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东江公司 ...

  •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德俄瓜分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6月,法国投降,一时间欧洲大陆已经完全受到德国和俄国两个巨人的支配,而原属于英法的帝国主义霸权也前所未有的走向衰弱。
      在英法于欧洲战场的颓势后,本来就有入侵东南亚企图的日本于5月末趁火打劫,迅速攻占了香江和法属印度□□,并发动马来亚战役,轻而易举的全灭了英国在远东的舰队和驻军。美国对此发表了激烈的外交抗议,并宣布对日禁运。在美国国内,对日宣战的鹰派呼声已经日益高涨。
      为了拉拢中国,防止中国在日本对英法战争期间攻击日本,日本选择邀请中国加入对英法战争,许诺不需要中国出多大力,打赢以后可以把香江和缅甸割让给中国作为战利品,被中方回绝。之后日方与中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日本的利益攸关,即中日双方不对对方发起进攻,中国不许对日本禁运;也包括中国的利益攸关,即日本不许破坏中国和英法美等国家的海上贸易路线。条约有效期为期十年。

      虽然没有对英法宣战,但中国还是在法国战败后包围并驱逐了租界中的法国驻军和法国官僚,收回了上海、天津、汉口、广州四处法租界,法属广州湾(广州湾不在广州)目前被日本占领。英法比挪丹荷瑞士七国的在华的领事裁判权也被收回。同盟国阵营如今正处于至暗时刻,由于害怕中国加入轴心国入侵缅甸和印度,只得暂且忍气吞声。
      由于战争的爆发,国际上的燃油需求量显著增长,而燃油生产却因为各类战乱而遭到破坏,再加上许多国家为了战争限制燃油出口,以至于目前全球市场上的油价高涨,委内瑞拉、美国、俄罗斯等产油国赚的盆满钵满。
      中国的工业化水准低,不打仗,汽车普及率低,以至于人均燃油消耗量不大。但中国体量实在太大,每年还是需要进口大量燃油。
      1940年,中国全年需要对外进口7千万加仑汽油,1.7亿加仑煤油,3.4亿加仑柴油,1千8百万加仑的润滑油。*由于油料对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国府不仅不对此类原材料征收高税,还要对企业用油进行补贴。油料不足如今已成中国工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这四大油料中,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都依赖石油提炼,煤变油这样的黑科技显然不是中国有资格玩的,因此中国想要补充油料的方法,唯有加大石油开采。

      民国目前最大的一家石油开采集团,是南京东江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1926年就成立了,最初是卖廉价药品的,靠着自研大蒜素的专利和大萧条时期进口制药设备,在30年代成功成为民国制药的领头羊之一。然而大部分药品专利受外国控制,现代药品市场中也是外国药占明显优势,当了国药领头羊也没谋取多么巨大的暴利。
      而且在30年代,该企业总裁在制药上赚了大钱后还开始进军其它化学产业,尤其是石油提炼产业。
      中国其实已经在甘肃、四川、陕西地区分别发现了石油,但未得到开发,这些战略资源在国府北伐后大多被收归国有。外国投资者曾试图在中国开发油田,然而中国石油勘探有的储量小,位置偏,开采成本大,品质一般,对比优质的中东石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外国佬很早就放弃了开采中国石油的想法。
      30年代,东江公司向国府承包了这些资源,并雇佣外国顾问、进口外国设备,对这些油田进行开采,并对产出石油进行提炼。然而外国佬卖给中国的设备都是用剩下来的老旧型号,中国的石油精炼技术也是远逊于外国,开采成本又高,以至于东江公司生产出来的各类油料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石油业务吃着政府补贴还连年亏损,不少油料卖不出去只能存起来,因此多次引起股东质询。然而东江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白手起家一手缔造公司威望很大,手上的股权份额也很大,而且资金来源神秘,背景疑似非常硬,她一意孤行的话,其它股东也奈何不了她。

      没想到突然爆发世界大战,中国油价飞涨,一下就超过了成本一大截,东江公司一边抛售油料储备,一边加大生产,还率先通过酒精勾兑汽油来增加汽油供应,借着风口盈利无数。总裁借着公司股价飞涨的机会,又开始大规模集资,宣布进军电信设备产业,打破中国电信设备依赖外国进口的现状。
      再说到电信,在祖国统一以后,全国范围内的通讯和输电线路铺设工程在邮电部的主导下稳步推进,到1940年,从南京到全国各大省省会以及重要城市的架空明线已经基本建成,民间电信业务的总值也在不断加大。
      然而中国电信的最大问题是——电子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国人只会运用。而电子设备生产这种具备战略价值的高端技术,外国人压根不会轻易提供,而中国的电子设备技术基础奇差,想要搞就得需要投入巨大资金从零开始,等开始盈利那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正常的企业家不会干这种事,只能够依赖国家投资。于是在1938年末,邮电局旗下成立了兴国电子公司,主要业务是引进外国的电子产品生产线,培养我国第一批电子工人和工程师。由于国府目前重点发展的产业实在太多了,电子产业遭到冷遇,兴国公司得到的经费较为有限,国家也对这公司没啥要求,只能说给国产电子工程师一个容身之所了。
      而这个公司具体又是什么成色呢?它的董事长是蒋建丰,国府上将蒋玉成的儿子,当前年仅30岁,刚从美国留学回来没多久。其余几个高层也是白二代出生,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是个kmt人打天下坐天下之后,封赏给自家子弟的国资。
      不过比起其他的白二代,小蒋还算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他在美国那里学了理工高科技,脑子里有点真技术,为人也比较有野心,不是那种腐败无能的货色。事实上早在1935年,由交通大学毕业生单宗肃领导的科研团队就在邮电部的资助下用外国零件组装了中国第一个电子管,可惜由于国产电子管对比外国电子管在性价比上毫无竞争力,国产电子管从来就没有投入过量产,单宗肃也被公费送往美国进修,准备等日后有条件了再启用他。

      在听说东江老总进军电子设备产业后,小蒋想着东江老总那钱可多了,如果能借着自己的邮电部背景和那么一点点工程师工人基础,和东江老总达成合作,蹭上东江的资源,就完全有让兴国电子一跃而起,给自己创造一个巨大的政绩。
      作为知晓许多内幕的白二代子弟,蒋建丰明白东江老板背后的靠山是身为中执委委员和军委委员长的林古月,但她们具体是什么关系连自己都不清楚,只能说确实深不可测。自己的父亲曾多次在家里神神叨叨地说东江老板是狐狸变的,把他和蒋建镐唬得一愣一愣的。
      最终,蒋建丰还是下定了决心,做好了准备,要会一会那个“狐狸变的”大老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0章 东江公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