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凡尘世界 ...

  •   随着和平条约的签订,两国的贸易也重新得到恢复。由于许多先进商品的生产资料都掌握在共和国政府手中,由政府垄断经营,政府得以从共和国对宋政权的倾销中获得大量的利益。
      和议之后,共和国在大陆的在册人口提高到了170万户。人口基数已经足矣支持军队的武器弹药生产,政府已经开始将部分工坊和技工搬入广州,共和国政府运作的基本逻辑就是将包括人力在内的资源转化为财政,再将财政转化为军事力量。
      这个国家并没有变更封建等级制的基本逻辑,只是更迭了当权者。除了军官以外,技术人才在共和国的受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宋朝。在宋朝,工匠由文官官僚管理,文官官僚依靠熟读与技术关系的儒家著作、裙带关系和政治手腕获得职位,这样的人压根不懂得技术。在共和国,能够带领团队提高产量,钻研吃透梁曦光手搓出来的天国技术并批量生产相应产品的人能够得到提拔,这就使得工匠部分的领导大多是比普通工程师还要厉害许多的工程师。
      对于这些能够快速掌握技术的人,共和国给予许多物质和荣誉上的好处,甚至是在政权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让他们的地位仅次于军事贵族阶层。这样,更多的人被激励,加入到生产和研究的大竞赛中。政府在前现代的技术水平下管理一个庞大的生产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事,目前的规模就已经让梁曦光吃不消了,等到下一次再大幅扩张规模后,共和国政府必须将大量生产部门私有化。
      由于共和国一方面废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法案保障工商业经营者的权力,在技术的不断扩散下,纺织业等轻工业都在快速发展着,飞梭和纺纱机等新型设备被投入运用。

      在官僚体制上,旧的体制被改革,尤其是司法从此独立。司法独立不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政府,而是司法机关独立于同级行政机关。在过去的中国,衙门同时负责断案,因此百姓只要违背了官老爷的意志,那就没可能胜诉。而共和国在司法机关独立的同时,还设置了各级法院,允许公民按照程序上诉。
      在官僚选拔制度上,共和国采取科层制考试选拔,按分数录取,公务员提拔有专门的政绩考核系统。四书五经不再成为考试内容,而试卷上宗教典籍题目所占的分数也并不大,反倒是常识题、数理题和逻辑题占了多数,这使得长期浸泡在文科教育下的读书人群体很不适应。
      读书人群体尤其是那些兴旺的士大夫家族在前宋掌握了大量权力,控制了许多资源。共和军在侵略扩张时并没有将官僚体系推倒重来,也没有土地改革均分财产,因此这些读书人群体的势力还真不弱。他们期望复辟儒家(可以是不完全的复辟),重考四书五经以及重新拔高读书人的地位,这样这些家族又可以通过耕读传家摄取权力。值得庆幸的一点是,这些人在地方的影响力虽大,但武力和斗争意愿都很低下。由于害怕被共和军轻易消灭并抄没财产,这些家族即使不满也不敢随意造次。

      在意识形态上,一神教取代了儒家思想,成为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念的新来源。由于前现代平民知识水平的局限性,科学且世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不可能被普及到平民阶层的,统治者唯一能做到的无非是推行不同种类的封建迷信。而官方推行一套国教的目的,首要目的也绝非是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而是巩固其统治。梁曦光推行对于无生老母的崇拜,是为了给自己的统治增加合法性和支持度。那些被她所欺骗,信奉无生老母,认为虔诚者可以上天堂的人,自然会在此岸世界努力奋斗,以谋求在彼岸世界的幸福。不幸的是,由于护国公不断地创造奇迹,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她是来自天堂的使者。
      信仰不能只是一种认识或情绪,它需要被转化为一众生活,信徒每个星期日都要祷告,心里不舒服了要去找牧师告解,贫困的信徒也需要一个组织去紧急救急,小孩从小需要接受神职人员洗礼,冒险的人需要得到祝福,婚礼需要有人见证,葬礼需要有人主持。那么多的宗教工作要完成,教会也就因此诞生了。事实上早在共和国于海盗船上发家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护国公的随从被选拔为教士。在共和国于南洋推行统治后,独立于政府,由护国公直接领导了教会系统对各区域派去教士,修建教堂神庙。
      地方教会本身占据土地,也可以通过经营和捐款收入自我补给,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还需要地方财政的一系列支持。总的而言教会作为基层组织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大,逐步取代原有的社会基层组织。

