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X原创】葱油饼 ...

  •   “你是哪里人?”
      我想除了“吃了没?”这句话,这个问题算是我们国家陌生人相见时最常问的问题了吧?
      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也带来了天南地北的巨大差异。从寒冷的北方到炎热的南方,不同的气候地文,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似乎一问你是哪里来的,就能知道对方是什么性格,什么样的人似得。饮食文化也是文化最大的体现之一,川菜的烟火,粤菜的精脍,江浙菜的细致,都像是当地人的性格一样有着固有的气味。
      但在强调自由迁徙权是基本人权的当下,这样的文化听起来似乎有种刻板印象的意味。现在的交通发达,户籍制度也已经松绑,人可以自由地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定居。一个大城市里往往有一大半的“外地人”,但要真定义,其中很多人也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甚至是出生在这里。要用刻板的地域印象去定义,他们究竟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呢?
      今天忠先生带来的新朋友称作李师傅,据说是这两天在公园里下棋遇到的新朋友。这老李下棋有一番好招,短短几日就把公园里那些老头打了个遍建立了声望。忠先生由此结识了这位新朋友。
      “这老板可也是个神人,天南地北只要你想吃的菜,他都会做。”
      老李吸了一口气问:“好香的气味,有葱油饼伐?”
      老李闻到的应该是我刚熬好正凉着的猪油。猪油,葱,发好的面团,是我这样的小餐馆必备的食材。简单又常见的三种食材又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做出不同的味道口感。将面摊成薄皮,小葱切细裹入其中,卷成类似千层的面团,再重新刷上猪油醒面推回成大饼,具体烹饪起来手法也有千万,比如有用油炸的有用油煎的,要说的话放到炉里烤成烧饼也算是其中一种烹饪方式,是全国从北到南都广受欢迎的美食。虽说做法也可以按地区归类,但三种做法好像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别界定。爱吃煎饼的北方人也爱吃烤饼,爱吃烤饼南方人也吃煎饼,这样的平民小点又算是什么菜系呢?
      店里正好有卤好的牛肉,将牛肉大葱切片裹入饼中做成个新式的卷饼。呈到老李的面前,我才发现自己好像也是受了现代风潮的影响,做完一看才发现这饼和地道的卷饼比起来是不是摊得太小了点?
      老李光看这卷饼时就显出了一副兴奋的眼神,一口咬下后肉香伴随着浓郁的葱香四溢开来,连忠先生都忍不住赶紧咬了一口。
      “老板,你也是山东人伐?这饼嘎嘎酥,葱嘎嘎香,和我老爹做出来的一色一样。”
      “诶?李师傅?你是山东人?你不是江北人吗?”
      我们这儿有一种说法叫江北话,李师傅说的就是这种话。在很久之前第一次人们可以自由迁徙的时候,江南一代将说北方官方的人称作江北人。这种说法在地域歧视浓厚的年代带着点歧视的意味。因为那时交通还不发达,所以其中又多指那些说江淮官话的人。这些人说话有个特色,便是说起话来有些像吴语,但又脱不了北方话,本地人口里便也成了江北话。
      “我应该算是半个山东人吧。爸爸是干部,很早就想要派他到南方来的,但顾虑到妻儿战争结束后就回去了。再到第一次大建设时期南方急缺人手,在战友们的举荐下还是举家来这里做了个干部。我就是那时候在本地出生的老生子儿。虽然出生这里,但家里父母兄弟几个都是纯纯的山东人,家里说的都是山东话,就学了个半腔调儿的本地话。”解释着解释着,他就用纯纯的山东话说了句,“俺山东话倒是说个地道,刚进单位会儿大伙儿个都叫俺小山东。”
      “可是老板又怎么知道李师傅是山东人的?”
