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变奏七 记忆之窗 ...

  •   变奏七 记忆之窗
      Var. 7 A Window in Memories

      A.
      克莱门特回到位于大学附近的家中,已是深夜时分,早已过平日休息时间。他并没有立刻收拾洗漱,而是来到书房,用电脑查询大半天在脑中挥之不去的疑惑——他依然没有回忆起与奥格斯汀·科林斯相处的那段时隔久远的童年时光。

      第一条被显示出的信息,是关于泽维尔·科林斯的生平简介:1937年9月25日生于第戎,2024年11月22日因病逝于伦敦,英裔法国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曾被美国某著名时报称为“法国的伯恩斯坦”、被知名英媒称作“当代最后一位古典乐大师”,多项大奖加身,身后故事成篇,不仅在古典乐界德高望重,也在慈善事业享誉盛名……自以国际知名乐团首席指挥与音乐总监的身份退休后,他转往欧洲发展,希望多花些时间用于作曲,不过显然事与愿违,直至晚年因病双目失明,他才逐渐褪出公众视野。

      克莱门特向下滑动鼠标滚轮,时不时点开相关人物的词条弹窗。

      奥格斯汀的父亲约瑟夫·科林斯是一名男高音歌唱家,准确来讲,最初是一位传统男高音美声歌唱家,自幼学习声乐,师从名家,年届三十便已在歌剧界颇负盛名。后在一次偶然机遇中,参与一场与安德烈·波切利齐名的意大利著名歌唱家《歌剧咏叹调金曲》专辑的录制,并借此机会接触到一些国内外流行乐坛的重量级人物,至此步入古典流行跨界音乐领域,知名度日益提升。近些年,约瑟夫以自身累积的人气,不断带领听众与乐迷重回歌剧经典。

      克莱门特内心不由发出感概,在时代大环境下,通过流行音乐与音乐剧吸引更多观众进入剧院观赏歌剧,不失为一种延续古典艺术的好主意。

      相较于约瑟夫,奥格斯汀的母亲或许更为古典界内人士所熟知——凯瑟琳·霍恩,也是克莱门特熟知的凯瑟琳阿姨,柯拉莉的同学与闺蜜,婚后未改姓,是一位由钢琴演奏家出身的指挥家,师从泽维尔·科林斯。毕业于世界知名音乐学院,硕博连读时主修巴赫对位法,后跨读钢琴系与指挥系双学位,后又获得指挥最高水平文凭。在早期职业生涯中,曾担任英国著名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后担任美国著名乐团的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作为泽维尔的主要接任者,后续工作量不知骤增多少倍。

      克莱门特纵观比对,凯瑟琳与柯拉莉早期经历相似,前者主要胜在后期跟随泽维尔·科林斯发展而诞生出的传奇色彩。

      接下来是科林斯家中长子约书亚,小提琴演奏家,精通作曲和大部分弦乐器,近几年因风格跨度大引起不少争议。对于约书亚,克莱门特原本再熟悉不过,但因长时间未有联系,平日工作生活也不存在太多交集,现在看来也越发觉得陌生。

      琳赛·科林斯应该就是奥格斯汀提起过的姐姐,称得上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词条最后相关人物推荐中,还提到尼古拉·霍尔、杨雪霏、村治佳织等一些令克莱门特感到陌生的外国古典吉他演奏家。其中,关联度最高的是一位名为史黛西的古典吉他演奏家。

      此外,科林斯家族中还有一位相对较出名的现代爵士乐手,克里斯·霍恩,低音贝斯演奏家,按年龄和与奥格斯汀母亲的关系来看,算作舅舅一辈。只可惜,天妒英才,人不遂愿,由于罕见先天性基因缺陷导致部分器官发育异常,身体健康状况一直欠佳,已于35岁逝世。

      克莱门特了解到,这一家人,早期无一例外都在某一门乐器上拥有巨大成就,尤其是老一辈的人,到后期,也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全能的音乐家。不愧是“血统纯正”的音乐世家——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年纪最幼被捧在手心里的奥格斯汀,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没心理压力。

