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节 ...

  •   病毒性肝炎
      简称肝炎,是由儿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感染,乙肝、丙肝和丁肝易转为慢性并有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起病后1周传菜性最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染源为急、慢性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中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乙型肝炎有家庭聚集现象。
      (二)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是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是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1.甲型肝炎 :
      成人抗HAV IgG阳性率达80%感染后免疫力可持续终身。
      2.乙型开炎 :
      我国成人抗HBS阴性率达50%,感染后可产生非固的免按力。
      3.丙型肝炎:
      普遍易感。抗HCV并非保护性抗体。
      4.丁型肝炎:
      目前仍未发现对HDV的保护性抗体。
      5.戊型肝炎:
      普遍易感,尤以孕妇易感性较高。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
      (四)流行特征
      甲型肝炎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戊型肝炎多发生于雨季,其他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一般人群无症状携排者占10%-15%1丁型肝炎以南美洲、中东为高发区。我国以西南地区感染率最高;戊型肝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评估时重点询间有无家人患病史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近期有无进食污染的水和食物(如水生贝类),近期有无血液和血制品应用史、血液透析、有创性检查治疗等。有无静脉药物依赖、意外针刺伤、不安全性接触等;是否接种过疫苗。
      (二)身体状况
      1.潜伏期
      甲型肝炎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30~180天,平均70天;丙型肝炎15~150天,平均50天:丁型肝炎28~140天,平均30天:戊型肝炎10~70天,平均40天。
      2.病毒性肝炎
      按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慢性、重型、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五型。
      (1)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临床经过分三期。
      ①黄疸前期;平均5~7天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乙、丙、丁型肝炎起病较缓慢,表现为疲乏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病毒血症和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上腹胀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本期末出现尿黄。
      ②黄疸期:可持续2~6.周,黄疸前期的症状逐渐好转,但尿色加深如浓茶样,皮肤和巩膜黄染,约2周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粪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肝内阻塞性黄疸的表现。
      ③恢复期:平均持续4周:症状逐渐消失,黄疸逐渐减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肝炎多见,症状也轻,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常不易被发现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2)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称慢性肝炎,见于乙肝、丙肝丁肝。按病情分为轻、中和重三度。
      1)轻度:患者反复出现疲乏、无力。厌食恶心厌油、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查体惠者伴肝病面容、轻度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也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检查常有1~2项指标异常。
      2)中度:上述各项症状更加明显。查体肝肿大,质地中等可伴蜘蛛悲,肝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进行性脾肿大,肝功持续异常,血浆蛋白改变肝纤维化指标升高,肝外器官受损,自身抗体持续升高:肝活检有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改变。
      3)重度;除上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肝病体征表现外,肝组织活检有早期肝硬化改即临床上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变
      (3)重型肝炎:各类型肝炎均可引起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类型预后差病死车高。常因劳累、营养不良、饮酒、服用大量损害肝脏药物、妊娠重叠或合并感染等诱发。
      1)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初期以急性黄痘型肝炎起病。可在 10日内病情迅速造展。出现极度疲乏,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和突出的神经精神症状。黄疸急剧如深,呈“面分离”现象,肝进行性缩小。肝臭。有明显出血倾向迅速出现腹水成中毒性鼓肠。肝性脑病发生,有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急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有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增高。病程进展不超过3周常因肝性脑病、继发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及肝肾综合征雨死亡。
      2)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多在发病10日后出现上述表现:极易转化为肝硬化。病程3周至数月,一旦出现肝肾综合征预后不良。
      3)慢性重型肝炎常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亚急性肝炎表现,预后差,病死率高。
      (4)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型肝炎),起病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以长时间肝内梗阻性黄疸为突出表现,伴有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消化道症状相对较轻,急性者大多数预后良好,慢性者可发展成胆汁淤积型肝硬化。
      (5)肝炎肝硬化;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凡具有门静脉高压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如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形成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肝缩小,脾肿大、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明显增宽表现,都属此类。又分为:
      1)活动性肝硬化:有慢性肝炎活动的表现,如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黄疸、肝功异常白蛋白下降等,预后不良。
      2)静止性肝硬化:虽有上述体征,但没有慢性肝炎活动表现,症状较轻或没有明显的特征,维持生命较长时间。
      (三)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病人心理状态,如病人的个性特点和病人的应对能力;病人对病毒性肝炎了解的程度;对住院隔离和疾病预后的认识;社会支持系统对肝炎的认识及对病人的关心程度等。
      (四)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学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最敏感、最常用的生化指标。急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3周酶开始升高,黄疸消退后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酶可持续或反复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比值>1比值越大,预后越差:重型肝炎病人ALT则随黄疸迅速加深反而下降,呈现“酶胆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2)血清蛋白测定:
      持续的肝细胞损害使肝合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A)下降球蛋白(G)升高、A/G比值下降或倒置,这对判断慢性肝炎预后有参考价值。
