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 21 章 ...


  •   大巴到达古城后,他们几个离开大部队,打车直奔许宁玖家。

      许宁玖父母住在研究院的员工宿舍,距工作的地方不过十分钟车程。

      研究院的员工宿舍一共两处,一处位于三危山脚下,另一处在更热闹的居民区鸣山路附近。鸣山路的宿舍初建成是在千禧年左右,许宁玖去北京前曾经在那生活过三年。她走后,她父母为了工作方便,又搬回位于三危山的宿舍。

      三危山脚离洞窟近,因为地处沙漠,生活上不如市区内方便。可许宁玖的母亲曾说过,虽然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自然地质上来说是沙漠,可是文化物产却异常丰饶,每天与之为伴,内心世界的丰足比物质生活的富裕更加让人感到踏实。

      三危山的宿舍一排两层楼,住的人不多。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搬到城里去住,白天来研究院上班,晚上去城市里过自己的生活。再有像陈瑾这样有了家庭的人,考虑到家里小朋友上学的问题,也会首先考虑在市区安家。现在三危山脚除了入职一两年的新人,剩下就是这像许宁玖父母这样没有物质和家庭羁绊,全身心扑在研究上的人。

      宿舍楼里除了工作和休息,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后院围了个小院子,本可种些植被,却被用来堆放杂物。一来是沙漠里气候和环境的原因,可栽种的花草品种有限,再来他们二老除了工作,对园艺并不擅长。许宁玖母亲的助理曾试过在院子里种矢车菊,可栽下去不到一个星期全部壮烈牺牲,自此便没有人再试图去尝试这一类的花草事业。

      沙漠里的一切靠的都是自身的意志力野蛮成长,许宁玖常常觉得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小时候没人管她,研究院里跟她同龄的孩子也不多,她就跟着那些叔叔阿姨到洞窟里去,经常像个小大人儿似的学着大人的样子去观察墙上那些壁画。时间一长,这些壁画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痕迹,至于后来什么时候生根发芽,恐怕连她自己都不清楚。

      许宁玖的母亲是个标准的南方美人,即使在沙漠这种长期的烈日暴晒下,皮肤仍然细腻而白皙,跟白天见到的陈瑾不一样,陈瑾仅从外表就能看出是个常年在风沙里奔波的人,而许宁玖的母亲如果不是在这个特定的地点见到她,绝对是不会想到她能跟沙漠扯上什么关系的。

      许宁玖的父亲身材高大,虽然头发白了不少,但是紧绷而黝黑的皮肤使他看上去并不像个快六十岁的人。他是学工程地质出身的,当年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开展莫高窟保护的国际项目,急需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专业人员,他从北京被临时借调过来,原本以为不过呆上三五个月,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三十年。

      许宁玖的眉眼长得很像父亲,可仔细看上去,她身上母亲的影子更多。

      当许宁玖母亲笑意盈盈站在院子外迎接他们的时候,赵年恍惚了一下,那笑容以及微微上翘的眼角跟许宁玖简直一模一样。沈周杭的眉眼跟他的姑姑也很像,怪不得赵年第一次见沈周杭就觉得他跟许宁玖不像是表兄妹,更像是一个妈生的亲兄妹。

      她母亲先是让沈周杭引见了赵年他们三个男孩子,接着拉住菁菁的手,“你就是小玖一直提起的菁菁吧!阿姨可算是见到你了!”边说边又叮嘱许宁玖,“快带大家进去!我买了好多水果,让大家尝尝!西北别的东西没有,水果还是很不错的!”她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跟女儿也没有任何命令的口吻,仔细听甚至还有些讨好的意味在里面。

      许宁玖在朋友面前显得很不自在,拉着菁菁的手就跑进去。

      说话的过程许宁玖的父亲一直站在妻子身后,赵年他们跟他打招呼,他就笑眯眯地回应,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自己的女儿。

      房间不大,摆设也很简单,除去一张沙发和茶几,靠窗的墙边放了一张木桌,上面摆着一些雕刻用的工具和几个未完成的木雕作品。沙发很小,他们几个男生男生坐在上面显得有些拥挤,许宁玖和菁菁则坐在从书房拿出来的太师椅上。

      两个房间其中一间被改造成了书房,门敞开着,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能看得出来其中大部分都是敦煌相关的研究文献。房间正中摆着一张和客厅窗下一模一样的长木桌,上面堆满了文件。正对着书架的另一面墙边,斜靠着放了一张折叠床。

