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三章下乡(5)入住知青点 ...

  •   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那天,小美父亲匆忙把三女儿安置在了知青点,连饭都没来得及一起吃,就同来司机返回去了。小美听母亲说,行里只有两辆小轿车,一般情况下是行领导专用,或者是在单位有重大事情需要处理时才会动用。

      作为会计部门的资深员工,小美父亲有幸获得领导特批,使用银行的轿车送女儿前往下乡插队的地方。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一件极其珍贵且引以为傲的事情。尽管车辆使用十分紧张,仅批准了半天时间,但即便如此,对于他们这样平日里难得享受此等待遇的普通职员家庭来说,已经深感满足和感激了。

      小美母亲热情地招待着上门的来司机,又递烟、又要去泡茶的,让对方感到有些坐立不安。不断地起身道谢。

      “赵大姐,不用客气了。我家老三和你们小美还是小学同班同学呢,送送她不是应该的么?不用泡茶了,我抽支烟就行了。”

      小美母亲也没有纠正他的错误,其实她家小美和他家老三来新华并不在同一个班。她觉得,儿女是同班同学才会显得关系更亲近一些。

      “来司机,听我家老赵说,你家老三接了你的班?”其实她之前是听二女儿回来说的,在同一个考场上,谁家的孩子参加了考试怎么会不知道呢?

      “是的,老大回城后刚才安排了工作,在工厂当工人。老二宁愿做小买卖也不愿接我的班。老三高中毕业不正好赶上机会了嘛。”

      在那个清晨,小美母亲在屋里陪来司机闲聊着,而小美父亲在院子里忙着捆绑那些女儿要带到乡下的书籍。赵小玉和赵小莉也上前帮忙,赵小靓因为要上学,母亲又不许她请假,没能送三姐。

      “美儿,真的要带这么多书吗?这些课本很沉的。”赵小莉提起一摞初高中书,有些不解地问妹妹。

      赵小美直起腰,不在意回她道:“反正有小车嘛,不怕。”她看来是听进去了李士林的话,把所有的中学课本都带上了,甚至包括她最不喜欢的数理化课本。她想,万一以后有用得到的地方,总不能再跑回来取吧。

      “既然你妹想带,就都带上吧。车上加上来司机就三个人,不用担心放不下。”赵佑霆支持三女儿的决定。也是,好不容易借到车,当然要把能带的东西都带上。他可不想让女儿再跑一趟家搬书。

      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赵小美心中一阵欣喜,觉得她爸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

      “带这么多书去乡下干什么?你是去插队,不是去读书。还有那么些行李呢,小轿车里能放下吗?”小美母亲这时随来司机从屋里出来,看着院里捆绑好的书籍,有些不满的冲女儿说道。

      “好了,都捆绑好了,说这些个有什么用?”小美父亲瞪了小美母亲一眼,有些不耐烦地说。

      “赵大姐,你不用担心,放不下的话,车里也能放些。”来司机掐灭了烟头,和蔼地说道。让赵小美一下对他好感倍升,觉得他和他儿子一样大气。

      当三人准备出发时,大姐和二姐与小美依依惜别。小美母亲忙着感谢坐在驾驶座上的来司机。

      “麻烦你了,小来,哪天请你来家吃饭。”

      “不用客气啦,赵大姐。”来司机笑着说完,然后开始发动车辆。等小美和父亲坐进车里时,小美母亲过来对女儿说:“去了记得把被褥晒晒再盖啊。”这句话让小美心中不由一暖。

      东西都放进了后备箱,只剩下了装被褥的大包,来司机费劲的把它塞放进了副驾驶的座位上。

      知青点是一排房屋,孤单地坐落在村北的半坡上,五六间土坯小屋,显得有些简陋。窗户不大,木板门上都挂着锁。一个村干部告诉他们,知青们现在都在地里干活,已经派人去叫东屋住的两个女知青了。以后赵小美就和她们俩住一个屋里。

      “这么小的房间,里面能住下三个人吗?”来司机走到最东面屋的窗户外,抬起手挡着阳光往里瞅了瞅,然后回头问村干部们。

      “没办法啊,只有东屋住着女知青,其他几个屋都住着男知青。”其中一个村干部陪着笑回应道。

      “行,挺好的,三个姑娘住在一起安全一些。”小美父亲也过来朝里面看看说道。他并没挑剔什么,觉得让女儿吃点苦没什么,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当小美父亲和来司机离开后,除了村妇女主任留下来陪着她一起等人,其他几个村干部都走了。

