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定陵01 ...

  •   林瑑啷个晓得自己两句话就能吓晕一个太后。

      四方的屏幕中,声音还在继续。

      【要聊定陵,就不能不提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毕竟如果朱棣当初没有迁都,那么明朝后来的十几位皇帝,应该都会和孝陵中的朱元璋一起待在南京。
      如果在南京有个明十四陵或者明十五十六陵,那up我作为一个南方人,去逛明朝帝陵的时候还能省点路费。

      但现在的情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南京钟山脚下相互依偎呢,结果,除了早早嗝屁的永远的白月光太子朱标,以及比太子朱标走得更早的嫡长孙朱雄英二人还陪着老朱睡在钟山,后面那一串子子孙孙,全跑北京昌平区的天寿山麓彼此做邻居去了。

      嗨呀,朱八八待在南京孤寡孤寡呱。】

      洪武十年,重八同志的cpu都给干烧了。

      ...刚刚被父皇委以重任的青年朱标也傻了。

      “‘帝王陵墓’‘离世百年’,父皇,这天幕或许在说的是...后世之事。”朱标涩着嗓子挤出半句。

      “咱知道。”朱元璋木着眼睛,怔怔地望向身侧的太子,“但这天幕中的女子后面在胡扯些什么,咱怎么就忽然听不清了呢。”

      “标儿...你跟咱推推,这到底是怎么个一回事?”

      摆在桌案上的奏折没人管了,洪武皇帝脑内乱成一团麻。

      “如这天音所说,咱们明朝后世出了个叫万历的皇帝,死后被葬在定陵。”
      朱标咽了咽喉咙,迟疑着回忆自己方才听到的内容。

      “然后不知道为何,他的尸骨在百年之后被......挫骨扬灰了?”朱标言语间带着些许犹疑。

      “挫骨扬灰,挫骨扬灰,好一个挫骨扬灰......”朱元璋仿佛终于醒过神来,“咱懂了,就是将骨头搓成灰,再撒掉,好狠的手段!”

      “定陵——也就是说,有人扒开他的陵墓,还烧了他的尸首!”

      “咱朱家的后人呢?就任凭自家皇帝陵墓被刨开烧尸吗!”洪武皇帝下意识嘭的一拍桌子,案上奏折掉了一地。

      铁腕如朱元璋,一路打仗一路杀,也没见过身死之后还被刨坟烧尸的道理。

      太子呐呐地插了句:“或许那时候掌权的已经不是咱们朱家的人了。”

      “我呸!标儿你是傻了不成?没听到那天音提到咱明朝后来还有十几位皇帝吗?离世百年,百年百年,一百年叫十几个皇帝来分怎么够分!咱朱家人咋可能每个都只活了几年?咱现在就已经在位十年了!”朱元璋如炮仗般连吐一串,思路清晰,唾沫喷飞。

      朱标抵着老父亲的指头,垂着脑门当个鹌鹑:

      这天音也没说那万历是他们大明的第几个皇帝呀......

      朱元璋蓦地收声,意识到自己的思路存在bug。
      顿了顿,直起身子,背手而立,开始圆自己的猜测:

      “那万历小儿说不定是个十恶不赦的亡国之君。”
      “断咱大明江山的混账,死后在乱世,被叫他戕害之人的后人开棺烧尸。”

      “对,”朱元璋点头,“就是这样。”

      “咱大明江山葬送在这个万历手里,在他之前还有十几位皇帝——每个人在位活个四十年不过分吧?再算上咱,咱算少点,当咱在位三十五年,加起来,咱们大明也有八百年国祚了。”

      好啊——八百年,可以了。

      八,好数字,自己幼名重八,这是天命要他建立这有八百年寿命的朱家江山啊!

      想不到他乞儿出身一届老农,竟能创造出延续八百年之帝国!

      哪个王朝能像他大明一样存在八百年?
      那些锦衣玉食的皇帝,统统不如他老朱开局一个碗!

      朱元璋有些陶醉了。
      万历作恶多端,叫人灭了国,还被烧了尸,他也不甚在意了
      ——谁家没个败家后人呢?

      ...

      朱元璋顿住了。

      朱元璋站直了。

      朱元璋转过身。

      朱元璋脑内又变回糨糊了。

      他咽了咽唾沫:“......标儿,刚刚那女子还说了什么来着?”

      朱标闭了闭眼:

      “还说,您后来在钟山脚下建了个孝陵,和母后葬在一起。我与雄英......”