      在搜索奥格斯汀·科林斯时,结果与克莱门特预料中相差有些大。

      与刚刚那些权威性逼人的词条资料相比,奥格斯汀本人的官方简介词条显得相对粗略,概括性描述缺乏细节,且内容有段时间未得到更新——在克莱门特联系实际看来,颇有种刻意受保护的嫌疑。

      奥格斯汀曾经的演出视频可以在网上轻易检索到,关于这个人不同时期的经历,继续往后翻搜索页面,还能看到一些过气新闻和论坛消息有所透露,大多词条都聚焦“神童”这个引人注目的字眼,更多的则是声势浩大的陈年旧事,也不乏受伤前的行程活动宣传,不少都能与今晚的谈话内容对上号。

      一则标题吸引克莱门特的目光:奥格斯汀·科林斯,当代为数不多获得过诺曼·莱布雷希特诚意赞许的青年钢琴家与作曲家。

      即便克莱门特自知标题有些哗众取宠,但还是停下鼠标滚轮,默然点开文章中附带的音乐会实录视频,耳边响起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大脑自动过滤掉周遭管弦乐声响,只是单单注视着一位身着纯黑燕尾礼服端坐在钢琴前的陌生人。

      整片文章中,没有任何一处字句透露出与莱布雷希特本人相关的言论,一看就是假料。文章末尾,相关推荐出现更多类似的正面评论与报道,同时也夹杂着一些负面声音,那些夸大其词的评价背后的故事,在克莱门特看来,仿佛是被杜撰出来的一般。奥格斯汀的存在,在公众视野中更像是一个脱离现实社会正常轨迹的传闻,显得飘渺而虚妄,至少是与克莱门特眼中的奥格斯汀相比——那时他不过是和约书亚一同长大的邻家弟弟。

      克莱门特退出全部相关论坛与网页文章。所有这些资讯都没有解决他的疑惑,从这些媒体二次加工的主观信息里,他看不到与早期童年时光相关的痕迹与更加客观且真实的私人生活记录。

      克莱门特改变思路,按照发布时间检索网页,眼见被显示出来的大多是与国际象棋相关的内容。他搭配短视频简单浏览一二,终于找回些许奥格斯汀于现实中存在的真实感。

      其中一位国际象棋比赛直播解说员总结出的一个事实挺有趣:奥格斯汀在等级赛中,从不会轻易输掉比分,因为他即便赢不了对方,也会想方设法制造平局;在整个国际比赛生涯中,奥格斯汀也几乎没被真正将死过,因为在意识到会输的结局之前,他基本都抢先一步主动投降了——尤其在面临重大失误时,后续他会将己方国王撂倒在棋盘上,毫不挣扎直接认输,并不忘与对方握手,不浪费自己与对手一分一秒。

      在解说员看来,这不仅是奥格斯汀知己知彼的表现,也显示出他对参赛对手怀有敬意与水平上的认同。但同时也有负面声音说,这是不尊重对手与支持者的表现——谁知道他是真的认输还是在刻意让对手呢?

      克莱门特由首页频繁推荐的视频点进油管频道,发现与奥格斯汀·科林斯相关的视频媒体账号有两个:一个是以他本名命名的官方账号,频道里面主要是钢琴室内乐与协奏音乐会等现场演奏视频,频道首页置顶栏便是上一场位于巴黎,纪念布瓦尔迪厄诞辰250周年音乐会的现场实录。

      另一个属于个人频道,名为“永远的泽维尔·科林斯”,主要记录早期与音乐相关的生活场景。

      克莱门特点进频道,首页置顶视频自动播放,画面中出现奥格斯汀的自述,他面向所有观众解释:这个账号的主人是他祖父,已经于今年11月22日病逝于伦敦,此频道中所有视频都不会删除,但从今天起也不会再更新任何新动态,当前发布的将会是最后一条视频,他将通过这扇窗,为大家献上最后一支钢琴曲,这是泽维尔十分喜爱并时常在他面前演奏的一支键盘乐——这也是泽维尔生前最后一次亲自在他面前演奏时出现的乐曲,他万分后悔,后悔当时没有录像保留下来那段演奏。

