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金风玉露(2) ...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去岁的上元节天子下令各大家族开锅煮元宵,于府邸前支起一口铁锅烧水煮些宵食,分发给那些吃不起元宵的穷苦人家,百姓自是翘首以盼,各大家族不敢公然抗命,只好支起了雨棚铁锅,使唤府里的家丁煮元宵。
      可一碗两碗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十碗八碗也不过九牛一毛,可要是千碗万碗呢?
      虽然一碗元宵不值几个钱,他们平时一餐就能花掉上百两银子,可这布施元宵一事,是由皇帝亲自开口的,做的好了全都是皇帝的美名,这种损己利人的事,哪能这么做呢?
      因此,大部分家族皆是做了做样子,实际落到百姓碗里的,不过是煮的发稠的面糊汤。
      唯有几家除外。
      一是位居正三品礼部侍郎之职的江家,一个是素以君子之名冠誉上京的七皇子殿下。
      江家家主江靖乃是寒门出身,十二年前乃是先皇钦点的状元郎,从七品芝麻官到如今正三品礼部侍郎,这一路不可谓不辛苦,而他也十二年前那场惨案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身居高位之后,他依旧保持一身清风,不拉帮结派,不玩弄权术,不醉酒押妓,不滥用职权,与糟糠之妻陈氏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忠于朝堂敢于上谏,可以称得上是一身正气,满袖清风。
      这样的人往往都会成为百姓口里的青天。
      江靖与妻子陈氏在上元当天准备了数万份元宵,一一发给前来讨要的百姓,面上一直和和气气的,无论是路边的乞丐还是残疾的老民,他们都一视同仁,引得百姓竞相夸赞。
      锦衣卫将这一切都报到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大声称赞,一连提拔了几个江家子弟,并且赏了江府好些金银玉器。
      而另一个主人公却不了了之。
      今年各大氏族都吃足了教训,宫里还没下令,就已经自发摆好雨棚大锅,几个机灵的家族还分了不少元宵的种类,只等收获百姓的交口称赞,陛下龙颜大悦。
      百姓也乐的多吃一碗不要钱的元宵,好话嘛,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说出来,大家皆大欢喜。
      不过今年他们的如意算盘,又要打空了。
      李玥跪在窗边的凳子上,掀开了垂下来的帘幕,兴奋又好奇地打量着各家府邸前排起长队的百姓,转头向她哥哥问:“哥哥,为什么他们都在这里排队啊?”
      李逢舒念着李玥还小,不准备把那些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告诉她,就说:“各大家族家家供应一碗元宵与民同乐,他们都在排队领元宵。”
      “那为什么他们不回自己家里吃啊?”李玥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又问道,“难道是他们都没有家吗?”
      “不是,他们有的有家。可能是跟别人一起吃元宵,会更好吃一些。”李逢舒将李玥抱了下来,合上了帘幕,轻声道,“玥儿先坐好,别让他们看到我们。”
      “哦,好的哥哥。”李玥歪在李逢舒身上,撑着下巴看他,“我也觉得人多元宵吃起来好吃一些,哥哥,去岁上元节时四哥哥给我的那碗元宵就很好吃呢!”
      “是吗,那你喜欢他吗?”李逢舒垂下眼睛,不动声色地抚摸着李玥的发髻,不过力道很轻,李玥感觉就像是一片羽毛拂过她的头发。
      她歪过头,不再让李逢舒摸,撅着嘴道:“哥哥!你再摸我的头发,它就要乱了!我最喜欢的当然是哥哥啦,只是觉得四哥虽然外表看起来冷,其实内心也很温柔呢。”
      他似乎很容易被这种话取悦,又似乎是因为对方是李玥的缘故,他们是兄妹,是亲人,是深水里沉浮时抓紧的浮木,也是彼此在皇宫中唯一的依靠。
      在李逢舒心底的底线,叫李玥。
      权势,东宫,财富,其实他也不是很在乎,只是生在这深宫中,拉拢、合作、威胁也只不过是活下去的一种方式而已。不手握权势,最后就会沦为权势的牺牲品。
      他的姑姑,先帝在时她是一个不太受宠的公主,后来是一个被派去和亲的却无人为她送行的牺牲品。边疆艰苦,路途遥远,举目无人,水土不服,不到三年就薨逝了。
      想到这里,李逢舒握紧了李玥的一角衣裙,也像是悄悄抓紧了这个人。
      寻了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下了马车,李逢舒踩着矮梯下了车,随后站在旁边,伸出手让李玥扶着下车。
      李玥很自然地扶着李逢舒的手臂,蹦蹦跳跳的下了马车。
      这样的动作在旁人看来显得亲昵无比,若不是因为两人容貌相似,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谁家恩爱的小夫妻。
      王元早就见怪不怪,凡是自家主子在场,清平公主还没有扶过其他人的手下马车,这份宠爱,即使是放到其他皇子公主间也是没有的。
      正要跟上前面两人的步伐时,李玥环着李逢舒的腰,软声撒娇道:“我想跟哥哥一起逛灯会,哥哥你让他在这里等我们好不好?”