      (3)血清胆红素和尿胆红素测定:
      黄疸型肝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红素均有升高。
      (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测定:
      高低与肝损害程度成反比:重型肝炎PTA<40%时提示肝损害严重,PTA越低,预后越差。
      2.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
      (1)甲型肝炎:
      血清抗-HAV-IgM阳性提示近期HAV感染,是早期诊断甲肝可靠的指标:血清抗HAV-JgG是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对HAV已产生免疫力,见于甲肝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有过HAV感染。
      (2)乙型肝炎
      1)血清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
      2)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DNA):阳性是体内HBV复制的直接指标。
      (3)丙型肝炎:抗-HCVAg为非保护性抗体,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阳性见于急性期和慢性HCV感染病毒活动复制期。
      (4)丁型肝炎:HDVAg阳性为HDV感染直接证据:抗-HDV-IgG阳性为现在感染的标志。
      (5)戊型肝炎:抗-HEV-lgM和抗-HEV-gG阳性证明机体近期有HEV感染。
      (五)处理要点
      肝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用肝胜损害的药物。
      1.急性肝炎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强调早期卧冰休息:急性期隔离,恢复期蓬步增加活动量,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再休息1一3个月;病人饮食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选用保肝药。
      2.慢性肝炎
      强调整体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心态平和,以抗病毒为主保护肝细胞、减轻症状、防止肝硬化和瘤变为辅。
      常用护肝药物有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B族C.EK等)。促进解毒功能的药物(如葡雁内脂、维丙胶)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如肌开ATP辅静A等)促进蛋白代谢的药物(如肝安)等、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书、恩替卡书等)。
      3.重型肝炎以支持,对症治疗为基础方法,促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淮疗井发症。
      有条件者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肝移植。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隔离急性、重型开炎、慢性肝炎活动期、ALT升高者应卧床休息。急性肝炎发病1个月内,除进食、洗漱、排便外,病人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肝功改善后,可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宜根据病情和肝功状况指导安排休息,活动期应静养,稳定期渐增加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重型肝炎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甲肝、戊肝自发病之日起进行消化道隔高3周;急性乙肝血液(□□)隔离至HBsAg转阴:慢性乙肝和丙肝应按病毒携带者管理。
      2.饮食护理
      (1)急性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保证热量:蛋白质适量,以动物蛋白为主;限制脂肪的摄入,避免脂肪肝:病情好转、食欲改善后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防止营养过剩。
      (2)慢性期:适当的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摄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和饮酒,尤其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
      (3)重症肝炎:低脂、低盐、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有肝性脑病先兆表现者,限制或禁止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合并腹水、少尿者,给子低盐、无盐饮食。限水。
      (二)病情观察
      注意发热、消化道症状和黄疸的程度,了解腹水消长情况;注意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及穿刺后局部是否出血难止。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观察口腔、呼吸道有否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无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有无厌食、恶心、呕吐等早期肾功不全等表现。
      (三)用药护理
      1.注射干扰素:
      2~4小时后可出现发热、头痛、面色潮红、全身乏力、酸痛等症状体温常随剂量增大而增高。反应随治疗次数增加而减轻,向病人做好解释,鼓励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按医嘱对症处理。
      2.干扰素:
      有骨髓抑制作用,应定时检查肝功和血常规:出现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及时报告医师。
      3.用药过程中部分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ALT升高,甚至黄疸、脱发、甲减等,不需停药。治疗终止可渐好。
      (四)心理护理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隔离意义、治疗护理措施及预后,指导病人看有关肝病的科普资料。加强护患沟通,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鼓励病人说出所关心的问题并耐心解答,给予精神上安慰和支持。理解病人的心境,疏导并劝解病人,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需与家属取得联系,安排亲友探视的时间,让家属了解肝病易生气、易急躁的特点,宽容理解病人,使其保持心理上的愉快。
      (五)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
      创造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器达、乐观的心情,说明调节和稳定情绪有助病情的康复和级解。解释休息对肝炎病人的重要。说明合理饮食的意义和原则,避免劳累、营养不良、吸烟、饮酒、暴饮暴食。
      2.疾病知识指导
      ①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本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转归;解释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强调急性肝炎彻底治愈的重要性及早期隔离的必要性保持空气流通。减少陪护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②指导家属在给予病人关心和照顾的同时:能及早识别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有无性格、行为改变和出血倾向等:配合观察生命体征神志、24小时尿量变化:慢性肝炎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如有出血倾向或精神症状应及时就医。
      ③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家庭隔离措施。避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或传给他人。如分餐制,病人专用生活用具定时消毒;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可用3%漂□□消毒后弃去,照顾或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④指导病人做好皮肤护理,皮肤瘙痒时,及时剪指甲,防皮肤破损:有出血倾向时,注意避免碰撞、损伤,不用手挖鼻、牙签剔牙、硬牙刷刷牙等。
      ⑤对家中密切接触未感染者,应尽早预防接种。对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做好对待疾病、坚持学习和工作、提高机体免疫力、禁烟酒及定期随访工作。
      ⑥用药指导按医嘱用药。向病人介绍药物使用的目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用药方法,让病人掌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方法,避免滥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抗病毒药物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病人不得擅自加量或停药;不主张自购保肝药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