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2、相互扶持的第二十五天 ...

  •   邓墩才回,便听人说食堂换了口味。

      嗐,在这待了几年,再换能换成什么样,他都快吃得麻木了。

      所幸这次只是回来上几日课,听夫子们分析一二朝中动态,再听听会试需注意的事宜,他们这些举子便要启程去往汴京赴考。

      现在,他抬头望了眼天,值得认命随同窗们往食堂走去。

      待见到窗口那一晃而过的倩影时,邓墩不敢置信地擦了擦自己的眼。

      老天爷,他舅母不是随舅舅在汴京吗?

      他随手拉住旁边的学子,低声问道:“那,那,里面那人是谁?”

      “崔师母啊,还能是谁。”那学子见他这般少见多怪,睨他一眼,抽回自己的袖子。

      崔,崔师母?难道说,他小舅舅也在书院?
      天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才出去多久,他舅舅一家怎么回到了青州?

      邓墩神思恍惚地呆立原地,突然有人扯了扯他的衣摆,他低头一看,竟是个长相精致可爱的垂髫小儿。

      “你?”

      他话音未落,就见那小儿开口问道:“你可是羹哥儿的哥哥,墩表哥?”

      “你怎知道?”邓墩两眼瞪大,弯腰揽住昭哥儿肩膀。

      “你与他长得极像,我叫崔元,你也可以叫我。”

      “昭哥儿。”

      “昭哥儿?”两人异口同声说道。

      食堂毕竟人多嘴杂,两人只得随意问好两句,然后约定散学后一起回小河村,便各自散去。

      姜蓉忙完出来,才听到昭哥儿提起邓墩,她突然想起,这孩子八月要去汴京会试了吧?

      听得儿子邀请表哥到家中暂住,姜蓉觉得也好,老爷子也在,他怕是好久没有看见邓墩了。

      饭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畅聊最近发生的趣事,老爷子看到这么多晚辈同聚一堂,高兴地开了一壶酒。

      他先是劝邓墩考场上勿要紧张,保持平常心,后又叮嘱崔恒,有事多看顾外甥,多提点提点他科考的经验。

      老爷子的殷殷教诲,大家自铭记在心。

      自从邓墩知道有个小表弟也在书院后,他隔三岔五便去找昭哥儿玩,许多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竟是表亲。

      邓墩这小子,藏得真够深的,他们一直以为他家只是北地的一个小富商,没想到,他竟是汴京侯府嫡子。

      休沐的日子,有了邓墩的加入,昭哥儿拖着两人一狗,撒欢似地往田野山间跑。

      姜蓉还来不及反应,他人已跑出大门,她只得靠着门框喊道:“多带些防蛇虫的药!”

      “带了!娘。”昭哥儿的声音远远传来。

      姜蓉无奈地摇摇头,收回视线,关拢院门。孩子就是要这样活泼,才好。

      她轻笑一声,转身依在树荫下的躺椅上,放空神思。

      “在想何事,夫人?”崔恒骤然出声打断姜蓉的思绪,他在姜蓉身边坐下,端来一盆枇杷果放在一旁。

      “刚洗净的,尝尝。”

      “你先吃。”姜蓉拈起一个朝他嘴中送去。

      崔恒被迫张口咬住果子,待他回过神来,也弯腰给她喂了一颗。

      “扑哧!”两人相视一笑,灿烂的阳光透过交错的枝叶在两人脸上照耀出斑驳的光点。

      清风吹过,树枝摇曳,光影晃动,连带着她颊侧的碎发也被吹得凌乱纷飞。

      看着她乌黑的秀发丝丝飞扬,从白皙的脸上拂过。

      崔恒情不自禁地伸手拢过她耳边的碎发,欲言又止。

      “怎么了?”姜蓉笑问。

      崔恒轻轻摇头,只是抿唇微笑。

      “闷葫芦!”姜蓉戳了戳他胸口,嗔道。这人,明明想说什么,你问他他又不回。

      观夫人这副娇俏模样,崔恒笑容愈发灿烂。

      阳光,蓝天,白云,绿树,微风,眼前的一切是这样宁静祥和。

      于青山之下择一小院偏居,伴着妻儿外祖,养条狗儿看家护院,院中种些喜欢的花草树木。

      他突然觉得,现在的生活,虽然清苦,却是他之前三十年从未感受过的轻松与惬意。

      夫人问他,他心中羞赧,的确不知如何开口,怕她生气,他只得拉着她的手,将明日许诺给她的东西提前吐露出来:“明儿夫人便知了。”

