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广东战役 ...

  •   共和8年冬,护国公梁曦光正式动员十万大军,在香江地区进行登陆。由于大型港口基本上被宋朝拆光了,部队全部得抢滩登陆。主力大舰造价高,不能随意搁浅。由小型和中型的不配炮商船负责运输步兵,倒时直接在海滩上搁浅即可,等到潮水继续上涨后还可以自动脱浅,搁浅过程中损坏了也无所谓。

      共和军特地挑了香江这个常年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从海南誓师出发,行驶到登陆点附近时,正是早晨八点,海上海雾缭绕,对视觉有所影响。梁曦光站在瞭望台上,勉强确认了一下海岸的情况,发现岸上不存在任何大规模驻军的迹象。
      最终,护国公一声令下,船上彩旗挥舞,无数中小船只在海岸上搁浅,士兵们携带着补给和马匹鱼贯而下,3.2万先头部队全部在海滩上整理好队伍。他们的任务是第一时间占领香江半岛,同时强征内地民夫与工程兵一同修建临时港口,以方便从海南不断向广东运输补给。
      最初登陆的这批是精锐旅,一个精锐旅包含三个线膛枪营(装备有前装线躺枪和米捏弹),一个掷弹兵营(在燧发枪营基础上增加炸弹),三个滑膛枪营(前装滑膛枪),一个轻骑兵中队,一个炮兵连,总计战斗兵力约7500人。除此之外,随行登陆的还有工兵、向导、后勤、医生、文书、牧师等,部分驼畜参与运输,这使得第一批登陆部队的补给还算充足。

      梁曦光亲自带队,按照计划行事,不费吹灰之力占领香江,紧接着一路北上连克惠州在内多个县城,用大炮砸烂城墙,掠夺补给物资无数,又抢下驴马牛等驼畜不少,还强征大量民夫前往香江地区修建港口。
      临时港口(其实只能算得上是泊点)在十天以内陆续修好,补给线已经被打通,但此时官兵也已经调集起来,宋朝并非是没有针对海盗共和国布防,光是广南东路一地理论上就能在战时拉出30万军队来防御海盗,更别说还有各路援军。当然,纸面数据这东西看看就好。
      宋军最初先尝试发起试探性进攻,结果被共和军轻易打成了筛子,指挥宋军的都指挥使不敢出兵主动进攻香江,因为香江多山,地势狭窄,官兵展不开队形,贼兵可以尽情发挥火炮和步.枪的火力优势。官兵也并非是没有相应技术装备,除了叛逃者外,官兵还意外打捞过共和国的沉船,并按照火炮样式仿造了火炮,同时装填了土制□□。然而宋朝火药科技落后,铁质火炮也不会铸造,只会锻造铁炮和铸造铜炮,炮兵诸元和装药比例也不了解,政府腐败产品偷工减料多,因此火炮对射起来远逊于共和军。

      不等宋军继续集结兵力,共和军就已经对广州发兵,官府在珠江入海口布置了连环铁索,导致共和海军无法进入珠江,因此提供不了舰炮支援,只能蹲守香江。
      由于共和军挺近广州是大摇大摆来的,广州的文武官员可以提前准备,当前光于广州城下集结的兵马就有整整20万,而且这20万还不完全是随手拉的炮灰农兵(南方水稻一年两熟,征召兵压根没时间训练,质量对比北方征召兵惨不忍睹),其中有不少是经过长期训练的常备募兵,或者接受招安的前悍匪,甚至连重甲骑兵部队(非具装)都有两千,朝廷为了南部国防还是下了不少成本的。
      这样的军事实力,要是对方杀过来还龟缩到城里或者干脆直接跑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更何况一旦广州被围或者沦陷,对于整个军队的士气和广南东路的战略局势都会是灾难性的,真这样了回头哥几俩就牢里见吧。
      宋军都指挥使一边指派人去烧香拜佛祈祷下大雨,一边率部全力出动,沿途正面阻击共和军,还特地将部分部队部属在树林中,用树做掩护抵御共和军的火力。可惜香江到广州一路靠着海岸线走的话,树林并不多,不然还真能发挥一定效果。
      香江到广州途中有几条小河,桥被官兵烧了,步兵可以直接强渡,但补给却不好押送,因此多临时伐木建桥渡河。

