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金陵薛家 ...

  •   用完膳,各诰命夫人找相熟的人家坐到一起,她们还没有接到懿旨让她们回家,一颗心比上午更是七上八下的。

      两位太后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吩咐,好吃好喝的供着她们。

      都是些什么事啊!

      北静王太妃不愿意和其她人坐到一起,免得她们找她打听情况,东问西问,所以让伺候她的宫女去请贾母过来和她一处。

      北静王太妃和贾家是旧相识。贾家男人袭的是虚职,与朝堂上的人牵扯不大,她也放心。

      贾母一脸和气,神情淡定,笑道:“多谢太妃赏脸相邀。老身许久未见太妃,太妃气色越发好了。”

      “老太君客气了。”北静王太妃做姑娘时,与贾敏相识,对贾母印象很好,“午膳可用得习惯?还是要多吃点才好。”

      贾母心下一动,北静王太妃这是暗中提醒她下午说不好也无法出宫,要吃饱好应对。脸上笑意更深了几分,感激道:“宫里的哪有不好的。两位太后娘娘宽厚仁爱,老身真是三生有幸。”

      “那就好。”北静王太妃见她明白了,微微一笑。

      待众人歇息一个时辰之后,两位太后、魏太妃和几位公主才再次出现。

      下午就没舞蹈可看了,众人看着几位公主跟在太后太妃身边抄写经书。

      天气炎热,慈宁宫正宫虽放了不少冰块,但架不住人太多,众人服饰繁重,没一会个个皆汗流浃背,那些妆面画得重了的,已经开始花了。

      摸不清两位太后娘娘的心思,傻坐着也不是一回事,众人面面相觑。

      宗亲里有一位长辈,见李太后搁笔,连忙抓住时机说:“臣妇久闻慈圣皇太后娘娘书法极好,不知能否有幸见识见识娘娘墨宝?”

      慈圣皇太后是李太后封号,众人以示区分。

      “惜言,拿下去给众人看看。”李太后轻拂着茶沫,随意说道。

      惜言捧着李太后笔墨,先去了这位宗亲长辈跟前,再依次传下去。

      还是这位长辈笑着说:“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见李太后只是笑笑,她赶紧又问:“不知今日娘娘请臣妇进宫有何吩咐?娘娘厚爱,如此款待臣妇们,只是臣妇们实在诚惶诚恐,还请娘娘早日示下。”

      正所谓未落地的石头最令人揪心。

      永宁不得不佩服她母妃的攻心之术。

      李太后这才缓缓开口:“不急,哀家已经命人传话下去,让你们家人为你们备好换洗衣物送进宫里,今晚你们便在宫里住一晚,只当陪着哀家这些孤儿寡母一晚。”

      什么?
      众人大惊。
      让她们留宿后宫,这真是前所未有之事。

      众人一时怔住,不知要如何应对。

      一小太监进来,说道:“启禀太后娘娘,万岁爷命奴婢来告诉娘娘们一声,今日万岁爷留宿文华殿,与三位阁老商谈政事,还请娘娘、公主们早些歇息,不必担忧。”

      永宁公主看向李太后,心想母妃和皇兄还是很有默契的。

      李太后笑道:“哀家知道了。你也告诉皇上,切勿商谈太晚,三位阁老年岁大了,要好好保重身子。”

      “遵命。”

      又对身边伺候的太监道:“你跟着过去瞧瞧,看看皇上那里是否妥当,缺了少了什么让人送过去。”

      完全一副慈母做派。

      不是听说李太后与皇上昨日才为公主入学之事吵架了吗?

      怎么如今看起来他们和好了?

      所以李太后是来给皇上撑腰的!

      到现在她们才觉得自己摸清李太后的打算。

      李太后又笑着对张居正夫人、高拱夫人、高仪夫人,这三位阁老夫人说道:“三位夫人在宫里安心住下吧。”

      三位阁老夫人从进宫到现在一直很低调,笑着应下。

      到了晚上,李太后命人将各位夫人带到安排好的宫殿住下。

      万历皇帝还未成婚,后宫人少,又因万历登基不久就放出快一千宫人,整个皇宫除了巡逻的禁卫军,以及有主子的各宫,其他地方都十分寂静。

      宫里规矩和忌讳多,众人不敢随意走动,各个胆战心惊,睡不安稳。

      睡不安稳的除了各家夫人,各家大人也是一样。

      他们算是想明白了,午门处那些跪着的人一日不起来,他们的夫人恐怕一日也别想回家。

      有些人想着天亮就去找万历要人,有些对万历行事了解的人直接开始吩咐家中小厮出门送信。

      这些信几乎都是送给依附着他的那些官员,让他们赶紧将自己的人从午门口领回去。

      没看见小皇帝完全不理会跪在午门处的那些人吗?

