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来吧,展示 ...

  •   容真几人都很好奇这个蹙金绣到底是什么,让李教授不顾年老体弱的赶过来。

      沈成问出大家的疑问,“这个蹙金绣很厉害吗?”

      荣娘不觉得有什么厉害之处,如果真的这么珍贵那么她娘为什么活得那么卑微呢。

      李教授缓缓道来,“蹙金绣所用的是捻金丝工艺,中间一根丝线,外面缠绕丝线,每米蚕丝上绕金箔3000圈,据考证当今世界手工捻金丝的最细直径为0.12毫米,而1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种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的最细直径仅为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1987年在法门寺唐代佛塔地宫中出土了一件武则天的金丝绣裙,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武则天遗物。这件绣裙用的就是唐代顶尖绣法蹙金绣。杜甫的《杜工部草堂诗笺.丽人行》中有:“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的诗句。我们后人只能在诗句和残破的文物中想象这种古老的技艺。没想到今天有可能看到蹙金绣现世。”

      听完这番话所有人期待的眼神都投向荣娘,容真光是听就心生向往。这可是盛世大唐的刺绣,武则天也曾穿着它君临天下。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失传了呢。

      荣娘被看的紧张起来,手指缩了缩说:“小女子可以绣给几位大人看,只是这蹙金绣需要金箔金丝。我现在身无分文。”

      李教授摆摆手,“我带了金丝和丝绸。”拿出金丝和丝绸。

      荣娘看过之后却摇头,“这种金丝太粗了,要先拉丝再缠绕在胎线上。我需要一个铜炉。”

      铜炉?去哪弄铜炉啊?容真想了想,“煤气灶行吗?”

      “煤气灶是什么?”荣娘不解。

      李教授问她,“铜炉是做什么的?加工金丝吗?温度太高金丝不会融化吗?”

      说到自己从小就会的东西荣娘自信心也增强了,“铜炉中放煤炭加精盐萃白酒可使金丝融而不断,再用祖传的手法拉伸,可堪比发丝。”

      听着很虽然很厉害的样子,但是在没看见之前都无法确定。

      商量之后罗村长从家里拿了一些便携的炉灶,先让荣娘演示一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荣娘对现代工具很不熟练,笨拙在炉火上操作,不一会金丝就断开一截。大家心里一凉,荣娘转瞬间就用镊子夹起断开的金丝,把金丝放在旁边一碟盐中。高温让盐凝固包裹金丝,滚烫的时候放到白酒之中,随着嗞地一声轻响。荣娘一手镊子一手拿小半截木棍,拿木棍的手大拇指按住金丝一头压在棍子上,另一只手的镊子快速反复拉伸金丝。木棍随着金丝拉伸左右翻飞。半小时后原来10厘米的金丝就变成原来的二倍缠绕在木棍上。

      院子里的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荣娘的手,李教授拿过木棍激动的眼角冒出小泪花,“这可真是巧夺天工啊,难怪后世会失传。也只有大唐盛世才支撑得起用盐和酒来制作金丝。姑娘,这金丝已是最细了吗?”

      荣娘站起身,“回大人,这只是第一步,一米金丝要反复拉伸百遍不止。我娘能把一米的金丝拉伸到百米。而我也只能做到七十米。”

      “你坐下说,现在没有封建社会那一套。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也不是什么大人,只是个研究人员。”李教授现在看荣娘就跟看活宝贝一样。

      吴飞看旁边的沈成还在目瞪口呆,告诉他,“打电话吧,看李教授这样子十有八九是真的了。还有这宅子是怎么回事,要怎么处理都要问一下局里。”

      李教授还沉浸在喜悦中,念念有词,“现在我们国家能做到70丝,小日子国能做到20丝。荣娘一人就能打败小日子那些什么仙人。好啊好啊。”

      荣娘还有些紧张,手指搅在一起。桂枝婶看到连忙安抚她,这女娃子有这么好的手艺可要好好保护,尤其是手。之前吃了那么多苦,现在也算苦尽甘来了吧。荣娘对桂枝婶还是有点怕,主要是刚才一进门就喊她女鬼。小脚自以为不着痕迹的往容真那里靠。

      吴飞和沈成打完电话之后,局里也震惊了。以为又是一场闹剧的,没想到真的是一位古代少女,听沈成义愤填膺的描述,这位叫荣娘的少女还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更难得的还会失传已久的蹙金绣。局里立马继续上报,上头很快做出批复,不管什么年代都是华国人。尽快为她办理好身份证明,因为她本人会蹙金绣,如果愿意交流或者教学也能安排。总之一切按照荣娘本人的意愿。还有容真也要调查,那座古宅和宅灵到底怎么回事,以后还会不会有新的人出现。局里会再安排一位女性调查员接触荣娘,避免她的不自在。

      跟着一起来的民警小王也接到上级命令,不要吓到荣娘,暂时留在三封村。明天会有其他人来给荣娘办理身份证明。罗村长和桂枝婶也被委以重任,那就是先不要让村里的其他人打扰荣娘。老两口胸脯拍的啪啪响。再三保证一定完成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俩人也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有这种奇遇,说出来别人也不能信啊。”

      荣娘证明自己之后和李教授在一旁继续交流她那个时候的一些风俗人情,这些也是极为重要的资料。有什么比真正的古人亲自说更准确地呢。

      剩下的人围着容真,这宅子也不是第一天盖好,罗村长说这座白家老宅有几百年时间。建这座宅子的人官至尚书。最后一任屋主是白老爷子和他的媳妇白老太太。俩人的儿子叫白鹤平,抗战时参军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老两口去世之前念叨的就是孩子,让村里人照顾孩子。村里几任村长都曾去部队和户籍部门打听过白鹤平都没有消息。宅子确定修复之后村里还拟了一份合同,如果白鹤平或者他后人回来了,那么宅子的收益也会分给他们。罗村长拿出之前写的合同给大家看。

      桂枝婶说:“白叔白婶走的时候就让我们照顾孩子,我们没用,找不回来人还用了他家的宅子。”

      沈成倒是觉得村里的人还挺讲究,这都快一百年了。估计白家后人早就没了,按理这宅子算村子里的共有资源,其他人还愿意拿出收益中的一半给白家后人。安慰桂枝婶:“就算白家后人找来也不会怪你们的。”

      罗村长有点不好意思,“白家世代显赫,村子里的戏台子还有那些青石板路都是白家出钱修的。荒年时候还拿粮食救济村民,那位白鹤平在燕京上大学,回村子里从不高高在上,一有时间就教孩子们读书,他总说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强国。我父亲去世前还念着要找回他呢。几位领导,你们要是有办法能帮我问问白鹤平吗?不论生死好歹有个信让我告诉白叔白婶。”罗村长的父亲是三封村上一任村长,放心不下的就是村子孩子们读书问题和白鹤平没有找回来。这也成了罗村长的心结。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来吧,展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