      姜蓉本就没在意,儿子不在家,她正落得自在。

      她喊崔恒去房中给她取来一本书,崔恒起身乖乖应了,只是回来时,他除了拿书,还带着几根黄绿色的棕树嫩叶。

      姜蓉看书,他便坐在一旁安静地编织起来。

      恍神间她随意抬眸,便见星星点点的光映照在他清癯的脸庞上。

      此刻崔恒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浑然不察姜蓉的打量。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棕树叶,浓密的睫毛尖上仿佛也沾染点点金光,随着睫毛的上下颤动,让人情不自禁地将视线落到他高挺笔直的鼻梁上来。

      明暗交接的光影下,他那硬朗的鼻梁,棱角分明的唇峰也因此蒙上一层淡淡的光晕。明明是清冷锐利的五官,人怎么这样温和呢?

      姜蓉抿唇暗笑,继续翻过一页书,时间不知过去多久,她只知待她合上书闭目休息时,就发现崔恒面前已编满一簇花。

      这是?姜蓉好奇贴近。

      崔恒扎完最后一片叶子,方将手中一捧棕树花递给姜蓉。

      “给我的?”

      崔恒点头,指了指那颗木芙蓉树:“现在它尚未开花,等到秋日再送真花给你。”

      姜蓉爽快接过花束,似笑非笑地睨他一眼。

      等到昭哥儿回来,就发现爹娘之间的氛围不对劲,这两人怎生黏黏糊糊的,看一眼就笑,相视而笑。

      他捂着自己的小脑袋,却怎么也想不明白。

      罢了,罢了,昭哥儿松开额头,决定放弃,大人的事不是他这小孩可以管的。

      翌日清早,姜蓉被屋外清脆的鸟鸣声唤醒,回想昨晚的荒唐放纵,她拍了拍脸,也不由老脸一红。

      这狗男人,果真做什么都有目的,他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好收的。

      今日他人呢?她正纳闷,崔恒便轻轻推开房门。

      她只觉浑身软绵,他倒好,看着神清气爽,精神奕奕,浑然像个没事人。

      崔恒不知这一瞬,她心中竟想了这样多弯弯绕绕,他轻轻扬袖,踱步上前,从袖中取出一物,示意姜蓉打开。

      无论何时,他都是这副温文有礼的优雅模样,但不得不说,确实赏心悦目。姜蓉小心翻开,只见盒中放着一把紫檀木嵌螺钿的木梳,上面的纹样,不用猜,又是木芙蓉。

      崔恒真的觉得她最喜欢芙蓉花吗?做甚上面都要带点芙蓉花。

      她觉得无奈又好笑,但也有那么一丝开心吧,毕竟,看这梳子的模样,像是他亲手所做,也不知花了他多久的时间。

      梳子不贵,但这份心意却值得她珍而重之。

      姜蓉笑着勾住他脖子,低声在他耳边说道:“谢谢,我很喜欢。”

      感动归感动,但要是金子的就更好了,她暗暗想道。

      崔恒余光一瞥,便发现她那双水灵的眼睛滴溜转,他便知晓她另有小心思。

      相识多年,她最爱什么,他心中一清二楚,但他这次却不想让她这么快如意,他揽住她的肩,温声劝她坐下。

      崔恒拿着檀木梳轻轻梳理起她的发丝来,她的头发黑直柔顺,便是用手也能轻易理顺,崔恒小心翼翼梳了几下,替她挽上一个简单的凌云髻,便执石黛帮她画起眉来。

      送上门的服务,姜蓉坦然坐好,任他打扮。

      她心下暗忖,也不知今儿是发了什么风,竟让他生出这般闲情逸致来?

