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红尘万象 01 ...


  •   厉珹快马加鞭赶到京城时,正是旭日东升的时刻,万道金光洒在城墙之上,黎国的旗帜烈烈飘扬,煞是好看。
      可惜,他带回来的消息却不那么好看。

      他一路纵马,直抵宫门。

      值守丹雀门的侍卫才换了一批,有人拿着长矛准备拦截厉珹,其中有老侍卫认得厉珹,连忙拉着众人行礼:“请国舅爷安。”

      厉珹下马,将牵马的缰绳扔给那侍卫:“帮我照看一下,最好喂点儿吃食。”

      那侍卫还未来得及应答,厉珹已经快步走进宫城,转眼已不见了身影。

      新来的年轻侍卫们不认得厉珹,有胆大的问道:“国舅爷我认得呀,大将军,胡子一大把,这位是?”

      “你说的那是大国舅,”那老侍卫一边为马梳理鬃毛,一边道,“这位是小国舅,皇后娘娘最小的弟弟,厉家的三公子厉珹。”

      众人稀奇道:“原来还有一位小国舅。”
      有人问道:“那还有没有二国舅?”

      那老侍卫道:“二国舅倒是没有。皇后娘娘行二,未出阁时众人唤她厉二姑娘。”
      说罢,他又笑:“不怪你们不认得小国舅爷。小国舅爷离京好几年了。没想到他竟今天回来了,这不年不节的,看那行色匆匆的模样倒像是有什么事。”
      老侍卫抬起头望向天空,叹道:“这天也许要变了。”

      一旁的年轻侍卫顺着老侍卫的目光看去,只瞧见冉冉升起的朝阳,嘟囔道:“我怎么没瞧出来要变天,不过说老实话,这才早上,怎么就这么热,今年委实也太热了些……”

      “别看了,那是贵人们才该操心的事,”老侍卫把缰绳塞进那年轻侍卫手里,轻敲他的脑袋,“你只要站好岗就行,现在先去喂马吧。”

      *** ***

      紫宸殿内,黎国景宁帝将厉珹呈上的奏折拍在桌上,他轻捏眉心:“厉珹,你这奏折拿回来的巧,要是再早半个时辰,朕还在宣政殿上朝,那可就一石激起千层浪。”

      厉珹垂首:“臣自是不会叫陛下为难,必在紫宸殿外静候陛下。”
      “只是,因着这孟太守的奏章,臣这一路遇见的刺客都可以在麒泽殿外的跑马场列队演练了。”

      景宁帝听到这话,直摇头:“孟卿是个刁钻的,怪不得专门找你来送这份奏章。也只有你武艺高强,才能安全归京。”

      厉珹道:“实际上,在微臣之前,孟太守已经多次派人从永州往京城送奏章,可惜在路上全被拦截,导致消息一直传不回京城。孟太守这才找到微臣,让臣走这一趟。”
      讲到这里,他自嘲笑道:“孟太守兴许是觉得微臣虽然只是个闲散公子哥,到底还算是在陛下面前能被叫出姓名的人。他料想那些人不敢下狠手阻拦臣罢了。”

      景宁帝从书案前起身,走到厉珹身前,他上下打量着厉珹:“可有受伤?”

      厉珹:“谢陛下关心,只是些许皮肉伤,不值一提,回去擦点药养两天就好了。”

      景宁帝吩咐旁边的内侍:“来人,去取太医署新研制出来的太乙膏,这药膏治疗刀剑伤有奇效,比金疮药好得快。”
      说话间已有内侍将药呈上,景宁帝亲自接过递给厉珹。

      厉珹恭敬谢恩。

      景宁帝感慨地看着厉珹道:“几年前离京时你还是少年郎,如今瞧着已经有大人的模样,也长高不少。朕若没记错,再过段时间你该弱冠了。今天事急,改日朕要亲自考校你,看看你这几年在外功课是否有落下。”

      厉珹:“是。”

      景宁帝话锋一转,问道:“厉珹,你和朕说实话,如今永州境内究竟如何,难道真如这奏章所言?”

      厉珹脸上露出悲切之色,他屈膝跪下,沉声道:“陛下,永州境内如今赤地千里,焦金流石。百姓四处流亡逃荒,十室九空。”
      “许多人因渴乏而死,饿殍满道,尸横遍野,甚至出现疫病,导致永州人口出现锐减。”
      “有些地方因为种不出庄稼,缺粮到甚至出现易子而食、人人相食的惨痛景象。”
      “臣恳请陛下立即下旨赈济救灾,永州……快撑不住了。”

      景宁帝让厉珹起身,他沉吟半晌,对一旁的内侍吩咐道:“把马子安和钟茂昌给朕叫来。”
      内侍应诺。

      厉珹行礼道:“陛下要议事,微臣没有官职在身,不便听,这便退下了。”

      景宁帝颔首:“去坤宁宫看看你姐姐。”

      厉珹:“谢陛下恩典。”
      他退出紫宸殿,一旁早有内侍候着,引他向内廷走去。

      不过片刻之后,丞相温书策正巧有事禀奏,进殿后,见景宁帝面色阴沉,便道:“圣上因何事烦心?何不告知微臣,微臣愿为圣上分忧解难,在所不惜。”

      景宁帝挥手,示意内侍将奏折呈给温书策。
      他道:“书策,你来看看这上面都写了什么。”

      温书策快速阅览完奏章之后,神情立即严肃起来:“圣上,永州大旱,朝廷需要迅速想出应对治理之策呐。”

      景宁帝轻叹:“朕何尝不知。只是年年灾,年年治。终究是不治本呐。”

      此时,户部尚书马子安和工部尚书钟茂昌在殿外请求觐见。

      景宁帝:“快宣。”

      二人进殿给景宁帝请安。

      景宁帝叫起后对殿内的三位大臣说道:“朕今日接到永州急报,沧河断流,致使苍梧郡、广汉郡、昌都郡、信阳郡皆遇大旱。”
      “天旱地裂,饥民遍野,百姓苦不堪言。朕为君父,而今子民蒙难,心实悲痛。”
      “几位爱卿可有良策,尽快解民于倒悬?”

      户部尚书马子安道:“陛下,永州百姓主要以农业为生,大旱使地里种不出粮食,是以很多人饿死、渴死。臣认为应该立即开仓放粮,并且除了赈粮,还应该赈银、赈物。如果某县灾情实在严重,不再适合百姓生存,还可以将该县百姓集中迁移到邻县。”

      “臣认为马大人所言甚是。”温书策进言道,“陛下,除了开仓放粮、赈济救灾、转移灾民等方法以外,减免赋税也甚为重要。前朝因为连年大旱导致农民起义、王朝覆灭的例子犹在眼前,我们当引以为鉴,好好安抚百姓。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方为上策。”

      景宁帝盯着一直垂首不发一言的工部尚书,问道:“钟爱卿,怎么不说话?”

      工部尚书钟茂昌道:“微臣说话不好听,怕臣说了惹陛下不快,是以不敢言语。”

      景宁帝:“朕不怕听难听话。你只管说,若你的话会惹朕不高兴,朕提前恕你无罪。”

      钟茂昌方道:“微臣认为,刚刚马大人和温大人提出的方法都很对,都能治灾,但是治标不治本。”

      温书策眉头微动。
      圣上刚刚也说过这话。
      而且商讨赈灾,为什么要叫工部的人来?
      温书策心里思量起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红尘万象 0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