      视频中,整个画面呈黑白色调。黑白柔光下,影像精致,沉静又轻盈,映衬拉莫风格。

      奥格斯汀侧身端坐于一架古朴精致的立式钢琴前,房间内的摆设与装饰十分具有年代感,克莱门特由此推断出,奥格斯汀应该是位于泽维尔的琴房。

      介绍完毕后,奥格斯汀微微颔首,合上双眼,缓慢而郑重,他侧转过身,先是摸一下钢琴的铭牌,再将双手置于铭牌字母对应下方的琴键上,用摸索的方式找到起始和弦的按键,仿佛一位真正的盲人演奏家。

      这一套细微的动作令克莱门特心中一颤,恍惚间,眼前映出一道熟悉身影,亲切面孔再次浮现于脑海之中:漆黑短发自然微卷,眼眸冰蓝,一副细边银框眼镜架于鼻梁。在每次演奏前,约亨也是这副模样,唯一的区别是,奥格斯汀没有轻微摇晃头部。

      字体典雅的苍白标题慢慢浮现于屏幕中央:“让·菲利普·拉莫的《键盘乐组曲:加沃特舞曲与六个变奏》”。

      平常而言,克莱门特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产生任何想法,但刚刚奥格斯汀一系列介绍,只令克莱门特胸口觉得灼痛。他立即意识到内心动摇的原因,也是克莱门特不得不愿承认的事实:眼前这位钢琴演奏家,正以他最熟悉的姿态,演奏他最欣赏的钢琴独奏曲——就像一位深深刻入他灵魂的盲人演奏者。

      音乐能将过往延续至当下,也能将人从当下牵回过往。

      克莱门特仿佛被刺痛到最柔软的部位,心中波澜不断扩大,最终,他按下暂停键,实在不忍直视,甚至直接叉掉网页退出到桌面。

      克莱门特深吸一口气,只觉头皮发麻,他抬手揉搓双眼,顺带向后将头发一捋,收回手时才发觉手心已是一层薄汗。他起身晃到餐厅,从直饮水龙头下接一杯凉水猛灌几口,冰凉划过全身,不由自主打了个寒战,头脑也清醒不少。他慢悠悠回到书房,靠座椅上愣在电脑屏幕前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B.
      克莱门特将视频按照播放量排序,人气靠前的是一些互动性强的,比如和指挥朋友一起玩流行的“绝对音感”游戏。克莱门特点进去,奥格斯汀和指挥朋友打成平手,大家都没有预料到,奥格斯汀却称自己并没有绝对音感,只是拥有一种被称之为“联觉”的感知,对应音高能感受到特定颜色,这与今晚艾莉西亚他们提及的内容相对应。最后被主持者戏称,这也是绝对音感的一种类型。

      还是不看这些噱头了。克莱门特调整视频顺序为从旧到新,视频最早来自20多年前的一个冬季。

      童年时期的奥格斯汀出现于屏幕前,灰绿眼眸明亮澄澈,手中捧着一个精美古朴的古董雕花音乐鼻烟盒,欣喜心情溢于言表。

      “我收到了泽维尔送我的生日礼物!一个椭圆柱体形状的鼻烟盒,里面的曲目非常动听,也叫《音乐鼻烟盒》,每次听心情就会变好。”小奥格斯汀将鼻烟盒放置钢琴旁,面对镜头,“今天,我学会了这支钢琴曲,弹给大家听!”

      “好,好,谢谢我们的小格斯。”镜头背后传来一位中年男人的声音,周身还有一片稀疏掌声。

      小格斯刚坐上琴凳,又站起来,凑近镜头悄声道:“泽维尔,我想把这个鼻烟盒的声音也录进去。”

      泽维尔将镜头对准鼻烟盒说:“没问题,我们先来录音乐盒。”

      小格斯打开鼻烟盒顶盖的瞬间,轻快活泼的旋律迸溅而出。等音乐完整播放一遍后,他才乖乖坐回钢琴前演奏。

      钢琴声与音乐鼻烟盒的旋律一样灵动悦耳,单纯听上去,确实会令人心情变好,小孩子在这一点上是不会说谎的。

      演奏完成,小格斯再次捧起音乐鼻烟盒,面朝镜头:“这是我目前为止收到过的最满意的礼物,我会好好珍藏这个鼻烟盒。”

      “你喜欢就好。”泽维尔笑道。

      “泽维尔,我也想要。”镜头旁传来稚嫩孩童声。

      “好,等你下一个生日。”

      视频在这里结束。

      克莱门特找回些许熟悉感,继续往后翻。频道中大部分为奥格斯汀钢琴独奏,其中只混杂少数小约书亚与小琳迪的独奏。克莱门特开始对奥格斯汀演奏除钢琴外的乐器心生兴趣。

      他点开第二个视频。

      小格斯怀抱一把与幼小身躯不相衬的古典吉他。

      坐在一旁的小琳迪面对镜头疑惑:“他才接触古典吉他不到半年,就练《恰空》?”

