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 ...

  •   第19章
      整个夏日过去,小黄也从牛犊快长成大牛,站在纪元身边很有分量。
      还是跟之前一样,除了纪元之外,其他人谁都不让喂。

      不仅如此,安大户家的两头牛明显跟纪元关系也更好,看着比之前更壮,皮毛都光滑得很。
      安大户都对纪元的活计很满意。

      纪元生活稳定下来。
      清早挖草药背书,白日里读书习字放牛。
      晚上做饭练字。

      纪三婶纪三叔两人虽有些固态萌生,但还算压制得住。
      他们最近在发愁纪利去县城当账房学徒的事。
      送了好几次礼,那边也没见松口。

      又是清早,纪利还在埋怨道:“之前送纪元过去的时候,不是说得好好的,怎么我就不行了。”

      纪三叔三婶哪能说那是骗纪元的。
      就跟驴前面的胡萝卜,让纪元看得着吃不着,只要不上学就行。
      再说送到县城当学徒,谁知道你是当账房学徒,还是当杂役的学徒。

      可这话他们两个不敢说,省得被外人知道再惹麻烦,以前纪元不是多说的,外面人还夸他们照顾哥哥的孩子。
      现在经过那几件事,村里人议论纷纷,村长对此很不满,说安纪村向来民风淳朴,若为这种事坏了安纪村的名声,让县令大人追查下来,有他们好果子吃。

      不能说真话,只能糊弄着纪利,让纪利也不高兴得很。
      他都跟村里同龄人说了,自己马上能去县城做事,可迟迟却没有着落。

      如今都七月份要入秋,还是没消息。

      其实纪三婶三叔也急,钱送出去不少,还不知道人家收不收纪利。

      纪元只当没听到。
      他跟这家的联系,如今仅限于面上的功夫。

      他到这个世界也有半年,明白此地的风俗,传统宗族的观念,是不允许他或者纪三叔彻底撕破脸。

      儒家又有家天下的观念,《中庸》也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便是爱人,要爱自己的亲人。
      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古代的读书人若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不能和睦相处,肯定会被人指摘唾骂,影响仕途。

      纪三婶三叔或许说不出这样的道理,却也明白面上要平和。
      而他要读书,自然也不会多讲。

      他们折腾他们的,自己读自己的。
      最好井水不犯河水。

      离开三叔家中,小黄明显欢快,十一个月的黄牛已经有近七百斤,摇头摆尾的。

      纪元这次没有去挖草药,而是直接去了安大户家中。

      最近喂牛很简单,七月份的天气,正是青草茂盛的季节。
      但过了夏天,秋冬的时候,牛就只能吃干草。

      安大户跟安大儿媳在准备冬日的饲料储存,他家牲口多,母牛又怀孕了,所以要早早备下。
      喊上纪元,也是因为他养牛确实好,安大户家的两头都被照料得很好。
      大家一起算算,需要多少干草料,他们提前准备。

      纪元进到安大户家里,看着他家又添了两只羊,就知道他家肯定要忙起来。
      那么多牲畜的干草准备都需要人力物力。

      之前纪元想到一件事,他小时候爷爷奶奶也储存过牛羊饲料。
      不只有干草,还有储存的青饲料。
      要是牛羊能在冬日吃上青储,营养肯定会更好,特别是对怀孕的母牛来说。

      今日纪元把想法说了,又道:“只是要挖窖储藏,而是收秸秆的时候要快,牛羊吃了,冬日也会好过,不容易生病。”

      安大户平时吝啬,但干活绝对不含糊,听说挖窖也不觉得麻烦,只再问:“你的意思是,怀孕的母牛吃青储饲料会增加存活率?”

      现在其中一头母牛刚刚有孕,差不多年底年初才能生产,势必要过个冬天。
      如果正好赶在冬日生产,那更麻烦,要想办法给生产的母牛补充营养。

      “对,还需要一些小苏打拌料。”纪元仔细说着,旁边安大儿媳跟安大海听得也入神。
      说罢纪元又解释了小苏打是什么,找到相似的代替品并不难。
      他方才说完,才想到这词是后来的音译。

      冬日生产的小牛跟母牛,又要保暖又要营养,如果损伤生病了,轻的影响明年春耕,重的直接就没了。
      这可是正当年的壮牛,要是没了的话,安大户都能哭出声。

      “那就按你的方法,挖窖。”安大户拍板,四五十岁的瘦老头看看纪元,装作不懂纪元的意思。

      纪元哪会被他糊弄过去,笑眯眯道:“安叔公,我给了这样好的方法,您这生意分我三成,如何。”

      生意?
      什么生意?

