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玉茄果脯 ...
-
萧鸣笙站的位置,也不太远,约莫是三四丈,借着几丛芦苇的遮掩,恍惚如诗经里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原该是在水一方的佳人,正稳着心神,勉强扒拉着翻飞的发丝。
穿越之后,一直面对的都是阿草他们这些下人,自己神色抑或是行事略有不妥,也没人明目张胆打量、质疑。
但是,这位——似乎就是原身的未婚夫婿,不能是上门来退亲的吧!
阿草生怕她没听见,又走过去再说了一遍,“郡主,这位是崔家六郎。”
“……”
她刚刚有听到。只是,谁向她解释一下“崔家六郎”?
萧鸣笙顾忌着礼仪,到底也没转过身,略略清了清嗓子——可惜,不清倒也罢,一动嗓子,四处纷飞的芦花细绒像是钻到了嗓子眼,刺挠得厉害。
她急得眼眶发红,眼泪都要留下来,赶忙是捂着心口,无声咳了咳。
“郡主,崔家六郎……”阿草又歪着头提醒了一句。
“……”她晓得。葱玉般的十指捏着蒲棒的茎,什么也没说出来。
崔明端越礼瞧了一眼,只觉伊人身形如蒲柳一般娇弱,在河滩的晚风里摇摇欲坠。
他下马先是行了一礼,克尽臣子本分,“臣——崔明端,路过此地,特来拜见。”
“……”
萧鸣笙更是急了。特来拜见——特来解除婚约?
这婚约解除倒也罢,只是依着萧家目前的处境,再解除婚约,这日子是不是就更加难过了?
好歹也等她将诸事摸个清楚明白!
崔明端等了半晌,没等来动静,也己起身。他与她的关系,自然不是严苛的臣下。
而萧鸣笙这边,那几丝恼人的丝绒,终是被口涎带着咽了下去。
“咳……”萧鸣笙胡乱应了一身,后背热热麻麻的,出了一身的汗。
罢了罢了,若是他先提的,那自己倒还有争取的余地。补偿的银钱铺子,她会一一笑纳;最最要紧的,再同他要几个会看账会打理家事的人。
她的算盘打得响亮,崔明端亦是负手站着,没再开口。
二人不近不远站着,夕阳已慢慢落在山顶,晚风袭来,带着芦苇的清香,似乎也掺了些旁的。
借着衣袖的遮掩,崔明端舒展着拳头,久病之人出门这样久,风也凉了,也不晓得回去。
他默默叹息,抵在身后的手在袖中默默收拳,终是甩了袖子,拱手道:“不知是否方便讨口水喝?”
“嗯?”
萧鸣笙余光紧紧抓住他躬身的动作,脑子和眼珠子动得一样厉害:要喝水,且去河边。
香蒲本就是长在河滩边,他骑着马来,随意赶赶就到了。
但是,矜贵的崔家六郎,不喝河里的水,自然也不是来讨水喝的。
萧鸣笙慢慢走出河滩,照着这具身体的虚弱程度,在这样紧绷的情况下,不一定走到山腰的院子。前一回有阿草在,背着倒也没什么,要是在外人面前落了面子……
“大人才回京,必是诸事缠身,”萧鸣笙轻咳,攥着帕子稍稍缓了口气,“百忙中来此,或是有要事,不妨直说。”
“郡主说的是,臣来此,确是有一桩事——”究竟是何事,崔明端到底没说出口。难不成是要他说:来此,是为了查一查府中刁奴是否做出欺上瞒下的事来?家丑,何必外扬?他家治下不严,转而来问她,算什么事?
只是,他的话含了素日办公的语气,萧鸣笙与他是头一回见——因着礼仪,她连面也没见着,但听出其中威严,便如实道:“这几年,我一直病着,家里的庶务是交由嬷嬷来做。也不知……大人,是要问哪一桩的事?”
放眼望去,满目萧瑟之状。芦苇渐渐败在秋风的威压之下。
崔明端同被凉风吹着,思绪渐渐清明。自己来此,是为何?为着查验府里人是否做出欺上瞒下的事?
“臣思虑不周,冒昧前来,请郡主恕罪。”
“……大人客气了,请起。”
萧鸣笙缓了缓心绪,瞧着他躬身请罪的姿势,仿若是暴雪压顶的青松。这棵松柏,当真是好怪。
“打扰郡主雅兴,这便告辞。”
说罢,崔明端当真翻身上马,没等萧鸣笙反应过来,人已经是策马远去。
哒哒马蹄声,与山野的鸟鸣仿佛一唱一和。
萧鸣笙用手帕扇了扇风,几下过后,才惊觉不妥,所幸阿草是聚精会神看着前方。
她松了一口气,也目送着主仆二人的身影,无端叹了一句:“这几年,我病着,无力打理琐事,不会是家里受用了他家什么好东西,眼下是来秋后算账的吧?”
