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晁错不知“错” ...

  •   京城长安。
      御史大夫晁府。
      夜晚一个身穿囚服的老者叩响了门环。
      门子开了门,见是个囚犯,立即大惊失色地问:“你是谁?”只见老者不慌不忙地摘下头笠递给守门人说:“你把这个交给你家老爷一看便知。”
      晁错拿过斗笠凑近灯光看了一下,上面霍然写着一个晁字,心里格登一下,忙吩咐把人带进来。
      灯光下,一个熟悉的身影立在厅堂之下。晁错连忙离了座,向前仔细一看,惊讶的啊了一声。他朝左右摆摆手,下人们都退去了。他才朝那人跪下一拜说:“父亲大人千里迢迢赶来,何故如此打扮呢?令孩儿真的不知所措啊。”
      晁父一把脱去外面的囚服,指着面前的儿子颤声说道:“儿呀,你可知大祸将至,为父穿着囚服进牢房那都是轻的啊。”
      晁错立起身来,扶老父坐下不以为然地说道:“父亲是不是多虑了呀?”
      “我说儿呀,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吧?我问你,圣上是不是采纳了你的削藩策是吗?”
      “是呀。”
      “你对景帝说,那些儿诸侯国早削是反,不削也是反,不如早削为好,省却了一头事,而且危害少。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一听有道理,就下旨削藩了对吧?”
      “对呀,怎么了?”
      “怎么了?这事儿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平时,你在朝堂上得罪了一些人也就罢了。现在你一下子得罪了天下诸侯国。你想想看,他们岂能饶得了你?”
      “孩儿只不过是一个献策者,下旨削藩的是景帝,景帝待我不薄。莫非他们真的起兵造反不成?”
      “说的对呀。为父虽在坊间,但也时常闻听那些诸侯平时里就招兵买马蠢蠢欲动。现在一下把他们逼急了,岂有不反之理?”
      “就算父亲说的,某些诸侯国起兵造反了,那又怎么样呢?到时侯,景帝就会下令军队平叛的。”
      “你傻呀,天下那么多诸侯,假设他们一呼百应,这个平叛能那么一番风顺吗?”
      “这个……儿子倒是没有考虑的那么周全,不过,这可能吗?”
      “儿呀,你到现在还执迷不悟,抱着侥幸心理。岂不知,咱们晁氏家族的人早已惶恐不安,生怕哪日就会大祸临头,现在他们又不敢和你说,只有为父前来求你。儿呀,赶快悬崖勒马,也许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父亲说的这些孩儿也明白,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何错之有?”
      “对呀,你就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为父今晚就跟你掰个一二三。这第一,削藩,其实就是他们刘家自个儿的事,与我们晁家有何干系?犯得着冒着杀头的风险甚至诛灭九族的罪去干吗?其二,既然已预知削藩会逼得天下诸侯造反,那么你考虑过如今的国力、民生、军队的综合因素吗?是否恰逢其时,计划周全呢?没有吧?最后,更为重要的一条是,你和朝中大臣们是怎么说的?他们都表示支持你了吗?凡此种种,儿呀,你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呀!”
      “父亲说的这些都不无道理。但儿子如今是国之重臣,帝之肱股,有句古语说的好呀,士为知己者死,忠孝不能两全。何况我现在位列三公,景帝那么器重我信任我,为了大汉千秋万代,我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责无旁贷。”
      “你,你真是顽冥不化!”晁父气得频频摇头脸色铁青。
      “父亲请失怒,儿子不孝,还望父亲多多海涵。”
      “逆种呀!我们晁家怎会生出你这么个儿子!”说罢,晁父仰天长叹一声,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凌晨,下人哭着来报,说老太爷已于昨夜投河自尽。
      晁错闻之,不竟泪流满面。下人又呈上书信一封,晁错拆开一看,上面只有一句话:儿呀,切记要自己带着军队去平叛呀!
      景帝三年一月十七日,(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爆发了史称的“七国之乱”。他们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声势浩大,叛军一度打进了河南等地。由于没有准备,景帝和大臣们都比较紧张。而此时,晁错却向景帝进言,他认为大敌当前,景帝务必御驾亲征,将士们才能奋勇杀敌平叛。至于后方,如果景帝派他驻守就一定会万无一失的。恰在此时,就有窦婴向景帝进言说,陛下何不召袁盎前来,问问他该怎么办?景帝一听立马同意了。
      原来,袁盎曾是吴国的丞相,后来受贿让晁错参了一本被罢官了,现在草民一个。但窦婴说他对吴国比较熟悉,现在让他拿拿注意,必定会有良策。
      晁错一听,有心阻拦又不敢,心中暗暗地叫起苦来。原来,就在前几天他还跟属下商量要杀了他,因为袁盎以前总是报告说吴国不会反的。现在吴国反了,袁盎就难逃干系。
      如今景帝听信窦婴之说要召见他,自己又不好岀面阻拦,这该如何是好啊?
      他怀疑那日要杀袁盎的消息肯定被泄露了岀去。不然袁盎就不会去自己的死敌窦婴那里商量对策的。
      事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
      果然,袁盎一见景帝就说要单独向陛下汇报。景帝就让所有人包括晁错一并退下。然后,袁盎就跟景帝说,如今之计,只有杀了晁错,才能使吴楚联军没有了岀兵的理由。然后恢复他们的领地,他们自然就会退兵了。
      景帝听了沉吟半晌,然后说:且视情况如何再作定夺。若果如卿所说,朕绝不会因爱惜某个人而误了天下的。
      过了十几天,又有丞相陶青,廷尉张欧,中尉陈嘉联名上了一个奏章,弹劾晁错。指责晁错让天子亲征自己留守,然后作战之初可放弃一些土地的说法是大逆不道,非臣子所作所为。应该腰斩晁错,诛杀他全家。
      很显然,要置晁错于死地的人都岀动了,这不能不说是晁错的一个悲哀。也许从汉武帝内心来讲,根本就不曾想过,非要杀了自己宠信的老师来平息此次叛乱。
      换句话说,若在此时,朝中能有一个和晁错一样刚正不阿的大臣站出来,为晁错分辩,事情也许就不会到了如此糟糕的地步。
      或者退一步说,能有一些大臣向陛下谏言:晁错何错之有啊?杀了晁错会寒了天下人的心的。因为晁错代表了正气,绝不能让邪气占了上风。何况咱们中央政府完全有能力平叛,陛下何虑之有啊?
      没有人说,太可惜了,可见晁错与朝中大臣的关系并不和谐。
      所以,汉景帝为了求得一时的苟安,就昧着良心批准了这道奏章。
      随后,中尉就到晁错家传达了圣上口谕,说有要事相议。晁错仍毫不知情,马上穿了朝服,随车马到达长安东市。此时,中尉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皇帝诏书宣读,不由分说便将晁错腰斩于东市。之后,又派兵诛杀了晁错全家。
      晁错既死,景帝就派了袁盎岀使吴国,要求吴王退兵。此时,刘濞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哪肯退兵?并狂傲自称是东帝。可见其当初起兵打的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完全是一个借口。到了此时景帝才如梦方醒,最终下定决心平叛。三个月后,叛军被一个个歼灭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