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第五章师专生活(5)赵锦城大婚日 ...

  •   作者/方_忆写于1.31

      当九月的秋风轻轻拂过九原大地时,赵锦城的大喜之日悄然而至。这个季节,大地像似披上了金黄稻谷与红艳苹果编织的华裳,呈现出了一派丰收的繁荣景象,仿佛天地自然都在以最丰盛的馈赠为这对新人送上诚挚的祝福。在这片淳朴而庄重的土地上,婚嫁仪式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礼俗,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深深蕴含了对美满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和虔诚敬意。

      赵小美与曲筱筱周五下午便从青山区坐公交车匆匆赶回了各自家中,而妹妹赵小靓提前两天就回来了。到家后尽可能地和姐姐们协助母亲做一些婚礼的准备工作。婚礼前一晚,他们家灯火通明直至天明。隔壁郝姑姑父女俩也过来帮忙,还有大院里交情不错的银行老同事们都加入了其中。

      男人们帮着小美父亲搭锅灶准备饭食,招待那些远道赶来参加婚宴和帮忙的人。女人们则帮着小美母亲细致入微地布置着新房,将寓意吉祥如意的大红喜字贴满了内屋外屋的门窗,甚至延伸到了院落内外。

      家具经过精心擦拭后闪闪发亮,尤其是作为新房的内屋炕上,铺满了崭新的、象征着甜蜜和温暖的大红被套棉被,以及绣工精细的枕头。整个家庭洋溢着浓烈喜悦的氛围。

      小美母亲尽管忙的脚不沾地,却满心欢喜地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与院里的女人们一丝不苟地完善着每一个细微环节,期待着明天儿子大婚日的完美呈现,为新人开启一段美满的新生活篇章。

      在九原,结婚早晨有喝汤的习俗,当地人叫这种汤为糕粉汤,喝糕粉汤其实就是给所有参加婚礼的宾客们以及帮忙的亲戚朋友们吃的早餐。

      糕粉汤虽说是汤,但是汤的做法一点都不简单,包含的糕是油炸糕,有黄米面做的,也有糯米面做的,一般前者为多。糕粉汤么,自然少不了粉条,主要食材包括粉条、肉丝,葱姜蒜丝、海带丝和黄花菜什么的精细慢火熬制出来的一锅汤。

      至于早晨这顿饭的主食,就是油炸糕。吃油炸糕的各种寓意非常多,糕的谐音寓意高升、高兴、富裕和健康。油的寓意是有福、有贵、有油水。而且油炸糕里面包的馅也是有寓意的,红豆和红糖代表甜蜜、想念和满足。

      小美父母是鲁省人,对于具体怎么筹办这场婚宴并不擅长,所以这次婚礼的准备工作主要依赖于银行大院里那些曾经成功操办过婚宴的邻居们。凌晨三点多,这群热心的邻居就已经开始在小院内辛勤的忙碌了起来。

      只见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在院中长条形餐桌上专注地揉面、擀皮、包着炸糕,有的在大锅灶前热火朝天地忙着炸糕,油烟腾起,伴随着炸糕逐渐变成金黄的颜色,弥漫出阵阵诱人香味。

      “白叔,你那汤还没熬好吗?”

      一位正在包炸糕的邻居阿姨忍不住咽了下口水,看向灶前用大汤勺不停搅动着汤的老人问道。

      “小朱啊,汤快好了,正好那边炸糕也刚出锅,你们几个先停下来垫垫肚子吧,不然一会儿人来的多了,咱们就怕忙不过来了。”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小美起来就闻到了香气扑鼻的油炸糕味了,穿鞋下地从玻璃窗往外面瞅一眼,赶紧刷了牙,擦了把脸就往屋外跑。

      外院的秦大叔正在郝姑姑他们家的锅灶前忙着炸油糕,见她出来,从大白瓷盆里拿了一个不算太烫手的炸糕递过来让她吃。赵小美接过来刚咬了一口,还没细品,恰巧被出来倒水的母亲发现:

      “你能不能有点出息啊?没看到大家都在忙着吗?就这么拿着吃,弄一手油沾到衣服上怎么办?”

      “小赵啊,对孩子别那么严苛嘛,炸糕就是要趁热吃才香脆可口。”老秦说完,又赶紧低头用笊篱去捞锅里炸好的炸糕。

      正在另一个灶台前忙着炖汤的白老头,看到小美被她妈训的有点儿不知所措,赶紧笑着缓和气氛,“小赵啊,我这锅汤也熬好了,要不你先叫屋里的人都过来吃点早餐,然后再继续忙活?”