      今夜的人太多,人多了反而更容易走散,况且这么多人面前,应当不会出什么意外。李逢舒拇指关节处无意识地磨了磨虎口处细微的茧子,略微思考了一下,当机立断道:“王元你留在这里等我们。”
      街角站着个买面具的小贩,支起的架子上摆满了样式各异的面具,有鸟兽样式的也有花草样式,大部分只遮住了上半张脸,这样一来既显得美观,又不妨碍交谈或者进食。
      见不远处结伴走过来一对神仙一般的人物,本想开口夸赞一句般配,话到嘴边却硬生生憋了回去,半途改口道:“这位公子想必是带着妹妹出来游玩吧,不如买我这两个面具,也算不白过这一夕上元。你看我这摊上,什么样式的都有,这位娘子,你喜欢哪个样式的?”
      “哎哎,哥哥你看,这些都好漂亮啊!”李玥的注意很快就被这摊子上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吸引,这里不仅卖面具,还有些其他小巧的簪花之类。
      虽比不得宫里的那些奢华精致,但也算得上是瑕不掩瑜。
      怕来人不买,摊贩特意挑了个最受欢迎的样式,眉飞色舞地说:“公子难道不知道上元的传统吗?”他生怕眼前的公子走开,如倒豆子一样将那些似真似假的传说噼里啪啦全都到了出来,又状似不经意问道:“这一路上是不是有很多人在偷看这位小娘子啊?”
      李玥伸手去够最顶上的一只猫儿样式的面具,而那架子搭的太高,她惦着脚也拿不到那只面具。
      从旁边伸出来的一只手精准的取下了那只猫儿面具,轻轻的放到了她的手上。
      “四哥!”李玥先是伸手接过面具欢欢喜喜地戴在自己的脑袋上,抬头正好看见李时芷无悲无喜的脸,更加欢喜的喊,“四哥你也出来玩吗?”
      “出来买点东西。”李时芷随手拿了一个能盖住整张脸的面具,又挑了几个银色的簪花戴在了李玥的发上,低声说,“好看。”
      “真的吗?谢谢四哥!”李玥下意识地摸了摸新戴上的簪花,笑嘻嘻地问。
      “四哥。”李逢舒也注意到了李时芷,也低声喊了一句。
      “嗯。”李时芷应了一声,“你喜欢哪个,一起买了吧。”
      李逢舒温和的弯了弯嘴角,眉眼带笑,看上去如芝如兰,他随手从摊上拿了一个玉兰模样的面具,声音都带着一点笑意:“多谢四哥。”
      “不必,我还有些事,先走一步。”
      “四哥再会!”
      “四哥慢走。”
      李逢舒不动声色地将面具戴到了脸上,方才他看见李时芷挑的面具,跟除夕那日他戴着的那个一模一样。
      倒真是巧了。
      而另一边——
      杨槐今日难得着了一身深衣,脸上戴着那个牛首面具,只露出线条锋利的下颚线,面具是黑色的,衣服是黑色的,倒更显得唇色如春日绚烂早樱。
      纵使面具覆面,还是有几个女娘对着他暗送秋波,还有个胆子大的直接递了盏灯笼过来。
      杨槐朝着那个女娘微微一笑,接过了那盏灯笼,拿出了一个小小的香囊给她。
      香囊里装着几味草药,药香混杂在一起,多添一分风雅之气。
      女娘顿了一会,还是接过了那个香囊,放在鼻尖嗅了嗅,一股清新的药香冲入肺腑,原本有些发昏的脑子都清醒了不少,她这才转哀为笑,柔声道:“多谢公子。”
      “前面有个猜灯谜的地方,公子不妨去看看?”
      “好,多谢提醒。”
      “也祝公子今夜也遇着自己的风月。”
      一处茶楼前立着一个足足七八米高的架子,从最上一层到最下面一层足足摆了十排的灯笼。
      最上面只挂着一盏。
      而这一盏,足以抵的余下几十盏灯笼。
      那是一盏绘着兰草的四格宫灯,纸面上的兰草栩栩如生,那含苞待放的骨朵儿,那纤细修长的枝叶,连上面如豆点大的小虫都十分逼真,仿佛下一秒就会爬出纸面。
      四角灯架上坠着宝石流苏,在灯光下流光溢彩,不可方物。
      茶楼的掌柜穿着一身青衣,腰带勾勒出修长身形虽然已是而立之年,但算得上是仪表堂堂。
      “各位,在下苏仪筠,乃是身后这家茶楼的掌柜。恰逢上元佳节,在下特意摆这一墙灯笼,意在图个彩头。”
      “这里有十道谜题,对一道就可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拿走一盏灯笼,全答对就能取走最上面的那一盏。数量不多,先到先得。”
      “各位不妨试试。”
      “哥哥,那里好热闹啊!我们去看看好不好?”李玥手上拿着一串咬了三四口的糖葫芦,唇脂印着糖渍流光溢彩,越发显得她可爱动人。
      “好。”李逢舒从袖中拿出一方白色手帕,细细地替她擦去了唇角几粒碎糖,“女娘要有个女娘的样子,你看你,像什么样子。”
      语气却宠的要酿出糖来。
      前面就是那家茶楼。
      “哇哇,那个好漂亮,哥哥我也想要!”
      “好,先看看怎么个赢法。”
      陆陆续续有几个陪着谁家女娘一起游玩的公子哥开始猜谜,女娘们则在一旁笑作一团,打闹着猜他们能答到第几题。
      不过猜了好一会,最好的那位也只答到了第七盏。
      “左千不足,右万有余。”
      旁的几个人抓耳挠腮,脸也慢慢红了,女娘们嗔怒地看着他们,不悦道:“你们不是说学富五车嘛?怎的连这一个也答不上来?”
      “仿。”
      突然有两个声音插了进来,一清冽,一低缓。
      两两对望,互不相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