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
-
天幕缓缓开启。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叶小枝的第二次盘点。
越国诸暨。
春日里,是一年四季中,苎萝村最美的时节。
轻风吹来,开的正好的桃花簌簌而落,树下的溪水中,一叶小舟摇曳着跟着水流缓缓流向了下游。
镜子一样的湖面透出两个人坐在小舟上的身影,一个粗布麻衣难掩绝色,像是这村中的浣纱女,而另一个手里虽握着书卷,然而从其矫健的体魄中不难看出是名武人。
“范将军,今日读什么书?”施夷光撑着头,目光单纯的看着范蠡手中的竹简。
范蠡含笑道:“今日读《诗经》。”
“《诗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桃树枝丫缝隙中撒下来的日光落在了施夷光的脸上,衬得她绝色容颜更甚,范蠡手中的书卷不慎落在了甲板上,船体跟着晃动。
施夷光连忙把竹简捡了起来,递回他手中。
她不懂《诗经》,更不识得几个字,只是凭借范蠡直勾勾看她的眼神约莫琢磨出了点其他的意味,范蠡希望她单纯无知,那她就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范蠡是三个月前到苎萝村的,不仅是他还带了个画师,到了村子里,也没什么事做,就每天给路过村口的女子画像。
刚开始时,村里的人不知道他俩是干什么的,都绕着走,后来见他们给人画像画的不错,还不收钱,便都踊跃前去报名了。
他们也来者不拒,不论是妙龄女子,还是学步幼童,都一一给画。
只是画了好多人,范蠡都不太满意,直到最后一天,遇见了施夷光和同村的郑旦。
施夷光不太理解他们想做什么,又觉得不太安全,只是跟着郑家姐姐去,打算看个热闹就回来的。
没想到范蠡和那画师一见他们俩跟看到什么宝物似的,画笔都没来及的收,连忙拦着不让两人走。
施夷光和郑旦配合着他们画了两幅画,以为事情就这样就可以结束了。
谁知后来范蠡找去了她们两人的家中,给了父母长辈好些钱,然后又说要请专门的师傅教她与郑旦学诗书学跳舞。
两家人都觉得这笔意外之财那得很不安心。
可是即使每个人都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句话,但是很少有人真的能够经得住诱惑,反正施夷光的父母经不住她也经不住。
于是莫名其妙的学习就这样在这个小村庄中莫名其妙的展开了。
一开始是舞蹈,后来是诗书,再后来是琴棋书画。
范蠡不要求他们两人会,但一定要求他们得懂。
施夷光觉得,范蠡应当是有什么事情要她去做,但是他给的钱能够解决她家许多的麻烦,她也愿意去帮他完成这件事情。
施夷光很聪明,学习东西也快,但她自小体弱,学不了几个时辰,心绞痛的毛病就会发作,要歇上好一会儿才能好。
郑旦没有这个毛病,因此进度比她快很多。
施夷光看着她跳的一天比一天好,心里有点害怕,再这样下去,有了合适的人选,范将军该不会要放弃她了吧。
有些害怕发生的事情,总是会接二连三的发生。
苎萝村是很小很小的地方,施夷光只知道在这个地方自己是很美的,但她并不知道她的美色将来会名动天下,流传古今,足以引起任何人的垂涎。
所以,当她看见范蠡偷偷的把她的画像给烧掉的时候,她承认她有点慌了
就像有些人在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举办文艺汇演,老师要挑选几个人上台表演,她都练习得差不多了,老师遗憾的告诉你,对不起你没选上,下次加油吧。
第二天,范蠡又来和西施说,她以后不用再学跳舞了。
施夷光难以接受,反问道:“为什么不用学了?”
而她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并没有考虑到,其实从一开始她就没有那么的想学。
范蠡没有告诉她。
她缓了缓又问:“那诗书,乐器,插花我还用学吗?”
范蠡淡淡的说了一句:“这些,以后我来教你。”
施夷光歪了歪头,头上范蠡送给她的簪子随之动了一下,显然她不是很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她不重要了吗,还是现在没有郑旦那么重要了?
于是施夷光鼓起勇气问:“将军,恕我直言,这么多天,您做了这么多事,花费在我和郑姐姐身上的时间颇多,到底是为了什么?”