      “是啊,赵大姐,炸糕得趁热吃。”正在喝汤的小朱也跟着着附和道。

      小美母亲这时也觉得,在大喜的日子责备女儿不太好,于是僵僵的笑着对两人说,还是先让院子里忙碌的人们先吃早饭吧,她们稍后再出来吃。随后就端着盆走出小院外倒水去了,返回来时也没再搭理三女儿,进屋里继续忙她的去了。

      “来,小美儿,过来喝碗热汤,别噎着。”白老头从大锅里舀了半碗汤招呼小美过去泡着炸糕吃。

      “谢谢白爷爷。”赵小美感激的接过大瓷碗,慢慢喝了起来。天呐,这汤也太好喝了吧,不一会儿她就都喝完了,还想再喝,又不好意思开口。

      “好喝吧,那就再给你盛一碗,不要怕不够喝,爷爷一会儿还得接着煮,这么些人呢。”

      “白爷爷,这汤咋这么好喝啊,您都往里面放了些什么?”赵小美一边喝一边好奇的问。

      “这个汤啊是咱们这个地方办事业的时候早上要吃的,还有油炸糕。九原结婚早晨的汤叫糕汤,主料只有两样——豆腐和粉条,付料有三样——五花肉、波菜和黄花菜。调料——葱花,姜未,蒜未,猪骨汤。”

      “你也想学着做?行,那爷爷就给你说说。”

      白老头见她一副好奇的样子,就一边用大勺子搅着锅里的汤一边说道:

      “作法其实不复杂。先把锅烧热,倒进一点油,然后放进五花肉丝炒一炒,等变了色,放葱姜蒜炒出香味来,少放一点酒,加些酱油、盐调味,再倒入猪骨汤烧开,撇去浮沫后下豆腐、粉条和黄花菜,大火烧开后十分钟,用粉面勾欠一下,最后加点香菜未就行了。”

      “这汤还真不是一般的难做。”赵小美听得目瞪口呆,她们家可是从没做过这么复杂的汤,她母亲最擅长的西红柿蛋汤相比之下简直不要太简单。

      “这种粉汤家里平时也不会做,太麻烦了。这是专门做事业时才会做的,配上些豆芽菜,无论谁家要做事业,都得提前准备这些。来的客人多,流水待客,寓意着事业顺利和吉庆。”

      在这个非比寻常的日子里,天空如洗过般湛蓝透亮,阳光穿越稀薄的云层,温柔地洒满喧闹的小院,给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子赋予了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

      上午八点,喜庆的鞭炮声在空气中热烈回荡,接亲的队伍已然整装待发,赵锦城身着一袭笔挺整洁的新郎礼服,准备迎接他生命中最为珍贵的伴侣。在这场充满祝福与喜悦的仪式中,他将在一众亲友们的深深祝福之下,与她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共同编织起他们美好的未来生活,开启一段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

      然而,时间一点点过去,不知赵锦城在女方哪里遭遇了什么,眼看吉时就要到了,迎娶的队伍还不见踪影。家中,小美父母正焦急而又充满期待地等待着接亲队伍的归来。

      按照当地的习俗,男方应该在上午八点多到九点左右到达女方家并完成接亲仪式。眼见时针要滑过正午12点,屋内气氛不由变得微妙而紧张。

      小美母亲坐在炕沿上,手里紧拽着一条湿手巾,一遍遍擦拭着额头和手心的汗珠,眼神不时投向门口,心中在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

      小美父亲则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步,虽面上沉稳,却掩不住眼底的焦虑。时不时看着腕上的手表,秒针每动一下,似乎都在加重着他的忧虑。

      周围的亲戚邻居们也在低声交谈,话题自然离不开迟迟未归的接亲队伍,大家都纷纷猜测可能的原因,或是路上出了什么状况,或是女方那边的仪式比预想中更加繁复,所以耽搁了时间。

      尽管内心焦急不安,小美父母仍尽力保持着家长应有的平静与大度,他们深知,无论是那边因为何种原因延迟,婚礼的圆满进行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互相安慰,口中说着“好事多磨”,期盼着赵锦城能从亲家那里将儿媳妇顺顺当当接回家门,开启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新篇章。

      在小院门口外面,聚集着银行大院不少翘首期盼一睹新娘风采的大人和孩子们,因为等待的时间过长而渐渐失去了耐心,人群不觉稀疏了一半。这时,几个在外门洞外和街上负责探听消息的表弟们匆匆赶回,兴奋地通报说:

      “来了,来了,接亲的队伍回来了。”

      听到接亲的队伍在街那头已经冒头,这边负责燃放鞭炮的两个人立刻行动了起来,在一顿紧张有序的准备后,喜庆的鞭炮声终于如约响起,宣告着接亲队伍的到来。

      当新郎新娘被迎接到小院中时,小美和翠珍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向围聚在小院外的人们撒去象征甜美生活的糖果。此刻的小美心里明白,自己能为这场婚礼做的并不多,于是便尽可能多地抛洒糖果,借此传递内心深处的欢喜与祝福之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