“不可能。”阿草却是立刻反驳,“大人家每年送的,都不是吃的,也就是前天的鱼虾能吃。还能是什么好东西?我不懂,嬷嬷却说那些好得很,可不顶饥不顶暖的,不说是没送些吃的来,就是匹布料也没有。”
日子难过,阿草的期盼务实得紧。萧鸣笙也暗暗觉察出不妥来。
原本还指着这位大人日后能帮着查查封赏的猫腻,不想自家后院起火而不自知,但愿这火不要烧到自己身上来。
二人的初见,带着些公事公办的流程,崔明端隐约瞧见了她的模样——似乎和印象中的人不大相像了。然而,当年也只是在宫宴遥遥见过一面,要说哪一处不像,也说不上来。
他去梅花坞的事,不是秘密。
不等府里的人来问,在和荀二郎出行时,便拿出来说了说。
“你早早中举,为官多年,如今……且让愚兄想想……贤弟今年二十又三了吧,换做旁人,早该妻妾成群,儿女双全。”
话到此处,荀二郎特意顿了顿,也将手里的扇子收了起来,搭着他肩膀,压了声道:“咳咳……崔兄,可是要择期成婚了?”
崔明端不想自己前脚来进了城门,后脚便被人这样打趣着,何况,还是一个不大理事的郎君。
荀二郎出身颍阴荀家,也是豪门望族,不走科举一途,直接靠父辈的荫庇入仕,在同辈清流里,声名不大好。可是颍阴荀氏的儿郎,好不好,哪里轮到人置喙?
再说,荀二郎也不是在意这些虚名的人,在任上也不算尸位素餐,每日都点卯上值,依律做事。眼下虽没多大的政绩,但是再熬几年,总也能名正言顺升上去。
而崔明端,是世家子的佼佼者,同寒门学子一起走的科举正途,而后入了翰林院,再下派地方,素日也最公正严明,按理与他不是一路人,二人却是至交。
大抵也是因为如此,荀二郎才特意将众人会揣测的心思说给他听。
“不过是有些公事出城去,成婚与否,且看圣意。”
“也是,说来这桩亲事还是先皇指的,这几时成婚,都是天家恩德。”
“荀兄……”
再说下去,恐怕是要失了分寸了。
崔明端才一提醒,荀二郎识趣闭嘴,又将袖中藏着的纸袋子拿了出来,“玉茄果脯,酸甜适中,哪个季节吃,都叫人舒心,崔兄来一个。”
“好。”崔明端倒是赏脸,他的饮食,自小有家里人盯着,很是精致,对着外头来路不明的小东西,府里是拦着的。若是好的,灶上的师傅会制同样的送到,但——似乎又不是同窗吃的那个味。
不过,他不追求那烟火气,吃与不吃,都无伤大雅。
眼下,拈了一颗,崔明端尚有闲心听荀二郎说这玉茄果脯的妙处,“崔兄,你说,这玉茄,家家户户都能种,加糖腌渍晒成干,再稀罕的方子,也该争相模仿试出来。可纵观京城百家铺子,也不及他家的味好。”
崔明端缓缓嚼了嚼,也觉着酸甜适中,滋味很是不错。“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1]。想来于旁处亦是通的。”
“崔兄说的是,光这一门手艺,便可保儿孙衣食无忧了。我在他家买了也有十来年,这味道可真是百吃不厌,好歹没白花这银子,不管客人再多,总是会匀一份给我。”
荀二郎是在市集晃荡惯了的,大街小串走得,烟花柳巷去得,这不,便要捧着那一纸袋东西,去讨个新花魁的欢心。
崔明端看他兴致好,素来威严的面上也露了笑,戏谑道:“也不知我是几时才能有荀兄的闲适心?”
说话间,匆匆来了一人,在京城人流如织的道上稀松平常,但一细看,却是崔家家奴的衣裳。
“瞧瞧,崔兄这嘴,可真是开过光的,一说不闲,立马就有事来找,那我就不扰崔兄了。”
“荀兄慢走。”
荀二郎去柳巷,走的自然是慢慢悠悠的。他在哪处,都是个大爷。
急什么?
而崔家仆,佝偻着腰,近来天热,他小跑过来,早出了汗,在自家郎君的沉默里,更是惴惴不安。那小厮经常替府里跑腿办差,遇到不好说话的人,也有,但不会是自家郎君。
今日也不知郎君是和荀家郎君说了什么,脸色不大好,连带着他也没讨到好。
“是……夫人说,让小人来请郎君回府。”小厮大着胆子,再将话回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