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四章回城(4)牵线搭桥 ...

  •   作者/方_忆写于1.22

      尽管新春的喜庆氛围尚未完全退去,赵小美却已经全神贯注,带着强烈的意愿重新投入补习班的复习。她下定决心要抓住这个关键时刻,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的成绩。然而,当她走进熟悉的教室时,却发现情况并非如她所预期的那样。

      补习班里不仅没有出现她想象中的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反而弥漫着一股自由散漫的气氛。曾经座无虚席、充满活力的教室里,现在显得格外的空旷,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懒散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上去也懒羊羊的。

      那些本该勤奋学习的身影,包括她的那两位中学同学,都不见了踪影,与她心中的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讲台上,平日里充满激情、总是侃侃而谈的英语老师似乎也受到了这股低迷气氛的影响。上课的精神状态显然没有恢复到往日那种引人入胜的状态,话语中少了几分激情,多数时候平铺直叙。

      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小美虽然感到意外和惋惜。但她也明白,这不是她能左右的。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唯有自己坚持不放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因此,她告诫自己要保持初心,绝不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像上年底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到奋战之中。

      曲筱筱和赵小美两人因为参加英语补习班而相识相知,渐渐培养出了深厚的友情。经历了岁末那段紧锣密鼓的复习阶段,她们彼此扶持,共同经历并促进了各自的成长。每当面临学习压力过大或者遇到棘手难题感到力不从心时,她们会在课间休息时一起聊天解压,分享轻松的话题,借以舒缓紧张的心情,享受短暂而珍贵的惬意时刻。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时分,阳光以一种闲适而慵懒的姿态透过教室的窗户,洒满了教室内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将空气中的微尘也照亮。原本静谧的教室,在这暖洋洋光线的照耀下,更显出生机与活力。补习班里本就为数不多的学生此刻更为稀疏,宽敞的空间内,前后排座位间仅零星地坐着几个人,显得空旷且宁静。

      此刻,前排就剩曲筱筱和赵小美了,两人复习了一会儿,不觉又聊了起来,从沉重的学习任务,聊到很快就要进行的预考,然后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各自的家庭成员,并说起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这些看似平凡的话题,却让她们找到了更多的共鸣。通过分享生活的点滴,她们的友谊在平淡而真实的交流中变得更加深厚和温暖。

      曲筱筱满脸挂着既骄傲又亲切的笑容,跟赵小美悠闲地聊起了她姐:

      “小美,你是想象不到,我姐最近对画画那叫一个痴迷啊,都能一整天扎在画画里头,那份专注劲儿,就像外界的一切停止了一样,对她来说,仿佛时间完全不存在似的。”

      赵小美一听她这话,眼睛瞪得溜圆,乐呵地说:“哎呀,真没想到啊,我哥和你姐一样,也喜欢画画,书法也很好,而且字写的很漂亮!那家伙,写出来的钢笔字,一笔一划都跟跳舞似的,看着就舒服!”

      曲筱筱灵机一动,随口说:“要不这样吧,我们瞅个时机,安排他们两认识一下。你看他们都对艺术这么有感觉,说不定互相认识了能聊得来,做个好朋友什么的。没准儿,共同的兴趣爱好还能催化出点不一样的情感呢。”

      赵小美听罢,马上点头,显然对她这个提议十分赞同,立刻热心回应道:“不错啊!跟你说啊,我哥赵锦城最近正为家里给他安排的各种相亲烦得不行。我妈发动了不少亲戚朋友给他物色对象呢,算起来见的姑娘都快有一个排了,但就是没找到那个让他真正心动的人。偶尔碰到几个还看得过去的吧,人家又因我家经济条件一般,再不见面。反正最终一个都没成。”

      眼看她哥就要迈进30岁的大门,全家上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姐妹,都越来越为他的婚事焦急上心,巴望着他能尽快遇见生命中的另一半。这样的家庭情绪无形中坚定了赵小美想要促成这次会面的决心。她心里琢磨着,说不定这次借助艺术这条特殊的纽带,能帮哥哥找到一个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心灵深处都能够并肩同行的真爱伴侣呢。