      安大户疑惑地看向纪元,他原本以为纪元会用这个方法要点银钱。
      毕竟小孩读书确实费钱,每次给家里三个孙子买纸张笔墨的时候,他都肉疼。
      哎,要是自家孙儿跟纪元读书这样好就罢了,偏偏都读得不太行。

      纪元说出最终目的。

      “咱们安纪村也有不少养牛的门户,到了冬日说不定需要青储饲料。听说您给母牛配种的隔壁村,他们也有几头怀孕的牛,到时候肯定也要补营养。他们若一定用银钱买,您也不能拒绝吧。”
      “马上秋收,各家都有秸秆,咱们给收上来做成青储饲料,冬日各家缺青储的时候,不就有用了。”

      从一开始,纪元就知道读书费钱。
      靠着他每日挖草药到现在也只够纸张的钱,一本完整的书都没有。
      这还是在村里读书,以后只会更费钱。

      看考了秀才的黄夫子就知道生计艰难。
      纪三叔他们那的几文钱更是不够,所以纪元一直在找其他出路。
      眼看秋收将近,纪元便打上秸秆的主意。

      做青储饲料!
      冬日卖出去!

      只是他八岁的孩童,干这个真的不行。
      但安大户家可以啊,他家人丁多,安大户也是爱钻营的。

      果然,最爱钱财的安大户眼睛一亮。

      好办法啊!
      他觉得可行!

      安大娘子却兴致寥寥。
      挣的钱全都是公家的,对她而言就是多了差事。
      不过要是能把牲畜照顾好,确实也不错。

      安大海已经摩拳擦掌:“爷,咱们房子后面不就有空地,提前把窖挖好,等秋收一过就能按照纪元说的储藏了!”

      安大户不想接话,反正他已经知道怎么储藏,可以自己干的,不带纪元。
      只是话到最后,纪元还是笑眯眯地:“是啊,挖的时候可以喊上我,我知道怎么挖最好,毕竟要是藏坏了,那就得不偿失。”

      好小子,在这等着他呢。

      安大户确实想挣这个钱,对他而言,就是家人一起出力的事,能用力气还钱何乐不为。

      “人力物力损失都是我家出。”安大户直接道,“最多分你两成。”

      “两成便两成。”纪元起身谢过,“那咱们就说好了!”

      安大户眼睛一瞪,怎么觉得小纪元想得就是两成?!
      答应的也太快了!

      纪元还是笑眯眯地,喊着大海一起去背书,他一边割草一边背。

      安叔公说得没错,他确实就想要两成。

      点子再好,也要有人干。
      靠他现在的小身板,一没气力,二没工具。
      拿着双手挖窖,挖两年也挖不出来。
      必须七八个壮劳力一起开工才行。

      力气之外,还要有原料。
      要么许多人一起割青草,要么有人出钱收秸秆。
      一个弄不好,青储说不定还会砸手里,那就血本无归了。

      更不用提后面的销售,记账,找人脉兜售,都是活。
      现在安叔公一家会全权包揽。

      他只要过去指点一下怎么储藏便有钱赚,赔了也不是他的事。
      一本万利的买卖。

      对他而言,还是背书要紧。

      安大户家也是说干就干的,第二日安叔公带着儿子侄子们去挖窖,他也仔细,准备先挖个小的,再割青草储藏,试试纪元说的方法。
      不过他既然说分给纪元,就不会食言。

      于是纪元除了背书外,又多项事,去看安大户他们挖青储窖,跟着割草。

      第一个青储窖两米深,所有青草用铡刀切碎,均匀地铺在里面,一层层地铺。
      现在的青草水分高,不用再补水,等到秋天草水分降低,还要洒水补湿,达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水分最佳。

      做着做着,安叔公对纪元也算心服口服,虽然还觉得给纪元分钱心疼,却也知道小纪元确实有本事。

      只是这样还不够,如果青储饲料不加发酵剂会影响营养成分。
      纪元又用酸菜泡菜等物调配乳酸菌,跟着水混合倒入青储窖,保证青储饲料可以发酵。

      安叔公跟安大娘子都是养久牲畜的,知道牲畜吃些酒糟养的会更好,自然不会反对这种做法,心里还暗暗感慨,自己怎么就没想到。

      在青储窖里铺饲料的速度要快,从收割到放到里面压实,不能超过三天时间。
      每铺三十厘米,就要让牛拉着大石碾过一遍,确保紧实。
      等离地半米时,直接封窖。

      安叔公一家都做惯了事的,纪元看着就知道,这家能成为大户是有原因的。

      既然头一个成了,后面就更简单。

      只是又农忙又要青储,他家整个秋天都脚不沾地。

      连安叔公这么抠门的老头,都让自家杀了几只鸡给大家补补。
      炖鸡汤的时候,专门给纪元留了一碗。

      纪元美滋滋喝完鸡汤,又听安大娘子说九月大考马上要来了。

      九月大考一来。

      便临近十月。

      考县学的日子越来越近。

      这几个月里,安大海跟安小河的成绩起起伏伏,第二第三轮流着来。

      只有纪元稳居第一,他肯定有考县学的资格。

      纪元担心也从来都不是这个。
      而是县学的名额,为三百选二十。

      全县的学生里考进前二十,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事。
      更别说他才学了多久,还有他那手字。
      虽大有长进,但跟从小练字的学生比,还是差了很远,更别说他不舍得多用纸张。

      纪元回味了下鸡汤的滋味,一边搅拌草料,一边默背文章。

      考上县学,考上便好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第 1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同类型完结文《小货郎》《小知县》完结可宰~书荒的可以去看看呀!一个经商,一个基建!都很肥! 接档文《穿越当县令》《穿越做厨神》欢迎收藏,很快就会开的!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