      “口音挺明显的吧?虽然也算是江北话,但结尾的语调和一般江北人不大一样。”山东人好闯荡,先是闯关东,战争时当兵的也不少,随之而来的各种干部留在各地,再然后是支援东北,而今东北话的始祖可以说就是山东话。山东人和大多数到了新城市也坚持自己方言的人不同,到了南方就会开始学说粤语,到了东部就会开始学说吴语闽语,只是说起方言来也总带着那股浓浓的鲁味。我不是什么语言学家所以不懂,要我说的话就是现在流行的改良菜的味道,比如杭帮川菜,京式鲁菜的感觉。
      “因为李师傅一直说自己是上海人,所以我倒还一直以为你是老江北人呢。”
      “哈哈哈,我们年轻的时候人不能选职业也不能随便换地方住外地人很少,排外也是很正常的事。我生活的小区里都是军队转业的北方干部,大家都说北方话,小时候一点都没有感觉,就觉得中国的城市都是这样,上海人也都是像我们这样讲话,会说那种奇怪话的大人都是一些卖菜的大婶之类的少数。但是在上学后就遭受到了一次巨大的冲击,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才是那个少数。那个时候普通话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学校里的同学们都说本地话不说,老师说的普通话也不标准,就连语文老师说的也是带着方言的本地官话。”
      “对孩子来说,世界就像是在一夜之间变了一样,很难面对吧?”
      “可不是,我原本以为只有少部分人这样说话,结果一下子变成了自己是小部分人,你可不知道我有多膈应。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交朋友,小的时候不是正想要交朋友怕被孤立的那年纪嘛。班里的小朋友倒也没有故意排挤我,但他们说的话我就是听不懂。沟通得不顺畅,玩得也不尽兴,最后连自己都害怕和他们一起玩了。”
      “可你们那小区不是干部小区嘛?北方孩子也不少,可以跟他们一起玩啊。”
      “玩是也有一起玩,可大家年纪不一样。而且孩子嘛,毕竟大多数时候还是呆在学校里头,总是同学伙儿为主。我啊,就是那时候下决心开始学的本地话。可毕竟学校没有教这些,家里也没人会,也是学了个不地道。好在小孩子学东西快,一起陪伴着也学了个大概,能听懂后我就能跟他们玩一伙咯。”
      “也怪你生得早,要是现在就没这烦恼。现在本地的小孩子都只会说普通话,让他们再说本地话都没一个会说的。”
      “可不是,生得早等老了都得带着这标签。进单位的时候人家第一句就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本地人,大家都不信,也有像你这样把我当江北人的。等年轻人不再问这类的问题了,老年人倒是更在意这个问题了。”他喝了口酒说,“老房子拆迁了,赔的这点钱也不够买间正经房子的,儿子就让我到这附近和他们一起住。”
      “虽然是从小生活到大的城市,但这城市发展得太快了。只是换了个小区,却像是到了新世界一样,总有种人生地不熟的感觉。在家里窝了好一阵子,最近这几天才敢出门来。可是见到的都是些陌生的老头老太,和年轻人比起来,排外的还是那一代人吧?见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哪里人?”
      “既然李师傅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为什么当初我问的时候你要回答是山东人呢?”
      “那是因为最近我自个儿对这个问题也疑惑了起来。我到底算是哪里人呢?出生在这里,就连外地长住的经历都没有过,但和那些真正的本地老头老太比起来我好像也算不上是本地人吧?从小就生活的那个小区和城市里其他的社区不一样,说的都是北方话,大家都爱吃面食,生活习惯也都是北方的习惯,甚至取的老婆都是北方人。小时候没那么大的感觉,岁数活久了这种生活的差异就越来越大咯。现今儿个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我应该算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了。别人问我是哪里人的时候,总是说不出个标准答案来。”
      “像李师傅这样的应该算是南方人吧,毕竟连出生都出生在这里。”
      “说是哪里人可不能光凭出生在哪里来区分。李师傅毕竟是在北方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算是个彻彻底底的北方人吧?”
      店里的客人们听后纷纷为他出起了主意来,七嘴八舌之下他的目光指向了我:“老板,你说呢?”
      “要说是哪里的人在现在这年代有这么重要吗?照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方式生活,照自己的心意应付别人不就好了?虽然上了年纪,但也要接受些年轻人的观念不是吗?”
      他听后若有所思地一口吞完了面前的煎饼,爽快地抹了抹自己满是油的嘴角,又将面前小杯的白酒一饮而尽。
      我似乎知道他还没出口的意思,抢先问了一句:“要再来个煎饼吗?”
      “中!”他爽快地回答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