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既然提到了范闲的弟弟,再顺便提一下范闲的妹妹。宋轶。
宋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伪装者》里的于曼丽。人设好,形象好,演得也好。后来看过《庆余年》,看过《赘婿》,看过《风起洛阳》,就没有那种惊艳的感觉了。
为什么,说不清楚。在我看来,她在后三部里的演绎好像很类似。不算出戏,但也看不出演技。
这真的是“提一下”了,因为没什么可说的。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又跑偏了。说什么来着?哦,王阳的陈默群。《叛逆者》还是慕名看了几集的,一开头就被王阳吸引住了,确实好。可惜戏份不多。
朱一龙在这里,反而有点让我出戏。形象与《镇魂》里相差太多。我可能是个颜狗。但就前几集来看,他的演技也不怎么出彩。后面怎么样就不知道了,因为没看。也许有一天会重新拾起来,因为太多人夸了,好奇心驱使也许会再去看看。但若不是实在剧荒的情况下,应该是不会再捡起来了。
听说朱一龙拿了影帝,拍了好多电影。我不怎么看电影,看的更多的是剧。要在两个小时内将一个故事讲得清楚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更喜欢三四十集剧慢慢讲故事。
看好多电影不是青春疼痛,就是云山雾罩地拍一些不知所云、不知所谓的东西,兴趣就更减了。
在我这里,电影并不比电视剧、网剧更高贵。反而觉得传播更广泛、更实时的才是将来的趋势。而对电影来说,如果我不进电影院的话,就只能几个月后或者几年后才能看到。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我还会想着要看吗?很大可能就不会了。
同样的,在我这里,奖项也不跟演技挂钩。好多我认为不怎么样的照样各种奖项拿得手软,我认为演得好的反而在名单上查无此人。
所以,眼见为实。只有作品本身,才能说服我。
后来又返回去看《镇魂》,是为了看两位主演的演技去的。看了一两集吧。弃了。也许是剧情不足以支撑我看下去。
当初是觉得两人造型好,演技好,又有粉丝着重剖析朱一龙的细节演绎,可能还有因为是首部耽改,于是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现在再返回去看,就发现好像还有很多地方演员其实可以处理得更好。莫名有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就是那种在一堆苹果里偶尔吃了一个比较甜的,哇,好甜!待你吃了西瓜之后再来吃这个苹果,就“甜什么,不甜嘛!”这样的一种感觉。
这是在我看《莲花楼》和《无名》之后。
好的演技,观众是可以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不需要粉丝来解析。
顺便说一下,当时没觉得,重温《镇魂》的时候发现,朱一龙的台词功力还有待提高。他有一种气短、后续无力、中间要换气的感觉。一句话稍微长一点,中间几个字就被吃掉了。
因为不怎么看电影,不知后来他有没有改进。就希望他有吧。
哦,回来。王阳的沈图南。
王阳的演技,一如既往的稳。你不会觉得他是在演戏,而是觉得这就是他的生活和工作。很多细节就不一一赘述了,单拿出一个来说吧。妹妹跟林樵松吃饭回家晚了,教训妹妹被顶嘴的时候,那一刻的表情。非常真实。
再举一个吧。魏若来考核成绩不佳,沈图南问黄秘书是希望他走还是留下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明显地表明他是知道黄秘书对待魏若来的态度的。
这就是演员的演绎。由内向外的表达,让观众感同身受。
但他也不是没有缺点。他的嘴部有时候会让人很出戏,给人一种好像用力过猛、控制不住的感觉。滕子京和陈默群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一点。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个人的不良习惯,还是纠正一下的好。
说到林樵松,这个演员没注意叫什么名字,但演技确实在线。记得最深刻是他去央行审问魏若来,临走时对沈图南恭恭敬敬却在转头的瞬间翻了个白眼。
他是有在注意细节表达的。
再说说李沁吧。说实话,有点失望。不过也不全是她的问题。首先是选角的问题。这是导演的锅,当然,也是自己的锅。为什么接了呢?