她一直以来都十分的乖巧听话,即便里头有钱财或者权势的缘故,但真正意义上的质问,这还是第一次。
范蠡无心瞒她,就像从一开始他就没有隐瞒过自己的身份一样,于是他将自己的目的全部都告诉了她。
施夷光花了好久的时间才渐渐消化掉他的话,然后又问:“那现在为什么又用不上我了?您觉得我不如郑姐姐美,难以消磨吴王的心志,还是您对王上不忠心了?”
范蠡回答不上来,他无法直白的说出他对越王与越国的忠心折在了施夷光的美色里,就算他不把她送去吴国,也不会有人知道。
而待他助越王灭吴成功,是一定会离开的,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带着施夷光一起走,或者再回到苎萝村这个地方来。
没有人会知道,他曾经在这个地方遇见了一个堪称绝色的佳人。
但他同时又很纠结。
若将施夷光送往吴国,那夫差的心志真的能坚韧如石吗?
......
在两人静默的对峙中。
天幕又奏起了那音调独特的乐曲,熟悉的声音随之显现。
【人们总是用“美”这个字来形容女子,但有这样一个人,她的名字成为了美的形容词。】
【大家在上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苏轼的一首诗叫做《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实古往今来,西施曾出现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今天就只选取这一首耳熟能详的】
【苏轼为了形容西湖的美,将其比作西子,而西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施。】
大宋,嘉佑二年。
赵祯在园子里小憩,不经意间听见天幕说话,他道:“这苏轼是何人,我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
身后陪伴的曹皇后回答说:“前几日听陛下提起过,此人是今年来参加科考的考生,陛下说他的文章写的不错。”
赵祯点了点头,他想起来了,是写《刑赏忠厚之至论》那个年轻人,欧阳修也对他的文章十分赞许。
今日上朝,言官们又提及了立储之事,这让他十分的头疼。
登基数年,他自认为算得上是勤勤恳恳,明德亲厚,奈何上苍不祐,竟让他三子接连早夭。
幸好朝中人才辈出,倒也能稍微令他有些安慰,那名叫苏轼的人,想必在作文作诗方面颇有造诣,才能流传百世,让天幕评点时提及他的诗。
这也算是给他们大宋长脸了。
然而在回家路上的苏轼听见天幕却十分不是滋味。
怎么回事儿,那是他的诗?
如果真的是他的诗,那这天幕经过他的同意了吗就这么放出来,你给我写了那日后我写什么啊?
真是闲的。
......
天幕并不能感觉到苏轼的想法,继续说道: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家住诸暨苎萝村西村,所以也被人称作西施。】
【我们常说的四大美人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里的沉鱼指的就是西施,她的美已经到了让溪中小鱼都为之倾倒的地步了,何况是人呢。】
越国人?是他这个越国吗?
勾践听到这三个字的时候,忍不住又把桌前的画像翻看了一遍,数十张白绸上都注明了每个女子的名字,确实没有叫施夷光的啊。
勾践想了想,问近身侍从道:“昨日飞鸽传书说,范蠡到哪里了?”
侍从连忙回答:“回王上,昨日来信,范将军已到诸暨境内。”
勾践沉默了,这都到了诸暨了怎么还没找着施夷光呢?范蠡平时看上去做什么事情都很利落怎么关键时刻这么费劲!
勾践吩咐身边人:“命人传信给他,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天幕中所说的女子施夷光,并把她带来会稽。”
“诺。”侍从退出殿外,立刻按照勾践所说给范蠡传信。
勾践不知道范蠡在搞什么名堂。
虽说寻找国中美人这事儿一开始是文种提出来的,实施计划是他设计的,但主动请缨要去各地寻找这个人是范蠡啊。
他本来想的是,让地方官员从全国各地收集女子的画像,一并送去宫中,这样也省去了许多麻烦与时间,奈何范蠡不同意。
非说这样大张旗鼓,若消息传入了夫差耳中会适得其反。
勾践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自越国战败以来,一直受吴国的钳制,他们身边被安插两个奸细也十分正常,但是在灭吴这件事情上他一刻也不想多等了。
所以即便范蠡是为了妥善行事,他也忍不住在心里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