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姓刘 ...

  •   齐长老和肖阳带队伍去往更远处,王长老带人进了贾家沟。
      虽然已经分为三队,每队五六人的外来人阵容还是会让本地人看了心生警惕,于是王长老所带的六人队伍又分为了两个三人小队,宋竟跟王长老和一位叫贺凌青的师兄同行,然后三人小队也分开行动了。
      贾家沟地处丘陵,有绿树成荫亦有宽阔草地,背靠山泉环绕溪流,且离官道和官道旁的沩水河不远,所以能养出黑尾鸡这样好的品种来。
      然而展望树林,好些都枯了,曾经汩汩流淌的小溪也干涸了,这回不再需要指魔石,王长老带着他们径直来到一处死亡现场,虽然早就被清理干净了,但宋竟看着那块横生枝节的树桩,还是忍不住心头战栗。
      这里虽然不是自己曾经看到过的那一处,但这节树枝或许也插进过某人的胸口,而那人死得并不痛快,或许也曾亲手将自己挠得开膛破肚。
      “太干净了。”王长老自言自语般道,贺凌青脱口而出:“嗯?”王长老便摆摆手道:“没事,走吧,去别的地方再看看。”
      宋竟转身不察踢到土包,磕绊一下扶住树才站住,王长老回头问他:“没事吧?”贺凌青说:“没摔着,应该没事。”
      宋竟就没言语,王长老便继续前行,等到了下一处,王长老搓着下巴胡茬,皱着眉说:“刚才好像掉了什么东西?噢,是尺子,凌青,你帮我回去找找。”
      贺凌青领命去了,王长老才一转严肃神色笑眯眯对宋竟道:“跟我出来还这么拘谨,不合理啊,我平日里骂过你么?”
      宋竟低头道:“未曾。”
      王长老拍拍他的肩膀,说:“做人呐,不能太谨小慎微,不然有本事也成了没本事,要自信点,知道吗?咱不比谁差。”
      宋竟没敢应,身处人才辈出的上修盟,他敢说自己哪方面比谁厉害?但是他忽然看见眼下出现一只摊开掌心的手掌,疑惑地望向这只手的主人。
      “糖呀,你不是都给魏阑杉了么,我也要。”王长老要糖的样子真比魏阑杉大不了多少,宋竟赶紧从乾坤袋里掏出一捧奉上,王长老只拈了两粒,说,“吃多了坏牙。”
      话虽如此,宋竟却没收回手,等王长老吃了一块,满意地点头说好吃,又说贺凌青回来了,赶紧藏起来别让他知道长老还吃糖,宋竟才又赶紧塞回袋子里。
      “师父,我找遍了,没有啊!”贺凌青眉毛皱得死紧地回来了。
      “哎我看看,哎呀,没丢,在袋子里呢,哈哈,搞错了。”王长老把玉尺拿出来晃了晃。
      “......你可积点阴德吧师父!”
      “别咒我啊,我还有做大道行者的希望呢。”
      “不可能,绝不可能,大道行者没有您这样的!”
      “咋没有,你见过啊?”
      “您也没见过啊。”
      “我咋没见过。”
      “真的假的?”贺凌青开始疯狂回忆,自己师父到底年芳几何,而世间尚存的大道行者又何时与上修盟有过关联。
      “梦中高堂白马天道皆有之。”
      “师父你够了......”
      宋竟默默转过身去,仔细察看周围是否有遗留痕迹,可惜就像前面王长老说过的那样,太干净了。想来也过去整整十年了,历经风雨冲刷,别说血和划痕,连草都该长起来了,他都记不清自己当年看过的两处现场具体位置在哪里了。
      搜寻之后一无所获,三人便往村子里走,正碰见另三人与村民聊天。
      “哎,那就是我们师父,师父!这里!”
      师兄远远地招呼他们,他们早已提前对好词,对外一致宣称王长老是他们师父,他们是南边小门派来寻人的,他们要寻的那人是他们当家的恩人,曾在当家的创业之初施以援手,现在他们门派终于做得像样了点,所以是时候回报了。
      “怪不得你们都讲一口官话,我差点没转过来。”端着盆的村民说,“你说说你要找谁,我给你指。”
      “姓刘,叫刘亮。”师兄说。这也是串通好的,斗胆用的刘长老的名字。
      村民抠了抠脑壳,说:“咱们贾家沟,有姓刘的吗?”
      另一个抱着衣裳要去河边洗的村民凑过来说:“好像以前有吧,以前不是也有那么两户姓陈姓李的吗,现在人少了,才只剩姓贾的了。”
      “小伙子,你们要找的人恐怕已经不在这里了。”又一个领着蹒跚孩子的老太爷走了过来,说,“这儿十年前遭过灾,风水坏了,人都走差不多了,就剩我们这些贾姓的老人还惦记着回来,别家姓的一个都没了。”
      “遭过灾?什么灾,旱灾水灾?”