      外交方面,宋朝对共和国采取的政策是短期讨好和长期对抗,短期讨好是因为宋军集结的主力远征军被打废了,一旦共和军发起进攻那宋朝就又要丢失大量的领土。长期对抗则是因为地缘上两国是天然的宿敌,共和国侵略性极强,想要崛起就一定会试图吞并宋朝。
      而这套其实较为科学的战略在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显得有些精神分裂,一方面在邦交上你侬我侬,频繁向共和国赠送礼物派遣使节,共和国也一一回礼,商贸往来更是不必多说。另一方面在内宣上又采取高度敌视的态度,将拜无生老母教塑造为无法无天、阴阳颠倒、无视一切伦理纲常的邪.教。而在受儒家知识分子阶层主导的社会舆论界里,共和国一派人马的形象就更加畜牲不如了。当然,对妖道的批判不等同于放弃使用来自于妖道的高档商品。

      海禁废除后,大量的高档消费品和药品被销往宋朝国内,由于宋极为严重的贫富差距,这些商品的销售情况很好。
      共和十年秋,□□正式被运用于矿产开采,在新技术的运用下,共和国内的煤矿、铁矿、铅矿都能得到自给,共和国甚至开始向宋朝出口高炉炼制的钢铁器具(土法生产,品质和效率堪忧)。贸易顺差之下,共和国将宋当做殖民地剥削,通过出口工业制成品换取低价农产品,这在有效增强了共和国城镇经济的同时,也危害到了农业经济。废除一系列重农抑商政策和保障工商业权利的恶果已经涌现,越来越多的贫民不愿意被束缚在土地上,甚至是地主富农都觉得种田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开拓土地的意愿都很低。
      要知道这年代城镇只能够对乡村吸血,几乎无法反哺乡村农业,共和国的农业生产在不断下滑的同时,对农产品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大。一旦共和国与自己最大的粮食贸易伙伴陷入战火,共和国的存粮就会两年之内耗尽,转而陷入饥饿状态。如果共和国需要动员大量部队,那么这个情况还会更加不堪。

      虽然共和国有把握在一年之内把宋朝打到割地赔款,但出于保险以及长期起见,共和国还是有必要对外获得一块用于生产粮食的殖民地,拥有百万人口的大越成为了一个好的选项。
      大越此地非常适合稻米生产,同时虽然政治不稳定,但也有着中央集权的官僚系统,方便管理,另一个就是大越离广东很近,粮食运输损耗不高。
      就在共和十一年春的时候,大越还在和宋朝1v1呢。由于宋朝被暴打后割地求和,大越看它是真不行,果断发动了入侵,占据了广南西路大片的领土,攻陷城镇又掳掠平民无数。
      宋军由于之前被共和国打的元气大伤,如今还很难集结出充分的兵力,硬是拖了这么久还没把越军从广西驱逐出去。
      共和军见此良机,由护国公亲率两个近卫师团共5万人从北部湾登陆海防港,然后直取升龙城,几天之内灭了大越,生擒李朝皇帝,并扶持了一个傀儡政权。李朝大将率兵回援,被打到全军覆没。大越士兵中许多是被强征的农民,这些被俘士兵中部分被遣散然后高高兴兴回家种田,部分被打散改编为接受共和军指挥的仆从军部队,用于镇压零星的地方反抗,一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国就此沦为殖民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凡尘世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