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山路风来草木香 ...
-
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很多知青在生活上长期不能自给,在口粮、住房、医疗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困难。另外,知青受到歧视、打击和污辱的事也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陈庆春的叔父陈静轩一直在为自己侄子和外甥筹谋,勤劳的陈静轩凭着这些年跟各个村、镇的老师傅学习请教,茶叶炒制很快出了名,陈静轩手快又稳,揉捻轻重有致,炒出的茶清爽、翠绿,阵阵兰花香扑鼻。很快在县里、市里出了名,点名要喝他炒的茶的人络绎不绝。陈静轩看着这些缺衣少吃的知青也一直在为哥哥、姐姐的孩子发愁,在他每年为县里各位大人物炒茶送茶的时候,他终于逮着个机会向领导提起自己的两个亲戚现在还在农场里,没有着落。希望领导能在今年招工的时候匀两个名额出来,自己将领导一整年的好茶承包了,保证他喝到最好最甜的高山云雾茶。看着颗颗肥硕的毛尖芽头如飞机头一样在杯子里跳舞,领导终于满意的点点头,让陈静轩做好准备。
陈静轩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两个孩子,让两个孩子抓紧时间回来,没想到陈庆春拒绝了用心的叔父,他和叔父打商量能不能把名额给自己的朋友许清晖。她是女孩子,而且渐渐长大,姣好的面貌让她被追求者骚扰的不胜其烦,虽然陈庆春已经尽力照顾她保护她,可还是防不胜防,用心险恶的人太多,他实在放心不下,况且自己是一个男孩子,多待几天没事,女孩子在农场呆久了回去都不好婚假了,很多和她同龄的女孩这个时候很多都就近找了附近的农民结婚生子,有的孩子都好几个了。陈庆春不能再看见许清晖在这里耽误下去,他把这个想法给姑姑和父亲说了一下,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同意,叔父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也理解女娃娃在农村确实多有不便,嫁人生子就是一个麻烦事,所以嘟囔着但也把这件事圆满办好了。
庆春开心的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清晖,没想到少女确是一脸担忧的望着他,“我走了,你怎么办?”“不怕,我是男孩子,姑姑、叔叔都离得近,有叔父在自己未来肯定还能找到机会回去,让她放宽心,抓紧回去,该走就走,不要在这里耽误。”许清晖感动的看着这个纯粹、干净的男人,她轻轻地将自己靠在了对方的肩膀上,“我会等你的,只要你不嫌弃,我会一直等着你。”她在庆春的脸上轻吻了一下,对着他璨然一笑,虽然是严寒,但是庆春好像又看见了来年茶树花盛开的样子。
在一个雪后,庆春收到了许清晖寄来的《快雪时晴帖》,不顾农场众人的嘲讽,庆春打开,是王羲之的一幅字:“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其点画俯仰生情,钩挑都不露锋。用笔尤为圆劲,提按顿挫的节奏起伏与弹性感较平和,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匀整安稳,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提按得当,从容不迫,神态自如,骨力中藏。整帖雍容古雅,圆浑研媚,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流利秀美。庆春看到这幅字心怦怦跳,他仿佛看见了清晖提笔写字的快意模样,他紧紧把字抱在怀里,仿佛隔空感到了远方人的挂念和喜悦。虽然农场里的诸人都认为庆春被骗了,认为清晖是故意勾引他以换得回城名额,但是庆春知道她不是,他也不是。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为了得到一张病退证明,他们服用□□、升压灵来制造高血压,喝10%高效麻醉药制造“心力衰竭”,喝农药制造“胃痉挛”,喝墨水制造“胃穿孔”---不惜一切,只为回家。
1978年10月7日,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通知》中央下决心解决知青的七个方面的问题。1978年10月31日,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了。会议纪要认为:\"今后一般不办理病退、困退,如果家庭和本人确有特殊困难,可以通过组织商调,分到新的工作岗位时,其待遇按调动工作处理\"。这一决定在支边知青中一下乱了套。他们说:到农村插队,可以通过招工回城,
