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千秋万岁? ...

  •   地府那边的扶苏和刘彻的言语交锋,秦国这边的扶苏是不清楚的,对于另一个自己没准备过来他也说不上什么失望。

      比起这些无趣的事,他更在乎接下来该如何做。

      李斯去了楚国,吕不韦忙着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黄帝广成子和老爹忙成狗,扶苏却凭借着身体优势暂时获得了空闲时间,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一点事也不干了。

      闲着是不可能闲着的!

      经过一番考虑,扶苏决定把炼铁技术往前推一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铁都能用来制作农具与兵器的。

      自然界的铁基本上都是氧化铁,而脱氧后的又根据含有碳量的多少分成硬脆,几乎没有塑性的生铁和质软塑性好,但容易变形,强度和硬度均较低的熟铁,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钢。

      钢的优点无需多言,大秦的炼铁技术属实不算落后,有秦墨相助,又有商鞅变法后确立的制度,别的不说,大秦的工业水平那是绝对领先的,光就通过可锻化热和加热氧化对铸铁脱碳都领先对面西方两千年。

      这种通过对铸铁进行脱碳获取钢的方法在炒钢法和灌钢法面前就逊色多了。

      考虑到钢铁的冶炼也需要燃料,木炭和煤炭干馏炼制焦炭也可以一起出来了。

      至于说这些技术会不会增加后世反动派的力量……

      扶苏只能说,你高看科技的力量和他的那群同类了。

      他的那群同类们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只会把技术束之高阁,不让底层接触,毕竟底层越弱,他们的统治越稳固。

      再说句不好听的,时间久了,他们靠什么能再次掌握应用这门技术呢?凭他们脸大?

      也别觉得他小看了这群同类,他们能想出什么高级的统治方法?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这五术是在商君书里的,你要说这可能是当初变法派的集体结晶,那将法术势结合的韩非的书总是他自己写的吧?

      嘴上说着王霸杂之,那是以王道为主还是以霸道为主嘞?

      早就说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该堵的嘴也没见少赌,乌台诗案文字狱,反正也就那回事,嘴上不说,谁心里不明白呢?

      君舟民水,可还不是有人想试试自己是不是例外,结果毫无例外统统翻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所以有农民起义一点也不奇怪,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喽。

      至于说之后农民军腐化以及农民军里混进了原来的统治阶级……

      只能说没有科学理论的现实就是如此,反抗总比不反好,反了还能活,不反就彻底玩完。

      至于科技……

      后世也都有炒钢法和灌钢法,这也没挡住他们灭亡的命运啊!

      科技真的有用,但它并不是万能良药,再先进的科技在腐朽落后的国家也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

      赵国不强大吗?廉颇李牧不强吗?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打出郭开这张牌,稳赢啊!

      亡国的原因有很多,但能到亡国的地步大概只能说不够强了。

      所以农民起义时不时来一下,表演咸鱼翻身也不是什么坏事,至于说他们出身的限制什么的,曹刿还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不过你要说扶苏完全不清楚自己准备推广的学校会对百年后大秦的封建统治产生负面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死还是百年后死那总是要选一个的,何况,从朴素的道德观来说,封建政府死了就死了呗,说不定下一个更好,下一个更乖。

      你农民不反抗反抗,怎么让那群肉食者意识到你们不是好惹的?

      什么,你说下一个更烂怎么办?

      扶苏:那就只能再次召唤大贤良师张角和世家毁灭者黄巢这种Boss出来了。

      说实在的,扶苏也不觉得这个政策能完全持续,说不定有那个皇帝脑袋一拍准备反着来呢?

      说不定他就认识到这种做法不利于他的统治然后开始逐年减少,控制思想知识传播呢。

      谁知道这个身体的后代里会不会出胡亥这种奇葩出来,他是从不怀疑人类的多样性的,好人可以很好,坏人当然也可以很坏。

      卖儿卖女,杀儿杀女,都被认为是皇帝的私德问题,也就为了自己的利益卖国才是大事。

      虽然扶苏也奇怪,这杀人不是法律问题吗?也不能说完全属于私人道德,难道说考虑到如今的不孝罪?如果从封建父权的角度看这没大毛病,可这玩意也不是个好东西。

      不管怎么说扶苏是不敢打保证说他这个身体的后代里不会出现胡亥这种人的。

      千秋万代是不可能千秋万代的,皇帝靠自己统治不了整个帝国,利用官僚必然产生利益团体,日久天长,等到腐朽时自然会被推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比起担心一两百年后大秦会不会灭亡,扶苏不如多花点心思让现在的书籍在民间多多流传,为文化保存出一份力。

      什么千秋万岁?大秦不二世而亡就是他的福气!

