      这一天也真是让邹建民记忆中无法抹灭的一段……
        新房建好了,过了半个多月。
      邹建民看看新屋建好了,心想怎么还不住新屋?
      于是急不可待的问老爸:“伯,我们学么(什么)时候可以住进新房子?”
      邹水金解释道:“那得装修好才能住啊,”
      邹建民急切的问:“伯(爸),那要等多久啊…能不能先把我搞个房间起呗,”
      邹水金摇摇头又点点头说道:“现在家里缪钱装修,不过可以自己先临时隔一间给你住一下先。”
      于是邹水金和儿子两个人,把旧屋楼上的旧木板拿下来搬到新屋,两父子搞了一天,终于把新屋的小房间隔好了。
      晚上爸邹水金和老爸森田鹰弟弟邹水根,邹水山,几个人商量,选进住新房的黄道吉日,
      客家人有这样一个习俗,入住新房要选个黄道吉日的好日子。
      日子选好了,全家人就开始分工行动了。
      第二天,邹建民和往常礼拜一一样去学校上学。
      邹水金和两弟弟三个开始在房后盖一间临时的厨房。
      因为新房是老厨房和猪圈房拆掉重建的。
      所以得盖新的厨房,房后面有一小块空地,正好适合盖小厨房。
      邹水金三兄弟忙了一整天终于盖好了用木棍框架搭成的临时厨房。
      第三天,邹水金和邹水根两人又搭好了新的锅灶(灶台)。
      第三天晚上,邹水金一家人在准备着进新屋的一切准备工作。
      最忙的自然是妈妈付晒花和爸爸邹水金以及姐姐老凤敲了。
      明天就是入住新屋的好日子,必须要把旧屋带新屋的东西洗干净才能带进新房。
      原来姐姐住的床被洗干净搬到新屋给邹建民住。
      再临时用木板和板凳搭一张大床,给邹风英带着弟弟妹妹睡。
      这一个晚上,邹建民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明天就要住新房,还要摆酒席。
      这是他第一次住进自己的新房,当然是非常兴奋的事,自然是高兴得睡不着了,也许是累了,懵懵懂懂的进入了梦乡……
      “嘭啪…噼里啪啦…”火炮响个不停……
      老建古从梦中惊醒,穿好衣服就往楼下跑。
      进新房了……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都早就起床了。
      此时天还没有亮,估计时间凌晨五点,这是黄道吉日吉时,进新房的吉利时间。
      邹水金一手拿两只鸡一手托着红蜡烛盘走在前面,是带头鸡的意思。
      付晒花手提一筐碗碟筷子什么的,邹风英抱着被子,邹建民端着脸盆里面装着洗漱用品,邹伟民,邹伟英,手里都拿着东西,奶奶付金香手里提着一筐面条,爷爷邹森田提着一袋五谷杂粮都有的红袋子。
      从旧屋大门出,新屋大门进。
      到了门前,邹水根又放了两个鞭炮。
      进了屋,邹水金把两只点燃红蜡烛的蜡烛台连托盘一起放在大堂的八仙桌上。然后回旧屋去搬东西。
      付晒花就进厨房洗刷准备做面条。
      进新屋邀请全生产队人吃面条的,家家户户都会来恭贺。
      邹风英帮忙弟弟铺床,铺好床,又去帮妈妈在厨房里忙个不停。
      付金香也在帮儿媳妇烧面条。
      邹水根,邹水山,邹水金继续搬东西。
      天亮了,来贺喜的邻居都手提面条和酒前来贺喜。
      “不用这么客气的,还带东西”森田在大门迎接贺喜来宾。
      “里面坐,快里面请。”
      “大家坐进来七面条。”
      “慢慢七,里面还有。”
      “让读书的孩子先七,”
      邹水金和森田忙着招待。
      邹建民带小伙伴们参观了他的房间。向伙伴们炫耀他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
      目前为止,西山生产队,能拥有自己一个人的独立房间老建古还是第一个。当然值得炫耀和吹捧的……
      没过几天……
