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报名 ...

  •   岁月匆匆花易败,昔日容颜今不在。

      蓦然回首数十载,问君何日还复来。

      考上高中,新生都要提前一礼拜到学校进行军训。

      对县城莫小新并不熟悉,租的房子待的无聊,莫小新就去了三表姐家玩电脑。

      正在表姐家玩电脑的莫小新,听见楼道里有人说二中今天新生军训,他就匆忙往房子跑去。

      刚进门,母亲就急切生气的问:“你跑哪里去了?进城上学来了,你一点也不操心,我看见那些学生都去学校了,你不赶紧去学校看看。”

      听了母亲急切责怪的话,莫小新心里也不高兴,就说到:“你急啥急,这是军训,又不是真的开学。”

      母亲听后,语气生硬的说到:“军训那你也要去学校,就知道跑!”

      听了母亲的唠叨,莫小新一脸不耐烦,出了门往学校跑去。

      进了二中校门,莫小新还有点陌生,心里有些紧张、害怕。

      来到了北侧一楼的一个教室,在这莫小新遇见了柴老师。

      此时,柴老师应该是刚从大学毕业,才来到二中工作。

      此刻,莫小新也还不知道她姓柴,但第一印象:她很年轻、对人很温柔,热情,落落大方。

      柴老师在教室里等着来报道的学生,莫小新走进教室时,教室里的学生并不多。

      柴老师微笑着问莫小新是不是新生,莫小新点头说是,柴老师微笑、热情的问莫小新叫啥,莫小新如实回答,她让莫小新在桌子上的一张纸上写下名字。

      写下名字后,莫小新就在教室随便找个空位坐下。

      柴老师心情挺好,始终微笑、热情的招呼陆陆续续进来的学生。

      她微笑,满眼含光的打量着这些十五六岁的新生,莫小新能从柴老师的眼睛,神情中感觉到她的喜悦快乐。

      教室不一会儿人就满了,大家几乎都不认识,通过柴老师的简短介绍,学生们才知道,军训这段时间,她负责这一个大班的新生。

      这一个大班的新生里,恰好有几个莫小新的同学老乡,分别是张仁瑞、张明、纪燕(女)。

      四个同学老乡彼此认识,现在身处新环境,我们默契的就挨得近,关系好。

      陌生的大集体里,四人突然觉的好亲切,就如同落单的羔羊,找到了组织,军训那一段时间,四人几乎天天坐一块。

      军训那一个礼拜很累,虽然入了秋,但秋老虎依然毒辣,太阳毒辣的似乎要把人给烧死。

      站军姿、走队列,把人累个半死,每天中午回家吃完饭,莫小新倒头就睡,到了点才懒洋洋的起来往学校走。

      父母看了莫小新的状态后,都笑着说:“哎呀,这军训还是累啊,看这几天一回来倒头就睡。”

      终于熬完了军训,休息一天,然后9月1号报名开学。

      报名那天,不仅莫小新要上学报名,妹妹也要报名,妹妹的年龄去就直接读中班。

      妹妹的学校,离租的房子也不算太远,但比莫小新去二中上学要远点。

      也不知道当时母亲怎样忙过来的,长大后的莫小新,不由得佩服母亲的不容易。

      作为一个没文化的农妇,她一个人要问东问西,办好多手续,真的很厉害。

      开学报名,莫小新才知道自己被分到高一4班。

      报名那天,让莫小新记忆深刻的是办饭卡。

      在城里上学,大多数同学都是住宿,在学校食堂吃饭,办饭卡是必要的。

      但莫小新是有母亲陪读做饭,所以莫小新不用办饭卡也可以。

      班主任慧老师可能为了方便吧,要求大家都办饭卡,办饭卡每个人就要交200块钱。

      莫小新觉得也没有啥,毕竟大家都办,当回家给母亲说要交200块饭卡钱时,母亲立马就急了。

      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我在这给你做饭吃,你又不在学校吃饭,你办饭卡干啥,给退了去,说不要。”

      看到母亲那表情,再听完她话的语气和意思,莫小新心里就犯了难。

      这让莫小新想起小学五年级买秋季校服,父亲让退掉时的情景,多么相似的情景,不过这次莫小新要去退的是饭卡。

      莫小新心里犯嘀咕,低着头不说话,嗫嗫喏喏。

      母亲一看莫小新那丧气的样子,生气的说:“你到学校把饭卡退了去,200块钱不是小钱,屋里那有钱……”

      在母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现实压迫中,莫小新只有遵从母亲的意思。

      中午到了学校,班主任慧老师在讲台上,整理询问班里新同学的信息,莫小新瞅准时机鼓起勇气,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对慧老师快速小声的说到:“老师,我不要饭卡。”

      慧老师拧头看了莫小新一眼,用她那爽朗,充满磁性的声音,笑着说到:“怎么能不要饭卡呢,以后在学校吃饭,买东西啥的都要用饭卡,你总会用到的。”

      莫小新眼睛无意往讲台下瞅了一眼,发现讲台下满教室的新同学,他一个也不认识。

      虽然听了慧老师的解释,但莫小新只想不办饭卡,不交那200块钱,继续说到:“我妈在这租房照顾我,我用不上饭卡。”

      慧老师听后,继续微笑着说到:“你肯定能用的上饭卡,以后国家补助什么的钱,都打到饭卡里,这饭卡你肯定要用。”

      听了慧老师的话后,莫小新也就无话可说,听话的回到座位上。

      回家后莫小新给母亲说饭卡还是要办,母亲听后,生气的骂莫小新,不懂事,不知道钱难挣之类的话。

      听完母亲那抱怨和责骂,真是气的莫小新欲哭无泪,真是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母亲跟着莫小新去了学校,她跟班主任慧老师说不用办饭卡,就为了省那200块钱。

      慧老师依旧耐心,给母亲说了一遍同样给莫小新说的话,可母亲就是一根筋的说:“我孩子不在学校吃饭,不用办饭卡。”

      慧老师估计也被母亲的不懂事理,给惹生气了,慧老师说到:“好,他不用办饭卡。”

      也可能是由于这件事,莫小新成了慧老师能认识,并叫出名字的第一个新生吧!

      不久的后来,莫小新也办了一张饭卡,因为国家补助发的钱真的都打饭卡,其实不能怪母亲,也不能怪班主任慧老师。

      慧老师是老师,有正式工作,稳定收入,在这小县城属于中产以上人群,她估计体会理解不了,当时母亲面对的经济压力。

      全家就靠父亲一个人挣钱,父亲身体还有残疾,挣钱很是很微薄,且不容易。

      父亲挣钱,母亲如果不精打细算,过细的花,那怎样维持住莫小新他们一家的正常生活。

      为了供养子女上学,母亲不得不处处精打细算,穷可能才是原罪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