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安爷爷的过往 ...

  •   其他床位的孕妇都醒了,安爸和安爷爷也可以在帘子后面无所顾忌的聊天了。

      “我以为爸你不会来那,没想到我们家美心有那么大的面子,让她的爷爷为她下了趟山。”

      安爸爸这话可不是在故意阴阳安爷爷,安奶奶很早就去世了,安爷爷是看安爸已经有了自立能力之后,认为尽到教养责任了,就拍拍屁股上了离村子不是很远的一座山,去当他的道士去了。

      安爸结婚的时候通知了当时在山上的安爷爷,可也没见他给自己亲儿子面子下山来,只是传信下来,说已经了却凡尘的事,尽量少联系。

      这话说的好像很绝情,但是随信寄来了一本存折,里面存着一笔大数额的存款,这才让当时的亲家,也就是安妈的父母没多说什么,不过背后还是数落安爷爷没有个当爹的样子,亲儿子结婚也不搭把手。

      不过他们也是看中安爸的人品能力,这才把女儿交给他。

      虽然少了公婆的助力,这小夫妻俩的生活会难过那么几年,到时候有了孩子他们做外公外婆的搭把手帮着看顾就是了,往好的方面想,女儿嫁了过去,这样也算是上头没有公婆要照顾,过得还能更加自在,所以也就忍着没有发难了。

      而要说起安爷爷为什么要执意去当道士呢,这要解释起来,那就不得不提起老黄历了。

      安爷爷他是小小年纪逃难来的这里,当时他年纪小,已经忘了自己的老家是哪里,自己是哪里人了,就记得路上和父母兄弟姐妹走散了,之后他就一直跟着其他逃难的人走,有几个大人看他可怜,所以他时不时能混上几口水几口粥喝着活命,后来日子更不好也会带着他去找树皮草根草籽吃。

      逃难的大部队人越走越少,很多一家子都选择在一些路过的村子定居,就安爷爷年纪小小一个人,还在继续他的逃难路。

      最后路过这的一个村里,有户人家看他是孤身一人,身上穿的破烂,脚上也没穿鞋,脚上有痂皮和血渍就有问怎么没穿鞋,他就回:鞋子路上早走破了,后来一路就是这么光脚走来的。

      对方看他小小年纪实在可怜,没忍住同情就给他喝了一碗清汤寡米的米粥,当然再多的就没有了。

      那个年月每家每户都穷,养活自家五六个孩子都费劲,生病了也只能靠自个硬熬,与天争命,更别说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孩,泛起同情给一碗米汤已经很不错了,起码是让安爷爷尝个米味,再活个几天。

      安爷爷喝完道了谢,本来是要离开这儿,想在附近找个晚上可以睡觉的地方的,可那户人家见他要走,又把他招了回来:哎,小孩别走,过来。

      然后对方给了他一双破烂的鞋,让他穿着走,安爷爷拿着鞋那个激动,别看他小小年纪,这一路上遇到的冷暖他都铭记在心底的。

      那户人家最后还问他要走到哪儿去。

      安爷爷回说:我也不知道,不知道走到哪里才算是到家了。

      这可把人心酸的,人家就给他支了个招。

      那人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看到那座山了吗?

      安爷爷看向他手指的方向,点了点头。

      那山上有座道馆,时常有些供奉,听说他们还自己开荒种地的,要是实在没处去,你上那座山上去问问人家收不收你。

      安爷爷就这么被指明了方向,朝着那座山出发了,那山看着近吧,但是差点没给他走断腿,但是哪能有逃荒的路难走嘛!

      这山上也没完整的路,都是人踩出来的泥路,有些地方还比较陡峭。

      有时候安爷爷爬的不小心就会失足摔倒,路上也没人家,所幸这里的饥荒闹的也不严重,随处都是绿葱葱的,他就吃些草根树皮,就这样伤痕累累的找到了那座道观去。

      当时的观主已经白发苍苍,看着很是年迈了,但是安爷爷看着总觉得有股形容不出来的感觉,后来安爷爷学了些文化就知道该怎么形容了当时的感受了,那叫仙风道骨。

      观主也就是后来安爷爷的师傅,看到这个小小人,为着活着这么努力的样子被感动到了,心软后也就收了安爷爷,他就这么住进了道观里。

      道观很大,可是早已经衰败了,没打战的年月还有人上来求神拜佛,虽然后来它在战争年代保存了下来,可战后人们都顾着生活建设残破的家园,而且当时人人心中都有了更信仰的领袖,信这些的就更少了。

      上了年纪的倒还是信的,可已经爬不动山路上来拜神了,年轻人信的也不多了,所以供奉什么的基本没有,道观的生活没有外人眼里看来那么好,他们就是靠自己自给自足,勉强养活观里的几个人。