      赵年忽然就明白了许宁玖叛逆和抵触的原因,这间房子里太久太久没有过她生活的痕迹,连一张专属于她的床也没有,唯一证明她存在的大概只是书房墙上那张落款署了她名字的水牛图,笔触非常稚嫩,大概是她小时候画的。

      在客厅里坐了没一会儿,许宁玖就提出要吃晚饭,她想尽早离开,于是便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要提前开饭。

      客厅里装不下这么多人,许宁玖的爸爸从研究所的食堂借了一张大圆桌摆在院子里。

      五点多钟的敦煌,天还像中午一样明亮,只是气温没有正午时分那样炎热。进入夏季后,风沙不像春天那样恼人,坐在院子里吃饭,倒是有一种以地为庐的空旷苍凉感,是在别处不可能体会到的。

      他们落座后,许宁玖的爸爸妈妈忙着从厨房里往外端菜。除了许宁玖和沈周杭,没人能坐得住,都抢着去帮忙,最后全被许爸爸给拦下来。

      “你们不用拘束,不需要你们帮忙,我跟你阿姨平常很少请客吃饭,你们就当给我们个机会,让我感受一下年轻人在家里聚会的乐趣。”这话说得周到又风趣,没有人再好破坏气氛。

      不过一会儿,菜都上全了,十菜一汤,有鱼有肉,非常丰盛。

      于飞发挥自己优秀的外交本领,夸奖了一番,“叔叔阿姨,这是你们二位谁的厨艺,简直太优秀了,比饭店里的卖相还好!”

      许妈妈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许爸刚要开口说话。

      只听许宁玖“噗嗤“笑了一声,“不仅卖相跟饭店里的一样,你尝尝味道,保管跟饭店里的也是一模一样。”

      许爸看了一眼妻子,“是啊!是啊!我跟你阿姨都不太会做饭,这是我从市内的听海楼定的饭菜,他家是整个敦煌最有名的当地菜馆了。你们尝尝!”

      于飞没想到自己一句无心的夸奖,马屁竟然拍在了马腿上,不过他并不在意,话题一转,很快扭转了尴尬的氛围。

      许爸爸把其中一道菜转到许宁玖面前,“这道红烧排骨是你阿姨唯一的拿手菜,小玖最喜欢吃了!你们大家都尝尝!还有这道可乐鸡翅是我做的,大家也捧个场吃一点。”

      虽然这顿饭的开头发生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小插曲,不过这几个男孩子极力维持气氛,这一顿饭吃得倒还算和谐。连平时看起来不善言辞的赵年也极好地融入进去,他虽然话不多,但是每在关键时刻都能把话题引向新的方向,以至于大家不会因为冷场而变得尴尬,尤其对许宁玖父母,他偶然间的一句话总是能说到长辈心里。

      一顿饭下来,许宁玖的父母看这几个年轻人,真是越看越喜欢。听说他们在一起组乐队,没有像一般的父母那样指责他们不务正业,反而仔细询问起他们乐队经营和音乐创作方面的事情来。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是对于音乐的感受,无论是音乐人还是乐迷都有自己的审美和想法。许宁玖不知道的是,她父母年轻时也喜欢过像窦唯这样的摇滚乐人。

      敦煌的研究工作与其说是考古和文物保护,不如说是一场文化的洗礼,文化自然就包括了绘画和音乐,他们二老不拘泥于形式,对古典音乐和摇滚乐都有极深厚的见解,除了许宁玖,其他人都融入到谈话中去,颇觉受益匪浅。

      沙漠里的黑夜来得格外晚,夏天往往九点多才开始天黑。他们直待到天色转暗,才起身告别。

      许母想留许宁玖在家里过夜,但迟迟不知道怎么开口,最后还是丈夫看出她的心思替她开了这个口。

      可许宁玖拒绝了,说想回酒店和朋友们一起玩。实际上,他们除了逛夜市,晚上并没有安排什么特殊活动。

      赵年理解她的感受,这沙漠里的每一寸土地以及她父母谈吐间流露出身为“敦煌人”的底蕴,对外人来说是令人向往和追求的,可对她来说,是她逝去的童年和过早离开父母生活的失落感。可他同时又深知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希望她能够尝试着去接受和原谅。可因为两个人未完全公开的关系,他不好当着这些人劝她。于是,私下撺掇沈周杭出面劝妹妹。

      许宁玖虽说平日对这个哥哥没大没小的,可到了父母面前又格外依赖他,沈周杭说什么她都是听的,加上菁菁这个闺蜜在一旁帮腔,不得已答应留下来。

      大家帮忙收拾好碗筷后,打车回了酒店,只剩许宁玖一人和父母独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