      “都不是。”太爷缓缓摇头,“天灾,是天灾!”
      端着盆的说:“啥天灾啊,官府说啥您信啥,真是年纪大了,分明就是闹妖怪嘛!”
      “你亲眼见着了?”抱衣裳的说。
      “那会儿大家都这么说的嘛,再说了,人都死成那个样子,咋可能是天灾——”
      “哎呀你闭嘴吧!想想都做噩梦!”抱衣裳的摆着手快步走了。
      太爷摸摸孩子的头,说:“不管是啥,总之是天要亡我们贾家沟。唉,盛一时衰一时,荣一时败一时,都是命呐。”说着便也要走,三人机灵地分出一个人去跟着太爷套话,剩下两人继续周旋,就这样等来了王长老。
      打过招呼之后,端盆的村民说自己也要忙自己的事去了,叫他们去找村里的老人问,十几年前的事他记不清楚,贾家沟说小不小,遭灾之前林林总总也有一百多户呢。
      王长老说:“你们三个都是从前巡过山的,虽然贾家沟不在巡视范围,但也是来过的,总该有印象吧。”
      雷景千点头,说:“和上次相比,虽然受灾处大都已修复,但人口少了太多,起码一半以上,王长老你看那里,那几个废弃棚,从前也是有人住的,现在已经只剩空架子了。”
      他们当中年纪最长的殷水蓝也说道:“目前见到的人里,没有熟面孔。”
      雷景千忽然扭头问她:“刚才那太爷,师姐瞧着也不眼熟吗?”
      殷水蓝凝眉摇头,王长老问他们:“孟津去多久了?”
      “不久,半柱香吧。”
      “走,找人去。”
      孟津替太爷抱着孩子,慢慢走着,边走边问往事:“太爷家里十几辈都是住贾家沟的吧?”
      “是啊,我也是想着祖坟都在这里,落叶归根,我老了,哪儿也不想去,就想死在自己家,埋进自家祖坟,上自家族谱。”
      “太爷,您孩子们呢?都去城里了吗?”
      “是啊,都去城里了,原本我们都是在这里自给自足的,偶尔上县城卖点鸡啊米啊菜啊,从那次遭灾之后,他们就留在县城打工了,只年节时得空回来一趟。”
      “那这是您孙子吗?”
      “不是,大庆家的,他们夫妻俩上山打猎去了,我见这孩子孤零零在家挺可怜的,就让他们给我带出来遛弯,多晒太阳长得快嘛哈哈。”
      孟津看了看怀里的娃娃,他手腕上缠着红绳,红绳上吊着一根起毛的黄白色桃木棍,没人看他时他不闹,看他,他就磕磕巴巴地吐一两个不清不楚的词,就是口水流得到处都是,孟津拿他身上的遮羞布擦掉口水,说:“长得很可爱嘛。”
      孟津和殷水蓝一样,是山上年纪最大的一届,未有婚嫁子女,他双指蜷曲夹住男孩的鼻梁轻轻一提,微笑着说:“这样以后鼻梁会长得高哦。”
      太爷也乐呵呵的,说:“要舅舅提鼻梁才好使呢,不过他们家独门独户的,估计也没什么亲戚。”
      独门独户?估计?孟津赶紧问道:“这个大庆家是后来的?原先不住贾家沟的?”
      太爷点点头,说:“后来的。他们一家原先是住山上的,以打猎为生,后来不是贾家沟灾后重建了吗,他们就跟着下山了,毕竟带着孩子,老住山上也不方便。”
      孟津又问:“那他们具体是什么时候搬来的呢?”
      “到了。”太爷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看那道稀疏漏风的竹排院门,门口有石板路,屋后有茂盛竹林。就在这不早不中的时刻,里头其中一间屋子升起了袅袅炊烟,孟津从师刘长老,所居星棂峰距离日昭峰食堂很近,多年的熏陶使他一闻就知道,里面做的是兔肉,麻辣口的。
      他吞了下口水,额头也隐隐浸出汗来,孟津听见太爷说:“哦搞忘了,年纪大了不记事啊,这不大庆家就姓刘吗,哎哟喂,你刚才还问啥来着?”
      孟津抱着孩子的手僵住了,孩子天真的笑容此刻在他眼中成了魔鬼的笑容,就好像下一秒就要张开血盆大口——他强行压下将孩子扔出去的冲动,不能冲动,万一是误判,万一是碰巧,只不过刚好大家习惯了叫大庆家而忘了去记他的姓,只不过刚好这户人家习惯这个点吃饭,只不过刚好人家爱好种竹子......
      “哦你问我他们啥时候搬来的,我想想,哎,真巧,好像也就是十年前哦。”
      阵阵风来,竹林飘摇,院门啊啊作响,孟津再也无法掩饰眼中的恐惧,十年前带着孩子搬来,这孩子居然到现在还才一两岁的模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4章 姓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