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追风者》看到十三集了。看某论坛大家都在大夸特夸王一博的演技,我其实是有些不敢苟同的。
在我看来,虽然王一博在这部剧里有一些亮点,比之前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有进步,但实在是魏若来这个角色,他是没有撑起来的。他在这里的表现实际上还不如《冰雨火》,更不要说《无名》了。
魏若来这个人设其实很丰满很立体,但被王一博演绎得有些扁了,有些不温不火。换句话说,太平了。单说有几个该他爆发的点,他就没有爆发得出彩,而且他这种骤然爆发,因为前面人物性格铺垫得不够,就让人觉得生硬和突兀。
譬如他去打兴夏银行,没有沈图南的解说,我都不知道他是为了替沈图南报仇,因为王一博表现得太平了。沈图南受伤,他情绪表现得太平稳,以至于他去打兴夏,只看出他的急躁,却急躁得让人莫名其妙。
如果他能有一些细微的表达,譬如一咬牙,一攥拳,或者一个坚定而凌厉的眼神,一个要去找茬的表情,那就会将人物的情绪和性格铺垫得很好,那种势在必得、一定要为先生报仇的感觉就起来了,后面的举动才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否则就让人觉得突兀,哎,这温吞吞、唯唯诺诺的一个小助理,怎么突然这样了呢?怎么突然就敢这样了呢?怎么突然“发疯”了呢?
说到底,魏若来这个人物,其实可以很带感的。当然,打兴夏落入人家的陷阱,他也没“发疯”。如果他真“疯”起来,反而会很带感。但他只是看着有些急躁。说实话,这种表现出来的急躁,也没有让我感同身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前面没有性格和情绪的铺垫。
很多人夸他那段代替沈图南进行的致辞,我其实是没有太大感觉的。听说全国各地的文旅包括央视都在引用这段演讲,但这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是编剧的台词写得好。
好的演讲是具有煽动性的,但王一博在这里的演绎,显得有些平了,并没有带动观众的情绪,更没有让人热血沸腾。
看到现在,我忽然想到一个更适合演绎魏若来的人选:张若昀。我相信他会将这个人物演绎得形象更加立体,情绪更加饱满,和当这个人物做出一些惊人之举时,更加令人信服。
王一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表演方式。他的“模仿式”演技,而不是“融入式”演技。他没有理解和融入这个角色,所以没法将角色的思想、性格、情绪、行为等串起来。他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去演的,所以很容易给人一种前后割裂之感。
电视剧不是电影,短短三四个月,将近四十集,导演不可能每个片段都讲解得那么细,很多时候就这么过了。当然,也有导演的锅,关键的地方没有去指点。
所以王一博在这方面如果没有改进,他最好的选择还是去演文艺片。一帧一帧画面地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打磨。会出非常不错的作品,就像《无名》。
文艺片拍好了可以很好,而且文艺片不像别的片子,怕剧透。像朱一龙的《消失的她》多么火?但可惜我在看之前被剧透了,然后就没有去看的欲望了。到现在也没看,也没打算看了。文艺片就没有这样的顾虑。
《追风者》看到十三集了,也开始看到剧情逐渐有些拖沓;前面的节奏一直掌握得很好,但自从沈图南受伤住院,剧情就开始有些水了。还有除夕夜的家长里短,情爱往事等等,实在是没有必要出现。即便出现,一笔带过就好。想体现家里温馨的,完全可以换个角度,而不是教育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将来找个好男人。
非常不希望它水到三十八集。大家真的是来看谍战的,不是来看情情爱爱的。不是说不可以有,有可以,一笔带过就好。不要以为不管什么剧观众都喜欢看情情爱爱,《士兵突击》连一个女人都没有,你能说它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吗?也不要以为观众都要看有名气的演员,《士兵突击》当时有一个有名气的演员吗?它是造就了一批有名气的演员。
观众只想看好的剧,好的演技。其他,都是你们想多了。
顺便说一句,《士兵突击》是唯一一部让我看了三遍以上的剧(具体几遍,自己也忘了,可能六遍?)。它是极少有的你明明知道剧情了还想看的一部剧。而我是那种往往被剧透了就不会想去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