      回到家中,赵小美向父母坦诚了自己的打算。二老得知后,都觉得闺女的这个提议挺靠谱,毕竟他们深知儿子赵锦城对艺术的那份执着以及他对自己未来另一半的理想期待。经过一番合计后,小美父母终于点头同意安排这场见面。

      小美哥哥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反而心中多少有些期待。他认为能有机会结识一个同样对艺术怀抱热情的女孩是桩美事,因此欣然接受了二妹的见面安排。

      赵锦城和曲筱筱的姐姐按照约定来到见面地点,初次相见,双方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交谈甚欢。他们从艺术谈到生活,从远大的人生理想说到平凡的日常点滴,无所不包。

      这次相亲进行得非常顺利。随着交谈深入,他们逐渐发现彼此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不仅在艺术领域兴趣相投,就连性格和价值观也都极为相符。于是乎,他们在初次相遇之际,就已经开始慎重思考对方是否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另一半。

      这之后赵锦城和曲筱筱的姐姐开始频繁地联系,每次见面都有很多话聊。他们一起去看画展、看电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时光。渐渐地,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开始谈论起未来和家庭。发现彼此都非常适合对方,于是决定走到一起。

      在补习班已进入预考倒计时的曲筱筱和赵小美得知这个消息后,都非常高兴。她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缘分,是她们的友谊促成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赵锦城和曲筱筱的姐姐互定终身,在赵家算是件大事,小美父母对此喜上眉梢,但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结婚的准备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小美母亲其实早就给儿子积攒了几年的结婚用品,像四铺四盖等床上用品早就备好了。虽然受家里经济条件的影响,但一些重要的生活物资和地方习俗该有的东西还是要准备的。

      在过去年代里,“三转一响”是社会中极具代表性的家庭四大件,分别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这四样物件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自行车不仅是一种珍贵的代步工具,它还象征着拥有者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家庭,往往会在邻里间引来羡慕的目光。

      缝纫机则是那个时代家庭生活中的实用必需品,其重要性体现在日常衣物的修补以及自制服装上,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缝纫机能帮助家庭节省开支并满足个性化需求。

      手表作为当时较为稀罕且价格不菲的商品,佩戴一块手表不仅是计时的需要,更是个人品味与社会地位的体现,持有者往往会因此而倍感自豪。

      至于“一响”收音机,是当时最为普及的娱乐和信息获取工具,为家庭成员们带来了音乐、故事、新闻以及天气预报等多元化的听觉享受,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除了这些大件物品外,男方家庭在准备婚事时还会精心购置床上用品,如“四铺四盖”,包括四床床单、四床被套,以及一对枕头套等全套寝具。此外,家具类的必需品如衣柜、桌椅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内容。

      婚礼过程严谨且充满仪式感,从提亲、定亲、送彩礼到迎娶新娘,每个环节都遵循一定的传统规矩和礼仪。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也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风貌和习惯。

      赵锦城作为家中独子,家人自然对他的一切都倍加重视,婚嫁所需的各种筹备工作更是力求周全细致。此刻,新居所需的家具木材已满满当当地占据了内屋地下室的空间,小美的父母正在琢磨着是否该请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到家里来给儿子制做新家具。

      “其实没必要特意请外面的人来做这些家具吧,咱们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做。”

      就在此时,赵锦城走进了房间,参与到了这个话题之中,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你。。。会木匠活吗?”小美母亲不禁被儿子的提议逗乐了,觉得他突然有些异想天开,毕竟制作家具可不是儿戏。

      “我的同学李立中比较擅长木工手艺,他家里的柜子什么的家具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我已经和他联系过了,他说同意来咱家帮忙,我可以在旁边给他打打下手,协助一下。”

      听儿子这样说,小美母亲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既然有这样的熟人愿意帮忙,自然是再好不过,而且手工费可能也会相对便宜些。

      “那。。。咱们得给人一天开多少工钱呢?”小美母亲关切地询问起工钱的事儿。

      “他说不用给工钱,只要一天管两顿饭就成了,对了,妈,李立中最喜欢吃鸡蛋了,您每天记得多给他煮几个荷包蛋就好。”

      “真的?”小美母亲一听心里暗自欢喜,这倒是简单,家里别的东西或许不充裕,但鸡蛋是最不缺的——鸡棚里每天都能捡拾到八九个新鲜鸡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