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明朝那些事儿 ...

  •   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全集,其实早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当时班主任给我们推荐过它,只是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读,一晃已经五六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真是岁月如梭啊。在公共课老师和室友的强烈安利下我开启了《明朝那些事儿》的阅读之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太喜欢明朝,当然我对他的了解非常匮乏,由于历史课本上总是强调明朝是封建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的一个朝代,也是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所以我总是对这个朝代怀有偏见,反而更喜欢辉煌盛大、文化灿烂的唐宋。直到我打开了这本书,一开始是被明月幽默风趣的语言所吸引,逐渐读了下去,那是我还没意识到在我眼前一个辉煌盛大的王朝在我眼前拉开序幕。也没料到我会为这个王朝无数次热泪盈眶,感慨万端。而这套书,也激起了我对于阅读史书的强烈兴趣,对这套书,我只能说相见恨晚,它已经被我列入了二刷书单。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无数次感慨“历史真的不是爽文”,历史是冰冷残酷的,即使作者的讲述很幽默。我无数次为书中正直善良人物的悲惨下场捶胸顿足、打抱不平,对书中荒淫享乐、不顾苍生的昏君嗤之以鼻,唾骂那些尸位素餐、鱼肉百姓、欺上瞒下,陷害忠良的佞臣,可是没有用,历史的走势不会因为我个人的喜恶而有任何变化,我只能站在上帝视角上,眼睁睁看着这个王朝在我眼前兴起,覆灭,“始于东南,终于西北”。从百废俱兴、海清河晏、人民安居乐业,天子守国门,到奸臣当道,宦官专政、党争误国,再到江河日下,国运衰微,内忧外患,直至我大明气数已尽,崇祯帝君王死社稷。历史实在太苍凉、冷酷。
      明朝很普通,他像历代王朝一样兴起又覆灭,正如那句话一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他又不普通,直至明末我大明也是良臣猛将辈出。若说历史上哪个王朝最有骨气,明朝排第二,恐怕没有哪个王朝能排第一。可这样一个出了张居正、王阳明的王朝为何还是会覆灭,作者给出了答案——气数已尽。的确,大道无情,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决定着世间一切事物的兴衰沉浮。
      是的,大道无情,而人却有心。黑格尔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由于作者的讲述,史书里一段一段冰冷的文字仿佛活了起来,几百年前的人和事都生动地跃入我眼帘。他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同样具有温度。同样读历史,让我对人性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前我总是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坏人?真的有那么坏的人么?怎么会有魏忠贤那样丧尽天良抛弃一切身为人的自尊和良知的人?怎么会有人坏的这么纯粹?现在我仍然不明白坏的动机,但是我终于能坦诚的承认就是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这一段好像在说废话,但其实是我词不达意)。历史让我看到了更为真实的人性,让我更加明白人性的复杂,人不是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里。明月说的“好人不会死,坏人也不会死,死的是蠢人。”也让我对人和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许这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吧。看似正确的举动不一定能带来良性影响,评价一件事的性质,一个人的行为有时候要从长远来看。看似卑劣的举止是为了更光明的未来,这些都影响了我很多。
      《明朝那些事儿》纠正了我许多的偏见,宦官不一定全是坏的,言官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关键不在与职业,而在于从事职业的人是谁。同时他也启发了我对于王阳明心学的兴趣,在我对完我暑假规划的书目我会去读一读王阳明的《传习录》,了解王阳明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同时明月的书让我对于成功有了新的理解——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明月在书中写到人有两样东西最不能抛弃——一是良心、二是理想。良心让人面对许多诱惑时,做出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人的选择,而理想则让人更坚强,有勇气面对日复一日平凡枯燥的日子,因为有了理想,所以枯燥难耐的坚持都闪闪发光。我之前读过一篇小说,是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支撑老瞎子和小瞎子活下去的是一张根本不存在的复明偏方,那张偏方是老瞎子和小瞎子的生活希望,而支撑我们的也许也是理想。生命总是很容易就陷入虚无和无聊空虚中,对抗这种空虚必须有个理想,赋予每一天一个意义。理想不一定要高大上,为人民服务是理想,赚大钱也可以是理想,生活正因为对理想的苦苦追求而闪闪发光。
      读第一遍,读的比较浅显,暂时只有这些看法。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明朝那些事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