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6.
儿童中枢神经肿瘤发病率突然提高至正常值十倍,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也不觉得是问题。恶性肿瘤,俗称癌症,是 60岁以上成年人致命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排名第三的是呼吸系统感染或衰竭。但老年人患肿瘤,却很正常。美国在二十年前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征得车祸死亡的死者家属同意,对这些死者进行解剖,结果在6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所有人都有肿瘤。区别就是有的人是良性的,有的人是恶性的;有的人的肿瘤扩散速度慢,慢到别的疾病或者意外因素杀死这个人了还没有出现癌症症状,而有的人的肿瘤扩散速度快,快到一击致命。经常有人在意外的情况下发现肿瘤。比如,车祸之后做全身检查,发现身体里有肿瘤。这种意外发现的肿瘤,基本不会采取任何治疗方案,最多就是每年扫描一下,看一看肿瘤发展情况。然而,儿童却不是肿瘤高发人群。新生儿直到两岁,第一致死因素都是先天性疾病;再往后,直到青春期,主要死因是意外死亡。青春期开始到成年,主要死因还要加上自杀。成年之后,第一因素则变成癌症 —— 这不是说癌症在中年人当中的发病率高于老年人的,而是比例虽低,却高过其他因素。
统计结果并没有明显的关联因素,林非无奈之下,只留下两个博士后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继续跟踪,把他们分派到更容易出结果的另外一些项目上,就算不是主打人物,好歹论文可以挂名。
可那些莫名其妙患病的儿童的家庭,遭到的却是近乎灭顶之灾。林非有一天在医院参加查房,正好赶上一个3岁小男孩全身综合衰竭,回天无力,宣告死亡。护士对小孩儿的妈妈说,“你可以继续抱着他,愿意抱多久就抱多久。”三个小时查房结束,林非又路过这个病房,在门口看见妈妈还是抱着孩子,满是泪水的脸,紧紧贴着孩子已经变为灰白的脸颊。护士在一旁劝,“虽然你想抱多久就抱多久,但总有一刻,你要放开他。”妈妈轻轻的说,“什么?我还以为真的可以想抱多久就抱多久。可以是明天,也可以是下个月,还可以是明年。”
林非很清楚这个小男孩的病史:从怀孕开始,一切指标都正常,没有任何遗传的或外界的致癌因素。3个月前,本来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走路总是摔跤。最开始家长没有在意,后来去看家庭医生,医生仔细检查过上肢下肢,平衡感觉,都一切正常。待到一个月前做脑部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肿瘤直径已超过30毫米。一周后的术前检查,直径竟然达到55毫米。肿瘤不仅生长速度快得异常,而且位置非常不好,直接压迫脑干。虽然边缘清晰,适于做手术,但孩子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
这时孩子的妈妈突然抬头对在一旁的孩子爸爸发脾气:“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如果你不是在两年前买这个新的房子的话,孩子就不会得癌症。”林非头脑里闪过无数研究结果,包括什么“失去第一个孩子的夫妻离婚的概率是没有失去第一个孩子的夫妻离婚概率的两倍”,还有前两天刚看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篇论文,结论是“失去所爱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其他人群的两倍”。于心不忍,上前劝说“这一切都是概率问题”。可是,一辈子读过那么多论文,没有一篇告诉他如何可以安慰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
林非可以冷漠客观的研究统计结果,却无法在切身感受具体病例后还不受震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做了一件平时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事情:研究一个号称有特异功能可以治疗癌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