      泽维尔耐心解释道:“不是你正在练的巴赫的《恰空》,是魏斯的《恰空》,你应该没听过,可以听你弟弟弹弹。”

      见泽维尔帮自己说话,小格斯得意洋洋开始演奏。

      两支《恰空》难度确实不在同一层次,但旋律都延续恰空舞曲的庄重风格,听上去有些悲伤。克莱门特眼见小琳迪神情由疑惑不解逐渐转而变成诧异震惊。

      第三个被点开的视频中,小格斯与小琳迪各抱一支古典吉他出现在相机前。视频标题是“《伦敦街道》古典吉他二重奏”。

      克莱门特对曲名有些熟悉,但直到旋律响起,才听出来这是改编的一支流行民谣歌曲。奥格斯汀弹奏人声即主旋律部分,琳赛负责伴奏,伴奏听上去要比主旋律部分难不少。

      演奏完毕,奥格斯汀面向镜头背后的人开心道:“泽维尔,我练习很久的泛音终于成功了!”

      “恭喜。”泽维尔回应。

      小格斯转言道:“不过,琳迪伴奏的音色太好听了,我的主旋律却很难听。”

      泽维尔笑道:“因为你没留好指甲。”

      “可是弹钢琴又不便留指甲……”小格斯盯盯手指,又看向小琳迪,笑道,“但是能和琳迪一起演奏真的超开心!”

      播放完毕后,出现一条同类演奏视频推送,标题为“卡鲁里《G大调二重奏2号》第二乐章,回旋曲”,封面依然是姐弟二人,不过此时两人都已成年,看上去像近照。

      克莱门特点击跳转,演奏视频发布于几个月之前,这次奥格斯汀演奏的伴奏部分,姐姐琳赛演奏的主旋律,演奏不论从技巧还是音色,都比小时候的要跨越不少个档次。

      下一个视频。

      奥格斯汀演奏泽维尔专门为三位孙辈所作的《儿童组曲:秘密》独奏曲,不论钢琴,小提琴,还是古典吉他,都能够演奏。

      再下一个视频。

      克莱门特目光跃过一大片奥格斯汀钢琴独奏实录视频,停下鼠标滚轮,目光最终落到一个标题为“科米塔斯《鹧鸪之歌》”的室内乐二重奏上——单看曲目名称,克莱门特没有任何印象。

      简介写注明此曲原本为一支声乐歌曲,后由加布里埃利安改编成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

      钢琴演奏者为奥格斯汀,小提琴演奏者是一位与约书亚一起学琴的小朋友。

      小格斯手握小提琴,对镜头道:“我新认识的朋友艾德里安在和约书亚一起学小提琴,我们双方交换乐器,比谁学得更快,你们觉得谁赢了?”

      克莱门特默然睁大双眼,后靠到椅背上,目光有些呆滞,注视着一位被小格斯推搡到钢琴前的男孩——不情愿的神情挂满整张脸,微卷金棕短发梳着整齐二八分侧背头,短袖白衬衫外套着深蓝绿菱形格纹马甲,深灰色短裤之下,右脚黑皮鞋鞋带松散开来,半截耷拉在地板上——他花费将近半分钟时间才意识到,这位他有些眼熟的陌生男孩,竟是小时候的自己。

      十一岁?十二岁?克莱门特实在回忆不起这段练琴时光,隐约记得那把小提琴在一次搬家之后,就再也找不到放到哪里去了。

      灾难性的一幕出现,小格斯与艾德里安交换乐器后开始演奏。神奇的是,小格斯演奏小提琴几乎没有一丝障碍,反倒是艾德里安的钢琴伴奏磕磕绊绊,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演奏在艾德里安的煎熬下终于结束,他站起身,对小格斯不满道:“刚刚和我一起排练的时候你明明还没这么熟练……噢,我知道了,你原本就会拉小提琴,你作弊!”

