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8、Chapter97 ...

  •   我只是尝试着过自己渴求的生活而已,为何竟如此艰难呢?——黑塞《徳米安》

      三月初,语文教学组组长在空间写了一篇长文,被闷在家中无聊的孩子们广泛转发。文章关于他们为了让学生“抬头听讲”计划的三个阶段的“读写”活动,也关乎他的近日所思所想——以及对于教育者的呼吁,不知怎么被同学转到了我们面前。他引用了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
      ……
      我从未发现其实语文组是按照计划授课的,也许是陶老师思维太过跳跃,更可能是他的实力足以让他“戴着镣铐跳舞”——一边有自己的编排,一边又能够保证按时完成。这位老师写道:
      “人,伴随着哭声诞生,又随着哭声死去,过程中应当笑着走过。哲学能给我们带来慰藉,却无法精确狙击命运中的种种不堪,一切都因为一个词——无缘无故。说好了的‘春节’变成了‘被节制的春天’,说好了‘一起去浪‘变成了‘固守宅门’,说好了‘开学再见’变成了‘网上见’,说好了的‘生死相依’变成了‘阴阳两隔’。新型冠状病毒‘无缘无故’地来,有一天也将悄无声息地走开。”
      洛说,这个老师就是替代高二结束时“换老师风波”里的她自己的“女神”来带那两个班的。他的水平在全校也是数一数二,因此那两个班虽然一开始将信将疑,后来也慢慢接受了这位老师。我之前只在附中自己出的语文考卷顶端见过他的签名,甚至连他外貌和性格都一无所知。但这次,在他的文字里,我好像瞥见了他思想的小小角落:
      “当荒诞从歪歪扭扭、杂草丛生的小道走来时,我们除了一脸的无辜,还能做什么?除了默无声息地刷题或教人刷题,还能做点有意义的事吗?”
      “《鼠疫》是我们的必读书目之一,我曾多次和学生一起咀嚼过小说的最后一段……这本书‘火’了,拜托广大师生不要仅仅将它当成混分数的‘写作素材’,而是作为思考现实与未来的源泉。没有什么比拿灾难博取进阶资本更严重的事了,要知道,这样做,培养的不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赤裸裸的无耻之徒,甚或冷血暴徒。里厄医生是《鼠疫》中最清醒的知识分子,他的清醒如同手术刀一样锋利,当我们的内心开始滋生另一种“鼠疫”时,不妨读一读这段好莱坞灾难片一样的结尾。”
      《鼠疫》的最后一段我们都相当熟悉,老师也原原本本贴在了文中,可是我完全没有勇气去看那几百个字,每当我想把实现移上去,我就感觉到自己失去了控制,想哭。我把这个情况复述给洛,洛说:“之前我们没有体验到疫情,那段话看上去和其他末日预言无异;可是现在,它说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啊!我们的当下,一呼一吸,就是它选中的葬身之地,太可怕了,我至今都没敢再次翻开鼠疫。”
      真的,《鼠疫》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不同,魔幻现实后者很难让我看见当下的自己,可存在主义不一样,存在主义逼迫着我们找到意义,找到自己。
      此时此刻,妈妈在厨房储物柜底发现了一袋面粉,于是我们准备自己捏牛奶小饼干。虽然由于糖放少了,成品像是略有牛奶味的硬馒头片,但用手指努力捏着面团使我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力量,而后用烤箱烤着它们的时候,牛奶香和面包香气混合在一起,整个家都被这暖洋洋的香气包裹其中,是幸福和满足的感觉。

      上午英语课讲到关于黑面条的完形填空,晚上Lily就在群里发了张墨鱼意大利面——就是黑咕隆咚,啥也看不清的面。
      Lily:我之前从学校买回来,女儿说恶心,你看这不是派上用场了吗?
      我觉得有些眼熟,转给洛,洛说,这不是我们在附中小卖部方便面那里见过的吗?我依稀记得高一时买了吃过,豚骨味的,与普通粉丝口感差不多。
      洛:没啥食欲,我还是写作文去了。
      这次作文本来是连着试卷一起写的,但是语文考试两个半小时实在是太长,有些同学会算好时间中间吃个饭,再去看作文题。洛应该是这样的。这次试卷的作文是“顺其自然”。
      “真正的顺其自然,不是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时的自我安慰,两手一拢的不作为,而是竭尽所能,拼搏奋斗之后的不强求。”
      我隐约觉得,老师出这个作文题也许是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个考生,但是此时此刻,我还是得把它剖析开来,拔出萝卜带出泥……但是语文太狠毒了,它看穿我们用于“搪塞”“偷懒”的借口,还拿来出作文题!
      “老师说我先讨论生命再讨论良知,反过来了,55分呜呜……”洛给我发了陶老师在群作业中的批改截图,以及3班填在群里的成绩收集表,小莫一骑绝尘60分,果然宝刀未老。
      待老师讲评作文,我才发现自己审题时不怎么在乎词性,“不作为”是动作状态,而“不强求”是一种心境。老师以《钢的琴》举例:汪工在最后说:“如果我们(保护烟囱)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失败,他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当然仅有充足的素材远远不够,在这里顺其自然被老师分成了“认可阶级宿命”与“认可劳动”两个层次,而后者“劳动”我们早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第一课时就讲过了。
      最近我的状态似乎很不好,英语试卷前半部分客观题自己批改,作文老师给分,但我总是只有93到96分,尤其是任务型阅读,经常一半的分都拿不到,不是忘记换形式,就是找错位置,错误千奇百怪,分数就是上不去。我总是觉得写英语作文是在堆句子,但老师却能在其中读出逻辑来,比如让我在人们普遍接受互联网的现象后加上原因(比如居家隔离,比如生活便捷云云)。
      不知为什么,明明我在家也是靠着网络与外部世界连结,我与那些新闻好像会慢一拍。洛比我还慢,或者也许是我俩天生屏蔽负面新闻,当陶老师在课堂上提了一嘴“227事件”,以及N号房等事情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去搜索相关新闻了解一下,没法紧跟时事连课堂都很难过。但是,看到这些我就更加难过了,外加不少同学成为了非理智网友,我没有去教育他们的资格,我只能默默看着他们在空间刷屏的愤怒言论。
      陶老师说:“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说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这是我们答题时的基本原则,但是不是很少想过,这也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老师应当是也看见了大家的言论,故在暗处引导一下,可是又有谁在敲击键盘时记得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洛上课前看完我在课上分享的事件,沉默许久,给我发了一句话:
      “Everything we hear is an opinion, not a fact. Everything we see is a perspective, not the truth.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某种意见,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某种视角,不是真相。——马可·奥勒利乌斯《沉思录》”
      洛说:“有些难过,今天我们电影看《龙猫》吧。”
      随着对电影的了解逐渐入门,我发现情节其实只是电影构成的一个很小部分,比如龙猫,它虽然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我会更加沉溺于龙猫的笑容。
      我太喜欢龙猫的笑容了!那么憨憨却很温暖,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含义,却可以让我内心一阵,直接从对那些负面新闻的恐惧中抽离开。下午,家中wifi不知为何连上去没有网,电脑还突然死机了,我真正意义上与世隔绝的那一瞬间,突然松了口气。
      也许我只是在逃避,逃避这个世界的真实,我知道我应当竭尽所能,拼搏奋斗,不问前程,但是我做不到。逃避是轻松的,面对世界则需要勇气。
      洛说:“笑,我觉得你的笑容就像龙猫一样,天真不参杂半点虚伪,希望你生活里多笑。”
      可是洛,不知为何你的笑容总是充满负担,深沉得都要有皱纹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8章 Chapter97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