      年轻的太子苦涩地接上后半句:

      “或许都,早早去了。”

      没有谁在二十二岁这年被告知自己将早早离世之后还能保持冷静,朱标也是如此。
      尤其是他还同时得知,自己如今年仅三岁的长子甚至将比自己先去一步。

      朱元璋急了:
      “不是,怎么会呢?标儿你怎么会去了呢?怎么可能呢?你还要在位四十多年呢,咱大明八百年江山可都是你的!”

      “胡说八道!我呸!这天幕胡说八道!”

      朱元璋随手抄起桌上的砚台就往半空中的天幕砸去。

      “突然出现,装神弄鬼!”

      可随后,朱元璋便眼睁睁看着砚台从天幕正中穿过后跌落在地碎成两半,而天幕丝毫未受影响。

      朱元璋跌坐回龙椅,难以置信:“怎么会呢,怎么会呢......”

      “那天音管孩儿唤作‘太子朱标’......孩儿不孝,竟是走在您之前了。”
      朱标揩了揩眼角泛出的泪光,哽咽着面朝朱元璋跪下,抒发心中愧意。

      “那天音将四弟唤作‘明成祖’,想来在我去后,您传位给了四弟。”朱标继续回忆。
      “而后四弟将都城迁去了北京,四弟之后的帝王陵寝,可能便都建于那北京天寿山麓了。因此那天音才说,您与母后在南京......”朱标停了停,“孤寡孤寡呱...?”

      “北京应当就是北平。您当初将四弟封为燕王,对上了,没错的。四弟登基后选择将都城迁往自己的封地,也说得通。”朱标接着补充。

      解读完毕,朱标松了口气。
      是了,那天音短短几句话道出的,竟是他大明未来的发展脉络。

      “不对啊,”朱元璋琢磨出了点不对劲,“就算,就算你和雄英都...先咱一步走了,那还有前几个月刚出生的允炆啊?”

      “你和咱的好儿媳,未来应该还会有子嗣啊?”

      “屁股底下这位置,照理来说咱应该传给你的孩子啊,怎么会传给老四那家伙?”

      朱元璋有些满头问号了,激情三连问。

      朱标也给他问住了。
      “或许,孩儿之后再未有子嗣,而允炆那孩子,也在您之前去了?”朱标猜测。

      “呸呸呸!”朱元璋被朱标的混账话急得从龙椅上跳了起来,“说什么呢!”

      “一个两个都给咱活得好好的!”

      站着想了想,疾声喊道:

      “派人去凤阳,把老四叫回来!”

      朱元璋决定暂时中止朱棣在凤阳的实习教育。

      明成祖朱棣......怎么听怎么觉得怪异。

      先别在咱老家体验生活了,你小子,来给咱解释解释这个祖字是怎么回事!

      -

      建文元年。

      要成狼,先当羊,此时的朱棣正在装疯。

      每天不是在闹市里大喊大叫,就是走到大街中央直接往地上一躺开始打鼾。

      好端端的燕王,愣是成了个傻的。

      钱难赚屎难吃,要想消去刚刚登上帝位的侄子的疑心,那是真不容易:)

      疯了的燕王殿下不会挡皇帝的道了,但青天白日的净挡人家平头老百姓的道算个什么事儿。

      朱棣刚被小厮从马路中央拖到街角,正满身灰尘地靠在墙上,一转头,却发现边上的茅草堆上突然浮现出了个人头大小的四方形屏幕。

      朱棣被惊得从地上弹起又跌落。

      什么东西,吓得本王都快从疯子变回正常人了。

      ......明成祖朱棣?

      也就是说本王成功当上了皇帝?

      嘿^^

      ...

      但这是现在能说的吗!!
      出大问题——有人要害本王!!!

      暂且不管这出现在茅草堆上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凡有第二个人听到了这东西刚刚发出的声音,他朱棣恐怕当天晚上就得人头落地。

      一阵寒意爬上朱棣的后背。

      若是刚刚那两句话已经被监视他的人听到了......