于是,罢工、请愿之风迅速在各地兴起。1978年12月9日,知青发布了北上宣言,同日开始大罢工。罢工席卷了云南全省。1978年12月16日,请愿团从云南省景洪出发,次年2月27日到达北京。1979年1月23日,□□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由副总理余秋里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王震、陈慕华、谷牧、王任重、康世恩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基本同意□□知青办1月18日报送的《关于处理一些地方知青请愿闹事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提出的六条意见。这六条意见是:1、把农场办成农工联合企业,适当提高工资,把知青稳定在农场。2、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商调回城,由知青部门负责办理。3、城镇职工退职退休后,可以由其子女顶替。4、从农场参军的知青,退伍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安置工作。5、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青。6、上海郊区到农场的青年,可以允许回原籍社队。
有人因为害怕不被政府允许返回城市,所以即使和人同居并有了孩子也不登记结婚。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但是仍有大量知青滞留在下乡地或者故乡城市以外的第三地。而知识青年的子女最多只可以有一个人迁回父母所在的故乡城市,而且有年龄及婚否的限制。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至此历时25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无声无息中画上了句号。
陈庆春也在1980年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中,一个娟秀的背影伫立在院子里,听到有脚步声,女孩回头,是已经考上大学的许清晖,许清晖开心的露出笑容,她伸出双手,“欢迎回家,陈庆春。”她的身上没有了秋冬的肃寒,只留下春夏的温暖,看着她爽朗的笑容,陈庆春放下行李,把许清晖紧紧地抱在了怀里。二人在锣鼓欢天的热闹氛围中,双双展露笑颜,问起以后的打算,许清晖说:“父亲希望我好好念书,将来去国外留学,学习已经落后西方几十年的科学技术。”二人低头聊起分别后的事情,陈庆春知道了许清晖的父亲已经平反了,家里的小洋楼也还了回来,弟弟也从遥远的北大荒带着妻子回到了上海。只有外公外婆,在那场动乱中,已经埋骨他乡。陈庆春开心的问她:“你的玫瑰花又补种了吗?我知道哪里有玫瑰花,走的时候我给你挖一些。”许清晖看着面前的男人摇摇头,“没有,我种上了茶树,比起只会开花不结果的玫瑰花,茶树更实用些,能做茶、做菜,开花、结籽、榨油,种它多实用。”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又想起了那些让人想忘却又忘不掉的青春岁月。
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处理□□中一些干部在报刊和文件上被点名批判问题的通知》。通知说,对“□□”中在中央、地方以及军队报刊上被错误点名批判的同志,宣布一律予以平反,强加给他们的诬蔑不实之词统统予以推倒。而陈庆春也在高考恢复后,考上了信阳师范学院。表弟陈有道则考上了河南师范大学,学校于1984年5月恢复为河南大学。1980年4月19日,高敬亭将军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合肥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副主席、徐向前元帅、谭震林、栗裕、肖望东将军,张劲夫、程子华、郭述申首长以及高将军的部下万海峰、林维先、李世安将军等40多人送了花圈,300多老部下、老战友参加了安放仪式。陈子美终于了却心事,此生无憾,他回到了年轻时奋斗过的灵山,决意后半生陪伴妻子,他在妻子的坟墓周围开荒种茶,做了一名守山人,后半辈子种着茶,守着妻子。而姑姑陈易安和姑父曾成采则在高考恢复后到了信阳农业学校任教,学校也在1984年更名为豫南农业专科学校。
大学毕业后,陈庆春不忍看父亲一个人苦守山林,决心陪伴父亲,也回到了山上,山居岁月长,他也甘之如饴。许清晖如她父亲所愿,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学习物理。陈有道的名字则在高考之后已经彻底改为陈有稻,他决心一辈子叫陈有稻。1979年4月,陈有稻的偶像袁隆平出席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科研会议,会上宣读他用英文写的《中国杂交水稻育种》的论文并即席答辩,与会者一致公认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更坚定了表弟后半生从事科研的决心,他也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父母执教的豫南农业专科学校任教,继承父母一生的事业。至此陈家第四代都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自己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