      宫里的太后娘娘原本也不赞同小皇帝,不知为何这么快就和小皇帝站在一起了。

      人家母子同心,后宫前廷权臣固若金汤。

      再者,他们想搞事,也要问问驻扎在京城外的护卫营,他们都配备了最先进的火器,是让戚继光戚将军培训出来的。

      永宁公主躺在床榻上,睁着眼睛想着今日发生的事情。

      也更能够体会,“一家一国都是从内部开始坏的”这句话的道理。

      她自然相信皇兄肯定已经做好了万足的准备,但因为她说动了母妃出手,或母妃本就准备出手,内外一同发力,事半功倍。

      这事本来就与她们息息相关,两位太后娘娘出面也不足为奇,谁也不能指责她们干政。

      翌日,果然只剩寥寥数人跪在午门前。

      一大清早,众位诰命夫人给两位皇太后请安,两位太后带着魏太妃接待她们。

      只不过,有的赏赐一些珍宝物件让她们带回家,有的却根本就没有提让她回家的事情。

      被留在宫里的人成了少数,心又沉重了几分。

      陈太后对着众位诰命夫人神情哀怨地说:“昨日你们在宫中待了一整日,可知道我们整日在宫中是如何打发日子的。我们寡妇还好,四位公主年幼可怜,皇上怜惜她们,特准她们去国子监长长见识,也不知道真是碍着谁了。”

      魏太妃抹着眼泪,啜泣道:“别看我们公主一个个在皇宫里面金枝玉叶似的。说实话,还不如你们家里的女儿快活。你们的女儿平日里还可以出门参加个亲戚间的宴会什么的,总有一两个交好的,可怜她们整日整日的关在宫里啊。”

      陈太后和魏太妃说得情深意切的,众位诰命夫人如坐针毡。

      她们待在宫中一日就处处不得劲,虽好吃好喝的给她们供着,但真的好无聊啊!

      她们醒悟过来,两位皇太后就是想让她们先感同身受一下。

      若家中丈夫再在家唧唧歪歪的,她们可别坐视不理。

      .
      贾母一大早便由宫人送她出宫,给她的赏赐紧随其后,荣国府一众人等了消息,大开中门。

      先是拜拜祖宗,以告先人得此恩赏。

      后贾母命人将宁荣二府当家男人召集,将宫中情况细细描述一番。

      一番折腾,贾母心有余悸,嘱咐道:“你们在外行走,须得谨言慎行,更不要妄议朝纲,那一套男尊女卑少讲为妙。”

      “不指望你们为官为宰的,守着祖宗家业好好过活吧。”

      众人无不应下。

      贾政恭敬道:“老太太辛苦了。听说还有一小数夫人留在宫里与诸位娘娘作伴?”

      贾母反问:“午门口是否还有人跪着?”

      贾赦答道:“正是,只剩四五个人。”

      老太太昨夜未归,他们派人各处打听,惊动了林如海,林如海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说老太太今日肯定会回府的。
      还说让他们派午门处看看,记着还有那些人跪着不起。

      贾母微微点头:“那就对了。留在宫里的,我估摸着估计和这外面跪着的脱不了干系。你们记得这些人,往后少与他们家来往。”

      “林姑爷也是此话。”贾赦说:“我们都记住了。”

      同朝为官,贾政一直在京城任职,昨日如无头苍蝇一般,反倒是在外任职的林如海安抚住他们。

      贾政自然感激,可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不愿听人提起林如海,故转而问贾母:“老太太此次进宫可见着了元春?”

      “宫规森严哪有那么好见的。”贾母叹气,“往日总听人说先帝过世,留小皇帝一人守业恐会朝堂不稳,乱象频发,今日我才知,我等皆是井底之蛙。不说皇上是何等睿智之人,娘娘们又何等聪慧过人,就那几位公主个个都灵心慧性非常人所能及。”

      感慨一番,贾母就回房歇息了。

      在宫里一日一夜,她哪里睡得着,简直筋疲力竭。

      林黛玉见不到贾母,便找到自家爹爹。

      林如海等候万历差遣,又因多事之秋,便窝在家里了。

      见黛玉捧着一张纸,林如海问道:“玉儿可有功课不明白?”

      林如海知道黛玉心高气傲,既得了参选机会,必然会认真对待,努力备考。

      黛玉心里打鼓,她不确定她做的文章会不会让父亲觉得大逆不道。

      自今年六月入京,她知道有报纸一事,便请示林如海让人给她买上一份,林如海没有拒绝。

      所以,她看了昨日那几篇文章,特别是李贽的,感慨颇多,忍不住写了几笔。

      林如海接过纸张,认真看了起来。

      黛玉一直盯着他,等他看完都看不出心思。

      “玉儿可是想给报纸投稿?”林如海问。

      黛玉未作声,轻轻点头,脸微微发烫。

      林如海说:“此文章工整凝练,只是……”

      林黛玉急问:“只是什么?爹爹不必顾忌。”

      林如海评价:“有李贽李夫子珠玉在前,玉儿阅历不足便无所遁形。”

      林黛玉垂下脑袋,又失望又羞愧。

      林如海摸了摸她头顶,笑着安慰:“不过玉儿不必介怀,李贽李夫子见多识广,暂时难以企及。但你才七岁,已比不少人都有见识了,只要放宽眼界,多看多思,总有一日也能做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出来。”
      “何况,你这做的诗极好,可愿投稿试试。”

      黛玉暗暗记下林如海的话,点头应道:“取‘绛珠草’为别名可好?”
      她也不知为何这名一直萦绕在心头。

      “绛珠草?”林如海嘴里念了两次,“不错不错。”

      却说另一头,金陵薛家同一日收到王家和荣国府王夫人寄来的信。

      王夫人亲妹正是薛家夫人,寡居在家,有一儿名唤薛蟠,一女名唤薛宝钗。

      原来王家和王夫人写信皆是来告知公主选伴读之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金陵薛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与完结文《励精图治怎么会亡国》一样背景为平行世界的明朝,有联动但【不看】完结文【不影响】新文阅读,感谢支持!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