      朱棣打了个激灵。

      可千万不能够这么倒霉。

      一道身影猛地从地上弹射而起,向茅草堆扑去。

      燕王殿下顶着一屁股的灰尘,怀抱半人高杂乱的茅草,一边发出高亢的怪叫,一边在街上横冲直撞,边跑边掉落一地茅草。

      “可以保暖的新衣服!冻死我了,我找到了可以保暖的新衣服!你们看啊我怀里的新衣服!哈哈哈哈哈哈哈”

      啧,六月天啊。

      街上众人看着跑回燕王府的朱棣,摇了摇头。

      燕王殿下大抵是真的疯了。

      回到屋中的朱棣将自己裹进棉被,随后低头看向怀中的茅草。

      还好,那四四方方的东西还在。

      不过,令燕王殿下心里有些怪异的是,那四方之物中传来的声音刚刚似是在调侃迁都北京这件事。

      北京,若他猜得没错,应当就是他如今所在的北平。

      迁都北平有什么问题吗?
      他这北平比那破侄子的南京不知道好了多少!

      不过燕王殿下很快就听到了:

      【虽然独留已过世的老皇帝在旧都,自己带着后世子子孙孙迁都北去的行为乍一听有点那啥,但后来的局面证明,朱棣选择北京作为新的都城,是一个军事人才的政治智慧在发挥作用。

      而且也别光说朱棣迁都徒留老父亲一人在南京了,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也想迁都来着。
      朱棣也算是子承父志,顶多稍微拐了个弯。

      朱元璋考虑的是迁都长安、洛阳。

      朱棣......只是把地点往北挪了点而已。】

      燕王殿下点头点头:
      迁都本来就是他们老朱家计划内的事情。

      南京好归好,但离中原实在太远了哇。

      咱们大明现在将他们北元打得节节败退,北边多出来那么大一块地儿,然而哪能只管打不管治呢?一直待在南京,万一北边出了些什么事儿,鞭长莫及再丢了地,那我大明军队之前岂不就白打了!

      还有,如果北边那群胡虏南下打过来了,待在南京的朝廷怎么办?向前线送粮饷都得老久!万一以后来个不争气的孙子,像他们姓赵的一样不敢打了,缩在南京直接把北边的地儿送出去,好家伙,父皇得从他的孝陵里跳出来打死那小子!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去世。】

      朱棣大脑卡壳了。

      【彼时朱棣已下诏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但迁都毕竟需要一个过程,没法做到皇帝今天决定迁都,明天就啥都办好了所有人都能瞬移进入新家。朝廷的主要机构这时依旧位于南京。

      是为徐皇后在南京建陵呢,还是让皇后的遗体等一等,等到国都迁往北京呢?

      这不仅仅是个普通的下葬仪式,这更是个政治问题。】

      不是,本王的王妃怎么就,要下葬了?

      朱棣掀开棉被,想去把这幕布掀开看个究竟:这东西能不能给本王说清楚?王妃怎么就没了?一派胡言!

      天音选择不顾朱棣死活。

      【我们知道明朝帝后经常是葬在一起的,倘若在南京建陵安葬徐皇后,便意味着朱棣大概率死后也将葬于南京。

      毕竟徐皇后作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嫡长女,是个在靖难之役爆发时还能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令朱棣无后顾之忧的奇女子,帝后二人感情颇为深厚,朱棣没道理选择让二人最后分葬于南北两地。】

      朱棣有点想落泪了。

      他的王妃啊......跟着他受苦了。

      想想他的王妃,一代将门之后,现在外面的人却都在笑她的丈夫是个疯了傻了的。

      【然而迁都兹事体大,万一中途出了什么岔子,指不定就半途而废了呢?

      毕竟朱元璋当初就是这样的。
      风风火火给新都选址嘞,结果又是太子在考察都城选址归来后就病死了,又是自己年纪渐长,看样子没法在自己在位时把都城迁走,一连串事情之后,迁都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不少反对迁都的臣子便怀着这样的心思,巴不得朱棣迁都不成。

      若是朱棣为徐皇后在南京修陵,预计自己将来也与皇后合葬于南京。
      那是否代表迁都一事仍有可操作的空间?
      毕竟若是迁都不成,皇帝的身后事也不会因此受丝毫影响。】

      朱元璋哪在乎儿媳的身后事?他只知道天幕告诉了他自己标儿的死因!

      “标儿!竟然是咱害了你!”

      他确实盘算过迁都的事,但他哪能想到自己这个念头后来竟然害死了自己的太子?!

      面向已经直起身子的朱标:“以后出门,你身边必须带几个太医!”

      八八心碎。

      什么考察?

      就算以后还要把迁都提上日程,也绝对不能让咱的标儿掺和进去!