      就在两人尴尬地不知道聊些什么的时候,那两个女知青总算扛着铁锹回来了。

      “哎呀,你们俩可算是回来了。”妇女主任热情地走上前招呼她们说,“这是新来的知青小姑娘,村长说让她住你们屋里,我还有事要忙,你们帮她往屋里搬东西安置一下吧,走啦。”

      妇女主任没有给她们两人说话的机会,像真有急事一样打完招呼,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半上午的阳光虽然炫目,让人浑身感到有些暖洋洋的,但对面两人的短暂沉默,却让赵小美觉得心里一阵发冷。看来她们并不欢迎自己这个新来的人。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来之前她以为自己会有个独立的房间,更不喜欢和其他女生同住。又不是亲人朋友,多不方便呀。

      “你好啊,欢迎加入知青队,我叫李洁,你呢,小姑娘?”年纪稍长的女知青先笑着上前伸出手自我介绍说。赵小美也慌乱地伸出手回应了她。

      “我叫丁晓。”剩下那个女知青不冷不热介绍自己,说完也不理会赵小美的反应,提着铁锹就打算开锁回屋。

      “丁晓,我们还是先帮着她把这些行李搬进去吧。”叫李洁的知青提议说。

      “我自己能行的。”赵小美连忙说,同时心里也很感激李洁这个女知青。她看上去应该和自己的二姐年纪相仿,性格也同样敦厚。

      丁晓没有理会俩人的话,但还是面色不善的过来帮着她们一起搬了起来。

      “小姑娘,你带了这么多初高中课本做什么?”李洁前面提着那捆书,回头好奇地问赵小美。

      “我想复习。。。”她犹豫着回答。

      “你是想复习考大学,对吗?”丁晓直接了当地问道,见赵小美轻轻点头,和李洁两默契地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李洁进了屋,把那捆书放在地上,然后很亲切地问道:“小姑娘,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当听说赵小美来自九原一中时,两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丁晓忙拉着她坐在炕边,急切地问道:

      “你快给我们说说,现在咱们东区是不是已经有高考补习班了?年底是否真能恢复高考?教育部的正式文件下来了没有?”

      李洁忙过去把门关上,也一同坐到了炕边,充满期待地看着赵小美。

      感受到两人热切的目光,赵小美知道自己不能敷衍了事。于是,就将从李士林那里听来的关于高考补习班和教育部文件之类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两人。毕竟学校和社会上都在为此行动,这并不像空穴来风。而且,她知道李士林的姑父还是大学讲师呢,更不会欺骗他。

      原来,这个知青点只有不到十名知青,他们都是九原糖厂的子弟,在这里插队已经有几年了。其中几个学习好的男知青已经收到家里的来信,还有厚厚的复习资料。他们白天在田里劳动赚取工分,晚上则抓紧时间在灯下偷偷的复习备考。但他们心里仍然有些不确定,担心国家是否真的会恢复高考,会不会让他们空欢喜一场。

      “你们不用担心,听说这个月底就会下文件了。”赵小美安慰俩人道。

      “你看,我就说你别担心嘛,这下你心里可踏实了吧?”丁晓笑着拍了拍李洁的肩膀说道。

      “嗯,踏实了。咱们赶紧先帮小美同学把东西搬进屋安置好,一会儿做面条吃。老话说:‘送行饺子,接风面’。”李洁心情大好的笑着说道。

      这个大概十一二平米的小屋内,空间利用得相当紧凑。一进屋,就是几乎占了房间大半面积的土炕。地上没有桌椅板凳。右侧炕靠东墙的地方,整整齐齐放着三个小木箱。作为新来的住户,赵小美的木头箱子被放在最外头,紧挨着炕边儿。

      木头小箱子还是小美父亲连夜赶工,用了十几块精心挑选的木板钉装而成的。箱子里面整齐地叠放着她过冬的棉衣棉裤以及几件换洗衣物,就这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小美母亲告诉她,等过年回家时,再把春夏的衣服带过来。不过现在看来,除非将冬天的衣物倒腾出来,否则真没地方再放其他衣物了。

      在北面的炕头上,三床被褥整齐地叠放在一起。赵小美的被褥在最西边,与她在家时一样。只是靠墙那边少了她大姐的陪伴。丁晓的被褥位于中间,李洁的则紧挨着木箱子,在最东侧。这个位置方便看书和写字,光线极佳。

      赵小美有时睡醒一觉,见房间的小灯泡还亮着,李洁则伏在她的小木箱上奋笔写着东西,她的箱子是整体结构,刷着暗黄的油漆,虽然有些地方已经脱皮,但比起她和丁晓的要普气多了,而且上面很光滑,和小书桌一样,一点都不磨手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