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尚大学是大别山区尚家凼子村铁匠尚书的长子,读书识字的际遇与父亲尚书基本相同,在石头砌成的老屋稀稀拉拉上过几年小学。不同的是,他工作后上过几个月大学。
      那几年,村里娃明显减少,山区老师纷纷丢下教鞭外出谋生。教育部门审时度势,整合教育资源,合并小学。尚大学就读的新学校离家十来里山路。新学年开学的前几天,他才从大人们的口中听说转学这个新词,从此便与转学结下了难舍难分的爱恨情缘。
      面对转学突变现实,村民协商,学生家长轮流排班接送,不得有误。尚大学和几个小伙伴在尚书的护送下翻山越岭跋涉抵达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饿的前肚皮贴后脊梁。尚书心疼孩子们,放下挑着的书包,从双肩包里拿出几盒方便面分了,然后,腆着脸村民家讨来开水,吩咐孩子们泡面。孩子们吃的哈哈笑,尚书却眼睛发湿,心底翻酸。他乘机教育孩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尚大学瘪着嘴模仿哭诉状,爸,哪个与斯人?我的裤子早被路边的茅刺撕破了,先说说今晚我们睡那里吧。
      校长满面春风走过来,看到一群坐在松树下吃面的孩子,高兴地鼓励学生说,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早年的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困难是暂时的,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尚书问,校长,孩子们今天晚上就留在学校勉强住一宿,明天让大人们送行李过来,行不?校长舒张的脸上的春风被铁匠的问话刮走了,马上阴暗下来。他难为情地说,铁匠啊,你也是走南闯北的人物,实在对不起,学校没有床上用品,孩子们晚上......尚书说,这个不用操心,我是打铁的,周边村子还有一些熟人,我想办法。校长阴暗的脸立马沐浴春风铺满阳光,弹了弹衣服上的粉笔灰,连说几个太好了,太好了。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站在一旁眼巴巴望着校长的尚大学,从此便把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句话深兴埋在心田,决心让它生根开花结果。
      尚大学和几个小伙伴在石头屋子里艰难地支撑了几个月,因家长们先后外出讨生活,村里没有壮年劳动力轮班接送孩子上下学,几个小伙伴又先后转学,或者休学了,只剩下尚大学一个人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学校努力争当共产主义接班人。轮到学校休月假,放学往家赶,他懵懵懂懂走到悟峰山三岔口,瞅见墨绿色灌木笼罩下的沟壑生长的茂盛的野茅栗,咽了口水,放下书包,小心试探着下到深沟采摘,正好与接他回家的母亲错过了。尚大学在树下折腾,惊动了一群发情的野猪,结果被野猪拱翻了,差点摔死。他的妈妈迎了一段路,发现情况有点不对,按照常理,母子应该在三岔口相会,母亲折回来寻找,正好听到尚大学声嘶力竭的呼叫。他的妈妈站在路上拼命呼救,听到了呼救声的护林员跑过来合力救出了可怜的衣裳破碎的小大学。
      早年改行在外做泥巴匠的父亲得到儿子遭遇险情的消息,心痛不已,他劝说尚大学的妈妈,算了吧,孩子没有读书的命,让他在家玩两年,长了力气,出来做泥巴匠,学一门手艺。尚大学听了,高兴地安慰母亲,说,校长早就说了,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母亲抚摸儿子,心疼地说,大学啊,父母没有什么给你,唯一能给你的就是壮实的身体,山里人还得凭力气靠手艺吃饭啊!
      就这样,父母充满期待通过读书光宗耀祖的尚大学,只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小学,变成山里野孩子队伍中的一名新成员,大别山上的一只无名小野花,野蛮生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