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用自:罗家德著.社会网分析讲义(第3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278.
(3)小团体。群体中常常会出现小圈子,即成员会跟自己熟悉或喜欢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小群体的出现隐含着一个群体中产生内群体,也就是产生人己亲疏的差别。若是小圈子间彼此有联系还好,但若没有联系,小圈子的出现实际上对于群体会有不小的影响。博特(Burt,1992)的“结构洞”概念其实就是小圈子的翻版,他将“结构洞”定义为两个接触者间的非重复性连带,这个洞就像一个缓冲器、绝缘体,这是一个玩家可以玩弄以获利的空间,是一个网络间的“好位置”。结构洞对于群体内部知识创造有什么影响呢?博特认为一个群体中结构洞的出现,正代表信息与资源的交流出现了断层,说明两边信息不相往来,进而使得信息联结中断。
既然洞的存在对互不相连的小团体而言是传达信息或互相咨询的阻碍,那么在人际连带网络中就有另外一种角色——“桥”的出现,即一个可以刺激知识流通和共享的机制。桥可以传播信息,让信息通过桥在原本彼此隔绝的个人和团体之间流动。格兰诺维特指出,能够帮两个断裂的小团体建立桥的都是弱连带。汉森(Hansen,1999)的研究也发现,组织中的弱连带有助于项目团队从公司其他团队中找到有用的知识,虽不适合转换复杂的知识,但对于组织中知识的传递则有着良好的效果。
我在研究中也发现情感性小团体在中国组织中不可避免,但最怕的是所有咨询连带都被限在小团体中,造成不完全联结(not fully connected)的结构,这被证实对企业改善团队的创新能力是有害的(Luo,2005b)。衡量不完全联结的小团体最好的指标就是组件(Wasserman and Faust,1994)。
整体而言,群体中若有小团体出现,而此时又没有弱连带的桥梁,群体的知识分享就很容易产生断层,这对于群体的知识创造会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对组件的测量,也是考察公有财社会资本时应纳入的指标。
上述指标在大多数议题中都是值得思考的结构变量,但还有一些指标在不同议题中会展现其重要性。比如回路数可以衡量一个群体的层级化程度,是研究信息反馈与谣言问题的重要指标;又比如E-I index(一个小团体内的密度除以整个群体的密度)表示权力集中于小团体的程度(罗家德,2005),是研究派系斗争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