      所幸他动作不算拖沓,待她看到镜中那道浓淡均匀的远山眉时,眼中也不禁闪过几分惊艳。果然是拿了二十多年画笔的书呆,这手就是稳。

      她偏过头去细细打量,就见崔恒不知何时替她挂上一对累丝碧玉坠子。

      姜蓉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方满意地点点头。

      “崔大人的小金库可要被掏空了?”她伸手感受玉石独有的冰凉触感,笑着调侃崔恒。

      时光就在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中静静流淌而过。

      邓墩离开青州赴京赶考,昭哥儿又回到了与老爷子赛虎一块玩耍的日子。

      夏日里,他们终于在老爷子的支援下,日日吃得起冰凉的酥酪与雪酥。

      姜蓉的铺子,因着各色味美价廉的清凉饮子与酥山出现,铺前经常出现排队久候的场面。

      偏偏青州城的百姓都是爱凑热闹的,见得哪里人多,便爱往哪里去。

      夏日里酷暑难耐,在外等待属实折磨人,一些老客受不住这日头纷纷朝铺内建言,让主家想想法子。

      姜蓉也因此不得不扩大规模来应对这人满为患的盛况,她在附近又开一铺,专卖汴京特色饮子与点心。

      因着装饰文雅,风味俱佳,除了一些回头客照看生意外,倒意外引来许多年轻娘子夫人。

      早在庆州时,姜蓉便发现,这有钱女人的生意最好做。在发现铺内女客变多后,姜蓉便将铺子按照女客喜好改进。

      这不,这改变果然得效,在她们口口相传之下,她这个新铺一月的营收,就足以超越她家的其余收入。

      姜蓉因此在食堂加了两个人手,她也好分出更多精力处理铺中事宜。

      大热天里在灶房里炒菜,她觉得自己真的如同蒸笼里的包子,都快热得流油。

      崔恒这人见她时常汗流浃背,虽嘴上未说什么,转头便拿他不知哪里赚来的私房钱,每日从冰铺买上两大块冰给送到灶房降温。

      崔大人这样知趣,姜蓉也自不会亏待他,她决定每月给他的零用,再给他涨上五百文。

      这样他攒钱也快些,要不然,按照他赚钱的速度,那她何年何月才能凑齐一套金头面呢?

      撒上葱花,今日最后一道菜完美出炉,姜蓉喊上一句:“熄火。”,动作利落将菜盛出。

      他们现在收入越来越好,姜蓉在书院的伙食上也不再吝惜。

      学子们眼看着每日的伙食丰润,油水越来越厚,甚至逢年过节,还能吃上一个赠菜,他们也明白,师母在食堂并未赚上多少钱,许多时候还自掏腰包倒贴。

      学子们受了恩惠,自然也投桃报李,昭哥儿这些日子在书院过得可谓是顺风顺水。

      待到秋日,菊黄蟹肥。

      姜蓉正在食堂捣鼓蟹黄面,却听得儿子传来的消息,昭哥儿被夫子要求参加明年二月的县试。

      她只怔愣一瞬,便笑着安抚昭哥儿:“无需太大压力,过,那便好,不过,咱们就当积累经验。”

      谁知昭哥儿却不干了,他抬头反问:“娘,如何这样看不起我?”

      姜蓉哑然失笑,连声道歉:“好,是娘的错,咱们昭哥儿基础夯实,小小县试,不在话下,以后啊,说不定还给娘挣个诰命当当。”

      听他娘越说越远,昭哥儿也不禁脸红起来。但他心下却记住诰命一事,读起书来愈发勤奋。

      这一年的冬日,因着夫妻俩经济状况好转,他们确实好过了许多。炭火与棉衣充足,两人也终于可以不再为了省钱而挨冻了,只是没有地龙终究是冷。

      青州的冬日,丝丝凉凉的寒意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冻雨慢慢浸入人的骨髓,不知不觉中手脚已被冻得麻木。

      待到夜间,气温愈发寒冽,率先进入冰冷的被窝便成了姜蓉最不愿干的事。

      是以暖床重任就交到了崔大人肩上,他每日带上两个汤婆子,将它们放在姜蓉的位置,他则躺进被窝,感受床褥的温度,待暖和了,他便喊上碳炉边烤火的夫人回房。

      时间一晃来到来年二月,昭哥儿等人也随着张家私塾的学子们一块踏上了科举的征程。

      至于为何没甚书院同伴,实在是书院里面多是秀才举人,就连平日看着不甚着调的柳师兄,也早在多年前得了童生功名,去年他也终是考上了秀才。

      按夫子们的话来说,崔元与秀才举人们一同学习也丝毫不见逊色,县试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个挑战,但对于崔元而言,只能是块小小的踏脚石。

      他若连这个考试都过不了,那他们便要去衙门申请调阅他的考卷。当然,崔元年龄还小,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夫子们也有私心,若他能以七岁幼龄通过县试府试,那他便是他们青州史上年纪最小的童生。

      这是他的荣耀,亦是他们松风书院的骄傲。

      姜蓉并不知夫子们所想,作为一位母亲,她虽知晓儿子聪慧,但临到考前这日,也照样为他忧心起来。

      她再三检查他带去的文房和吃食,又偷偷地在房中来回走动。

      崔恒知晓她的忧虑,只得默默在一旁安抚于她。

      等到考试这日,一家人送昭哥儿踏上考场。

      看着儿子坚定地朝考场走去,小小的身影一次也未曾回头,姜蓉便知,她的昭哥儿,真的长大了。

      她扯着手中的帕子,不知为何,潸然泪下。

      崔恒见状,将她揽在怀中,两人相携目送儿子远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