      邹国英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在明年开春结婚。
      于是嫁妆必须提前打的。
      先进来的是桶匠,这天新开班的桶匠师傅邱升富来到了西山邹水根家,帮邹国英打嫁妆。
      本来家里桶匠活都是桶匠老四干的。
      也是因为小桶匠师父邱升富,是姐夫连坤哈的朋友的弟弟。所以刚开班,他就弄到第一批活干了。
      他为人勤劳,深得大家喜欢。他被安排和邹建民一起住。
      在这期间他和邹建民玩得挺好,邹建民也喜欢这样诚实的大朋友。
      丘升富他对邹风英挺有点意思和想法。
      邹风英这时16岁已经是大姑娘了,长得大方得体漂亮,勤劳朴实,也不多话,是个乖乖女。
      小桶匠这下可发了,到西山给邹国英打嫁妆打出名气来了,每家每户有桶匠活都让他干。
      这一干就干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
      桶匠干了个把月的时候,家里又来了两个木工师傅,来给邹国英打嫁妆。
      木匠师父是新安江百亩畈杨家村的,个子不高,矮矮的,皮肤白白的,大胡子,爱酒如命。
      手艺活干得非常好,特别喜欢逗邹建民。
      邹建民也非常喜欢这个木匠师父,读书回来就去看他干活,礼拜六礼拜天整天围绕木匠师父身边转。
      “老建古,你这每天来看我们打嫁妆,是不是想跟我学木匠活啊?”木匠杨师父说。
      “我还读书为,等不读书了就跟师傅学木匠活。”邹建民认真的说。
      “哈哈,那是,读书第一位,先得把书读好。”
      “木匠师父,你们现在在做什么东西?”邹建民觉得好奇就问。
      木匠师父拿着凿子放在徒弟杨美富拉转滚动的木档上。
      徒弟拼命的拉啊拉。木匠师傅手里的凿子不停的轻轻动着,就和变戏法一样,一根大大四方樟木突然变成了园的,然后又由圆的形状逐步变成不同花样的造型出来,更神奇的是,中间一个小圆圈?突然离开原来的木档,可以自动在木档中间活动旋转着。
      邹建民看见木匠师父做出这样的好玩的东西,好奇的又追问:“木匠师父,你们这究竟在做什么?这个做起来干嘛用的啊?”
      木匠杨师傅回道:”这个啊,这个是小园桌子的脚。”
      邹建民不敢相信的说:“这是桌脚吗?那么这些已经车好的,细点的脚又是什么脚?”
      木匠小徒弟说:“这是椅子脚啊。”木匠小徒弟杨美富今年十六岁,长得虎头虎脸的,有点笨头笨脑的,只知道傻笑,干活卖力但不出货。
      年龄不大却对邹风英很有想法,干活时老是用眼睛偷看邹风英。
      只要邹风英路过,他就会转头去看她。
      晚上下班就找邹建民玩,因为他也是住在邹建民家新房子里,搭了一张床他们师徒两个睡。
      到了晚上,大家都会聚在邹建民新房大堂烤火闲聊。
      这时已经进入十二月的冬天,早晚都很冷。
      木匠师傅因为住在邹建民家里,有时帮忙打夜工,帮忙手工锯板,然后锯出来的木板,大堂烧一堆火,然后木板在边上烘干。
      白天邹水金,邹水根,邹水山,邹国英,邹华英,都在干。
      晚上木工徒弟杨美富也帮忙干,白天夜里都没有闲着。
      小木圆桌做好以后,那个好看啊,全村人都来围观,这木匠师父名气一下响到周边各村。为此他师徒在西山也差不多干了半年。
      木匠师父给邹国英打了一个多月的嫁妆还没有完全收尾,春节又到了,木匠师父只得先回家过新年,须过完正月再来。
      告读者,耐心的往下看,越后面越精彩…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下集更为精彩……每天都有更新,谢谢!
      真实故事
      作者:天外小神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真实的故事,不一样的感觉 ,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