      年轻的道士会时不时会下山,和山下的村民换些种子或者其他吃食,山上的师兄们各个都比安爷爷大,他们也都是老观主收养来的孤儿,有个别还是身有残疾被故意丢上山来的。

      安爷爷就这么在道观扎根住下了,不过也就安生的呆了八九年,勉强算是毛头小子了,可紧接着就迎来了一段特殊的时期,当时取缔一切牛鬼神蛇,也就取缔到他们这个破道馆上去了。

      那么多青壮年,窝在道观,信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这怎么行,都下山还俗去,大好年华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去,尤其是这思想观念更是要被带领和指导的。

      师兄弟被这么被打乱分到了山下各个村子里去,安爷爷重感情呀,抹着泪抱着门口的柱子不愿离开。

      当时年纪最大的大师兄,也是自他们师傅走后,接手道观成了新任观主的大师兄,他开口劝安爷爷了:昨夜我掐指一算,你尘缘未了,山下还有一桩情缘等着你,等你送她安详离了世,之后自有你重回道观之机。

      安爷爷一听更是嗷嗷大哭,大师兄的年纪都是可以当他父亲的人了,从小也是把他当儿子养,虽然大师兄能掐会算,在师兄弟里也出了名了的,那更是得到师傅老人家的认证,师傅在世时就时常夸口道:他们师兄弟中,就只有大师兄一人是潜心向学的,他的一身本事已经被大师兄学去了七七八八了。

      当然也会骂剩余的几个师兄弟以及他各个都是榆木脑袋,朽木不可雕也。

      可安爷爷还是觉得大师兄这是在哄他,让他不要强犟着,而他还俗正好趁着年轻成家。

      哇呜呜,可到时候等他送走老伴也要七老八十了,难道要叫子孙背他上山来继续当道士吗?

      而且那时候他都不纯洁了,和师兄不一样了,回来也只能当个火居道士了!

      大师兄无奈叹气,只能哄着:到时候找到机会会去看你的,就分在山下的几个村子里,近得很。

      安爷爷这才被哄好,然后含着热泪带着不舍的情绪和众师兄分离了。

      看着安爷爷离去,大师兄可算叹了口气:幸好师傅早几年走的,不用看着众师兄弟分崩离析,也不用看着这小子的泪水眼疼。

      安爷爷被分到的村子,正好是他小小年纪逃难来时,遇到的那个好心人所在的村子。

      安爷爷的户口就这么被分到了小叶村,给分到了一个没人住的茅草房子里,安爷爷还记得当初的恩情,等落了户,就去和当时的那户好心人家相认去了,也时常会去人家家里帮忙。

      然后就和这家的大女儿看对眼结婚了。

      还真是被大师兄算对了,他在山下还真有桩情缘未了,嘿嘿嘿。

      和这户人家的大女儿结了婚之后,安爷爷在对方家里的帮助下,重新在村里批了块宅基地起了新房子,算是真正的在小叶村安家了。

      安爷爷娶的老婆比他大五岁,之所以这么大没嫁出去,是因为小时候安奶奶家里穷,正好有一门表亲家里相对比较富裕,但是儿子有点病恹恹的,就想娶个童养媳冲冲喜。

      不知怎么找到了安奶奶家里去,说他们家的大女儿八字最合,想让她嫁去冲冲喜,当时叶奶奶也才七八岁呢,新郎年纪更小。

      他们当时也算是有些表亲关系,安奶奶家有些犹豫,对方说是会给他们家一袋粮食,可去别人家当童养媳哪有什么好的,就怕在对方家被奴役的像个丫鬟,自己家的孩子,在家里怎么打骂那也是会收着手的。

      但小小年纪的安奶奶就劝自己的爸妈,把自己送去吧,家里少一张嘴吃饭,其他人多少都能多吃几粒米。

      安奶奶就这样去了那个表亲家当童养媳,但是到了后来全国各地闹饥荒的那几年,对方家的儿子没撑过去死了,安奶奶就被那对父母辱骂是丧门星扫把星,说儿子的死是因为安奶奶克夫,时常对她非打即骂。

      安奶奶家里人听说了要接她回来,对方不依不饶索要赔偿,安奶奶家里说给他们家两袋大米换回去。

      对方也不依不饶,在他们家吃住了这么多年,两袋米怎么够。

      最后说到了两袋半米,毕竟安奶奶在他们家里也不是吃白饭的,外人也都看得见的,她时常干活煮饭。而且现在的日子过的更难了,两袋半的米够了,他们家还要拉饥荒去借粮。

  •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看过写作的黄金三章的说法,最好三章内抓人眼球,我不会,但是三章之内(可能是更多章)神隐女主,这种主动技能我居然会。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