      出于对昔日同类的信任,扶苏很干脆地把炼铁高炉,炒钢法灌钢法,水力鼓风技术和煤炭干馏技术都拿了出来。

      煤矿的开采势在必行,注定会有百姓被投到吃人不见骨头的煤矿里,幸运的是如今的露天煤矿储量很多,但这条路既然开始,就绝对不会停止,谁能阻止这一切呢?

      扶苏不知道,但他知道那个人绝对不会是他,在这点上,他是很自信的。

      ……

      ……

      灌钢法生熟铁并用,目前秦国没有条件,首先被应用的自然是炒钢法。

      最早文献记录炒钢法的是东汉的太平经,书中写,使工师击治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

      魏晋时的刘琨也在自己的诗中写道,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无论这句话里有几分真几分夸张,百炼钢剑是以炒钢法冶炼出的炒钢为原材料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

      重复的加热锻打,排除了其中的杂志,使成分更加均匀,组织更加致密,大大增加了剑的性能。

      魏晋时期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唐宋之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等原因,百炼钢有所减少。

      不过,百炼钢剑放在此时的大秦那就是绝杀,毕竟如今的铸钢技术还是铸铁脱碳钢,不过大秦以青铜剑为代表的兵器却并不逊色。

      通过控制内外含锡量让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

      但这并不代表百炼钢剑不受欢迎,只看着蒙恬痴迷的眼光和蒙毅时不时投来的视线,扶苏也知道炒钢法和灌钢法的推广注定会成为定局。

      毕竟此时的大秦军工制造业有没有百万工匠衣食所系,技术更新迭代并不代表他们就不需要工匠了。

      对能吹毛断发的百炼钢剑,秦王很是满意,注意到了两个伙伴的眼神,他露出了然的笑意。

      秦国尚武,秦律又有百步以内见义不勇为赀二甲,故而秦国内佩剑之风盛行。

      蒙恬兄弟出身武将世家,自然对刀剑有非同一般的热爱。

      “蒙恬,寡人早就注意到了你了,心痒难耐了吧!给你!”

      秦王说着,收剑入鞘,将这柄工匠悉心打造出来的百炼钢剑扔给了蒙恬。

      蒙恬伸手一把接住,口中道着多谢大王,一边迫不及待地抽出剑审查看。

      看着剑身上如流水,似彩云的花纹,蒙恬不禁瞪大了眼睛,只觉得目眩神迷。

      想必当初相剑师薛烛观纯钧时便是如此吧!

      “看你这么喜欢,这第剑就送你吧!阿毅啊,你就再等等吧,这次工匠赶得紧,只出了这一柄。”

      这剑说白了还是可以量产的,上面又没刻定秦之类的字,被送人完全没什么,不过是第一把应用新技术的剑罢了!

      可后面还有灌钢法,难不成他每一种都要收集一个?

      他又没有什么收藏癖。

      “这怎么好呢!”

      蒙恬嘴上这么说,眼睛却粘得紧紧的。

      “行了,寡人富有秦国,一把剑而已,给你的你就收住!”

      “宝剑赠英雄,恬叔要拿着这柄剑成为大秦的英雄!”扶苏以一个两岁小孩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说解释,“像蒙骜将军一样的大将军!”

      至于为什么扶苏不提白起廉颇这两个后世的战国四大名将,那自然是他们结局有些膈应人。

      白起自尽,廉颇被搞得逃离赵国,而王翦李牧还没闻名天下,所以说,不如说蒙骜。

      既然是祝福,那就送最好的!

      善始善终,不枉此生真情。

      “蒙恬定不负王上,公子所愿!”

      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蒙恬保证道,无论这个世界的他如何,至少在扶苏的记忆里,他尽到了对父皇,对秦国的忠诚,至于结果?怎么着亡秦之锅他也不在前三名,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扶苏觉得就是就是他的锅也比蒙恬大,毕竟这家天下的国家有他的份,可没有蒙恬的份。

      蒙恬已经很不错了,为大秦辛辛苦苦奋斗那么多年呢!

      当然,扶苏也没忘记李斯李丞相,不过李斯又不是他杀的,他不负责。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千秋万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