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春水——
我个人觉得这里面涉及到对古代中国边防政策的理解,首先是对长城的理解。所谓玉门关是汉长城边防的一部分,但今天所见的玉门关是唐代的遗址,汉长城鼎盛时曾一直到阳关以西,而且要理解汉代经营西域的策略还要研究汉代的屯田政策——即战时为兵,闲时为耕。但这些都是张骞通西域之后的事情。
然后回到对于“关”的理解上。所谓关城首先应该是一种建筑上的概念,是一种建筑形式。今天我们看着那些遗址,可能觉得都不过是些城门洞,但比如同样是城门口,关城和瓮城在建筑上就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设关或者可以设关。阳关、玉门是长城边防的一部分,另外如函谷关是地势所在,雁门关则是二者兼之。
如果再参考《汉书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内有“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孓遗者矣。 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止,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可以更好的帮助你理解设置郡县的意义。
在我看来,郡县首先是一种政治划分,而关(城)的设立则有军事甚或经济的功能——作为两军对峙的地界,作为对外贸易收税的起点等。所以现代汉语中有海“关”一词。
至于汉代早期对边境的具体称谓或形容,实非我所知,也就无法回答了。但《汉书》言及秦时边防,常用“塞”一词,如“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塞”等,我个人觉得“塞”除了泛指险地隘口,也可以是特定的地域划分的等级以及建筑类型的一种,就像“关”的军事意义。后世诗歌如“出塞曲”,应该也是用的“塞”的后一个意思。而且,“塞”应该没有“关”那样的经济功能。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