这个角色不适合她。
首先是年龄不适合。王一博出演二十三岁的魏若来,是合适的;王阳演四十左右的银行行长,也是符合形象和气质的;但沈近真,沈图南的妹妹,应该只有二十来岁(我相信她只要有二十七八岁,哥哥嫂子不是催婚就是安排相亲了),而李沁给人一种三十多岁女人撒娇装嫩的感觉。
还有,服装造型很美,但妆容太浓,涂得太白了,嘴唇也太红了,偏偏又有很多怼脸的镜头,显得皮肤粗糙,却显不出有任何细微的表情,反而彰显了演技这方面的短板。
是的,她演得太平了。好像说完台词,做完动作,表演就结束了,完成任务了。她的眼睛里是没有东西的,脸上也是没有东西的。笑也好,哭也好,都看不出来是发自内心的。
相较而言,王一博比她要好很多。王一博虽然在很多时候也显得很平,但是他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比如哥哥死的时候,那种哭,让看者伤心,闻者落泪。相信不少观众也在抹眼泪。
还有,打开保险箱看到金条的一刹那,脸上的表情,手上的动作,这里的细节处理得也很好;再有被沈图南录取的时候,一下子眼睛亮了,整张脸都亮了;还有在车上说“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时,脸上微微显露出来的坏坏的表情,非常到位。
等等。
我特意去翻了《追风者》是什么时候拍的,在《无名》上映的时候。也就是说,《无名》是在这之前拍的。
王一博在《追风者》表现尚佳,但还是不如他在《无名》里的演绎。
《无名》应该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如果说《陈情令》是他的起点的话,后来的《风起洛阳》没有什么亮点,《冰雨火》就有些进步了;《有翡》原本要看的,播出之前就数着日子,结果女主一出现,立马出戏了。
首先又是选角的问题。剧中的周翡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为什么非要一个一看就三十多岁、大浓妆、身材壮硕(相对一个少女而言)、看起来跟女主妈是姐妹的人来演呢?不但年龄不适合,状态也不适合。演员明显看着很憔悴。周翡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女,她会浓妆艳抹吗?会面容憔悴吗?
还有演技。哦,又是赵丽颖。在《知否》里是木,在这里稍有不同,是矫揉造作。罢了,反正没看多少,就不过多评论了。
硬着头皮第一集没看完,因被炒得火热,好奇心驱使下,努力又从第六集、第十集、第十八集……蹦着看,期待着熬过前面就好了,到最后也还是一个完整的集没看完。
这剧到底为什么火起来的,到现在也没明白。王一博的流量大,但王一博在这里的演技也只能算是平平。
慕名看了《无名》,看了两遍;后来看《长空》,看了有一半吧?再后来,《热烈》看了几个片段。总的来说,《无名》是最好的,《热烈》比《长空》好,单从王一博的演绎来看。
《长空》这种题材的片子很难拍得好。很容易落入俗套。胡军的演技是稳的,王一博则有点平,周冬雨则早就没印象了。而且这段感情戏掐去,一点儿不影响剧情;不太明白导演为什么要加这么一段进去,而不是花更多笔墨更好地渲染重要的部分,充分利用这短短的两小时。
《长空》能出圈,不是因为剧情设计有多好,演员的演技有多棒,而是应该感谢我们的航空工作人员和飞行员们。《长空》能走出国门,受到追捧和热议,是人家对咱们的大灰机感兴趣。
既然此处说起周冬雨,就顺嘴提一句。我对她的《山楂树》印象深刻,深刻的原因是看完了,也没明白这个角色为什么这么木,毫无表情,毫无感情,毫无内心情绪的表达;窦骁整部戏好像都在演独角戏,你甚至都不知女方在想什么。让我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女主对男主也是有感觉的。就这也不是从女主身上体现出来的,而是从剧情设计上看出来的。
后来才知道女主是周冬雨,张艺谋亲自挑选的,嗯……就很费解。
说回《无名》。我看完《无名》的时候,对王一博的表现是惊艳的,震惊的。简直太好了。那时候还诧异他怎么一下子就开窍了,而且认为从此以后只要是王一博的作品,就没有不好的了,是稳的了。因为能将这么复杂的情绪演绎得这么好,以后还有什么角色能难倒他呢?
有不止一个up主吐槽他在《无名》里的演技,这让我非常惊讶。你可以说他在别的戏里演得不好,但这绝不包括《无名》。也不止一个up主将他在卡车笑的那个镜头拿出来作为他演技不好的例子,这让我更是大为费解。因为我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是非常震撼的,震撼于他是怎么演绎出来的,因为太难了。他演得太好了,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场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这里不好呢?单单是因为觉得这个镜头有点蠢或者有点丑吗?