      还没等艾德里安问责完,小格斯已经咯咯笑个不停,他迅速将小提琴强塞回给艾德里安,撒腿就往琴房门外跑。艾德里安快速将自己的小提琴架到琴盒上,快步追出去,边追边喊:“站住,你别跑!”

      “你俩慢点,等等我!”约书亚也笑着跟随艾德里安身后追出房门。

      镜头也跟着移向三名向室外跑去的孩童,镜头背后正拍摄的中年男人露出笑声,其中夹杂一位女士的笑声,视频就在这时候结束。

      盯着气鼓鼓追逐的孩童,克莱门特差点笑出声,直到此刻,他才终于回忆起这段时光。奥格斯汀那时确实原本就会拉小提琴,平时哥哥姐姐上课时,他没事也会跟着在一旁乖乖听着。

      那天柯拉莉带艾德里安到约书亚家一起上小提琴课。上课时,来自亚美尼亚的家庭教师伊莎贝拉在教完正课后,挑选了一首极具家乡特色的声乐作品《鹧鸪之歌》分享给学生。奥格斯汀也在一旁听着,甚至还按照老师的需求提供一些钢琴伴奏帮助。下课后,三人玩到一起,奥格斯汀则和哥哥约书亚商量好合伙整蛊艾德里安,仗着他还不知道奥格斯汀会拉小提琴,提出交换乐器的挑战,输的人有惩罚。

      克莱门特依稀记得,事后奥格斯汀出点子惩罚,及其残忍,一支帕格尼尼炫技专用的独奏曲差点令他直接放弃拉琴。

      克莱门特忆起家中相册,里面应该有不少儿时与之相关的照片,可惜相册不在手边,打算等回本家时再翻出来看看。

      此段视频结束后,相关推荐视频也是奥格斯汀与他的合奏,他记得,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合奏过的曲目,小提琴和钢琴二重奏——德沃夏克的《浪漫曲,75号》第一乐章。

      提琴声悠扬,钢琴伴奏灵动。克莱门特内心深处不知什么被触动,感觉心情缓解不少,胸口不再那么堵闷。他准备关闭电脑,但退回到频道主页,那条置顶视频又开始自动播放。

      再三思量,克莱门特最终还是点进去。

      他先是暂停播放,开始浏览视频下方数以千计的评论,这些听众与乐迷们的互动言论与讨论见解,比网页上大部分评价更为真实。

      不少评论中包含R.I.P.(Requiescat in Pace/Rest in Pace)、蜡烛,与多个垒叠痛哭流涕表情包。

      不少乐迷恳求奥格斯汀将此曲录音,甚至有乐迷将视频转音频单曲循环,评论下面一大堆人求资源。

      克莱门特在流媒体上简单搜索奥格斯汀已发行专辑,并没有查找到拉莫这支乐曲的录音,略感可惜。

      C.
      克莱门特手指好不容易克服内心抗拒,才重新点击播放键。

      整个画面呈黑白色调,就连窗外透过的微光都煞白,能令人看出是一个不错的晴天,此刻却显得昏暗而刺眼。

      乐声从奥格斯汀指尖倾泻,他闭眼,表情忧郁伤感,却坚毅冷静。

      乐声基调整体沉重伤感,完全在情理之中。就当克莱门特以为旋律就这样持续沉湎于悲伤,却被转奏一记重音敲醒。仅凭动作,他看不出来对方究竟使用着怎样的力道,声音才会如此振聋发聩。

      接下来,声部时而融合时而分离,像是一人独白,又像是两人对白,一慢一快之间,像是追问与回答,又像是倾诉与抚慰。每一段变奏都独具特色,仿佛在经历六段不同旅程。克莱门特感觉不是单纯在听音乐,而是音乐主动在他意识里上演一出戏剧——一出属于年长者与晚辈的悲喜剧。

      究竟是怎样的处理才会累叠这么多情绪?变奏末尾,这些情绪又跟随突兀重音全部回归悲伤。

      原来,悲伤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而是贯穿始末,可在倾听的同时,又完全令人忘却悲伤本身存在。

      ——这演绎怎会如此特别?

