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茗粥:那个年月茶还不普及,就是有喝茶的,大都是加一些乱七八糟的香料下去一起煮。这种煮茶法,被后来的茶圣陆羽称为应该倒进沟渠的弃水。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茶经》陆羽
-------------------------------------------------------------------------------------------------
[2]南陈郡公拿布给隋文帝献宝,然后被隋文帝直接当朝烧掉,这件事情是确实有的,不过根据史书记载,发生的时间比文中的时间点要晚一些。
豆卢通 开皇初年,进爵南陈郡公,历任定相二州刺史
相州刺史豆卢通贡绫文布,命焚之于朝堂——《隋书·帝纪·卷二 》
-------------------------------------------------------------------------------------------------
[3]
土藏:地下挖坑将尸体或物品埋入土中。
不坟不树:挖个坑埋掉,不堆土也不立碑。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周易·系辞下》
-------------------------------------------------------------------------------------------------
[4]关于隋唐时期家祭:
一般都是于客室设亡者祖座
-----------------------------------------
以下史料皆择自《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祭祖制度略论》
晋人卢谌《祭法》谈到:凡祭法,有庙者置之于座;未遑立庙,祭于厅事可也。
南朝宋崔凯论祔庙时也讲道:祔祭于祖庙,祭于祖父,以今亡者祔祀之也。以卒哭明日,其辞曰:“……用荐祔事,适尔皇祖某甫以隮祔。……今代皆无庙堂,于客堂设其祖座。”
一般来说,那些无官无品的平民百姓不得立庙,当然也无法祭先祖于庙堂,只能将家中的厅堂作为祭祖的地点,这也就是所谓的家祭。所以祭祖之日,须将祖先牌位置于客室,祭拜完毕再撤去。
-----------------------------------------
关于能往上祭祀几代:
自晋以后,大体遵循以品秩尊贵制定祭祖的权力的做法。“自后齐、后周及隋,其典大抵多依晋仪,然亦时有损益矣。”
如北齐武帝河清三年(564)所制定的祭祖制度:
王及五等开国,执事官、散官从三品已上,皆祀五世。五等散品及执事官、散官正三品从五品已上,祭三世。三品已上,牲用一太牢,五品以下,少牢。执事官正六品已下,从七品已上,祭二世,用特牲。正八品已下,达于庶人,祭于寝,特用特肫。
北齐规定,从七品以上官员可以立庙祭祖;正八品以下乃至庶人,祭祖于寝堂。较之晋代更加严密、规范。
隋代在北周基础上稍有更改:“新制……一品已下,五品已上,自制于家,祭其私庙。”进一步将家庙的设置下限定在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