我想说,他在这里把应该表达的,准确无误地精彩地表达出来了,这实际上是我认为最好的一个镜头。
还有他在洗手间跟女朋友谈话的镜头,他脸上细微的表情,肢体的细节动作,展现得非常好;还有去围捕的时候在车里坐着的侧影,从车上下来时的表情,都将情绪表达得完美和饱满。没有面瘫,没有干巴巴,《无名》里的每一个场景,他都演绎得很好。
后来金鸡的时候,我以为他是能拿影帝的。但我突然看到他男配的提名。这真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抛开演员本身,单看角色和内容,叶先生才是主角,从头贯穿到尾,而梁先生中途就下线了。英文名是“Hidden Blade”,梁先生是隐藏的刀,但叶先生才是那把隐藏在更深处的刀。
奖项什么的就是有这种问题。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主观的色彩夹杂得太多,咖位,地位,背景,资历,年龄、人脉,关系,资源,地缘……都会被纳进考虑的范围内,而不是单纯演技本身。如果梁先生换个人演,也许男主就会换回叶先生了。
说到这里,便顺便说说梁先生的演技。说实话没有认出来,真是岁月催人老。脑海里还是他小鱼儿的样貌。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台词,慢慢地用自己的原声说着普通话,很有特点,无形中也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更加有特色。吐槽up主没剪“卡车笑”的时候没在意,接连看了几遍该片段后,终于注意到了卡车下的梁先生……的演技。
不得不说,真的好。
当然,最让我惊艳的,还是王一博在这里的演技。
戏里每个人的演技都在线,包括叶先生的女朋友(忘了演员叫什么了),江疏影,王传君等等。江疏影这个角色很难演的,就静静地在那里说话,很容易被演砸或者演得平。但她演绎得很好。让我有些失望的反而是周迅和黄磊。
周迅在开门看到梁先生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想一想他们的处境,地下党员。明明知道对方在哪里也不能相见的那种,随时有可能会暴露身份,随时都会死……忽然看见了,什么心情?
惊讶,喜悦,恐惧,疑惑,担忧……这样的情绪都该有,这么复杂的情绪怎么展现呢?怎么展现都可以,呆若木鸡也可以,但是就是不能面无表情。
这一刹那,周迅是毫无表情的。不是呆若木鸡的毫无表情,而是单纯的毫无表情,让人什么情绪都感受不到的毫无表情。上面所说的情绪一种都感受不到。
当时就觉得不对劲,直到梁先生抱着她,她终于哭出来的时候,我才松了一口气。我看周迅的作品看得不多,好像看过也忘记了,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记得她的声音比较特别。也知道她名气很大。但她在这里的演绎还是有些让人失望的。当然,也有导演的锅,就这么过了。
再说黄磊。黄磊不是演技的问题,他演得没有问题。他的问题是,太出戏了。他在综艺节目里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在一部谍战戏这样的情境乍然看到他,瞬间出戏。
很多演员都有这样的问题。我印象里不受这个影响的是,《奔跑吧》里面的“大黑牛”李晨。李晨的演技是真的好。他的好,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会选角色。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八佰》,还有一个历史剧好像演司马懿的吗?具体记不清了,只看了他一个骑在马上跟下属说话的片段。都很好。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他也是对待演戏态度很认真的一个人。在《奔跑吧》里面演一个不到一分钟的《新警察故事》,拿着玩具手枪滋水,他如同一个真正的警察拿着真枪实弹,演得很认真,很投入,一秒入戏,也让观众瞬间入戏。
最后再说一下《无名》的剪辑。剪得稀碎。这么说好像有点过。但是导演确实好像偏爱这种剪法。合不合适的,都这么剪。你像叶先生射杀王传君,有句话是放在片子的后面说的,这样的剪辑就很好,让人震撼;但有些地方就着实没有必要。譬如好像有一个周迅在香港咖啡馆的镜头吧,这是最后才发生的事情,是最后的镜头,你剪到前面算怎么回事?除了刻意制造混乱,让人觉得你故弄玄虚外,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吗?
说到这里,想起了叶先生在酒吧盯女朋友的一个场面。趁此机会修正一下上面说的,王一博不是每一个场景都演得很好。这里就差强人意。想想自己的身份,再想想女朋友的身份,再想想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一眨不眨地盯着女朋友,不怕引起怀疑啊?一个特工,行事竟然如此地不谨慎。王传君不就是这么盯上她的吗?
当然,这是情节设计问题,是导演和编剧的锅。但王一博的演绎也让人困惑。他那种面无表情地盯着,让作为观众的我“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被他盯着的人跟他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就整一个莫名其妙。
私以为这个场景要保留的话,不要盯着一动不动,就扫一眼,过一会,看众人不注意,不经意地再扫一眼;或者环视一圈,在女朋友身上稍稍多停留一秒。然后眼神稍微露出一点细微的情绪,担忧,无奈,气愤,等等,表现出一丝这样的情感。
当然,王一博在这部戏的演技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上面这个场景,应该是我唯一一个认为值得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