      拉莫这支键盘乐作品,克莱门特听过无数优秀钢琴家演奏,更听过钢琴家演奏过无数遍,那些或精彩或深刻的诠释,早已更进一步冲刷他的欣赏水准,尤其在一位特殊之人演奏之后,他认为不会再产生新的认知与体感。况且,一位人生顶多不过才经历三分之一的青年演奏家的演绎,何以撼动他心?

      但他错了。这支钢琴曲可以属于任何人,但此时此刻只属于奥格斯汀·科林斯一人。音乐在此刻仿佛充满温度,人的体温。仿佛这支曲子天生就是应当被这样演绎,令熟悉的音乐给人感觉完全属于他自己,似乎再没有其他解释。

      他不知道奥格斯汀是怎样做到每一次有力敲击都能直达心底,这种感觉很奇特,也很奇怪。他找不到答案,深刻感受到语言甚至是思维上的贫乏。

      音乐就是这样,不同演奏家的演绎总会出现差异,这差异或好或坏,或大或小,对比一听便知——而这一次,差距是震撼,差距是颠覆,是穿透心灵与灵魂的强烈冲击。

      克莱门特久久不能平静。他不知这种感觉多长时间再没有出现过,他感觉这音乐在传达,在对话,在讲述,至于具体在沟通交流什么,内容因人而异,不必强行理解。克莱门特原本以为,理解一个人,可以更好理解这个人的音乐,现在他意识到这不够全面,其实通过理解一个人的音乐,也可以更理解一个人。两者是相互的。他之前以为是自身能力不够,无法做到后者,但现在逐渐感觉能触碰到了。

      克莱门特逐渐感受到著名古典乐评人朱尔斯·迪布瓦口中“一位有思想、不畏人言的青年钢琴演奏家”给人的那种感觉,就像在研究领域提出,尊重历史沉淀出的经典理论,同时也借此在新方向推陈出新,拓展边界,或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行业间的鸿沟在这时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不由激起他越发想了解更多的欲望,毕竟他也曾有机会跨入其中。

      乐声消弭,奥格斯汀再没有睁开双眼,保持演奏完的姿态,微仰着脸,似乎在冥想,在倾听,在祈祷,在期待……画面定格,视频就此结束。

      克莱门特才意识到视频里那日并不是晴天,他分明看见雨,看见雨滴滑落,又看见雨滴滑落到平静湖面,激起阵阵涟漪,越荡越远。

      播放界面自动跳转至下一个相关推荐视频,内容是关于奥格斯汀·科林斯最新一次采访的录像。

      十几分钟过去,主持人与奥格斯汀的访谈对话几乎没有一句能完整钻进克莱门特双耳。

      克莱门特盯着屏幕,准确来说,是盯着一张不论被问到何种问题都泰然自若的脸庞。

      “感谢您的回答,科林斯先生。”

      “不客气。”

      “万分感谢您接受访问。最后,我想请您谈谈音乐观与人生观。”

      “这是一个大而宽泛的问题,我不确定我是否有明确答案。”

      “我想,上台表演与演出,作为钢琴演奏家的工作,目的不是为炫耀,其真正意义仍在于沟通。”

      “我之所以愿意走上舞台,是因为我有一些话语想要同人们诉说,我相信我有一些心得能够与听众分享。我相信音乐可以搭建无数座桥梁,艺术会打开一扇又一扇窗。”

      “然而,素不相识的我们,因何缘由要产生交集?为什么我们要沟通?为什么我们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我们需要艺术与灵性的交流?需要美?”

      “在这个愈发急功近利,矛盾冲突愈来愈激烈的世界,我相信我们比以往更需要体会与认识沟通的意义,探寻艺术的真谛与人性的深刻。”

      “——或许,这世界也能因此而变得更美,人间能诞生更多的爱,从而出现更多的善。”

      第一部:一日谈(完)
      Part I: Daytripper(END)

      第二部:都市沙漠(待续)
      Part II: Desertified Cities (TBC)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章 变奏七 记忆之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