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001号实验报告 ...

  •   ——

      【三国烽烟消于司马】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1]

      这个天下英雄无过之[2]的曹操,不论其所思为何,不论是否经过利益权衡,是否因荀彧之死而有所动摇,但在后世之人的眼中,皇帝有无数个,但曹公,只此一个!

      他终究是,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也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

      荀彧:唉...

      汉皇们:朕的大汉...唉...

      周公旦:孤以为你更喜欢我爹的剧本~

      曹操:咳,两篇《短歌行》,一篇周公,一篇文王。都有都有~

      这里补充一下:因为东汉初年,政府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私学蓬勃发展。

      拥有众多弟子的经师们不仅声名远播,而且具备举荐人才、推荐弟子入仕为官的权力。

      经师及其推荐入仕的弟子们,父子相传,师徒相依,代代为官,逐渐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人脉,于是“士族化”进程迅速开启,形成了一种具有“开放性”的“门阀制度”的雏形。

      在这一进程中,西汉以来的“师法”体制走向没落而“门阀”制度最终得以形成。[3]

      当然这些政策在东汉初年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吧,别忘了前面说的,皇帝大都活得不长还幼年即位,加上西汉一直以来的外戚之风,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外戚或者宦官专政,大臣大都来自士族,皇帝变成了吉祥物,东汉末年已经变成了外戚、宦官和权臣以及士大夫之间的大乱斗,“党锢之祸”也因此产生。

      刘秀:这就很难搞了,后代活不长我也没办法啊,苦恼.JPG

      秦汉皇帝:就很难办,无人可用(当然,咳,主要是汉,给始皇一个面子)

      前情提要结束后,这里就知道曹操的身世弊端了吧。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

      陈琳还在袁绍那里任职时,对曹操作出了堪称恶毒的评价,称曹操为“赘阉遗丑”。

      这简直就是对曹操声望的巨大打击。

      众人:嘶~

      陈琳:愧疚但不后悔,T~T

      这里要公布一个研究成果。

      《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用的《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则记载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

      2011年末,复旦大学宣城通过对现代曹姓人群进行DNA分析,与史籍、方志、家谱等历史资料多重印证,从而找出了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代。曹操Y染色体类型为O2-m268,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O3-002611+,与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可能是伪造。对有关曹姓是曹操后代避祸改姓而来以及曹操是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经过基因验证都不可信。复旦大学根据Y染色体DNA测试的结果推测辽宁东港大孤山、铁岭腰堡两支曹姓属曹操后裔。

      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

      找不到祖宗,但是确定了后代哦。

      所以,曹公,不要再为这个耿耿于怀啦~(还有,希望你少屠城,最好别)

      在几乎两千年后的今天,经历过种种的天灾人祸和意外,能够活到今天的人,祖宗肯定都有了不起的人。

      了不起的,不是身份,不是职位,不是性别,也不是权力,而是他们应该都有认真的活过一生。

      曹公已经是很棒的祖宗啦~

      “我祖上是曹操”这句话可是相当装B呢~

      曹操:操不愧此生啊~(T︶T)感动.JPG

      曹丕:父亲的子孙后代可不一定是我的子孙后代...

      所有人:两千年后?DNA?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所有人:信息过载ing

      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蜀汉啊,又称季汉。

      国主为刘备,乃中山王刘胜后裔。(当然这个身份除了刘备以外还有许多人同样打着这个老祖宗的旗号。毕竟,中山王刘胜“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所以在东汉末年他的子嗣和子嗣的子嗣简直遍地开花。)

      蜀汉在后人眼里是一帮子理想主义者绽放的光辉。

      明明在汉室倾颓的东汉末年,明明已经在蜀地建国,明明可以像南宋朝廷一样偏安一隅,却依然舍生忘死的坚持北伐。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刘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4]

      刘备一生从未行屠城夷族之事,黄权糜芳降敌善待其家属,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终其一生,论迹不论心,他终究是做到“大义于天下”的。

      诸葛亮:“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五次北伐,病故于五丈原,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路上,终究是如他所说的无法在亲眼看看蜀汉的后来了。

      诸葛亮北伐前,上表公开家产。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刘禅死后清查诸葛亮的家产,如他所述的那样,“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没有丝毫盈余。

      诸葛亮治理之下的蜀汉是怎么样的呢?

      是“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的梦幻状态!

      掌军中郎将董和穿的是粗布麻衣,去世时家中没有余粮。

      丞相费祎家人常面有菜色,死后家无余财。

      诸如蒋琬、董允、邓芝这些重臣也都没有什么家产,

      大将张嶷甚至要找人借钱看病。

      大将军姜维没有纳妾,和妻子同住陋室“宅舍弊薄,资财无馀。”

      傅肜:“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誓死不投降!

      诸葛亮子孙诸葛瞻父子,绵阳之战,战死!

      赵云次子赵广、张飞之孙张遵、傅肜之子傅佥、黄权之子黄崇皆战死沙场,尽忠殉国!

      甚至刘禅投降了,蜀汉已经灭亡,姜维、霍弋、罗宪还在坚守!

      这不是理想主义,又有什么是理想主义呢?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顶天!

      ——

      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说完了蜀汉和曹魏,东吴和这两个国家画风有点不同。

      比如蜀汉矢志不渝的北伐,他们坚定的志向就是匡扶汉室,还于旧都,所以并不愿意偏安一隅,将政权困于蜀地。

      但是东吴国主孙权呢,也试图北伐过,合肥之战,至于结果就是,“张八百”和“孙十万”两个名号响彻寰宇。

      虽然军事上孙权好像没有特别亮眼的战绩,但是他在外交、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卓越贡献。

      举个栗子,好像很多人都没有注意的一点,孙权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

      这条海道的开通,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此后,历东晋南朝,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有了这条海道,东晋南朝时期,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国建立了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外交上面是孙权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中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后的待遇与他的功绩完全不成正比,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孙权:???孤到底结局如何,天幕你说清楚!

      [消于司马]——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

      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曹操/孙权/刘备:司马炎?!晋?!!

      司马懿/司马炎:天幕亡我!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001号实验报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