      【深思熟虑后,朱棣派出了几个人。

      他命吏部尚书赵羾和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前往北京,寻找“吉壤”。】

      画面中出现了一幅简易的地图,叫各个时空身边出现了光屏的帝王,均不自觉地屏息瞪大双眼,欲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可惜光屏仅仅快速展示了一道光标自南京指向北平的过程,随后这一画面便很快消失了。

      无数人在帝王的命令下开始手忙脚乱地寻找纸笔,拼命回忆方才天幕中呈现的画面。

      【这批人在北京奔波了两年,才列出几个选项。

      口外的屠家营风水不错。

      然而你给老朱家推荐“屠家”...?

      昌平西南有座羊山风水也挺好,猪和羊,也没啥矛盾。

      然而山后有个叫“狼儿峪”的村子...?

      西京的潭柘寺风景颇佳。

      但看了看又觉得,山的深处空间太狭窄了,缺乏子孙未来发展空间。】

      “臭小子,找的都是什么地方!”朱元璋破口大骂。

      “叫咱朱家子孙葬在这些地方,难怪那叫万历的孙儿被人刨出来烧成灰!”

      【直到朱棣亲自察看昌平县黄土山后,这件事才终于定下。

      这地方的风水到底有多好我们就不提了,我毕竟不是风水先生,让我多讲两句,我也只会对着古书瞎念一通。总之风水先生和皇帝本人都肯定的风水,应当是极好的。

      有趣的是陵园选址的军事价值。

      后来被朱棣下令改为天寿山的这个地方,易守难攻,若是在此地驻军,不仅可以保护皇家陵园,更便于保卫京师。

      在朱棣死后,北方的瓦剌等军,皆视这明朝皇陵所在地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不遗余力地奋力攻打此地。

      明朝的皇帝能允许祖宗陵墓安危受到威胁吗?

      那当然是不能够啊!

      明朝的官员能接受皇帝的陵墓暴露于敌军铁骑之下吗?

      那肯定是不可以啊!

      是以每当北部边防吃紧,敌方南下进军时,从朝廷官员到守军将领,总是借此砥砺士气,鼓舞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若是被攻破,皇陵不保,国祚安在啊!

      这是种精神底线,这种力量在必要的时候总能发挥出奇妙的作用。】

      公元前215年,嬴政若有所思。

      正在北地巡游时,自己身边突然出现了个悬于半空中的四方形之物,其形态与轻薄的皮革类似。

      令随行将士举箭向其发起射击,箭镞却如从没接触到任何东西一般,直直地从中穿过,而未对其造成半点伤害。

      更奇妙的是,这悬于半空中的东西上面不仅有画面,还会随着画面变化传出声音。

      天降神物,实乃上天赐予大秦的大吉之兆!

      嬴政立刻命人喊来随行的太史令,将这一奇景记录在册。

      站在原地观察一阵后,始皇帝渐渐品出了些意味:
      那画面中的声音所讲述的,应当是发生于后世的事情。

      硬盘什么的听不懂,但“迁都”“陵墓”之类的,他能理解。

      自己建立的帝国看上去并未如他所愿传至万世。
      被迫得知这一事实,使得这位人皇至尊有些愤怒。
      但对他而言也并非完全无法接受。

      毕竟那画面中的声音提到:这个存在于后世的明朝,总共只有十几位皇帝。

      想来王朝终会结束,没有哪个帝国能长寿至万世。

      不过这后世的明朝也太短命了,十几位皇帝,这才过去几年?
      始皇帝撇了撇嘴。

      不过待到听到朱棣将陵墓设置在边防前线,竟能起到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作用时,嬴政面上便转为讶异。

      他侧了侧身,望向一旁的李斯:
      “朕的帝陵修得如何了?”

      他觉得自己可以把陵墓建得再大些。
      将范围扩展到国境边界什么的。

      -

      【以往的大多数朝代,都选择“天子居中,诸侯守边”。
      明代反了反,从朱元璋到朱棣,嘿,都选择以“天子守边”作为国策。

      对一个国家而言最为重要的都城,被迁到了边疆,天子戍边的气势无人可当。
      对一个家族而言最为重要的陵园,被设在边防前线,向世人宣告“死守”的政治姿态。

      这一切使得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拥有了更多抵抗的决心,在面对危机时,不至于像西晋、北宋一样轻易放弃北方,而是积极组织抗战。

      此之谓——天子守国门。】

      公元974,开宝七年。

      赵匡胤闻言发出一声嗤笑:

      “老狐狸。”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定陵0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