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成了神的周瑜 ...

  •   三国宅男会认真讨论周瑜的攻蜀是否可行。三国宅女的论题不是这个,而是公瑾就是个神仙。

      遗憾的是他变成神仙后,从美学角度讲,就索然无味了。所以心存把周瑜还原成人的目的,我对周瑜一直持冷眼旁观的态度。后来发现,他最感动我的,是知道明知取蜀是一场泡影,还一定要去...又一个不屈的凡人悲剧。周瑜应该知道孙权不支持。他居然连孙权都没搞定就出发了。奇特。

      有同人,说周瑜跟部下先说:我要取蜀。群情激昂。然后他正式上书孙权。这种NC设计每每都让我黑线:别说军队,即使在公司里,你啥时候听说决策是先征求下属意见的?风声啥时候是从下面传来的?和这样的“常识观“争论,属于自讨苦吃。

      周瑜世家,但比起祖上,到他这一辈算是稍有衰落。他跟了孙策,算是“中兴”了一把。抛去什么鲜衣怒马少年豪情之类的浪漫字眼,这其实是乱世的生存之道。

      江东少年,确实有些蛊惑仔打家劫舍的味道。策瑜相会后,孙策给了周瑜两千兵,50匹马。这装备确实挺寒酸。后来队伍壮大,到万人而已。江东实力大幅度增长,其实大多在孙策死后,孙权接手的几项扩展战事。江夏黄祖之役等胜利都提供了军备扩展的机会。

      周瑜在孙策死后将兵赴丧。当时江东统兵并不是周瑜一人。他远远还没有到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程普等人尚在壮年,周瑜不过二十六。孙策死后,周瑜将兵服丧,才确认了他在江东军事集团中的位置。孙策的托孤臣是张昭,其中颇有玩味。然后周瑜就没有回巴丘,而是留在孙权身边为中护军。中护军是三种御林军的一种,保卫君主安全,需要主公信得过的心腹。除此之外还有举荐将才的职责。

      江东武将大多世袭(所以凌统15岁领兵),所以举荐将才,就是从贵族子弟中间选拔将才。

      但孙策和孙权都独具慧眼,看上了几个平民出身的将才。事后证明,他们的眼光真的很不错。但周瑜似乎不是新一代将才的保姆:吕蒙甘宁丁奉等人的故事,孙权无处不在,但周瑜很少出现。周瑜如果有什么亲近手下,应该是孙瑜。后者在讨麻、保二屯和取蜀都有掺合。

      所以我一直奇怪,如果这些新将才要系统学习,谁可以算他们的老师?反正不是孙权。

      二征黄祖时,孙权亲征,这些年轻战将的名字就出现在史书中。可以推测,征黄祖的过程,就是培养新人练兵的过程。

      在赤壁时,孙权拜程普周瑜为左右二督,就是两人共同统军。所以周瑜此时还不能被称为大都督。这二督,其实是作战督,战后就撤销。网上有东吴都督分类,非常详尽。

      没有记载赤壁的过程两人合作如何。但多少年后,吕蒙在攻荆州之前跟孙权摊牌:荆州之役不能要两个都督,因为赤壁的时候搞得很不痛快(由此推测吕蒙大概在赤壁时眼睛也没闲着)。于是孙权把另一个都督孙皎撤下,只留了吕蒙。孙权喜欢用二督,大概也是取互相牵制的意思,不够放心。

      赤壁曹操出兵20万,东吴出3万,加上刘备的2万(?),主要是和荆州刘表旧部水军打仗。这一仗其实并没有与曹军主力冲突。

      南郡用了一年多才打下来。一来说明大多战役都是易守难攻,无怪乎兵法上多讲:没有十倍兵力就不能强攻。二来说明曹军步兵和赤壁水兵的战斗力,应该不是一个水平。说实话,东吴步兵的进攻能力,确实没什么过硬的好战例。

      赤壁之后孙权听从鲁肃开始联盟,和周瑜不免产生了分歧。他驳了周瑜软禁刘备的计划,却同意了他进攻巴蜀的计划。尚未入蜀,周瑜病逝。可惜。软禁刘备,联合马超,确实是个可行的好计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段时间,刘备跟孙权咬耳朵,说公瑾看起来不像是久为人下臣的样子。赤裸裸的挑拨离间,证据确凿。但孙权似乎没什么反应。

      和其他帅才相比,个人感觉周瑜是最激进的。鲁肃的榻上策野心勃勃,周瑜这边就认真地要付诸实施。但他所统率过的最大战役,大概就是赤壁。赤壁和濡须,夷陵相比,其实规模不算大。但因为这是第一次大规模与曹魏的正面冲突,公开叫板,所以对东吴士气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即使周瑜的攻蜀计划可能是错误的,但日后若是孙权想起当年岁月,大概也会非常怀念那种很牛X的感觉。原因说的好听,那叫激情岁月,说得难听,那叫不知道天高地厚。

      至于攻蜀为什么可能是错的,从地理,军力和人合等角度看,刘备真的是攻蜀最划算的人选...这里就不叨唠了。在者,曹操的力量有多天高地厚,看看他三年之内战西凉,挡汉中,又发兵濡须,就知道曹魏的军备有多雄厚了。只是这些,此时的周瑜和孙权还不知道。

      即使取了蜀,西边周瑜,东边孙权,中间夹一个刘备。你当刘备甘做鱼肉么?刘备取关中的时候,关羽分兵守荆州。这个模式可以推算出来,如果周瑜能坐稳西蜀,从此就很难和孙权再合兵了。无怪乎刘备会私下挑拨离间。

      取蜀与否,前前后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面对这么多不确定性的问号,孙权决定保守一些,不分兵,集中精力攻合肥,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这么多麻烦,只是因为没有及早干掉刘备这个心腹大患。

      攻蜀计划夭折。实际上三征黄祖后,东吴从此再无大规模扩展地盘的机会。交州是和刘备谈判得来的,在南下广州一带,算不得什么鼓舞人心的进展。荆州因为联盟送给了刘备,丢了好大一块肥肉。个人感觉,在孙权脑袋里,霸业之类的肥皂泡,大概在此时达到了顶峰,但三五年后,等到看到曹操的真正实力,才开始破灭的。

      所以,一方面,孙权会很怀念周瑜在世时,泡沫尚未破裂的那种幸福感。另一面,曹操要人质,要“会猎”,要江东臣服,孙权当然不能低头就范。但有了赤壁濡须等硬仗之后,孙权就可以跟对方很硬气的谈判。所以到头来,虽然他最后还是臣服了曹操,封了个吴王啥的,但这些仗还是要打的,而且一定要赢。所以周瑜的业绩都是必要的,没有被浪费。

      所以,等到称帝前夕,他说:能走到今天,是周瑜的功劳。并讥笑张昭:如果我听了你的话,至今大概在魏庭乞食吧!后来和陆逊评论前面三个大都督的时候,孙权也认为周瑜是最出色的。我以为,象任何一个走过中年危机的人一样,他在脑海里把自己的青春岁月镀了层金,而周瑜是他缅怀的一个符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