      最终两军于广州城外30余里的梅沙村外郊野相遇,双方将近30万人在战场上根本铺不开,第一时间投入的部队数量有限,在敌军进入火力范围后,被集中布置在几个炮兵阵地的共和军炮兵火力全开,圆滚滚的炮弹砸到宋军队伍里,当场砸死几个,又弹跳起来碾死十几,炮兵对于密集阵型的杀伤实在是太大了。
      宋军中夹杂了大量杂牌厢军(地方常备兵)和乡兵炮灰,整体素质非常低下。再这样拖下去,士气就要掉光溃散了,指挥使一边让己方炮兵放炮壮胆,一边让后备部队强行驱使前排炮灰小兵往前冲,吸引火力。共和军的步兵营排成三列,几十个营按照弧形排开尽可能发挥交叉火力,等到敌军近身后立即开火,能投入战场的部队都已经投入战场,剩下挤不下的部队作为预备役随时在后方待命。
      共和军所装备的滑膛枪在150m的距离上,射击一个步兵大小的靶子的命中率是10%左右,而射击一列步兵大小的靶子的命中率则是56.5%。*线膛枪的相应数据则是25%和80%。
      铅弹打在猪突而来宋军的身上,顿时血肉横飞,像割草一样倒下一大片。前排的炮灰已经完全撑不住了,有的炮灰小兵哭喊着向后逃跑,结果被后排披甲精锐一刀砍死。在炮灰士气崩溃后,宋军的阵型乱成一片,但那些精锐中流抵住也随之杀出。弩兵在靠到近距离后射出弩箭,能够对完全不着甲的共和陆军造成实打实的杀伤,但火力对抗下还是被火枪轻易碾压,一切的关键在于官军精锐的冲锋能否成功。
      官军骑兵精锐发挥的并不好,一是宋从来不以骑兵见长,二是马匹在火.器噪声下受惊严重,难以操纵。骑兵好不容易勉强靠着炮灰掩护,顶着炮火和子弹来到前线,先是被刺刀方阵阻拦,径直撞入方阵的大多血肉模糊。及时回旋的部分骑兵被两侧高大掷弹兵围上,丢了几十颗炸弹,一时间战况极为惨烈。
      小短腿的步兵精锐则更加不堪,大多没冲到阵前就被自由射击的线列步兵打死,或被掷弹兵炸死,剩下大多溃逃。

      整场声势浩大的梅沙村之战就这样以共和军的完胜告终,共和军的那点小轻骑兵还在战后主动出击,追猎溃逃的步兵。共和军伤亡200多人,这里伤亡中的伤仅限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小伤口不算。宋军大部分部队由于溃逃的快,实际上只被打死打伤七八千,督战队出手和踩踏事故可能活活死伤了五六千,剩下的部队一哄而散,等到重新集结已经是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共和军兵临广州城下,沿途拆毁了铁索,使得海军部分军舰得以入江,通过军舰的舰炮轰塌了城墙,城内残余守军进行短暂抵抗后大部分投降,许多广南东路政府的政要被俘虏,共和军在城中对着富户尤其是权贵挨家挨户抄家,强迫其花钱消灾,名其名曰圣课,共抢劫战利品无数。
      竖条金白红的三色旗在官府衙门上头升起,被认定违□□和国的份子(硬骨头的儒家知识分子、不愿意投诚的前政府人员、在上缴财产方面不配合的富户等)被聚拢到市中心处,集体开火处决。老百姓和那些妥协着苟活下来的前官僚对着这群信仰怪异、来源复杂、军纪不高、有的汉语都说不熟、战力异常凶残的所谓“共和军”感到非常恐惧,不得不配合占领军,只希望能够在这乱局中保障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广东战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